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天津市蓟县礼明庄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天津市蓟县礼明庄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6-06 17:00:13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天津市蓟县礼明庄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八上·越秀期末)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灯 B.路边的树木 C.小明 D.驶来的校车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站在路边的小丽相对于小明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以小明为参照物时,小丽是静止的;以驶来的校车为参照物,小丽与汽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她是运动的.
故选D.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2.(2016八上·富顺期中)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方向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在弦的长度和粗细一定时,改变了弦的振动频率,改变了弦的音调.
故选A.
【分析】弦的音调跟弦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在长度和粗细一定时,弦越紧,弦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在松紧和粗细一定时,弦越长,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在松紧和长度一定时,弦越粗,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解: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C、D错误
故选B.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4.(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解:
A、图中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
B、图中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不合题意;
C、图中两个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不合题意;
D、图中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结合力的示意图可做出判断.
5.(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书包带做得较宽 B.盲道由凸起的棱和圆点组成
C.火车铁轨铺在枕木上 D.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轮子
【答案】B
【知识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书包带做得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背起来舒服些,故A不符合题意;
B、盲道由凸起的棱和圆点组成,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增大脚的感觉,故B符合题意;
C、火车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铁路对路基的压强,保护路基,故C不正确;
D、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不变时,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6.(2017八上·武威月考)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
=6.25m/s;
故选B.
【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
7.(2016八上·龙陵期中)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不属于凝固现象.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①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②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
8.(2017八下·仁寿期中)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给自行车的轴加润滑油
B.在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
C.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装滚动轴承
D.磁悬浮列车行驶时,车身悬在空中
【答案】B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A、自行车的轴加润滑油是使接触面脱离,减小摩擦.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符合题意.
C、机器的转动部分加装滚动轴承,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D、磁悬浮列车行驶时,车身悬在空中,是使接触面脱离,减小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9.(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
B.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
C.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
D.手影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A、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是由于水中的物体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群山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是由于钢笔经玻璃砖的两次折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二、多项选择题
10.(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和泥土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声波可使物体振动,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答案】A,B,C
【知识点】声速;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解:A、声音在空气和泥土中的传播速度不相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小于在泥土中传播速度,故A错误;
B、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声音响度很小或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故B错误;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D正确.
故选ABC.
【分析】(1)声音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温度升高,声速变大;(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4)声音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传递信息的例子有: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B超等;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有:清洗精密机械、粉碎体内结石等.
11.(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能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被吹干,其主要原因是(  )
A.热风干手机让水沸腾,发生了汽化
B.提高了手上水的温度,有利于水的蒸发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流动,有利于水的蒸发
D.热风将水吹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有利于水的蒸发
【答案】B,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解:热风干手器吹出的是热风,加快了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同时升高了手表面的温度,加快了蒸发,
故其主要的原因一是提高了温度,二是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故只有选项BC符合题意.
故选BC.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加快蒸发,就要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12.(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虚像
B.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
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D.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
【答案】C,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A、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B错误.
C、摄影师让我们走得离他近些,物距减小,所以成的像更大.故C正确.
D、站在岸边我们看到的水里的物体,是由从水中折射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A、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知道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我们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13.(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书受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受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受的重力
【答案】C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解:A、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都竖直向下,受力物体也不同,不是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
C、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满足了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C符合题意;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受的重力,方向相同,大小也不同,不是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平衡力的判断,两个力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
14.(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下面事例中,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
B.用注射器吸取药液
C.水往低处流
D.吸盘式挂钩能紧贴在墙壁上
【答案】A,B,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解答】解:A、用力一吸气,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汽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腔内,利用了大气压,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用注射器吸药液时,注射器中的体积增大,使管内的气压减小,药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到注射器中,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水往低处流,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与重力有关,与大气压无关,故该选不项符合题意;
D、吸盘要固定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BD.
【分析】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15.(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A.冰冻的衣服变
B.冰山逐渐消融
C.冬天玻璃上的冰花
D.干手机将手吹干
【答案】A,B,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解:
A、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的冰升华成为水蒸气,升华吸热.故A符合题意;
B、冰山消融,是固态的冰雪融化成为水,熔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
C、窗玻璃上是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化现象,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手表面的水汽化成为水蒸气,汽化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分析】首先明确选项中物态变化的名称,然后知道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16.(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某凸透镜的焦距是8cm,物体距凸透镜20cm,则物体经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的实像 B.正立的虚像 C.缩小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物体距凸透镜20cm,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焦距和给出的物距,可以确定两者的关系,然后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成像的性质.
