【精品解析】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太平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太平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6-06 17:00:13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太平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罗庄模拟)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2.(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B.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C.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D.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3.(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
D.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5.(2017·嘉定模拟)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  )
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音色
6.(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射向夜空的灯光
B.小孔成像
C.水鸟的倒影
D.手影
7.(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小红和小明站在冰面上静止.小明在后面推了小红一下,使小红向前滑去,同时,小明后退,这个现象不能说明(  )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8.(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体育课上有爬绳索和爬滑杆两种运动.体重相同的小明和小华两人想比赛看谁爬得快.两人先后以相同的姿势匀速向上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小华爬杆和小明爬绳的速度不一样,则速度大的人受到的摩擦力要大些
B.小华爬杆时手的握力比小明爬绳时手的握力小
C.小华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和小明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D.小明爬绳时所受的重力和手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填空题:
9.(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所绕 25 圈铜丝的 长度为   cm,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0.(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2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11.(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   ,即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路程的多少.
12.(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月亮躲进云层里”是以   为参照物;“潮起潮落”是以   为参照物的.
13.(2016八上·崆峒期中)一束与镜面成6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的大小为   ;一束光垂直射到水面上,入射角为   ,折射角为   .
14.(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阅读干燥空气的密度表(部分),并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问题:
干燥空气的密度值(千克/米3)
93300帕 96000帕 101000帕 104000帕
5℃ 1.17 1.20 1.27 1.30
10℃ 1.15 1.18 1.25 1.28
15℃ 1.13 1.16 1.23 1.26
20℃ 1.11 1.14 1.21 1.24
①当温度为10℃、气压为101000帕时,干燥空气的密度值为   千克/米3.
②干燥空气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15.(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观看体操比赛,常见体操运动员总要到镁粉盒内向手上涂些镁粉,其作用是   ;而看到手术医生在戴乳胶手套前总要在手上涂些滑石粉,其作用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6.(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 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 沿 AO 入射时,   (选填“能”或“不能”) 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   .
(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怎么做?   .
(5)另一同学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板右半边沿中线向后折,活动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
(6)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F 沿 BO 射到 O 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 出,这说明了   .
17.(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   度.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   (选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   (选填“α”、“β”或“γ”).
18.(2017·虹口模拟)在“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   时,物体应放入   盘(选填“左”或“右”).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多次实验的意义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19.(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在“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中,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用量筒量出石块的体积如图2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   克,密度是   克/厘米3.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实验所用器材及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均   ,而实验目的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20.(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在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用天平称量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量铁块的   ,利用公式   计算得到铁块的密度.“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个实验相同之处有:   (选填下列序号)
①实验目的 ②实验中所测定的物理量
③实验器材 ④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
21.(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为了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
(1)甲方案中水平拉动木块时   (一定/不一定)要匀速,理由是   ;
(2)乙方案中水平拉动木板时   (一定/不一定)要匀速,理由是   .
(3)下表是研究滑动摩擦力得到的数据,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接触面 压力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1 木板面 4N 0.5N
2 木板面 6N 0.75N
3 毛巾面 4N 1.5N
①比较第1、2次实验得出结论:   .
②比较第1、3次实验得出结论:   .
四、计算题:
22.(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小明同学从桂城乘车去南国桃园游玩,所乘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也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以速度计上的平均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23.(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1.
如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原行驶速度υ/km?h﹣1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60 11 20
80 15 34
100 19 54
(1)利用如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s;(保留两位小数)
(2)由这个测试可见,   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3)请在图2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象.(不需准确描点)
24.(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每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小梦家总能看到附近广场上有很多市民放烟花,他在家看到烟花后 2.5s 听到声音,请问小梦家离该广场大概多远?
25.(2016八上·柘城期中)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秒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回答:
(1)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又因为是两车交汇,所以乙向西,所以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2.【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说这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
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故选B.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 
3.【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
A.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图象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意思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减小,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汽车做加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该物体在任何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
4.【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解: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仍能看见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说明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故选B.
【分析】由实验现象可知: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减弱,而光的传播没有减弱,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5.【答案】B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解: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是指声音特性中的响度.
故选B.
【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除了音调和响度之外声音的另一特征,频率是指振动的快慢,可以影响到音调的高低.
