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字词基础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2分)
A.元勋(xūn) 邓稼先(jià) 妇孺皆知(rú)
B.殷红(yān )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ǎn)
C.燕然(yàn ) 癌症(ái ) 鞠躬尽瘁(cuì)
D.彷徨(huáng) 罗布泊(bō) 风悲日曛(xūn)
2.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悲惨 孕育 锋芒毕露 B.宰割 选聘 家愉户晓
C.奠基 颤抖 妇孺皆知 D.仰慕 勒功 死而后己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任人宰割(比喻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小声哭,流泪) 鲜为人知(新鲜)
B.家喻户晓(说明) 至死不懈(松懈) 死而后已(停止)
C.当之无愧(愧疚) 截然不同(截止) 锋芒毕露(全、都)
D.马革裹尸(皮) 知人之明(眼力) 永恒的骄傲(值得自豪的)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 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邓稼先去了, 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A.假使 可 就 B.如果 而 竟
C.如果 可 就 D.假使 而 竟
5.对下列句中破折号作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
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表示意思的转折或跳跃 D.表示意思的递进
6.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4分)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的描述了他的一生。( )
(2)“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
7.文学常识填空。(6分)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 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 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作者 美籍华裔 家,获1957年 物理学奖。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浠水(xī) 硕果(shuò) 锲而不舍(qì)
B.弥高(ní) 校补(xiào) 迥乎不同(jiǒng)
C.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沥尽心血(lì)
D.赫然(hào) 凝结(níng) 气冲斗牛(dòu)
2.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郝然而出
D.这个方面,情况就迴乎不同,而且一反即往了
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仰之弥高(更加) 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
B.锲而不舍(刻) 心会神凝(领悟)
C.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 迥乎不同(差得远)
D.沥尽心血(滴) 警报迭起(屡次)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他要给我们 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 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3)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 而出。
(4)这个方面,情况就 ,而且一反既往了。
A.衰弱 凝结 蓦然 迥乎不同
B.衰弱 凝固 赫然 截然不同
C..衰微 凝固 蓦然 截然不同
D.衰弱 凝结 赫然 迥乎不同
5.指出下面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
(4)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
6.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4分)
(1)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的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3)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
(4)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
7.判定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5分)
(1)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经历,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
(3)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曾受教于闻一多。( )
(4)《烙印》《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均为臧克家的作品。( )
(5)《红烛》《死水》都是闻一多的诗集,表现出反帝爱国的激情。( )
一.语言积累与应用(20分)
1.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门槛(kǎn) 下颏( kē) 杂乱无章(zhāng)
B.重荷(hé) 踌躇(chú) 惹人注目(rě)
C.含蓄(xù) 磐石(pán)小心翼翼( yì )
D.深邃(suì) 喧嚣(xiāo)无可比拟(nǐ )
2.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重荷:荷:背或抗 惹人注目:惹:招引
B.深邃:邃:这里指深 杂乱无章:章:条理
C.踌躇:犹豫 凌乱不堪:堪:能忍受
D.含蓄:本文指包含 小心翼翼:翼翼:恭敬的样子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 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
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 孤独, 有“永恒”为伴。
A. 既然 却 虽然 但是 B. 虽然 可 固然 然而
C. 虽然 却 诚然 可是 D. 尽管 但 诚然 然而
4.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2分)
A.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
B. 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
C. 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D.“什么?又怎么了?”大声说。接下去倒像自言自语。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4分)
(1)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
(2)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 )
(3)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
(4)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号,错的打“╳”号
(1)何为,原名何敬业,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 )
(2)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因其在音乐史上作用巨大,获得了“乐圣”的称号。( )
(3)“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 )
(4)“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一句运用了比喻。 ( )
7.文学常识填空。(4分)