17.(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  )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答案】B,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故A错误;
B、此固体的密度ρ= = =7.9g/cm3,故B正确;
C、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故C正确;
D、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故D错误.
故选BC.
【分析】A、用天平测质量时,应坐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B、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固体的密度;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三、实验探究题
18.(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   和   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和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答案】(1)物距;像距
(2)物体大小;像的大小
(3)不能;虚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用直尺测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距与像距的关系;(2)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1)物距;像距;(2)物体大小;像的大小;(3)不能;虚.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9.(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张怡然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甲、乙所示,
(1)    图是沸腾时的情景.当水温升到90℃时,他记录了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2)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丙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   .
(5)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原因是:   .
【答案】(1)甲
(2)
(3)99
(4)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5)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1)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甲图是沸腾时的现象;(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可得图象:
;(3)加热至第6min开始,水温度不再升高,说明已经沸腾,沸点为99℃.(4)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水沸腾时不断给水加热,但水的温度保持不变.(5)水面上的“白气”是小水滴,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1)甲;(2)如上图;(3)99;(4)继续吸热,温度不变;(5)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分析】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到液面时消失;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最后破裂.(1)要正确地做出图象,首先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3)要解决此题需要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4)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液化的概念: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知道“白气”是由小水珠组成.
20.(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作前先要把烛焰、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烛焰的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该凸透镜的焦距 为10cm,把烛焰由如图所示的位置向凸透镜靠近5cm,则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当适当的位置,光屏上才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答案】(1)同一高度
(2)右;放大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点燃的蜡烛在30cm处,凸透镜在50cm处,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0cm﹣30cm﹣5cm=15cm,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倒立、放大是实像,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即v>2f=20cm,故光屏需要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右;放大.
【分析】(1)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21.(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中国盛产陶瓷,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   g.
(2)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   cm3.
(3)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为   g/cm3.
(4)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32
(2)14
(3)2.29
(4)偏小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解:(1)瓷片的质量是20g+10g+2g=32g.(2)由图3可知,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的底部与26mL刻度线相平,所以瓷片的体积:40mL﹣26mL=14mL=14cm3.(3)瓷片的密度ρ= = ≈2.29g/cm3.(4)因为取出瓷片时,瓷片上会沾有水,因此倒入水的体积大于瓷片的体积,由ρ= 可知,测量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1)32;(2)14;(3)2.29;(4)偏小.
【分析】(1)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读数前要看清量筒的分度值,要注意量筒的零刻度在量筒的最下方,然后求出瓷片的体积.(3)直接根据密度公式即可求出瓷片的密度.(4)根据测量的质量和体积分析即可.
四、计算
22.(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有一节油车,装满了50m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30cm3石油,称得质量是24g,问:这节油车所装石油质量是多少?
【答案】解:石油的密度:
ρ= = =0.8g/cm3=0.8×103kg/m3;
石油总质量:
m总=ρV总=0.8×103kg/m3×50m3=4×104kg=40t.
答:这节油罐车所装石油的质量是40t.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先用取出的石油质量和体积算出石油的密度,再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m=ρV就可以算出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
23.(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体积是20cm3的铜球,质量是89g,求:
(1)此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2)若是空心的,空心体积是多大?
(3)若将空心部分铸满铝,这个球的质量是多少?(ρ铜=8.9×103kg/m3,ρ铝=2.7×103kg/m3)
【答案】(1)解:由ρ= 可得,89g铜的体积:
V铜= = =10cm3,
因V球>V铜,
所以,铜球是空心的;
(2)解: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铜=20cm3﹣10cm3=10cm3;
(3)解:将空心部分铸满铝时,铝的质量:
m铝=ρ铝V铝=2.7g/cm3×10cm3=27g,
铸满铝后的总质量:
m=m球+m铝=89g+27g=116g.
【知识点】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变形V= 求出实际铜的体积,再与铜球的实际体积(20cm3)相比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如果铜的体积小于球的体积,则是空心的;(2)用铜球的实际体积减去铜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3)空心部分体积即为铸满铝的体积,利用m=ρV即可求出空心部分铝的质量,铜球的质量和铝的质量之和即为总质量.
