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名校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质量调查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名校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质量调查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5 22: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名校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Ⅰ卷第1页至第2页,第Ⅱ卷第2至第4页。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答题纸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提起“两弹元勋”和“航天英雄”,大家都
,有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有以杨利伟为标志的航天员群体。可是,(
)。东风基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两弹一星”的诞生地。身为大漠航天人的后代,作者熟悉自己的父辈——第一代航天人
的创业史,熟悉60多年来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史,也熟悉一代代航天人
的奋斗史,切身体会深藏于他们内心的
与骄傲。她以40多万字左右的作品,生动讲述了两代航天人为实现强军梦的奋斗故事,以及他们的情感经历、家庭生活和精神世界,真实再现了共和国航天发展史的印记。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了如指掌
筚路蓝缕
前赴后继
丰盈
B.
耳熟能详
艰苦卓绝
义无反顾
丰盛
C.
了如指掌
艰苦卓绝
义无反顾
丰盛
D.
耳熟能详
筚路蓝缕
前赴后继
丰盈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家对大漠深处的航天人却知之甚少。他们默默奉献,隐身戈壁,是无名英雄
B.
提起大漠深处的航天人,大家却知之甚少。他们隐身戈壁,默默奉献,是无名英雄
C.
大漠深处的航天人却容易被人们遗忘。他们是无名英雄,隐身戈壁,默默奉献
D.
提起大漠深处的航天人,大家却一无所知。他们隐于戈壁,勇于奉献,是无名英雄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她以40多万字左右的作品,生动讲述了两代航天人为实现强军梦的奋斗故事,以及他们的情感经历、家庭生活和精神世界
B.
她的作品有40多万字,不但讲述了两代航天人为实现强军梦的奋斗故事,而且刻画了他们的情感经历、精神世界和家庭生活
C.
她以40多万字的作品,生动讲述了两代航天人为实现强军梦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他们的家庭生活、情感经历和精神世界
D.
她在40多万字左右的作品中,生动讲述了两代航天人为实现强军梦的奋斗故事和家庭生活,展现了他们的情感经历和精神世界
4.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
别里科夫
《装在套子里的人》
卡夫卡
短篇小说巨匠
B
明代
文言短篇
蒲松龄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C
元杂剧
《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
四折一楔子
D
沛公
《左传》
叙述详尽的纪传体
以时为经,以事为维
A.
A
B.
B
C.
C
D.
D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各题。
(甲)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两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合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节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有删改)
(乙)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节选自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训经示康》,有删改)
5.
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奢则不逊,俭则固
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B.
俯仰命益,如此者再
后秦击赵者再
C.
以十五钱为率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D.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
朝济而夕设版焉
6.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远罪丰家”的“丰”相同的一项是(

A.
成以其小,劣之
B.
人君当神器之重
C.
李牧连却之
D.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父慈而子逆
度义而后动
B.
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
居则曰;不吾知也
C.
人莫之非
虽董之以言行
D.
聊举数人以训汝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8.
甲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B.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C.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D.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齐/可矣
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甲文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了应提倡节俭但不能吝啬的道理;乙文引用孔子的话,则既揭示了论点“以俭素为美”的思想基础,又是对论点的证明。
B.
甲文用裴子野、邺下领军和南阳人的例子,让人分别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贪婪与吝啬。
C.
乙文用正考父、季文子、管仲、石崇等人的事例从正反两面论证“以俭立名,以侈自败”的道理。
D.
