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
一、拼一拼,写一写。
yīng
xióng
sòng
dú
jiù
jiu
shuāi
tuì
k?
ch?
(
)
(
)
(
)
(
)
(
)
zh?n
duàn
k?i
gē
shù
shuō
wú
xiàn
piān
zhāng
(
)
(
)
(
)
(
)
(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
zhuàn)》这部书煞
(shà)是好看,我差(chà)不多看了三遍。
B.阅读书籍(j?)、报刊(k?n)时,要把好词好句积累下来。
C.爸爸出差(chā)回来,带回一些土特产准备馈(kuì)赠亲友。
D.实验课上,我们看着面团在阳光下的发酵(xiào)过程,好过瘾(y?n)啊!
三、选字填空。(填序号)
①悔
②诲
1.他很后(
)没有听从老人的教(
)。
①琐
②锁
2.妈妈说:“像修(
)这样的(
)事就不用跟我说了。”爸爸听了,哈哈大笑。
四、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简明)
B.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华丽)
C.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千篇一律)
D.我从一个清冷的黄昏开始写,以月亮的美丽皎洁和周围人的嬉笑,来反衬一个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独和寂寞。(寂静)
五、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
)(
)有味
(
)(
)半解
兴亡(
)(
)
(
)(
)无味
不能(
)(
)
(
)(
)联翩
1.幽蓝幽蓝的夜空,几颗星星眨着眼睛,令人
。
2.姐姐捧着《荒野的呼唤》读得
,而我却感觉它
,从来都不去读。这也许就是每个人的兴趣不同吧!
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2.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
,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仿照前两句的写法,再补充一句)
3.与下列语句衔接最连贯的一句是(
)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留恋品味?
A.有多少第一次不可磨灭的印象给你留下啊!
B.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C.有无数个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D.难道没有无数个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吗?
4.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并写出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鲁迅一枚金质奖章。
(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鲁迅便摘下一个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
)由于刻苦读书,鲁迅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
)鲁迅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主要内容:
七、课文回顾与积累。
1.《论语》中谈道:“
,
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的真正智慧是懂就是懂,不能不懂装懂。朱熹提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到、
到。其中最重要的是心到,因为:“
,眼口岂不到乎?”
2.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
”做不到了,“
”便是我唯一的消遣。
3.《观书有感(其二)》中写道:“昨夜江边
,蒙冲巨舰
。”这句诗可以理解为艺术创作如果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
4.下面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周瑜—三顾茅庐
C.孙悟空—大闹天宫
D.刘姥姥—进大观园
八、阅读理解
(一)忆读书(节选)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1.“我”少年时读《红楼梦》的感受是怎样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2.“我”中年时读《红楼梦》的感受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3.少年和中年读同一本书,为什么有不同的感受?(
)(多选)
A认识的字多了,读明白了意思。
B.理解能力提高了,对文章的体会深刻了。
C.阅历丰富了,对文章的体会深刻了。
D.读得认真了,感受更多了。
4.下列对第2自然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读书让“我”快乐。
B.读书让“我”明白了道理。
C.读书让“我”明白了做人处世的道理,让“我”感到快乐。
(二)童年的读书梦(节选)
莫言
在我的心目中,一个好的作家是“长生不死”的,他的肉体当然与常人一样,迟早要化为泥土,但他的精神会因他的作品的流传而永垂不朽。
几十年前,我还是个在故乡草地上放牧的顽童时,就开始了阅读生涯。
那时候,在我们那个偏僻落后的地方,书籍可以说是十分罕见的奢侈(shē
ch?)品。在我们那十几个村子里,谁家有几本什么样的书,我基本都知道。为了得到阅读那些书的权利,我经常去给有书的人家干活。
我们邻村一个石匠家里有一套带插图的《封神演义》,这套书好像是在讲述三千年前的中国历史,但实际上讲述的是许多超人的故事。这样的书对我这样整天沉浸在幻想中的儿童,具有难以抵御的吸引力。为了阅读这套书,我给石匠家拉磨磨面,磨一上午面,可以阅读这套书两个小时,而且必须在他家的磨道里读。我读书时,石匠的女儿就站在我的背后监督着我,时间一到,马上收走。我如果想继续阅读,那就要继续拉磨。那时在我们那里根本就没有钟表,所以所谓两个小时,全看石匠女儿的情绪,她情绪好时,时间就走得缓慢,她情绪不好时,时间就走得飞快。
为了让这个小姑娘保持愉快的心情,我只好把家里的杏子摘来送给她吃。让像我这样的馋鬼把杏子送给别人吃,简直就像让馋猫把嘴里的鱼吐出来一样,但我还是将珍贵的杏子送给那个女孩。
总之,在我的童年时代,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把我们周围那十几个村子里的书都读完了。那时候我的记忆力很好,不但阅读的速度惊人,而且几乎是过目不忘。至于把读书看成是与作者的交流,在当时是谈不上的,我当时纯粹是为了看故事,而且非常投入,经常因书中的人物而痛哭流涕。
我把周围村子里的十几本书读完之后,十几年里,几乎再没读过书。我以为世界上的书就是这十几本,把它们读完,就等于把天下的书都读完了。
那一段时间,我在农村劳动,与牛羊打交道的机会比与人打交道的机会多,我在学校里学会的那些字也几乎忘光了。但是,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幻想,希望能成为一个作家,过上幸福的生活。
1.“我”为了读到书,做了哪些努力?用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2.文中有两处画“
”的句子。第一处表现了“我”
,
第二处表现了“我”
。
3.画“
”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
A.总结概括上文。
B.引起下文
C.承上启下。
九、习作表达
儿时,我们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和书已经是老朋友了。在你读书的经历中,有什么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把它写下来吧!题目自拟,做到感情真挚,表达有条有理,不少于400字。
答案
一、英雄
诵读
舅舅
衰退
可耻
斩断
凯歌
述说
无限
篇章
二、A
三、1.①②
2.②①
四、D
五、津
津
一
知
盛
衰
索
然
自
已
浮
想
1.浮想联翩2.津津有味
索然无味
六、(1)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2)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
2.示例:像春风拂过柳梢
3.B
4.2
4
6
1
3
5
鲁迅勤奋学习,终有所成。
七、1.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眼
口
心既到矣
2.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
3.春水生
一毛轻
4.B
八、(一)1.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都使我厌烦。
2.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过程让人心酸。
3.B
C
4.
C
(二)1.①给石匠家推磨。②给石匠的女儿送杏
2对读书的渴望
读书的投入
3.A
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