1 / 12016-2017学年天津市蓟县礼明庄中学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八上·越秀期末)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路灯 B.路边的树木 C.小明 D.驶来的校车
2.(2016八上·富顺期中)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方向
3.(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4.(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属于平衡力的是(  )
A. B.
C. D.
5.(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书包带做得较宽 B.盲道由凸起的棱和圆点组成
C.火车铁轨铺在枕木上 D.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轮子
6.(2017八上·武威月考)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7.(2016八上·龙陵期中)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8.(2017八下·仁寿期中)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给自行车的轴加润滑油
B.在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
C.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装滚动轴承
D.磁悬浮列车行驶时,车身悬在空中
9.(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
A.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
B.平静湖面上群山的倒影
C.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
D.手影
二、多项选择题
10.(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和泥土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D.声波可使物体振动,能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11.(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某饭店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能有热风吹到手上,手上的水很快被吹干,其主要原因是(  )
A.热风干手机让水沸腾,发生了汽化
B.提高了手上水的温度,有利于水的蒸发
C.加快了水面附近空气流动,有利于水的蒸发
D.热风将水吹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有利于水的蒸发
12.(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虚像
B.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
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D.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
13.(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书受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受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受的重力
14.(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下面事例中,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
B.用注射器吸取药液
C.水往低处流
D.吸盘式挂钩能紧贴在墙壁上
15.(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A.冰冻的衣服变
B.冰山逐渐消融
C.冬天玻璃上的冰花
D.干手机将手吹干
16.(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某凸透镜的焦距是8cm,物体距凸透镜20cm,则物体经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的实像 B.正立的虚像 C.缩小的虚像 D.缩小的实像
17.(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有一体积为3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g则(  )
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
B.此固体的密度为7.9g/cm3
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
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
三、实验探究题
18.(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   和   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和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19.(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张怡然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甲、乙所示,
(1)    图是沸腾时的情景.当水温升到90℃时,他记录了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2)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丙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规律是:   .
(5)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原因是:   .
20.(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作前先要把烛焰、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烛焰的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
(2)该凸透镜的焦距 为10cm,把烛焰由如图所示的位置向凸透镜靠近5cm,则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当适当的位置,光屏上才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1.(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中国盛产陶瓷,小李同学想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片的质量,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所示,则瓷片的质量为   g.
(2)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
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
b.先往量筒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   cm3.
(3)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瓷片的密度ρ为   g/cm3.
(4)根据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李同学测出的瓷片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计算
22.(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有一节油车,装满了50m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30cm3石油,称得质量是24g,问:这节油车所装石油质量是多少?
23.(2016八下·蓟县开学考)体积是20cm3的铜球,质量是89g,求:
(1)此球是空心还是实心?
(2)若是空心的,空心体积是多大?
(3)若将空心部分铸满铝,这个球的质量是多少?(ρ铜=8.9×103kg/m3,ρ铝=2.7×103kg/m3)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解:站在路边的小丽相对于小明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以小明为参照物时,小丽是静止的;以驶来的校车为参照物,小丽与汽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她是运动的.
故选D.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2.【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在弦的长度和粗细一定时,改变了弦的振动频率,改变了弦的音调.
故选A.
【分析】弦的音调跟弦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在长度和粗细一定时,弦越紧,弦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在松紧和粗细一定时,弦越长,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在松紧和长度一定时,弦越粗,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答案】B
【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解答】解: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C、D错误
故选B.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4.【答案】A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解:
A、图中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
B、图中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不合题意;
C、图中两个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不合题意;
D、图中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结合力的示意图可做出判断.
5.【答案】B
【知识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书包带做得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背起来舒服些,故A不符合题意;
B、盲道由凸起的棱和圆点组成,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增大脚的感觉,故B符合题意;
C、火车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铁路对路基的压强,保护路基,故C不正确;
D、载重汽车装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不变时,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6.【答案】B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
=6.25m/s;
故选B.
【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
7.【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不属于凝固现象.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①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②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
8.【答案】B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解答】解:A、自行车的轴加润滑油是使接触面脱离,减小摩擦.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符合题意.
C、机器的转动部分加装滚动轴承,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D、磁悬浮列车行驶时,车身悬在空中,是使接触面脱离,减小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9.【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解答】解:A、在岸上看到水中的腿变短了,是由于水中的物体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群山在水中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是由于钢笔经玻璃砖的两次折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10.【答案】A,B,C
【知识点】声速;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解:A、声音在空气和泥土中的传播速度不相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小于在泥土中传播速度,故A错误;
B、物体只要振动就能发出声,但不是所有的声我们都能听见,声音响度很小或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故B错误;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D正确.
故选ABC.
【分析】(1)声音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温度升高,声速变大;(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4)声音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传递信息的例子有: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B超等;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有:清洗精密机械、粉碎体内结石等.
11.【答案】B,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解:热风干手器吹出的是热风,加快了手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同时升高了手表面的温度,加快了蒸发,
故其主要的原因一是提高了温度,二是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故只有选项BC符合题意.
故选BC.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要加快蒸发,就要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
12.【答案】C,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A、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B错误.