两段选文虽然都是家训,材料率富,都采用了事例论证与引用论证,内蕴深厚,但两文叙议侧重点有别,文字风格迥异。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第Ⅱ卷(73分)
三、(11分)
1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2)曾皙说到他的志向是在暮春时节,“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咏而归”,得到了老师孔子的赞赏。
(3)秦与六国的灭亡史常被后人用来针砭时弊,杜牧《阿房宫赋》以“______________”批评了后代统治者的错误做法,苏洵《六国论》则以泱泱大国“______________”表达对重蹈覆辙的忧虑。
四、(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丁玲
“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
慢慢的两个人来到一个沟口了。沟里错错落落有几个窑门,还有两个土围的院子,他牵着她在一个斜路上走下去,不敢做声,只张着眼四方搜索着。沟里已经黑起来了,有两个窑洞里露出微明的灯光,小孩子躲在她的身后,在一个窑门前停下了。她开了锁,先把他让了进去。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不要怕,娃娃!”她把灯点着了。灶里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
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洞口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①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
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去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
看见那些围着他的脸露出无限的羡慕,他就更高兴了。老太婆也扁着嘴笑:“咱一眼就看出了这娃娃不是咱们这里的人,你们看他那张嘴多灵呀!”他接着就述说一些打仗的经验,他并不夸张,而事实却被他描写得使人难信,他只好又补充着:“那因为我们有教育,别的士兵是为了两块钱一月的饷,而我们是为了阶级和国家的利益,红军没有一个怕死的;谁肯为了两块钱不要命呢?”
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
“呯!”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
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
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这老死鬼干嘛老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
“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睛里燃烧着火焰。
“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
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坐到矮凳上。
“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嚎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
连长凝视着那双直射过来的眼睛,下了一道命令:“搜他!”
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连长手上:一把小洋刀、两张纸票子、一顶黑帽子。纸票反面有一排字,“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②帽子上闪着光辉的红色五星。看着它,孩子心里更加光亮了,静静地等待判决。
“这么小也做土匪!”
“招来吧!”连长问他。
“没有什么招的,任你们杀了吧!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不骚扰老百姓,四处受人欢迎。我们对东北兵也是好的,争取你们一道打日本,有一天你们会明白过来的!”
“这小土匪真顽强,红军就是这么凶悍!”他的顽强虽说激怒了一些人,但也得了许多尊敬。连长仍是冷冷地看着他,又冷冷地问道:“你怕死不怕?”这问话似乎羞辱了他,他不耐烦地昂了一下头,急促地答道:“怕死不当红军!”
围拢来看的人一层一层地在增加,多少人在捏一把汗。连长不动声色,只淡淡地说道:“那末给你一颗枪弹吧!”
老太婆又嚎哭起来了。许多人的眼皮沉重地垂下了,有的便走开去。但没有人,就连那些凶狠的家伙也没有请示,要不要立刻执行。
“不,”孩子却镇静地说,“连长,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你可以用刀杀掉我。”
忍不住了的连长,跑过来用力拥抱着这孩子,他大声喊道:“大家的良心在哪里?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家乡,杀了我们的父母妻子,我们不去报仇,却老在这里杀中国人。看这个小红军,我们配和他相比、配叫他土匪吗?谁还要杀他,先杀了我吧……”声音慢慢地由嘶哑而哽住了。
孩子觉得有热的东西滴落在他手上,衣襟上。他的眼也慢慢模糊了,隔着一层水雾,③那红色的五星浮漾着,渐渐地高去,而他也被举起来了!
(写于一九三七年四月十四日)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小说的对话描写富有表现力。“你怕死不怕?”表现了连长话语的冰冷与震慑:“怕死不当红军!”则表现了孩子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B.
老太婆一开始就了解小孩的身份却对他呵护备至,百姓也乐意与这个小红军亲近、为他打掩护,这些都反映人们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
C.
小说善于运用对比、反衬。比如百姓对红军小战士和东北兵的不同态度,连长前后的变化,都在对比中突出了反战的主题。
D.
小说塑造人物鲜明有个性。在表现小战士落伍孤独无助时,显得真实可信;但在表现他面对东北军时,让一个孩子的英勇无畏彻底改变了东北军的立场,略显生硬牵强。
E.
小说题目“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意蕴丰富,既提示情节,指连长要给孩子一颗枪弹,最后却没有执行;也象征着小红军,他虽未上场杀敌,却有坚定的信念与抗日的决心;还象征着一切抗日的力量,它们凝聚在一起,必将摧毁敌人,标题暗示了主题。
13.
小说的环境描写富有表现力。诸任选两例。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14.
请概括文中“孩子”的形象
15.
“红色五角星的帽子”在文中三次出现且表述富于变化。请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何效果。
五、(6分)
16.
以下三处描写分别与《红楼梦》中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甲:“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乙:“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丙:“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A.
贾探春
贾迎春
贾宝玉
B.
贾探春
薛宝钗
薛蟠
C.
