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井岗翠竹

文档属性

名称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井岗翠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23 21:2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井冈翠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8—9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中,了解井冈翠竹的精神;尝试多篇文章一起阅读的方法。
2.在课文阅读中,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革命根据地人民在过去和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重点部分的诵读,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介绍时代背景。
1.师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井冈翠竹》,作者是袁鹰。
3.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4.明确学习目标:
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可分成几个部分?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井冈翠竹的秀美外形和刚强气节。(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写翠竹外形的秀美。(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
第二部分(5—12自然段):写翠竹的功绩。(按时间顺序写的。)
3.默读思考: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以忘怀?作者在具体写竹子时,分别联想到些什么?划出使用精彩的词句。
4.学生质疑。
三、细读品味,探究学习。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部分,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动点描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用这种方法进行写作,可以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事物面貌及其动态,给人以立体感,从而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
3.找出描写毛竹的句子读一读,领会写作方法的精妙,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说说井冈翠竹的外形特点。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5—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
(2)默读思考:井冈山竹子的革命功绩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的句子,
(3)全班交流,出示相关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30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
(4)勾画出描写竹子用途的句子和作者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课堂小结。
(1)作者明写竹子是“用具”“武器”,暗写什么?明写竹子不“低头”、不“弯腰”,暗写什么?
(2)为什么“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找出中心句:“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因为井冈山的竹子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3)课文是不是单纯写竹?(不是,是为写人而写竹)写什么人?怎么写?(借竹子对革命的贡献赞写井冈山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杰出贡献)为什么要借井冈翠竹而不借别的事物写人?(井冈山是革命的发源圣地,井冈山人民象竹子那样在革命各个时期有着重要功绩,最具典型性彻底性)
四、延伸探究,拓展升华。
竹子的丰富内涵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去发现,课后同学们可以分组继续开展研究活动。
板书设计:
5 井冈翠竹

(远看)郁郁苍苍 重重叠叠 望不到头
外形:
(近看)修直挺拔 密密麻麻 亭亭玉立

(过去)抗敌的武器 竹筒盛饭 红军的扁担
功绩
(现在)修竹滑道 开发宝山 走上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