C、摄影师让我们走得离他近些,物距减小,所以成的像更大.故C正确.
D、站在岸边我们看到的水里的物体,是由从水中折射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所以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A、根据小孔成像的特点,知道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根据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我们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13.【答案】C
【知识点】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解答】解:A、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都竖直向下,受力物体也不同,不是平衡力.故A不符合题意;
B、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这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以这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
C、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满足了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C符合题意;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受的重力,方向相同,大小也不同,不是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平衡力的判断,两个力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
14.【答案】A,B,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解答】解:A、用力一吸气,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汽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腔内,利用了大气压,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用注射器吸药液时,注射器中的体积增大,使管内的气压减小,药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到注射器中,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水往低处流,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与重力有关,与大气压无关,故该选不项符合题意;
D、吸盘要固定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BD.
【分析】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15.【答案】A,B,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解析】【解答】解:
A、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的冰升华成为水蒸气,升华吸热.故A符合题意;
B、冰山消融,是固态的冰雪融化成为水,熔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
C、窗玻璃上是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化现象,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手表面的水汽化成为水蒸气,汽化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分析】首先明确选项中物态变化的名称,然后知道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16.【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物体距凸透镜20cm,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焦距和给出的物距,可以确定两者的关系,然后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成像的性质.
17.【答案】B,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的左盘,故A错误;
B、此固体的密度ρ= = =7.9g/cm3,故B正确;
C、物质的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无关,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不变,故C正确;
D、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故D错误.
故选BC.
【分析】A、用天平测质量时,应坐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B、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此固体的密度;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18.【答案】(1)物距;像距
(2)物体大小;像的大小
(3)不能;虚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用直尺测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距与像距的关系;(2)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1)物距;像距;(2)物体大小;像的大小;(3)不能;虚.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9.【答案】(1)甲
(2)
(3)99
(4)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5)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1)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甲图是沸腾时的现象;(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可得图象:
;(3)加热至第6min开始,水温度不再升高,说明已经沸腾,沸点为99℃.(4)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水沸腾时不断给水加热,但水的温度保持不变.(5)水面上的“白气”是小水滴,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1)甲;(2)如上图;(3)99;(4)继续吸热,温度不变;(5)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分析】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到液面时消失;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最后破裂.(1)要正确地做出图象,首先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然后将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3)要解决此题需要了解水沸腾时的特点:吸热温度不变.(4)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液化的概念: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知道“白气”是由小水珠组成.
20.【答案】(1)同一高度
(2)右;放大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1)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点燃的蜡烛在30cm处,凸透镜在50cm处,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0cm﹣30cm﹣5cm=15cm,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倒立、放大是实像,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即v>2f=20cm,故光屏需要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右;放大.
【分析】(1)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21.【答案】(1)32
(2)14
(3)2.29
(4)偏小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解:(1)瓷片的质量是20g+10g+2g=32g.(2)由图3可知,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的底部与26mL刻度线相平,所以瓷片的体积:40mL﹣26mL=14mL=14cm3.(3)瓷片的密度ρ= = ≈2.29g/cm3.(4)因为取出瓷片时,瓷片上会沾有水,因此倒入水的体积大于瓷片的体积,由ρ= 可知,测量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1)32;(2)14;(3)2.29;(4)偏小.
【分析】(1)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2)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读数前要看清量筒的分度值,要注意量筒的零刻度在量筒的最下方,然后求出瓷片的体积.(3)直接根据密度公式即可求出瓷片的密度.(4)根据测量的质量和体积分析即可.
22.【答案】解:石油的密度:
ρ= = =0.8g/cm3=0.8×103kg/m3;
石油总质量:
m总=ρV总=0.8×103kg/m3×50m3=4×104kg=40t.
答:这节油罐车所装石油的质量是40t.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先用取出的石油质量和体积算出石油的密度,再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m=ρV就可以算出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
23.【答案】(1)解:由ρ= 可得,89g铜的体积:
V铜= = =10cm3,
因V球>V铜,
所以,铜球是空心的;
(2)解: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铜=20cm3﹣10cm3=10cm3;
(3)解:将空心部分铸满铝时,铝的质量:
m铝=ρ铝V铝=2.7g/cm3×10cm3=27g,
铸满铝后的总质量:
m=m球+m铝=89g+27g=116g.
【知识点】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变形V= 求出实际铜的体积,再与铜球的实际体积(20cm3)相比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如果铜的体积小于球的体积,则是空心的;(2)用铜球的实际体积减去铜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3)空心部分体积即为铸满铝的体积,利用m=ρV即可求出空心部分铝的质量,铜球的质量和铝的质量之和即为总质量.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