史湘云
贾探春
贾宝玉
D.
林黛玉
薛宝钗
薛蟠
17.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名思义”。元春省亲后,命宝玉和诸钗入园居住,大观园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如果把大观园看作是一个班级,需要选一个班长,你会选谁呢?请说明理由。
六、(4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暑假过后,我们就要开启选课走班模式。大家要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提前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内容,设计人生方向。这引发了一场关于“设计”的讨论。
有人认为,求学要及早设计,精彩的人生更需要设计,我们应该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并以此确定自己前进的道路,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出一种预见性的设计;也有人认为,与其执着于设计自己的未来,不如努力让自己拥有更多种可能,因为人生的精彩之处恰在于不确定性。
对此,你怎么看?请就“人生是否需要设计”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天津市名校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Ⅰ卷第1页至第2页,第Ⅱ卷第2至第4页。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答题纸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27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提起“两弹元勋”和“航天英雄”,大家都
,有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有以杨利伟为标志的航天员群体。可是,(
)。东风基地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两弹一星”的诞生地。身为大漠航天人的后代,作者熟悉自己的父辈——第一代航天人
的创业史,熟悉60多年来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史,也熟悉一代代航天人
的奋斗史,切身体会深藏于他们内心的
与骄傲。她以40多万字左右的作品,生动讲述了两代航天人为实现强军梦的奋斗故事,以及他们的情感经历、家庭生活和精神世界,真实再现了共和国航天发展史的印记。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了如指掌
筚路蓝缕
前赴后继
丰盈
B.
耳熟能详
艰苦卓绝
义无反顾
丰盛
C.
了如指掌
艰苦卓绝
义无反顾
丰盛
D.
耳熟能详
筚路蓝缕
前赴后继
丰盈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大家对大漠深处的航天人却知之甚少。他们默默奉献,隐身戈壁,是无名英雄
B.
提起大漠深处的航天人,大家却知之甚少。他们隐身戈壁,默默奉献,是无名英雄
C.
大漠深处的航天人却容易被人们遗忘。他们是无名英雄,隐身戈壁,默默奉献
D.
提起大漠深处的航天人,大家却一无所知。他们隐于戈壁,勇于奉献,是无名英雄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她以40多万字左右的作品,生动讲述了两代航天人为实现强军梦的奋斗故事,以及他们的情感经历、家庭生活和精神世界
B.
她的作品有40多万字,不但讲述了两代航天人为实现强军梦的奋斗故事,而且刻画了他们的情感经历、精神世界和家庭生活
C.
她以40多万字的作品,生动讲述了两代航天人为实现强军梦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他们的家庭生活、情感经历和精神世界
D.
她在40多万字左右的作品中,生动讲述了两代航天人为实现强军梦的奋斗故事和家庭生活,展现了他们的情感经历和精神世界
【答案】1.
D
2.
B
3.
C
4.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
别里科夫
《装在套子里的人》
卡夫卡
短篇小说巨匠
B
明代
文言短篇
蒲松龄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C
元杂剧
《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
四折一楔子
D
沛公
《左传》
叙述详尽的纪传体
以时为经,以事为维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各题。
(甲)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两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合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皆收养之。家素清贫,时逢水旱,二石米为薄粥,仅得遍焉,躬自同之,常无厌色。邺下有一领军,贪积已甚,家童八百,誓满一千,朝夕每人肴膳,以十五钱为率,遇有客旅,更无以兼。后坐事伏法,籍其家产,麻鞋一屋,弊衣数库,其余财宝,不可胜言。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后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瓯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兄遂杀弟。
(节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有删改)
(乙)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节选自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训经示康》,有删改)
5.
下列各项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奢则不逊,俭则固
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B.
俯仰命益,如此者再
后秦击赵者再
C.
以十五钱为率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D.
裴子野有疏亲故属饥寒不能自济者
朝济而夕设版焉
6.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远罪丰家”的“丰”相同的一项是(

A.
成以其小,劣之
B.
人君当神器之重
C.
李牧连却之
D.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父慈而子逆
度义而后动
B.
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
居则曰;不吾知也
C.
人莫之非
虽董之以言行
D.
聊举数人以训汝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8.
甲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B.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C.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D.