6.【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A、射向夜空的灯光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光柱,故与题意不符;
B、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平静水面上水鸟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D、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C.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7.【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解答】解:小红和小明站在冰面上静止.小明在后面推了小红一下,使小红向前滑去,同时,小明后退,即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小红向前滑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也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但没有提到力的作用点的改变,所以题目中的信息不能体现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不能说明的是C选项;
故选C.
【分析】(1)掌握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变化;(2)掌握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一个物体受到力,同时给施力物体一个反作用力.
8.【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取决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绳子的接触面虽然粗糙,但手对它的压力小,摩擦力等于人的重力.重力不变,摩擦力不变.故A错误.
B、因为杆比绳的接触面光滑,因此小华爬杆时手的握力比小明爬绳时手的握力大.故B错误.
C、爬绳与爬杆时,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于二人的重力相等,所以摩擦力也相等.故C正确;
D、小明爬绳时受到的重力,是小明受到的,而手拉绳的力,是绳受到的,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由于二人以相同姿势分别沿着杆和绳匀速向上爬,那么在竖直方向均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重力和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判断即可.
9.【答案】1.90cm;偏小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线圈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6.90cm对齐,所以线圈的宽度为L=6.90cm﹣5.00cm=1.90cm;(2)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会导致线圈宽度测量结果偏小,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小.
故答案为:1.90cm;偏小.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测量结果准确与否,取决于线圈长度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线圈圈数是否准确.
10.【答案】6;12m/s;8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全程120m,则前一半路程与后一半路程都是60m,
前一半路程的速度:
v1= = =6m/s,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
v2= = 12m/s,
全程的速度v= = =8m/s;
故答案为:6;12m/s;8m/s.
【分析】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
11.【答案】运动快慢;单位时间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物体运动的快慢可用速度描述,物体的速度大,物体运动快,速度小,物体运动慢;
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由速度的定义式v= 可知: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故答案为:运动快慢;单位时间.
【分析】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即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
12.【答案】云层;地面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月亮躲进云层研究的是月亮的运动状态,它的运动情况是相对于云层而言的,所以参照物是云层;
“潮起潮落”被研究的物体是潮水,说明潮水在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潮水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
故答案为:云层;地面.
【分析】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一般有两种考查思路: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②已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此题考查的是第一种类型.
13.【答案】30°;0°;0°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解:①根据光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为90°﹣60°=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30°.
②一束光垂直射向平面镜,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入射角等于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等于0°.
故答案为 30°;0°;0°.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14.【答案】1.25;气压一定时,干燥空气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且等差变化
【知识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①当环境温度为20℃时,空气的密度为1.25千克/米3;②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气压一定时,干燥空气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且等差变化.
故答案为:①1.25;②气压一定时,干燥空气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且等差变化.
【分析】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②根据表格中的密度、温度分析;
15.【答案】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减小摩擦力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
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科医生戴乳胶手套前总要在手上涂些滑石粉,其作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减小摩擦力.
故答案为: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减小摩擦力.
【分析】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16.【答案】(1)显示光路
(2)不能
(3)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
(4)改变入射角多次进行实验
(5)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6)OA;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解:(1)实验时如果不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则无法看见入射光线以及反射光线,就无法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所以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光路;(2)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可以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4)只进行一次实验,根据一次测量就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了得出普遍结论,使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应改变入射角多次进行实验.(5)如果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纸板右半边沿中线向后折,活动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已经不在纸板上了,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6)如果让光线沿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反射光线沿OA射出,也就是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显示光路;(2)不能;(3)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4)改变入射角多次进行实验;(1)显示光路; (2)不能;(5)不能;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6)OA;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分析】(1)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的特点分析;(2)实验过程中法线要与平面镜垂直;(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可以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4)为了得出普遍结论,应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实验数据;(5)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6)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17.【答案】(1)反射;折射;增大;小于;零
(2)OA;γ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则激光在空气中的光路是OA,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大小等于γ.
故答案为:(1)①反射; 折射 ②增大; 小于; 零;(2)OA; γ.
【分析】(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一束光线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时,此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所以夹角为0°,即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折射角为0°.(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光从水中斜射如空气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8.【答案】质量;左;相同;不相同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1)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使用天平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天平测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2)“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质量与体积的测量找出二者之间的定性的关系;“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也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质量与体积的测量,最终计算密度的大小.因此,两实验相比,其实验目的不同,但测量的物理量相同.
