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06 13:5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甲骨文是如何被
发现的呢?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1.了解我国青铜工艺的成就。
2.掌握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基本过程。
4.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学习目标
齐家文化
史料阅读:齐家文化是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
齐家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齐家文化的制陶业比较发达,当时已掌握了复杂的烧窑技术。在墓葬中发现的红铜制品,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后来青铜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和图片共同说明了什么?
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以后······
食器
酒器
乐器
兵器
农具
思考:以上图片说明了什么?
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丰富。
商朝以后的青铜器还有哪些特点呢?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凤纹
饕餮纹
夔龙纹
夔凤纹
青铜器纹饰
四羊方尊集
线雕、浮雕、
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以上图片说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还有什么特点?
工艺精美
技术高超
纹饰华丽
青铜器
“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器之科学,世人叹之!
器之繁美,独我中华!
器之种类,独树一帜!
证据一:研究古代青铜铸造工艺
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种类繁多,这是世界其他国家主要以兵器为主的青铜器无法比拟,也奠定了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周礼·考工记》说: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材料:2003年以前,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土的铸铜作坊遗址达10000多㎡。而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殷墟考古发掘中又有了重大发现。在殷墟西部的孝民屯出土了一座铸铜遗址,这是殷墟目前发现规模很大的铸铜作坊,在面积近40000㎡的范围内,考古人员陆续发现取土坑、窖穴、大型青铜铸造间及浇铸工作平台、水井和匠人墓地等遗存。
——根据纪录片整理
计算:国际足联规定的足球场是一个长105米、宽68米的长方形,40000㎡相当于几个足球场大?
计算1:司母戊鼎重达832.84千克,相当于多少个你?
计算2:浇铸司母戊鼎,如果以每一个器皿一次熔铜12.5千克计算,每个器皿需要4个人,请问:参与制作司母戊鼎熔铜这一程序需要多少人???
(1)贵族身份的象征
(2)数量、多少折射了国力
证据二:青铜铭文可以补史、正史、证史
122个铭文:“唯王初壅,宅于成周。
复禀(逢)王礼福,自(躬亲)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逨文王,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呜呼!尔有虽小子无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命。敬享哉!’唯王恭德裕天,训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唯王五祀”。
铭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成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讲到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成王赏赐何贝三十朋,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这是周成王的一篇重要的训诫勉励的文告。
何尊
证据三:青铜纹饰可用于断代、研究原始宗教信仰、古代装饰艺术的发展
奴隶社会的人们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仰仗自然的恩泽而生存,同时又在无情残酷的自然现象面前,对各种不可知的物象产生了敬畏的观念及神秘的认识。人们在这种观念认识支配下,构造了“万物有灵”的形象世界。青铜时代的艺术表现出了神力兼并万物的倾向,以权力强化宗教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事事占卜,事事问神,用青铜礼器来供奉神灵,祭祀社稷、祖先,为酒为醴,载歌载舞,“致其敬于鬼神”。因此宗教和礼法的神圣化,导致青铜艺术造型及纹饰的神秘意味。青铜器纹饰与原始宗教青铜器纹饰作为神人关系的中介物的图像标志,具有符号的意义,能够为同一社会集团的成员和本集团的祖先神以及所崇拜的诸鬼神仙灵所认同。
1.制模;2、雕刻纹饰;3、翻制泥范;4、高温焙烧(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5、熔化后的浇注金属液体。
6、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制造方法:泥范铸造法
司母戊鼎制作的想象图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铸造业开始于:     
(2)青铜铸造业鼎盛于:     
(3)青铜铸造中的精品:    
(4)青铜铸造业的特点:
(5)
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原始社会后期,如铜镜
商朝时期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规模宏大,工艺高超
饮食、祭祀及军事等
知识归纳
小结
一种文化:
两类文字:
三个特点:
四件青铜器:
口诀:“一二三四”
青铜文化
甲骨文
金文
司母戊鼎
象尊
四羊方尊
毛公鼎
生产规模大、工艺精湛、品种多
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打制石器
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
磨制石器
石器时代
夏商西周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呢?
青铜器
青铜时代
拓展: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
一片甲骨惊天下!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夏天,北京,清南书房行走、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患了伤寒,用了许多药都不见轻。光绪皇帝闻讯后,派老师翁同龢及太医前去探视,太医开出一剂药方,药方上有一味名曰“龙骨”的药。其家人从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西鹤年堂买回了这种叫“龙骨”的药物,略通医道的王懿荣出于好奇,亲自查看“龙骨”碎片,发现有一小片“龙骨”碎片上刻划有似篆非篆的奇异纹络。凭着深厚的金石学功底,王懿荣马上意识到这些刻划非比寻常。
1、发现
甲骨文
至今,发现有大约16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已经识别的有2500多字。
2、发现情况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呢?
二、甲骨文记事
1.名称来历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文,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
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发现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知识归纳
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字?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马”字的演变
汉字的发展历程
刻划符号
甲骨文
金文(铭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青铜器   
鼎盛:     
精品:    
原始社会后期,4000年以前
商、周时期
出现: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发展:
夏朝种类逐渐增多
甲骨文   
定义:
刻写在龟甲、兽骨上
地位:
造字方法:
汉字发展历程: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
甲、金、篆、隶、楷、草、行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成分:    
铜、锡、铅
方法:
特点:
主要用途:  
泥范铸造法
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种类丰富,规模宏大,工艺高超
饮食、祭祀及军事等
课堂小结   
1、观察下图,有关青铜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是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
②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祭祀战争等
?
③甲骨文的发现说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④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
A
A
我国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夏朝
B
商周时已采用“泥范铸造法”
C
主要被用作饮食、祭祀、军事等
D
代表了夏商周时发达的文明

当堂练习
3、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
???)
A.装饰品??????B.食器???
C.乐器???????D.盛水器皿
B
当堂练习
4、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什么文字?它有哪些构字方法?
(2)这种文字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对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子有什么影响?
甲骨文,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假借等,
1、意义:(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对汉字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对汉字的影响: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许多汉字使用至今,甲骨文是我国汉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