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齐/可矣
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甲文引用孔子的话,说明了应提倡节俭但不能吝啬的道理;乙文引用孔子的话,则既揭示了论点“以俭素为美”的思想基础,又是对论点的证明。
B.
甲文用裴子野、邺下领军和南阳人的例子,让人分别看到了人性中的善良、贪婪与吝啬。
C.
乙文用正考父、季文子、管仲、石崇等人的事例从正反两面论证“以俭立名,以侈自败”的道理。
D.
两段选文虽然都是家训,材料率富,都采用了事例论证与引用论证,内蕴深厚,但两文叙议侧重点有别,文字风格迥异。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答案】5.
B
6.
C
7.
C
8.
C
9.
D
10.
(1)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2)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贪恋羡慕富贵,走不正直的路,招致祸患;一般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胡乱浪费,败家丧身。
参考译文:

教育感化这件事,是从上向下推行的,是从先向后施加影响的。所以一家之中父辈不慈爱则子女就不会孝顺,兄长不友爱弟弟就不会恭敬,丈夫不讲道义妻子就不会温顺。如果父辈慈爱而子女仍忤逆不孝,兄长友爱弟弟仍傲慢无礼,丈夫讲道义妻子仍不守礼节,那(后面这三种人)就是天生的凶恶之人,就要用刑罚来使他畏惧,而不是用训诲诱导能改变了的。
孔子说:“一个人生活奢侈就做不到恭顺,生活俭朴则显得鄙陋。与其不恭顺,宁可鄙陋。”又说:“假如有一个人有周公那样的才能,但只要他有骄傲和吝啬的缺点,那么其他的一切也就不值得称道了。”这样说来,可以俭省而不可以吝啬。节俭,是指合乎礼数的减省节约;吝啬,是指面对穷困急难也不救济。现在肯施舍的人常常奢侈无度,奉行节俭的人却又吝啬小气。如果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能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很好了。
裴子野有远亲故旧饥寒不能自救的,都收养下来。家里一向清贫,有时遇上水旱灾,(他)用两石米煮成稀饭,仅仅(能)够让大家都能吃上,他自己也同大家一起吃,
脸上从没有显露出厌烦的表情。京城邺下有个大将军,贪欲积聚得实在太狠,家僮已有了八百人,还发誓要凑满一千。每人早晚的饭菜,他只以十五文钱为标准,即使有客人来,他也不增加一些。后来将军犯事被处死,籍册没收家产,仅麻鞋就有一屋子,旧衣藏了几个仓库,其余的财宝多得无法说。南阳有个人,深藏广蓄,个性极为吝啬,冬至后女婿来看他,他只准备了一铜瓯子的酒,还有几块獐子肉。女婿嫌他太吝啬,一下子就吃尽喝光了。这个人很吃惊,只好勉强应付添上一点。就这样添了两次。女婿下来后,他责怪女儿说:“你丈夫太爱喝酒,才让你老受穷。”等到这人死后,几个儿子为争夺财产,以至造成哥哥杀死弟弟的惨剧。
(节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有删改)

一般的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通达,我不把它当作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不恭顺,不如固陋。’
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又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古人把节俭当作美德,现在的人却因为节俭而相互讥讽议论。唉,(真)奇怪呀!”
