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18
狼
蒲松龄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自主阅读,了解文言句式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从不同视角讲述故事,理解课文主旨。
3.初步感受《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了解狼在传统文化中的形象特点,并能表达自己的看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反复诵读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蒲松龄的《狼》。投影上的《狼》和课文不一样,句中标点缺失。下面请同学们对着投影屏幕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断句。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缀
窘
苫
蔽
倚
少时
数刀
隧
尻
chí
担
dān
dān
相向
目似míng
意xiá
甚
假mèi
狼亦xiá
矣
zhuì
jiǒnɡ
shàn
yǐ
shǎo
shù
suì
kāo
弛
眈眈
瞑
暇
寐
黠
2.断句:
小贴士:
文言文常常省略主语,断句时要先分析句子的主语,根据主语来断句;还可以根据句末语气词来处理句读,如“之”“也”“哉”“矣”“耳”等。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担)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屠)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句中停顿: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恐/前后受其敌
其一/犬坐于前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二、讲述故事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狼》这个故事“异”在何处?请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分别从“狼”和“屠户”的角度来讲述故事,讲述中注意呈现屠户和狼的心理活动。
小贴士:
狼:缀行甚远——并驱如故——兵分两路——顷刻两毙
屠户:屠惧狼——屠大窘——屠暴起——屠方悟
古今异义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一狼径去
场主积薪其中
屠自后断其股
盖以诱敌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古义:柴草;
今义:薪水。
古义:大腿;
今义:屁股。
古义:原来是;
今义:覆盖;盖子。
古义:能有多少;
今义:几何学。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词类活用
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其一犬坐于前
止增笑耳
名作动,攻击
名作动,上前
名作动,挖洞
名作状,从通道
名作状,像狗一样
动作名,笑料
一词多义
止
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同“只”,仅
动词,停止
敌
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动词,攻击
名词,敌人
意
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神情、态度
动词,目的、企图
前
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
名词,前面
动词,上前
故
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就
才
乃
温故而知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学过的知识
原来
以
之
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介词,把
介词,用
连词,来
连词,用来
久之
又数刀毙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补充音节
代词,指狼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的
倒装句:
投以骨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判断句: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文言句式
状语后置,应为“以骨投”
状语后置,应为“而两狼之如故并驱”
“也”是判断句的标志
判断词“盖”揭示了“前狼假寐”的原因
﹒
﹒
第二课时
一、精读研析
1.故事中的狼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用一个词来概括,可以用文中的词,也可以自己概括,并在文中圈画出相关字词句。
狼亦黠矣
﹒
“一屠晚归”中“晚”可以看出狼专门选择晚上时间出动,而且专挑那些晚上回家的势单力薄的人下手,说明狼很狡猾。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两只狼,分头行动,一前一后,前面的假装睡觉,后面的挖洞,准备进攻。兵分两路,互相配合,狡猾。
﹒
﹒
﹒﹒
﹒
﹒
﹒
﹒﹒
(成语拓展:好整以暇)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看见屠户拿起了刀,不敢贸然进攻,表现出既胆怯又狡诈的特点。
怯
贪
﹒﹒﹒
﹒﹒
(成语拓展:虎视眈眈)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说明狼不着急下手,在寻找机会,“甚”,是“很”的意思,说明狼跟着屠户走了很远,既狡猾又贪婪。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发现狼假装睡觉,以迷惑自己。以屠户恍然大悟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狼的“黠”,但是狼的诡计还是被屠户识破了,说明狼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自以为是