故答案为:质量;左;相同;不相同.
【分析】(1)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量筒;天平在使用前要先调节平衡(放在水平台上、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量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规则;(2)“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都需要在实验中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即测量的物理量相同,但前一实验是为了通过分析得出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而后一实验则是要获得具体的密度大小,因此,实验目的不同.
19.【答案】73.4;3.67;相同;不同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解:(1)由图知,石块的质量为m=50g+20g+3.4g=73.4g;(2)石块的体积为V=40cm3﹣20cm3=20cm3;
石块的密度为ρ= = =3.67g/cm3.(3)“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都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所以用到的器材是相同的;
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对数据分析,得到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而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73.4;3.67;相同;不同.
【分析】(1)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2)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需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已知石块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其密度;(3)根据密度的概念ρ=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密度,在测量实验中,实验所用器材及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均相同;
在测量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在探究定量关系时,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到定量的关系在探究定量关系时,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到定量的关系,实验目的不同.
20.【答案】体积;ρ= ;②③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在“测定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中,用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用量筒测金属块的体积,根据公式ρ= 算出密度;
“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个实验相同之处有都需要测量质量、体积,实验器材和实验中所测定的物理量都相同;实验目的不同“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目的是测量密度,“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目的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由实验目的可知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
故答案为:体积; ρ= ; ②③.
【分析】(1)测固定密度的实验依据了密度的公式,测量的量分别是质量和体积,即分别用天平和量筒;(2)“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个实验相同之处从实验目的、实验器材、测量物理量、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进行分析.
21.【答案】(1)一定;当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2)不一定;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3)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知识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1)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时,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当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所以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无论木板进行匀速、加速、减速运动时,木块相对桌面总是静止的,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测力计示数不变,总是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3)①实验1和2,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实验1和3,压力相同,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故答案为:(1)一定;当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2)不一定;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3)①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分析】(1)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时,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当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困难,对运动者的弹簧测力计难于读数;(2)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大小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无论木板进行匀速、加速、减速时,木块受到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不变的,木块相对桌子来讲是静止的,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测力计示数不变;(3)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2.【答案】(1)解:从图可知该车的行驶速度为v车=60km/h;
(2)解:“南国桃园9km”表示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的路程为s=9km,
因为v= ,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的时间:
t= = =0.15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计上显示的数据读出行驶速度;(2)根据标志牌读出从标志牌到南国桃园的路程,根据v= 求出时间.
23.【答案】(1)0.67
(2)车速
(3)解: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根据第一组数据反应时间t1= =0.66s;
根据第二组数据反应时间t2= =0.675s;
根据第三组数据反应时间t3= =0.684s;
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t= = =0.673s≈0.67s.(2)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三次测试中,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刹车距离随着增大,所以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行驶速度.(3)汽车刹车过程分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和由原始速度开始均匀减速直到速度为0,所以v﹣t图象如图:
故答案为:(1)0.67;(2)车速;(3)见解答图.
【分析】(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仍以原行驶速度行驶,根据公式v= 将反应距离和原行驶速度代入即可求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但要注意行驶速度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单位.(2)分析三次测试的制动距离和对应的行驶速度,找到制动距离和行驶速度的关系.(3)汽车的刹车过程分为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反应距离内汽车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制动距离内汽车受到摩擦力作用均匀减速,最后停止运动,根据规律作出大致的v﹣t图象.
24.【答案】解:
由题意可知,声音传播的时间t=2.5s,声速v=340m/s,
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由v= 可得,小梦家离广场的距离:
s=vt=340m/s×2.5s=850m.
答:小梦家离该广场的距离大概为850m.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的传播路程就是烟花散开处距小梦家的距离.
25.【答案】(1)解:已知:t= ×6s=3s,v=1500m/s,
由v= 可得,海洋的深度是s=vt=1500m/s×3s=4500m;
(2)解: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波不能传到月球,更不能用声波来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第(1)问:超声波从发出传到海底的时间为t= ×6s=3s,代入s=vt算出海深;第(2)问: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波.
1 / 1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太平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罗庄模拟)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答案】C
【知识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向西运动的,又因为是两车交汇,所以乙向西,所以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2.(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B.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但在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C.只有地球上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D.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最合适,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答案】B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说这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
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故选B.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 
3.(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解:
A.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图象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意思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减小,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此图象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汽车做加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该物体在任何时间段内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
4.(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
D.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解答】解: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仍能看见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说明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故选B.