御孙说:“节俭是人们共同的道德,奢侈是最大的罪恶。”共同,就是相同。说的是有道德的人都是从节俭中来的。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少贪欲,就不会被外物所役使,可以走正直的道路。一般的人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使罪恶远离,使家庭富足。所以说:“节俭是共同的道德。”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贪恋羡慕富贵,走不正直的路,招致祸患;一般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胡乱浪费,败家丧身。因此,(如果奢侈),有地位的人必然贪赃受贿,居住在乡间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罪恶。”
古时候正考父用粥饭维持生活,孟僖子(由此)推知他的后代必定有显达的人。季文子给三位国君作过相国,他的小妾不穿绸衣,马不喂小米,当时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管仲使用的器具上都精雕细刻着多种花纹,戴的帽子上缀着红红的帽带,住的房屋里,连斗拱上都刻绘着山岳图形,连梁上短柱都用精美的图案装饰着。孔子看不起他,认为他不是一个大才。公叔文子在家中宴请卫灵公,史鳝推知他必然会遭到祸患,到了他儿子公叔戌时,果然因家中豪富而获罪,以致逃亡在外。石崇拿奢侈浪费来向人夸耀,终于因为这个被处死在东市。近代寇莱公豪华奢侈堪称第一,但是因为(他的)功业大,人们没有非议他。(他的)子孙习染了他的家风(仍然豪华奢侈),(导致)现在大多穷困。其他因为节俭而立下声名,因为奢侈而自取败亡的人很多,不能全部列举。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导你。你不仅仅自身应当实行节俭,(还)应当用来教诲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风气习惯。
(节选自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训俭示康》,有删改)
第Ⅱ卷(73分)
三、(11分)
1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
(2)曾皙说到他的志向是在暮春时节,“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咏而归”,得到了老师孔子的赞赏。
(3)秦与六国的灭亡史常被后人用来针砭时弊,杜牧《阿房宫赋》以“______________”批评了后代统治者的错误做法,苏洵《六国论》则以泱泱大国“______________”表达对重蹈覆辙的忧虑。
【答案】
①.
不霁何虹
②.
风乎舞雩
③.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四、(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颗未出膛的枪弹
丁玲
“娃娃,甭怕,咱是一个孤老太婆,还能害你?”老太婆亲热地望着面前张皇失措的孩子,“你是……嗯,咱知道。”这孩子大约十三岁大小,迟疑地望着老太婆。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没有一个人影,连树影也找不到一点。
“还是跟咱回去吧,天黑了,你往哪儿走,万一落到别人手上……”
慢慢的两个人来到一个沟口了。沟里错错落落有几个窑门,还有两个土围的院子,他牵着她在一个斜路上走下去,不敢做声,只张着眼四方搜索着。沟里已经黑起来了,有两个窑洞里露出微明的灯光,小孩子躲在她的身后,在一个窑门前停下了。她开了锁,先把他让了进去。窑里黑魆魆的,他不敢动,听着她摸了进去。“不要怕,娃娃!”她把灯点着了。灶里的火光舔在他们脸上,锅里有热气喷出来。陕北的冬天,孤冷的月亮那黯淡的光辉涂抹着无际的荒原,流落的孩子却拥抱着甜美的梦:他又回到队伍,继续当他的马夫,继续同司号兵玩着……
孩子跟在老太婆后边去割草。蒙着尘土的沙路上,寻不到杂乱的马蹄和人脚的迹印。他热切地望着远方,他们——大部队到底走得离他多远了呢?他懊恼着自己。那天正在野外放马,突然飞机来了,他藏在一个小洞里,听着外面连绵不断的爆炸声。洞口塌了。等他好不容易爬了出来,就只剩他一人了。他大声地叫喊,凭着感觉一路狂奔,却没遇到一个认识的人……后来才遇着老太婆。
有人送来包谷做的馍,还有人送来羊毛袜子。①有着红五星的帽子仍揣在怀里,他不敢拿出来。大家都高兴地盘问着:“你这么一个娃娃,也当红军,你娘你老子知道么?”
天真的、热情的笑浮上了孩子的脸。他暂时忘去忧愁,重复着在小组会学来的话:“红军是革命的军队,是为大多数工人农民谋利益的,要团结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去打日本……”
看见那些围着他的脸露出无限的羡慕,他就更高兴了。老太婆也扁着嘴笑:“咱一眼就看出了这娃娃不是咱们这里的人,你们看他那张嘴多灵呀!”他接着就述说一些打仗的经验,他并不夸张,而事实却被他描写得使人难信,他只好又补充着:“那因为我们有教育,别的士兵是为了两块钱一月的饷,而我们是为了阶级和国家的利益,红军没有一个怕死的;谁肯为了两块钱不要命呢?”
有一夜,跟着狂乱的狗吠,院子里响起了庞杂的声音,马嘶声、脚步声和喊声一齐涌了进来。烧着火的孩子,心在剧烈地跳:“难道自己人来了么?”