贪、黠
﹒
﹒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交相吃骨,交相追赶,下一个目标是找到机会就对屠户下手,这都表现了狼的狡猾,以及不知足。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联系上下文,品味句中加点字词,体会狼狡猾、贪婪、凶残的形象特点及屠户由怯懦妥协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屠V晚归,担中V肉尽,止有V剩骨。途中V两狼,缀行V甚远。
﹒﹒
﹒﹒
第一句平静讲述,第二句要读得急速,两狼出现,气氛紧张。“止有”“缀行”读重音,“甚远”两字一字一顿,
“远”字拖音延长,造成“远”的感觉。
骨V已尽矣,而V两狼之并驱如故。
﹒
﹒
这是故事的发展。重音在“尽”和“故”上。“矣”和“而”,两个虚词烘托出危急的形势,“矣”拖音,“而”重音轻读。前句慢,后句快,读出紧张、焦虑的心情。
2.狼很狡猾,可是它们的结局却是“而顷刻两毙”,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课文谈谈。
屠户勇敢无畏、聪明机智、细心谨慎等。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动作描写,写出屠户的勇敢机智。趁着狼的力量分散,“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抓住时机,干脆利落。“暴起”“劈”“毙”读重音,读出快速、激烈、眼疾手快。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不再妥协,巧借积薪抵抗,巧用地利。
(成语拓展:倚马千言)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说明屠户细心谨慎。
(成语拓展:杯水车薪)
引导学生理解句中塑造的屠户形象:不再恐惧,放弃妥协,巧妙利用有利的地势,趁着两狼分开的时机果断出手,识破狼的阴谋。扫除后患最根本的原因是“智”。这正是:两强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
3.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屠担肉尽
屠奔倚薪
屠暴劈狼
两狼并驱
一狼径去
一狼洞薪
一狼犬坐
两狼缀行
屠投骨尽
屠断狼股
狼
蒲松龄
板书设计
狼:狡猾
贪婪
凶残(动作、神态)
屠户:勇敢机智
果断谨慎(动作、心理)
二、布置作业
1.查词典,理解课后“积累拓展四”中成语的意思。2.借助注释,读懂课后故事《狼子野心》。
畜xù,养。
稍:渐渐地。
作:发出。
就:靠。
俟sì:等待。
伺sì:窥视。觉:察觉。
啮niè:咬。
信:确实。
诬:虚假。
然:然而。
遁逸:逃跑。
阳:表面上。阴:背地里。
不测:指难以揣测的阴谋企图。
足:值得。
贻yí:留下。
耶:呢。
禽兽并不值得说什么,这个人为什么要收养(这两只小狼)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然而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罢了;(这两只狼)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不是只有凶恶罢了。
第三课时
一、导入
请说出下列红色字的意思并用一个成语来印证。
并驱如故——依然如故
一见如故
顾野有麦场——左顾右盼
恐前后受其敌——腹背受敌
一狼径去——拂袖而去
去国怀乡
自后断其股——悬梁刺股
割股疗亲
乃悟前狼假寐——梦寐以求
夜不成寐
目似瞑——死不瞑目
一瞑不视
并驱如故——并驾齐驱
长驱直入
意暇甚——应接不暇
力不暇供
积薪其中——抱薪救火
杯水车薪
二、研析探讨
1.成语是经过长期运用、凝练而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包含“狼”的成语。
读读下列成语,说说成语的意思。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如狼似虎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鬼哭狼嚎
引狼入室
多为贬义词,狼的形象是狡猾凶残贪婪、忘恩负义的形象,是恶势力的代表,体现了汉文化对狼的排斥。
学生解释成语的意思,思考中国文化中狼的形象。
2.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故居题写的一副对联,联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对蒲松龄及其作品作了评价。请同学们结合老师补充的资料,思考:郭沫若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
蒲松龄《除日祭穷神文》。
穷神!自从你进了我的门,我受尽无限窘,万般不如意,百事不趁心,朋友不上门,居住在闹市无人问。我纵有通天的手段,满腹的经纶,腰里无钱难撑棍。你着我包内无丝毫,你着我囊中无半文,你着我断困绝粮,衣服俱当尽,你着我客来难留饭······
了解蒲松龄生活拮据、穷困潦倒的状况。
马瑞芳《马瑞芳讲聊斋》。
蒲松龄最犯愁的就是怎样按时交税,不让催税的人登门。当时官吏为了催税,搞所谓“敲比”,就是把欠税人拖到公堂上打板子,有时活活打死。蒲松龄为了交税,要卖掉缸底的存粮,卖掉妻子织的布,甚至卖掉耕牛。他抱怨土地:怎么谷穗不直接长银子?
了解蒲松龄生活的时代官吏残暴、百姓生活艰难的状况。
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
异史氏(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自称)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夫人患不能自顾其后耳;苏而使之自顾,鬼神之教微矣哉!”
译文:我私下哀叹,天下当官的凶如老虎,为吏的恶似狼,这种情况到处都是。即使当官的不是虎,为吏的也常常是狼,何况还有比老虎更凶猛的呢!人们的祸患往往在于不能自顾其后;而复活以后却让他能够自顾,鬼神的劝戒是多么的精深奥妙啊!
