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学年七年级下历史期中考试卷(开卷)
第1——11课(北师大版)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你拿到的试卷共两大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你可以参考历史教科书和其他资料,希望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Ⅰ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一个符合本题题意。
1.如右图,大运河在古代中国起着贯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大运河连接淮河与黄河的一段是
A.通济渠 B.永济渠
C.江南河 D.邗沟
2.唐元和年间(806年——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大臣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3.官员为讨好唐太宗,命百姓穿单衣恭迎圣驾。唐太宗得知后最后可能说的话是
A.你们的安排我很满意 B.此处百姓身体康健啊
C.做事有头脑值得重用 D.你们所为正是隋亡之弊政
4.“贞观之治”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有关“贞观之治”
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重视纳谏 B.吸取隋亡教训 C.轻徭薄赋 D.任用姚崇为相
5. 某教学用具厂生产的一种历史文物模型:可随水自行转动,把水由低处汲向高处,提高灌溉能力,该农业工具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6. 下列情形可能在唐朝发生的是
A.兵部接到金国入侵的消息 B.商人用交子用扬州购买丝绸
C.儒生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D.瓦舍正在讲岳飞等英雄故事
7. 隋唐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 )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A、才能 B 家世背景 C 人品 D 修养
8.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至此,历经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科举制逐渐完善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9. 藏族的祖先是
A.吐蕃 B.契丹 C.女真 D.党项
10. 16.“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命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1. 假如你是《大唐歌飞》的剧务,导演请你根据唐朝的历史,在唐玄宗的书房里摆上道具,下列东西你不应该放进去的是
A、《霓裳羽衣舞》 B.《西游记》 C.唐三彩 D.《步辇图》
12.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虚心纳谏 ②委派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
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 ④派遣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丹经》 D.《金刚经》
14.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5.现实主义不朽诗篇“三吏”、“三别”应该出现下列哪一时间段上?
A.① B.② C.③ D.④
16. 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A.到赵州桥上散步 B.阅读《金刚经》
C.欣赏李白的名诗 D.得知岳飞郾城大捷
17. 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有①契丹②女真③突厥④吐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①玄奘西游 ②金城公主入藏
③鉴真和尚东渡 ④宋夏订立和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9.下列不是金朝变革女真习俗内容的是
A.南迁至中原地区 B.鼓励女真和汉族通婚
C.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 D.仿照南宋改革官制
20. 与北宋签订遭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西夏 B.金 C.辽 D.元
Ⅱ非选择题部分
二、看图说明题(8分)
请你根据下面的所给出的资料,联系所学知识,用“第一”或者“最”来加以解释。(答案写在下划线上)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历史对对碰:
22. 请将内容相应的字母填在题前的括号里(4分)
⑴( )《姓氏录》 A.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⑵( )开皇之治 B.将武氏列为一等
⑶( )曲辕犁 C.便于深耕、回转省力。
⑷( )敦煌莫高窟 D.唐朝艺术缩影,文化交流的瑰宝
23. 根据所给的信息,请将猜出人物的名字填在横线上(5分)
⑴敢于直言,经常提醒皇帝居安思危,喻为“一面镜子”,他是_______________;
⑵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并迎娶唐文成公主,他是___________;
⑶矢志不渝,终于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他是__________;
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人们称他为“诗仙”,他是_____________;
⑸他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他是___________。
五、材料解析题(24题13分,25题13分,共27分)
24. 唐宋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边疆各族分布图
⑴图A是________,唐朝皇帝________册封首领_________为云南王。(3分)
⑵在7世纪中期,唐将______公主嫁到图B地区,这次联姻起到怎样的作用。(4分)