【分析】由实验现象可知:空气越来越少,声音减弱,而光的传播没有减弱,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5.(2017·嘉定模拟)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  )
A.音调 B.响度 C.频率 D.音色
【答案】B
【知识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解: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是指声音特性中的响度.
故选B.
【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除了音调和响度之外声音的另一特征,频率是指振动的快慢,可以影响到音调的高低.
6.(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射向夜空的灯光
B.小孔成像
C.水鸟的倒影
D.手影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A、射向夜空的灯光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光柱,故与题意不符;
B、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平静水面上水鸟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D、手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C.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7.(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小红和小明站在冰面上静止.小明在后面推了小红一下,使小红向前滑去,同时,小明后退,这个现象不能说明(  )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C
【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
【解析】【解答】解:小红和小明站在冰面上静止.小明在后面推了小红一下,使小红向前滑去,同时,小明后退,即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小红向前滑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也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但没有提到力的作用点的改变,所以题目中的信息不能体现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不能说明的是C选项;
故选C.
【分析】(1)掌握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变化;(2)掌握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一个物体受到力,同时给施力物体一个反作用力.
8.(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体育课上有爬绳索和爬滑杆两种运动.体重相同的小明和小华两人想比赛看谁爬得快.两人先后以相同的姿势匀速向上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小华爬杆和小明爬绳的速度不一样,则速度大的人受到的摩擦力要大些
B.小华爬杆时手的握力比小明爬绳时手的握力小
C.小华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和小明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D.小明爬绳时所受的重力和手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取决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绳子的接触面虽然粗糙,但手对它的压力小,摩擦力等于人的重力.重力不变,摩擦力不变.故A错误.
B、因为杆比绳的接触面光滑,因此小华爬杆时手的握力比小明爬绳时手的握力大.故B错误.
C、爬绳与爬杆时,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于二人的重力相等,所以摩擦力也相等.故C正确;
D、小明爬绳时受到的重力,是小明受到的,而手拉绳的力,是绳受到的,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由于二人以相同姿势分别沿着杆和绳匀速向上爬,那么在竖直方向均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重力和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判断即可.
二、填空题:
9.(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常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如图所示,所绕 25 圈铜丝的 长度为   cm,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90cm;偏小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线圈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6.90cm对齐,所以线圈的宽度为L=6.90cm﹣5.00cm=1.90cm;(2)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有重叠现象,会导致线圈宽度测量结果偏小,所以计算的直径偏小.
故答案为:1.90cm;偏小.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测量结果准确与否,取决于线圈长度的测量结果是否准确、线圈圈数是否准确.
10.(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一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12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m/s,通过后一半程的速度是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答案】6;12m/s;8m/s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全程120m,则前一半路程与后一半路程都是60m,
前一半路程的速度:
v1= = =6m/s,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
v2= = 12m/s,
全程的速度v= = =8m/s;
故答案为:6;12m/s;8m/s.
【分析】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物体的速度.
11.(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   ,即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路程的多少.
【答案】运动快慢;单位时间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物体运动的快慢可用速度描述,物体的速度大,物体运动快,速度小,物体运动慢;
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由速度的定义式v= 可知: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故答案为:运动快慢;单位时间.
【分析】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即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
12.(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月亮躲进云层里”是以   为参照物;“潮起潮落”是以   为参照物的.
【答案】云层;地面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月亮躲进云层研究的是月亮的运动状态,它的运动情况是相对于云层而言的,所以参照物是云层;
“潮起潮落”被研究的物体是潮水,说明潮水在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潮水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
故答案为:云层;地面.
【分析】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一般有两种考查思路: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②已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此题考查的是第一种类型.
13.(2016八上·崆峒期中)一束与镜面成60°角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的大小为   ;一束光垂直射到水面上,入射角为   ,折射角为   .
【答案】30°;0°;0°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解:①根据光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为90°﹣60°=3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等于30°.
②一束光垂直射向平面镜,入射光线和法线重合,入射角等于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等于0°.
故答案为 30°;0°;0°.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14.(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阅读干燥空气的密度表(部分),并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问题:
干燥空气的密度值(千克/米3)
93300帕 96000帕 101000帕 104000帕
5℃ 1.17 1.20 1.27 1.30
10℃ 1.15 1.18 1.25 1.28
15℃ 1.13 1.16 1.23 1.26
20℃ 1.11 1.14 1.21 1.24
①当温度为10℃、气压为101000帕时,干燥空气的密度值为   千克/米3.