《聊斋志异》题材非常广泛,很多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进行批判和宣泄,通过鬼妖的故事映衬着人性的光芒与丑陋,彰显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狼在古代文化中是贪婪、凶残的象征;贪官污吏同样贪婪、凶残;批判、讽刺狼,即批判、讽刺贪官污吏,可谓入木三分。
3.在课文中狼虽狡猾凶残,却被屠户“顷刻两毙”,
作者借屠户杀狼的故事想要表达什么呢?文章的主旨体现在作者的议论中,请找出并谈谈你的理解。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作者认为狼只是增加人们的笑料罢了,是嘲讽轻视的态度。作者以屠户的经历告诉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议论句点明主旨,作者嘲笑的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终将会被消灭。
归:回家。
视:看。
布:用布。
数:几。方:正。
怪、异:感到奇怪(诧异)。
前:上前。
曳:拽。
即、因:就。
从:跟从。
未几:一会儿。
悟:明白。
乃:才。
既:已经。
悉:全。
若:好像。
昔:从前。
稳婆:接生婆。
乃:就。
妪yù:中年妇女。
明日:第二天。
置:放。
以:来。
1.阅读《聊斋志异》中“毛大福”的故事,根据课文义项推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三、拓展阅读
太行地区的毛大福,是个外科医生。一天,他做完手术回家,路上遇到一只狼,吐出一个包裹着的东西,蹲在路的左旁。毛大福拾起来一看,是用布裹着的几件金首饰。他正感到奇怪的时候,狼上前欢跳,轻轻拽了拽他的衣袍,然后就离开了。可等毛大福走了一段,狼又来拽他。毛看这只狼没有恶意,就跟着它去了。一会儿,到了狼穴,只见一只狼病卧着,仔细观察,见它的头上有个大疮,已溃烂长蛆。毛大福明白了狼的意思,将蛆挑干净,按医法敷上药才走了。当时天色已晚,狼远远地尾随着他。走了三四里,毛大福又遇到几只狼,嗥叫着逼向他,毛大福十分害怕。为他送行的那只狼赶紧跑进狼群,好像对它们说话一样,众狼便全都走散了。毛大福于是平安回到家。
结尾段中有一句“可知此事从来多有”的评论。这句话中的“此事”指什么?以这句话结尾有何作用?
从前有个接生婆外出归来,遇到一只狼挡道,狼牵着她的衣服好像想带她到某地去。于是就跟狼去了,到了地方,看到母狼正难产,分娩不下来。老婆婆给母狼用力拉出幼狼,产下幼狼以后,狼就把她放回来了。第二天,狼衔着鹿肉放在接生婆的家门来报答他。可见这类事从来就有很多。
毛大福救治狼,然后狼报恩的故事;
稳婆为狼接生而送来鹿肉的故事。
作者以议论的方式总结全文,借此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2.阅读《聊斋志异》中另外两则“屠户智勇杀狼”的故事,比较其与课文写法的相似之处。
狼(第一则)
货:出卖。
欻xū:突然。
瞰kàn:窥视。
示:给……看。
少:稍稍。
却:退。
及:等到。
走:跑。
念:想。
姑:姑且。
诸:之于。
蚤:同“早”,早晨。
遂、乃:就。
径:径直。
昧mèi爽:黎明。
缢yì:吊死。
状:样子。
骇hài:害怕。
逡qūn巡:徘徊。
近:走近。
视:看。
细审:仔细观察。
昂:昂贵。
直:同“值”,价值。
余:多。
小裕:发小财。
缘:沿着。
罹lí:遭遇。
沿着木头找鱼,狼(想吃肉却)遭遇不幸,也太可笑了!
狼(第三则)
【注释】为wèi…所:被。
遗:留下。
奔:跑。
伏:趴。
焉:于之,在那里。
去:离开。
但:只。
思:想。
盈:满。
豕shǐ:猪。
方:才。
股:大腿。
屈:同“曲”,弯曲。
负:背。
乌:怎么。
(如果)不是屠夫,怎么能够想到这个计策呢?
都是先叙事,后议论说理。
3.看图片,讲故事。
小贴士: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选角度:屠户或狼
有曲折: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讲生动:环境
心理
神态
动作
细节
修辞……
讲明确:态度
道理
4.评议故事。
从故事叙述的角度、故事的完整性、感染力,以及是否体现蒲松龄讽刺艺术等方面对同学讲的故事作评价。
狼
蒲松龄
板书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狡猾凶残贪婪的狼
借物喻人
借事说理
清代社会环境:为官不仁的酷吏及恶势力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蒲松龄《聊斋志异》,姜戎《狼图腾》。
2.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写小随笔《我眼中的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