(1)音乐巨人贝多芬, 国作曲家。1798年起听觉渐衰,1820年后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代表作有《 》《 》。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 为原型的。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简陋(lòu ) 鉴赏(jiàn ) 轮廓(kuò ) 面庞(pang )
B、荒谬(miù ) 脚踝(huái ) 滑稽(jī ) 白皙(xī )
C、翘起(qià ) 模样(mó ) 淹没(mò ) 散乱(sàn )
D、气氛(fèn ) 魅力(mèi ) 迸发(bèng ) 义愤填膺(yīng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荒谬(错误、差错) 博学多识(多、丰富)
B、琐事(麻烦) 一拍即合(拍打)
C、白皙(人的皮肤白) 义愤填膺(胸)
D、不约而同(约定) 惊叹不已(停止)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他激动起来难免逗人发笑,但激动后和蔼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情愉快;尤其是他那 的记忆力和 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 的事实或两段 的格言,再加以比较。
A、超人 惊人 类同 类似 B、惊人 超人 类似 类同
C、惊人 超人 类同 类似 D、超人 惊人 类同 类似
4、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2分)
A、这时只见福楼拜作者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
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B、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
C、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头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D、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
5、下列句子,全是写左拉的一项是( )(2分)
(1)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的听大家讲。
(2)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
(3)他用它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4)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
(5)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6)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A、(1)(3)(6) B、(1)(4)(5) C、(2)(4)(6) D、(2)(3)(5)
6、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5分)
(1)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 )
(2)不时发出几声:“可是……可是……”然而总是被别人的大笑声所淹没。( )
(3)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 )
(4)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
(5)朋友们一个个陆续走了。他分别送到前厅,单独讲一会儿话,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 )
7、文学常识填空。( 11分)
(1)福楼拜, 国作家,代表作有《 》等。
(2)莫泊桑, 国作家,被称为 巨匠,代表作有《 》、《 》 等。
(3)屠格涅夫, 国作家,代表作有《 》、《 》 等。
(4)左拉,法国 家,代表作有《 》 等。
1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2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3 :很少有人知道。
4 :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5 :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6 :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孺,小孩。
7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8 :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9 :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排衙。原指旧时官署陈列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拜长官的情状。
10 :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11 :课文中指国民党当局蓄意杀害闻一多的信号多次出现。迭,屡次。
12 :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13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14 :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 28、踌躇:犹豫。一.1.A 点拨:B项“鲜”应读xiǎn;C项 “燕”应读yān ; D 项“泊”应读pō
2.C 点拨:A 项应为“锋芒毕露”;B 项应为“家喻户晓”;D 项应为“死而后已”
3.D 点拨:A 项“鲜”应释为“少”;B项“喻”应释为“明白、知晓”;C 项“截”应释为“割断”。
4.B 点拨:注意前后分句之间的内在关系。
5.C 点拨: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结合句子分析即可。
6.(1)引用(2)排比
7.核武器 原子弹 氢弹 杨振宇 物理学家 诺贝尔
一.1.C 点拨:A项“锲”应读qiè; B项“弥”应读mí,“校”应读jiào ; D项“赫”应读hè,“斗”应读dǒu
2.A 点拨:B项中“霄”应为“宵”;C项中“郝”应为“赫”;D项中 “ 迴 ” 应为迥,“即”应为既
3.B 点拨:“会”的意思为“集中”
4.D.点拨:注意辨析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5.(1)比喻(2)比拟(3)比喻 (4)反复 点拨:比拟分拟人和拟物,“望闻问切”这种比拟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6.(1)记叙 (2)描写(3)描写 (4)议论 抒情 点拨:要充分体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7.(1)√ (2)╳ (3)√ (4)√ (5)√ 点拨:本文的体裁不是人物传记,是一篇很精粹的散文。
一.1.B 点拨:B项中的“荷”应读hè,“惹”应读rě
2.A 点拨:“荷”在这个语言环境里应该理解为“负担”
3.C.点拨:要注意理清分句之间的关系。
4.D.点拨:要明确比喻句的特点。比喻句需有本体、喻体,明喻、暗喻还须有比喻词。
5.(1)动作描写 (2)语言描写 (3)肖像描写(外貌描写) (4)神态描写
6.(1)√ (2)√ (3)√ (4) √
7.(1)德 田园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2) 贝多芬
一、1、C 点拨:“模”应读作mú,“散”应读作sǎn. 2、B 点拨:“琐”应解释为“细小零碎”、“拍”的解释应为“打拍子”。 3、C 点拨:阅读中应善于品味这类同义词的运用,揣摩这类词语的细微差别,以便准确运用。虽同是阅读,善熟读而精思者与否得益定然不同。 4、D 点拨:这句话不是比喻句。因为它不具备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基本要求。“像亲兄弟一样”貌似比喻,实际上这个只是“拥抱”的修饰语,是用来修饰那种拥抱的亲密程度的。 5、B 点拨:本文的特点是写群像,阅读中要善于归纳比较,紧紧把握住四位文学家的各自的不同特点。 6、(1)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4)肖像描写 7、(1)法 包法利夫人 (2)法 短篇小说 项链 羊脂球 (3)俄 前夜 父与子 (4)小说 小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