②干燥空气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答案】1.25;气压一定时,干燥空气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且等差变化
【知识点】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①当环境温度为20℃时,空气的密度为1.25千克/米3;②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气压一定时,干燥空气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且等差变化.
故答案为:①1.25;②气压一定时,干燥空气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且等差变化.
【分析】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②根据表格中的密度、温度分析;
15.(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观看体操比赛,常见体操运动员总要到镁粉盒内向手上涂些镁粉,其作用是   ;而看到手术医生在戴乳胶手套前总要在手上涂些滑石粉,其作用是   .
【答案】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减小摩擦力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
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科医生戴乳胶手套前总要在手上涂些滑石粉,其作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减小摩擦力.
故答案为: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减小摩擦力.
【分析】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三、实验探究题:
16.(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 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 沿 AO 入射时,   (选填“能”或“不能”) 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   .
(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怎么做?   .
(5)另一同学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板右半边沿中线向后折,活动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
(6)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F 沿 BO 射到 O 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 出,这说明了   .
【答案】(1)显示光路
(2)不能
(3)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
(4)改变入射角多次进行实验
(5)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6)OA;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解答】解:(1)实验时如果不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则无法看见入射光线以及反射光线,就无法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所以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显示光路;(2)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可以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4)只进行一次实验,根据一次测量就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了得出普遍结论,使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应改变入射角多次进行实验.(5)如果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纸板右半边沿中线向后折,活动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已经不在纸板上了,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6)如果让光线沿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反射光线沿OA射出,也就是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故答案为:(1)显示光路;(2)不能;(3)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4)改变入射角多次进行实验;(1)显示光路; (2)不能;(5)不能;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6)OA;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分析】(1)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的特点分析;(2)实验过程中法线要与平面镜垂直;(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可以用笔在纸板上沿着光路将其描画下来;(4)为了得出普遍结论,应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实验数据;(5)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6)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17.(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   度.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   (选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   (选填“α”、“β”或“γ”).
【答案】(1)反射;折射;增大;小于;零
(2)OA;γ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
【解析】【解答】解:(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则激光在空气中的光路是OA,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大小等于γ.
故答案为:(1)①反射; 折射 ②增大; 小于; 零;(2)OA; γ.
【分析】(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一束光线从空气垂直水面射入时,此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所以夹角为0°,即入射角为0°,反射角也为0°,折射角为0°.(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光从水中斜射如空气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8.(2017·虹口模拟)在“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   时,物体应放入   盘(选填“左”或“右”).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多次实验的意义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质量;左;相同;不相同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
【解析】【解答】解:(1)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使用天平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天平测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2)“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质量与体积的测量找出二者之间的定性的关系;“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也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质量与体积的测量,最终计算密度的大小.因此,两实验相比,其实验目的不同,但测量的物理量相同.
故答案为:质量;左;相同;不相同.
【分析】(1)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量筒;天平在使用前要先调节平衡(放在水平台上、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量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规则;(2)“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都需要在实验中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即测量的物理量相同,但前一实验是为了通过分析得出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而后一实验则是要获得具体的密度大小,因此,实验目的不同.
19.(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在“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中,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用量筒量出石块的体积如图2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   克,密度是   克/厘米3.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实验所用器材及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均   ,而实验目的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73.4;3.67;相同;不同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解:(1)由图知,石块的质量为m=50g+20g+3.4g=73.4g;(2)石块的体积为V=40cm3﹣20cm3=20cm3;
石块的密度为ρ= = =3.67g/cm3.(3)“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都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所以用到的器材是相同的;
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对数据分析,得到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而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73.4;3.67;相同;不同.
【分析】(1)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之和;(2)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需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已知石块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其密度;(3)根据密度的概念ρ=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是密度,在测量实验中,实验所用器材及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均相同;
在测量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在探究定量关系时,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到定量的关系在探究定量关系时,多次测量是为了得到定量的关系,实验目的不同.