“呯!”窑门被枪托撞开了。冲进来的人一边骂,一边走到灶边,“哼,锅里预备着老子的晚饭吧。”
孩子悄悄看了一眼,他认得那帽子的样子,那帽徽是不同的。他的心一下紧缩起来。
有人眼光扫到老太婆脸上。她瑟缩地坐在地下,掩护她身后的孩子。“这老死鬼干嘛老挨在那儿,藏着什么!”老婆子一动,露出了躲在那里的孩子。孩子被抓到跟前。一个兵打了他一耳光。
“老子有枪先崩了你!”孩子大声嚷叫,因为愤怒,倒一点也不惧怕了,眼睛里燃烧着火焰。
“什么地方来的!”拳头又落在他身上,“听口音,他不是这里人!”孩子一声不响,只是咬紧牙。门突然开了,门口直立着一个人,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报告连长,有一个小奸细!”
连长走了进来,审视着孩子,默然坐到矮凳上。
“可怜咱就这一个孙子,咱要靠他送终的。”老太婆嚎哭起来。几个围观的老百姓壮着胆子附和:“是她的孙子。”
连长凝视着那双直射过来的眼睛,下了一道命令:“搜他!”
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连长手上:一把小洋刀、两张纸票子、一顶黑帽子。纸票反面有一排字,“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②帽子上闪着光辉的红色五星。看着它,孩子心里更加光亮了,静静地等待判决。
“这么小也做土匪!”
“招来吧!”连长问他。
“没有什么招的,任你们杀了吧!不过红军不是土匪,我们不骚扰老百姓,四处受人欢迎。我们对东北兵也是好的,争取你们一道打日本,有一天你们会明白过来的!”
“这小土匪真顽强,红军就是这么凶悍!”他的顽强虽说激怒了一些人,但也得了许多尊敬。连长仍是冷冷地看着他,又冷冷地问道:“你怕死不怕?”这问话似乎羞辱了他,他不耐烦地昂了一下头,急促地答道:“怕死不当红军!”
围拢来看的人一层一层地在增加,多少人在捏一把汗。连长不动声色,只淡淡地说道:“那末给你一颗枪弹吧!”
老太婆又嚎哭起来了。许多人的眼皮沉重地垂下了,有的便走开去。但没有人,就连那些凶狠的家伙也没有请示,要不要立刻执行。
“不,”孩子却镇静地说,“连长,还是留着那颗枪弹吧,留着去打日本,你可以用刀杀掉我。”
忍不住了的连长,跑过来用力拥抱着这孩子,他大声喊道:“大家的良心在哪里?日本人占了我们的家乡,杀了我们的父母妻子,我们不去报仇,却老在这里杀中国人。看这个小红军,我们配和他相比、配叫他土匪吗?谁还要杀他,先杀了我吧……”声音慢慢地由嘶哑而哽住了。
孩子觉得有热的东西滴落在他手上,衣襟上。他的眼也慢慢模糊了,隔着一层水雾,③那红色的五星浮漾着,渐渐地高去,而他也被举起来了!
(写于一九三七年四月十四日)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小说的对话描写富有表现力。“你怕死不怕?”表现了连长话语的冰冷与震慑:“怕死不当红军!”则表现了孩子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B.
老太婆一开始就了解小孩的身份却对他呵护备至,百姓也乐意与这个小红军亲近、为他打掩护,这些都反映人们对红军的信任与拥护。
C.
小说善于运用对比、反衬。比如百姓对红军小战士和东北兵的不同态度,连长前后的变化,都在对比中突出了反战的主题。
D.
小说塑造人物鲜明有个性。在表现小战士落伍孤独无助时,显得真实可信;但在表现他面对东北军时,让一个孩子的英勇无畏彻底改变了东北军的立场,略显生硬牵强。
E.
小说题目“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意蕴丰富,既提示情节,指连长要给孩子一颗枪弹,最后却没有执行;也象征着小红军,他虽未上场杀敌,却有坚定的信念与抗日的决心;还象征着一切抗日的力量,它们凝聚在一起,必将摧毁敌人,标题暗示了主题。
13.
小说的环境描写富有表现力。诸任选两例。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14.
请概括文中“孩子”的形象
15.
“红色五角星的帽子”在文中三次出现且表述富于变化。请简要分析这样写有何效果。
【答案】12.
CD
13.
