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定陶县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历史试题(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定陶县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历史试题(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4 13:0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答案写进后面的答题栏内)
1.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的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
A.筹建新中国
B.制定《共同纲领》
C.准备开国大典
D.庆祝革命胜利
2.温家宝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尊严。”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A.新中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
3.我们村82岁的老爷爷经常给年轻人这样讲:“我20岁的那一年,我们家分到了5亩6分地,祖祖辈辈多少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那一年,整整一个冬天,我们全家不知道冷,不知道累,都在整理我们的土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是因为那一年新中国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这幅照片留下了感人的一幕:当毛泽东握着舍身堵枪眼的英雄黄继光的母亲的手时,在这位柔弱的母亲的脸上,看不到悲伤,只有微笑。为什么?因为她知道,在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中,有自己的儿子,也有共和国领袖毛泽东的儿子!慰问她这个烈属的,同样也是一个烈属!他们的儿子都牺牲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5.在1955年4月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总理周恩来登台发言,
这个发言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B.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6.下图反映的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成就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B.一五计划的重工业基地集中在东北地区
C.三大改造的浪潮席卷全国
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7.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上答记者问:“现在的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出笼
B.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五一六通知”
C.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D.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8.一位历史教师向学生讲到:“那一年,我国许多地区的农村都有很多人因饥饿而得了浮肿病,有的农村还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有些人饿得靠卧在墙角,脸上有苍蝇在爬,人都没有力气赶。”老师讲的这一段历史发生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1971年10月,中国重返联合国,之所以说是“重返”,是因为
A.中国历尽艰辛,费尽周折才进入联合国
B.建国后中国先加入联合国,后来又退出了
C.美国、苏联操纵联合国,不让中国加入
D.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中国是其创始国之一
10.小明对1952年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底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列表学习,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http: / / image. / i 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D%F5%BD%F8%CF%B2&in=3472&cl=2&cm=1&sc=0&lm=-1&pn=2&rn=1&di=5104112898&ln=2000&fr=&ic=0&s=0&se=1" \t "_blank ) ( http: / / image. / i 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4%AC%C2%A1%C6%BD&in=2722&cl=2&cm=1&sc=0&lm=-1&pn=0&rn=1&di=11591343543&ln=2000&fr=&ic=0&s=0&se=1" \t "_blank )11.1977年,因“文化大革命”而停顿12年之久的普通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得到恢复。请你观察这张35年前的准考证,判断那一年的高考是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2011年1月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访台;2011年4月陕西省委副书记会见台湾少数民族大陆访问团;2011年7月山东省长姜大明访台; 2012年1月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会见台湾新党大陆访问团;2012年3月,福建省长苏树林结束台湾五天行;2012年3月台湾玻璃工业同业公会大陆访问团来大陆参观考察。以上材料表明
A.台湾在台独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B.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日益恶化
C.海峡两岸的关系日益密切 D.台湾与大陆的统一指日可待
13.“我们加着世界上最贵的汽油,缴着世界上最多的路桥费,跑着世界上收费历程最长的高速路;缴着世界上最贵的宽带费,享受着世界上最慢的网速……”这些网民的牢骚话表明
A.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充满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我国已经彻底消除了垄断企业,建立起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C.我国已经完全实现了与国际经济的真正接轨
D.说这些话的人崇洋媚外,毫无爱国之心
14.这些令人心酸的极端的例子表明:
A.我国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B.我国需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 D.改革开放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15.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
A.1949年10月 B.1956年底 C.1978年底 D.1992年初
16.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下面各项不能作为成功的经验的是
A.中共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B.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
D.“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17.“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下面是谁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8、从上世纪70年代的“粮油供应证”到今天的“社会保障卡”表明
A.中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高
C.中国人民生活的幸福度大为提高 D.政府把人们的一切问题全部解决了
19.下面这一系列事件表明
A.中国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已经崛起了 
B.中国和平的外交政策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C.中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与这些国家抗衡
D.屡屡发生的这些事件表明中国的对外政策过于软弱了
20.学习完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的这段历史,你的心情总的来说应该是
A.自豪 B.痛心 C.欣慰 D.兼而有之
评卷人 得分
选择题答题栏(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其中第21题为必做题30分;22题为选择题6分;选做题计入总分,但本试卷满分不得超过50分。例:某生必做题得40分,选做题得4分,则其总分为40+4=44分;某生必做题得47分,选做题得5分,则其总分仍为50分)
评卷人 得分
21.听家人讲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0分):
某校组织了“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演讲,请你为八·一班的演讲稿做注释
祖国在我心中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1)“旧时代”和“新时代”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
旧时代: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时代(或者,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或者,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或者,中国人民受苦受难的时代……)(能表明这个意思即可,1分)
新时代: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或者,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或者,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或者,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等。1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三大运动。①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肃清了国内的参与敌对势力;②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支持;③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文中的 ② ③ 分别指的是哪两大历史事件?(2分)这三大运动起到了什么共同的作用?(2分)
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2分)
共同作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或者,巩固了新中国等)(2分)
新中国的政权巩固之后,开始大规模的经济政治建设,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于“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什么?(2分)这一时期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还有一件大事,这件事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请说出这件大事。(1分)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2分)
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事件: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分)标志: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或者三大改造的完成)(2分)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但是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在经济领域出现了两个重大失误,后来更酿成了一场长达十年之久的内乱,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重大损失。
(4)文中的两个“失误”、一场“内乱”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3分)这些事件给了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2分)
事件:“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3分)
启示: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防止个人崇拜,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等。(2分)
乌云终会散去,1976年10月,文革结束;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的一次会议使共和国的历史发展进城出现重大转折,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5)这次会议指的是哪一次会议?(1分)为什么说这是一次伟大的转折?(2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只要能答出:“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句话即可)(2分)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农村的广阔天地展开,随后对外开放迈出步伐,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现代化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6)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2分)作用何在?(2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完整答出4个给2分,否则即不得分)经济特区的创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在农才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者: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2分)
作用: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大发展。(2分)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2分)
作用:经济特区的创建,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2分)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祖国的统一大业也迎来历史的新篇章。
(7)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创造性的伟大构想,这一构想是什么?(1分)它首先是针对哪一问题提出来的?(1分)又首先被运用于解决哪一问题?(1分)
一国两制。(1分)台湾问题。(1分)香港问题。(1分)
注意:第22题为选做题,每空1分,共6分,计入总分,但本试卷满分不超过50分。
2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不断探索,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实践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依据提示信息,完成表格内容。
提示信息 相关史实
(1)建立制度
(2)严重失误
(3)伟大转折
(4)特色理论
(5)显著成就(任意一条)
(6)启 示
(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分);(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文化大革命)(答出一点即可给分)(1分);(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或实行改革开放)(1分);(4)邓小平理论(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1分);(5)成就可从改革开放、对外交往、民主法制、国防建设等方面回答。
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经济特区;开放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日建交;中美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建立人民空军、人民海军;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等。(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得1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给分)(共1分)
启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等。(答出以上要点之一即可给分;其他答案观点正确,符合题意也可给分)(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