20.(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在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用天平称量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量铁块的   ,利用公式   计算得到铁块的密度.“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个实验相同之处有:   (选填下列序号)
①实验目的 ②实验中所测定的物理量
③实验器材 ④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
【答案】体积;ρ= ;②③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在“测定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中,用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用量筒测金属块的体积,根据公式ρ= 算出密度;
“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个实验相同之处有都需要测量质量、体积,实验器材和实验中所测定的物理量都相同;实验目的不同“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目的是测量密度,“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目的是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由实验目的可知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
故答案为:体积; ρ= ; ②③.
【分析】(1)测固定密度的实验依据了密度的公式,测量的量分别是质量和体积,即分别用天平和量筒;(2)“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个实验相同之处从实验目的、实验器材、测量物理量、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进行分析.
21.(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为了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设计了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
(1)甲方案中水平拉动木块时   (一定/不一定)要匀速,理由是   ;
(2)乙方案中水平拉动木板时   (一定/不一定)要匀速,理由是   .
(3)下表是研究滑动摩擦力得到的数据,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接触面 压力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1 木板面 4N 0.5N
2 木板面 6N 0.75N
3 毛巾面 4N 1.5N
①比较第1、2次实验得出结论:   .
②比较第1、3次实验得出结论:   .
【答案】(1)一定;当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2)不一定;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3)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知识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1)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时,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当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所以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2)无论木板进行匀速、加速、减速运动时,木块相对桌面总是静止的,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测力计示数不变,总是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3)①实验1和2,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实验1和3,压力相同,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故答案为:(1)一定;当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2)不一定;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3)①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分析】(1)测力计水平拉动物体时,测力计显示拉力大小,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当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控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困难,对运动者的弹簧测力计难于读数;(2)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大小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无论木板进行匀速、加速、减速时,木块受到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不变的,木块相对桌子来讲是静止的,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测力计示数不变;(3)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当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四、计算题:
22.(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小明同学从桂城乘车去南国桃园游玩,所乘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也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乙所示,则:
(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以速度计上的平均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答案】(1)解:从图可知该车的行驶速度为v车=60km/h;
(2)解:“南国桃园9km”表示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的路程为s=9km,
因为v= ,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的时间:
t= = =0.15h.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计上显示的数据读出行驶速度;(2)根据标志牌读出从标志牌到南国桃园的路程,根据v= 求出时间.
23.(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1.
如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原行驶速度υ/km?h﹣1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60 11 20
80 15 34
100 19 54
(1)利用如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s;(保留两位小数)
(2)由这个测试可见,   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3)请在图2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象.(不需准确描点)
【答案】(1)0.67
(2)车速
(3)解: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1)根据第一组数据反应时间t1= =0.66s;
根据第二组数据反应时间t2= =0.675s;
根据第三组数据反应时间t3= =0.684s;
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t= = =0.673s≈0.67s.(2)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三次测试中,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刹车距离随着增大,所以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行驶速度.(3)汽车刹车过程分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和由原始速度开始均匀减速直到速度为0,所以v﹣t图象如图:
故答案为:(1)0.67;(2)车速;(3)见解答图.
【分析】(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仍以原行驶速度行驶,根据公式v= 将反应距离和原行驶速度代入即可求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但要注意行驶速度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单位.(2)分析三次测试的制动距离和对应的行驶速度,找到制动距离和行驶速度的关系.(3)汽车的刹车过程分为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反应距离内汽车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制动距离内汽车受到摩擦力作用均匀减速,最后停止运动,根据规律作出大致的v﹣t图象.
24.(2016八下·临沂开学考)每年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小梦家总能看到附近广场上有很多市民放烟花,他在家看到烟花后 2.5s 听到声音,请问小梦家离该广场大概多远?
【答案】解:
由题意可知,声音传播的时间t=2.5s,声速v=340m/s,
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由v= 可得,小梦家离广场的距离:
s=vt=340m/s×2.5s=850m.
答:小梦家离该广场的距离大概为850m.
【知识点】声速
【解析】【分析】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声音的传播路程就是烟花散开处距小梦家的距离.
25.(2016八上·柘城期中)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秒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回答:
(1)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1)解:已知:t= ×6s=3s,v=1500m/s,
由v= 可得,海洋的深度是s=vt=1500m/s×3s=4500m;
(2)解: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波不能传到月球,更不能用声波来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知识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
【解析】【分析】第(1)问:超声波从发出传到海底的时间为t= ×6s=3s,代入s=vt算出海深;第(2)问: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波.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