(1)小说的环境描写富有表现力。“没有一个人影的原野”衬托孩子与大部队走散后的彷徨;(2)“孤冷的月亮”则反衬孩子做美梦时的温馨。
14.
(1)虽未上场杀敌,却有坚定的信念与抗日的决心,有着成熟的政治觉悟。(2)镇静无畏,视死如归,深明大义。
15.
“红五星”在文中共出现三次:第一次出现,是孩子与百姓交谈,还不敢把红五星的帽子拿出来,表明孩子还心存疑虑;第二次出现,红五星的帽子被连长搜到了,小孩红军身份被曝光,孩子必须面对生死的考验,红五星让他勇敢而镇定;第三次出现,红五星的帽子在孩子眼中变模糊,“渐渐地高去”,用红五星来象征着红军崇高的精神。这些都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变化,并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五、(6分)
16.
以下三处描写分别与《红楼梦》中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甲:“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乙:“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丙:“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A.
贾探春
贾迎春
贾宝玉
B.
贾探春
薛宝钗
薛蟠
C.
史湘云
贾探春
贾宝玉
D.
林黛玉
薛宝钗
薛蟠
【答案】A
17.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名思义”。元春省亲后,命宝玉和诸钗入园居住,大观园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如果把大观园看作是一个班级,需要选一个班长,你会选谁呢?请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我会选李纨。理由:(1)李纨是大观园实际的执政者,在她治理下,姐妹们在一起自由呼吸,纯任天真。(2)海棠诗社在李纨主持下一度兴旺发达。
六、(4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暑假过后,我们就要开启选课走班模式。大家要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提前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内容,设计人生方向。这引发了一场关于“设计”的讨论。
有人认为,求学要及早设计,精彩的人生更需要设计,我们应该先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并以此确定自己前进的道路,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出一种预见性的设计;也有人认为,与其执着于设计自己的未来,不如努力让自己拥有更多种可能,因为人生的精彩之处恰在于不确定性。
对此,你怎么看?请就“人生是否需要设计”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人生有味是自然
有人言,人生需要规划、设计,需要前进的蓝图;亦有人言,人生顺应自然,即兴而行即可。依我之见,与其强行而殉其蓝图,曷若率真而自放,且歌且行?因此我说:人间有味是自然。
顺从本心,追随内心。明代教育家王阳明就曾坦言教育之法:“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可见对学生之教育并不在于强硬地逼迫,而是应顺从孩子的天性,如此方可唤醒其本性中对学习的兴趣好痴迷。人生亦是如此,唯有放纵自由,摆脱早已戴上的枷锁与所谓规划精密的人生蓝图之桎梏,方可品得人间之至上真谛,方可跃出世俗之囹圄,寻得一片自然与宁静。
顺其自然,静待花开。异见者或言:何为“顺其自然”?不过是佛系心态,毫无生气,无所事事,甘于堕落。谬哉!真正的“顺其自然”,并非“顺风顺水”的“顺”,也并非“想当然”的“然”,而是在竭尽全力、拼尽所能,在破釜沉舟后的不强求,是胜固欢喜、败亦欣然。是“顺”着生命自然之道,浮时坦“然”,沉时淡“然”。人生并无所谓的“进度条”,也无排列而来的“弹幕”,正像哲人叔本华所言:“人生最大的智慧,即是享受当下的时刻并使之成为生命中永恒的目标。”何需繁密的计划列表,何需慎细的应对措施,只要时刻准备,但行前路,无问西东,任它狂风骤雨,任它忽而雷电忽而冰霜,远方又有何不可及?远离规划束缚,顺其自然,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无须制定什么规划,我只愿即兴发挥逍遥天涯;无须设计什么蓝图,我只愿琴伴清风陶醉飞花。人间有味是自然,正像刘伶笔下《酒德颂》里的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以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胸中自有乾坤,又有谁凭什么教他君子当如何?人生当像大人先生,且行且歌,且饮且醉,顺从本心,安步天下。
苏轼云“人间有味是清欢”,而我则曰“人生有味是自然”,“自然”是这世界最简单最易寻的美好,怀着一颗自然心,无需规划,无需设计,随心而行,随机应变,即兴发挥,方能历经万劫而犹如凉风拂面。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