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3 22:0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七子之歌——台湾 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便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染红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是在哪次侵华战争中与祖国大陆分离的?
昔日的辉煌随历史而去,万邦来朝的记忆依稀还留在心中,面临数千年未遇之变局、数千年未遇之强敌。甲午战争,一场中国命运的决战,一场异常痛苦的考试。
课标要求:列举1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原因及社会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
一、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
材料二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由于改革不彻底,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加上日本本身资源稀少,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劳动人民的反抗,阶级矛盾尖锐。
据材料分析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哪些因素的制约?
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等问题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解决矛盾,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
制定了 “大陆政策”
日本“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亚洲
中国
满蒙
朝鲜
台湾
日本
世界
19世纪末, 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材料反映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
纵容日本侵略。
日本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想一想:日本所需的战争“中日冲突” 是什么?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帮助镇压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威海战役
辽东战役
“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他养的爱犬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
此日漫挥天下雨,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所题挽联
  当时中国是大国,有四亿人口,军队95万, 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后方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但最终清政府失败了。结合下列材料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探究思考
材料二 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三 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政治: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根本原因)
军事: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消极防御、
武器装备落后、军纪散漫等
思想: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弱
日本:制度先进,国力强大
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列强:默许和纵容
内 因
外 因
《马关条约》的签订
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
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二州
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
设工厂。
中国国土进一步沦丧,刺 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内 容
影 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战后余波:三国干涉还辽
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利益。
实质: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之争。
列强在各自的侵华利益上,既有矛盾斗争又有勾结妥协。
反割台斗争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台湾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50 000余人,打死打伤32 000余人,击毙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山根信成少将。
台北
台中
台南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屠龙大会
人人有份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假如你是当时社会负责任的一员,为挽救民族危亡,你该如何做?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
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
维新派:戊戌变法
革命派:暴力推翻清政府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据材料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2)直接原因:教会势力活动猖獗,人民群众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
义和团团民
义和团团旗
慈禧太后承认义和团合法地位后,义和团民进入京津地区
义和团攻击北京西什库教堂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在天津大沽口登陆
请思考: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1)起因:借口镇压义和团。
(2)根本原因:进一步扩大列强在华势力。
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
宁死不屈的义和团团民
八国联军屠杀义和团团民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屠杀义和团
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但是,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只能更加落后。
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
结果:1901年9月7日奕劻与李鸿章同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
战后的巨额赔款,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便于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
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 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借口
大大加深
中国的半
殖民地化
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朝鲜东学
党起义
《辛丑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形成
刺激列强
瓜分中国
《马关条约》
1.中日甲午战争刻骨铭心,天苍苍,海茫茫,海之上,国有殇!也许不需要特别的纪念,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忘记。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危害有( )
①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②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④使中国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2. “四月和议成……朝命景崧率军民内渡……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导致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鸦片战争的爆发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C
3. 右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
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
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
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被肢解瓜分
B
4. 《射猪斩羊图》是义和团运动时
散发的宣传揭帖。观察右图从中获
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洋教势力
B.反映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表达了义和团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决态度
D.对清政府不再抱有幻想
D
人生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指望原地踏步可以保持原地,随着别人的进步相对地说,你已经在不断后退。必须永远保持前进的脚步,才不会被别人甩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