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动物笑谈》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动物笑谈》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6 09:2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动物笑谈
17.动物笑谈
康拉德
劳伦兹
什么是“所罗门王的指环”?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梳理文章思路,了解动物趣事。
2.品读幽默诙谐的语言,学习文章准确严谨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
3.通过转换角色,感受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一段有趣的文字,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我们在拍灰雁的镜头。摄影师塞茨抱怨游来游去的小鸭子总是闯入画面。
他生气地叫:“啷啷啷,啷啷啷!哦,不,我想说,呱,咯咯咯咯,呱,咯咯咯咯!”
我一下子笑了,就在这一刻,创作本书的念头出现在我的大脑里。我想:把这个笑话讲给身边的人,其实不如把它分享给每一个人。
这个“我”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他曾经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创作的这本书叫《所罗门王的指环》。今天我们学习的《动物笑谈》就选自这本书。“动物笑谈”,意思是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qiè


xùn

shà
liǎn
cuān
huī


诞 
奕奕
蹒跚
哺乳(

羞怯(

匍匐(

温驯(

凫(

煞白(

收敛(

蹿(

余晖(

chēn怪(
) 禁gù(

怪dàn(
) 
 
 神采yìyì(

pán
shān(
) 
 
二、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三、做一个“发现者”
【任务一】发现趣事。
1.默读课文,完成任务(6分钟)。
(1)快速默读课文,划分层次,用横线画出在内容和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三个句子。
方法回顾和提示:
第三单元:关注标题、文章开头和结尾、段落开头和结尾等关键语句。
第四单元:关注表明时间变化和空间转化的语句。
第五单元:关注首括句、尾括句和过渡句。
①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②有一段时间我正在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想要解释存在我心中已久的疑问。
③另一次我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鹦鹉“可可”了。
(2)
概括科学家和小鸭子之间的趣事;概括大鹦鹉“可可”的趣事。
科学家和小鸭子之间的趣事:
大鹦鹉“可可”的趣事:
听到“我”的叫声,从高空飞到“我”的手臂上;
爱“恶作剧”,把“我”父亲衣裤上的纽扣咬掉;
把母亲的毛线缠在了树上。
“我”学母凫叫声带着小鸭子走。
总喜欢出来找“我”;
2.通过默读,你有发现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帮助你快速概括课文中的事件?
关注文章的开头段和文段的开头句,可以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快速梳理文章的结构。
关注一些连接上下文的词,如“因此”“于是”“另一次”“又有一次”“还有”等,可以帮我们快速梳理层次。
【任务二】发现精彩语句。
1.结合课文旁批,品析文中的精彩语句,学习做批注。
提问式批注,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
课文旁批:这句调侃的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析:作者以小鸭子因为“母亲”未及时发出声音,而尖声哭泣这个现象,既证实雏凫对母凫的叫声有本能反应,又赋予小凫以人的情感,像孩童般极度依恋母亲,流露出作者对小鸭的挚爱和呵护之意。
感想式批注,以阅读心得的方式呈现。
这只鹦鹉还有一样好把戏,可以跟猴子和小孩子的丰富想象力比美,也许是因为它对我母亲的热爱而触动了灵机吧。
课文旁批:写鹦鹉的调皮,仿佛是在写一个孩子,分明带着感情。
品析:“好把戏”是指可可调皮地把母亲的毛线有规则地缠在柠檬树上,作者把它当作捣乱的孩子一样,赞赏这只恶作剧的鹦鹉很有想象力与行动力,带有欣赏与喜爱的情感。
2.请找出使你感觉诙谐幽默的语句,品一品其喜剧效果。
提示:
1.划出相应的句子。
2.圈出关键字词,如动词,有修饰的词或比喻等,把握写作对象的特点,体会作者对于这些动物的情感。
3.揣摩语气,设计朗读。
(1)我跑到“犯罪”现场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
句中的“‘犯罪’现场”一词就用得挺有意思:大词小用,形象地写出了鹦鹉的调皮捣蛋给父亲造成的尴尬场面,也表现了作者对鹦鹉的喜爱。
(2)小鸭子和雁鹅不同,小鸭子对母亲的需索不休,带它们真是累人的差事。想想看,我不但得蹲在地上爬行,还得不停地嘎嘎地叫,这真不是好玩的。
句中的“累人的差事”一词很有意味:表面上看是作者抱怨小鸭子难带,实际写他乐在其中,极富耐心。
(3)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
句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很有趣:作者学做妈妈,一系列的动作充满喜剧感,体现了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不顾及自己的尊严,与动物打成一片。




(4)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团团柔软的毛线是干什么用的,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句中的“像一个纸风筝”很形象:运用比喻,把“可可一口咬住毛线头飞到空中”的样子比作”拖着长尾巴的纸风筝”,形象地写出了鹦鹉的调皮,体现了作者对鹦鹉的喜爱。
【任务三】发现指环秘密。
课文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劳伦兹为什么以此为书名?他所认为的“所罗门王的指环”指什么?他又是如何掌握这个秘密的呢?阅读作业本两则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试着分析。
“所罗门王的指环”就是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真实的面貌。通过观察动物,与动物们交流,理解动物。比如,他经过多次观察、研究,发现小水鸭不认形体只认叫声,于是他就学母水鸭的叫声来和小水鸭交流。只要他半分钟忘了发出叫声,小鸭就要尖声地哭喊,可见两者依靠叫声来相互理解,增进情感。又如老鹰什么时候才会飞翔,它害怕什么,当时的心情如何,他都了如指掌,并帮助老鹰回家,因为他真诚地理解动物,爱它们。
四、当一回“体验者”
【任务一】转换视角。
1.请转换视角,用第一人称来表现“他人”眼中“我”的种种“怪现状”。可以从神情、心理活动等角度刻画。
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一个男人在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后面跟着一群小鸭子。他不时地回头看小鸭子,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小鸭子倒是挺可爱的,但这个男人是疯了吗?难道他是一个痴呆症患者?
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
突然,听到一声杀猪似的嚎叫,只见一个看上去还挺正常的男人用尽全身力气,向着天空发出“哦——啊”的叫声,他这是怎么了?所有人都用惊疑的目光看着他,胆子小的已经晕了过去。
【任务二】解密视角。
作者为什么把“疯子”“怪物”等语言用在自己身上,这不是在“自黑”吗?
作者从自己观察者的视角描写动物,将自己与动物放在同一个层面。“疯子”“怪物”,是“我”在他人眼里的形象,作者用他人的视角写出了自己的“可笑”。这是十分独特的写作视角,这一视角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尊重和由衷的喜爱之情,也引发了阅读者的思考,我们人类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对待动物呢?
五、课堂小结
在劳伦兹的笔下,动物给读者带来快乐,又唤起读者和作者的共鸣,即对动物朋友的敬意和同情。
人和动物间竟能够建立起如此动人的友谊,这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文章不仅表现出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还表现出人与动物间平等共处的心境、人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作者以风趣的文笔既拉近了人与动物间的距离,也拉近了普通民众与科学研究之间的距离。
板书设计


◆动物
调皮可爱,有灵性
◆观察者
不顾尊严,怪诞不经
依赖
信任
欣赏喜爱
研究
严谨求实
为科学献身
人与动物
和谐平等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