材料二 辽太宗因中原人民“难治”,而把“纵兵抢掠”和“括民私财”列为三大失误中的两个教训,转而推行“以汉制待汉人”、保护发展先进中原文明的政策。
⑶辽太宗为什么说中原人民“难治”?辽是如何“以汉制待汉人”,促进民族融合的? (4分)
⑷根据上述材料,就唐宋时期民族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13分)
【王朝简表】
国号 建立时间 都城 民族 建立者
______ 581年 长安 汉族 隋文帝
周 690年 长安 汉族 _______
西夏 1038年 _____ _____族 元昊
金 1115年 会宁 女真族 _________
⑴完成表格中所缺内容。(5分)
【突出作为】
材料二 隋代国祚短促,却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性质。
⑵“国祚短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又指哪些历史事件?(2分)
【统一与分裂】
⑶上表中结束分裂再次统一是在哪一年?而西夏、金与哪一朝代长时间形成“三国分立”的状态?(2分)
⑷民族政权间相互对峙格局有何影响?(2分)
六、活动与探究(17分)
26.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课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⑴以下是黎明同学收集的三幅图片,请你完成下面所缺内容。(9分)
A.《汴河怀古》 B.《大唐西域记》 C.某塑像
图A是反映____朝代修建的运河,____帝为连接南北交通,以_____中心而开凿的。
图B:是根据唐朝高僧_______口述而整理,他途经________之路,最终到达当时的_____地区。
图C:是_____的塑像,他是____(朝代)著名抗击____(朝代)将领。
⑵朝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地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①材料一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其完善了什么制度?(1分)采取此制度对国家有何意义(2分)
材料二: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从而进入全盛时期。
②材料二的“他”是谁?“全盛时期”又指什么?(2分)
⑶徵午同学搜集《合肥晚报》上的一份报道,如下:
今年正好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近期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在微博上疯转。
请你谈谈对恶搞杰出历史人物的看法。(2分)
2011籍七年级下历史期中考试卷(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一个符合本题题意。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二、看图说明题(8分)
21.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历史对对碰:(4分)
22.⑴______;⑵_______;⑶_______;⑷_________。
四、智慧猜谜: (5分)
23.⑴________;⑵________;⑶________;⑷________;⑸_________。
五、材料解析题(24题13分,25题13分,共26分)
24. ⑴ 、 、 。
⑵ 、作用:
⑶
。
⑷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⑴国号: ;都城: ;民族: ;建立者: 、 。
⑵主因: ;
事例: 。
⑶时间: ;朝代: 。
。
⑷影响:
。
六、活动与探究(17分)
26.⑴图A: ;
图B: ;
图C: 。
⑵①制度: ;意义:
。
② ;
⑶ 看法:
。
2011籍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一个符合本题题意。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A B D D A C A B A D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B B B B A D A C C C
二、看图说明题(8分)
21.⑴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⑵《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
⑶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时间的印刷品《金刚经》;
⑷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
三、历史对对碰:(4分)
22.⑴B;⑵A;⑶C;⑷D
四、智慧猜谜: (5分)
23.⑴魏征;⑵松赞干布;⑶鉴真;⑷李白;⑷孙思邈
五、材料解析题(24题13分,25题13分,共26分)
24. ⑴南诏;唐玄宗;皮逻阁(3分)
⑵文成;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4分)
⑶南下劫掠,遭到中原人民强烈抵抗,迫使他们调整政策;①奖励耕战,迁移汉人北上;②仿效汉政治制度;③革除繁重的赋税杂役。(4分)
⑷唐代由于国力强盛且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间密切交往;宋代随爆发彼此冲突,但这是民族内部的斗争,在各民族碰撞中,都得到新的发展,和新的融合。(言之有理即可)(2分)
25. ⑴国号:隋;都城:兴庆;民族:党项族;建立者:武则天、阿骨打。(5分)
⑵ 主因:隋炀帝骄淫奢侈,滥用民力。(2分)事例:①再次统一中国;②沿袭开创了三省六部制;③创立科举制;④开凿大运河。(举出两个即可,2分)
⑶589年;南宋(2分)
⑷影响:彼此都没有实力战胜对方,从而形成相对和平的局势,有利于南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分)
六、活动与探究(17分)
26.⑴图A:隋朝、隋炀帝、洛阳。(3分)
图B:玄奘、丝绸、天竺。(3分)
图C:岳飞、南宋、金。(3分)
⑵①科举制度(2分);意义: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加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2分)②唐玄宗、开元盛世(2分)
⑶(言之有理,观点积极向上即可)如:包容有尺度,娱乐有底线,世界文化名人值得世界的尊重和礼遇(2分)
A
B
请同学们仔细作答,并将你的答案写在试卷后的答题卷上,切记!这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