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3 22: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60年前的今天,我们的先辈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新中国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中开始了新制度的伟大建设进程。
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
课标要求: 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
教学难点:新中国政治建设的特点
一、开国大典
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在北平召开,全面展开筹建新中国政权工作。
中国
共产党
无党派
人士
各民主
党派
人民
团体
各民族
海外
华侨
人民
解放军
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进步性
政协一届会议与会代表
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2)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954年一届人大代表步入会场
表决票票样(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结合知识归纳宪法的内容并分析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
规定了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意义:
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⑵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⑶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
职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中央各领导机构成员,并对其监督。
确立:
地位:
(直接选举选 出代表产生)
选 民
县、镇、乡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
省、市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选出代 表产生)
(选出代 表产生)
间接选举
人 民 当 家 作 主
假如你在2010年3月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秘书长,现在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
英国记者提问:
我是英国路透社记者,为了保障民主,我们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请问秘书长阁下: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代议制民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你的回答:
(1)国家性质不同
(2)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3)经济基础不同
(4)组织活动原则不同
情景模拟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政协会议职能转变(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后)
初步建立:
初步发展:
1956年“八字”方针的提出
新的阶段:
1982 年“十六字”方针的提出
更加完善:
中共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
(1)历史证明在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议会斗争失败,救国方案未能实现。
(2)民主党派最后选择了与中共并肩战斗,在中共领导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共同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3)中共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有着强大的领导与组织力量。
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
(1)政治协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
(2)民主监督:监督国家事务的管理,以及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3)参政议政:民主党派还直接参与国家和各级政权的事务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
比较我国与美国政党制度的不同。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合作探究
项目 中国 美国
政党
制度


中美政党比较
两党制
执政党、在野党
政治竞争、轮流执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执政党、参政党
政治上密切合作
《爱我中华》歌词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歌词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一主题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的?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
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积极性。
法律依据:
实施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
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
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
基本含义:
央行发行广西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金币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1947年建立
内蒙古自治区
1956年建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从以上制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特色?
(1)人民民主(国家政权性质决定)
(2)民主集中制(人大)
(3)政治协商(政党)
(4)民族区域自治(民族)
结论:我国的政治制度,都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确立的,都体现着我国的国家性质,具有中国特色。
合作探究
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政体
政党制度
民族制度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民主革命纲领
A
2.下列有关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
3.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
督”的方针,是为了( )
A.发展统一战线
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
C.改造民主党派
D.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
4.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最早规定该制度的法律文件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进步不是一条笔直的路程,而是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有失有得,有付出也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