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城镇化 学案 Word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城镇化 学案 Word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7-06 17:46: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2.2
城镇化
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城镇化的概念、标志和意义。
2.理解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3.掌握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4.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镇管理中的应用。
学习要点
1.理解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2.掌握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学习过程
一、城镇化的意义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
意义
具体说明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城镇里建筑密集,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城镇里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差别不断缩小,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1.城镇化进程:
(1)18世纪中叶之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革命时期(1750-190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镇化的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城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镇化的时间差异
综合世界各国城镇化进程,各网城镇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___________”形曲线,这条曲线符合一般城镇化发展的实际。
A初期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期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后期阶段: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减少。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1.环境污染
污染类别
污染源
污染物造成的结果
危害
大气污染
工矿企业、家庭炉灶、汽车尾气等
煤烟、粉尘产生烟雾,使空气污浊;产生光化学烟雾及酸雨
危害人体健康,危害生物生存和发育,腐蚀建筑物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过度繁殖,使水体缺氧,危害水生生物生存;有害金属导致公害病发生
破坏水质,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繁殖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等
大于50分贝的噪声
破坏生活环境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等
垃圾影响环境卫生,占据活动空间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2.社会问题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镇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
(2)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关系。
(3)因地制宜,建设人地和谐的生态城市。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领域
主要功能
信息管理与服务
规划和管理
基础设施管理
土地利用与管理
生态环境管理
达标检测
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
A.城市的数量
B.城市人口数量
C.城市的规模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
①起步晚,发展快
②起步早,水平高
③城市发展不合理
④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下图是“甲、乙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发展情况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类国家城市人口逐年递增,城市化水平逐年趋缓
B.甲类国家城市人口逐年递增,城市化水平加速发展
C.乙类国家城市人口逐年递增,城市化水平逐年趋缓
D.乙类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于甲类国家
4.读甲、乙两图.完成下题。
(1)甲图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某种重要现象,其成因不包括(???)
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B.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
D.郊区生产协作条件更好
(2)甲图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乙图中的_____阶段(???)
A.Ⅰ
B.Ⅰ和Ⅱ
C.Ⅱ后期和Ⅲ
D.只有Ⅲ
5.读中国和法国城市化进程图,完成下题。
(1)1979年以来,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加快
B.社会经济发展
C.农业结构调整
D.城市环境质量提升
(2)与中国相比,法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A.起步晚
B.速度快
C.水平高
D.城市人口多
6.公交车作为廉价、高效的公共运输工具,为减轻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交车系统也出现了“小城市无人坐,大城市没车坐”的困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小城市无人坐,大城市没车坐”困境的根本原因是(???)
A.公交系统完善程度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城市人口数量差异
D.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2)在21世纪初,小城市公交车也曾经出现过人满为患的场景,可能是因为(???)
A.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少
B.城市公交的线路完善
C.乘坐公交车成本低
D.交通拥堵状况在加剧
7.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如图),据此完成下题。
(1)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2)“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8.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城市路面硬化扩大,影响城市水循环。读下图,完成下题。
(1)近年来,我国南方城市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最主要是因为(???)
A.过度开采地下水
B.降水量减少
C.蒸发量增加
D.下渗补充减少
(2)为减轻城市内涝,可采取(???)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增加用水量
③硬化城市路面
④铺设透水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下题。
(1)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2)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A.大型垃圾处理场
B.大型仓储式超市
C.汽车加油站
D.水源保护区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主要标志,通常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来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高低。D正确。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两类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①起步早,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是开始于产业革命,19世纪得到充分发展;②水平高;③速度变慢,并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由于城市化水平已很高,许多城市里的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而纷纷迁出城市,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D正确。
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读图可知,甲国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缓慢,为发达国家,城市人口逐年递增,A正确,B错误;乙国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为发展中国家,C、D错误。
4.答案:(1)D;
(2)C
解析:(1)甲图反映的现象是逆城市化。逆城市化中心城市人口继续迁往郊区以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其原因就是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加上城乡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故选D。
(2)分析曲线图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变慢,处在后期阶段。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向郊区以及周边的小城镇和乡村迁移。
C正确。
5.答案:(1)B;
(2)C
解析:(1)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中国城市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B正确;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减慢,同时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也不是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原因,A错误;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环境质提升对城市化速度影响较小,C、D错误。
(2)从图中看,法国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A、B错误,C正确。我国总人口数量远大于法国,虽然我国城市化水平比法国低,但我国城市人口比法国多,D错误。
6.答案:(1)B;
(2)A
解析:(1)相比小城市,大城市的公交系统更加完善,却依然出现大城市没车坐,说明这个原因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随着小城市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购买力不断增强,如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等交通工具的持有量越来越高,而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汽车数量很大,城市交通拥堵严重,所以更多的人选择乘坐公交车出行,导致大城市公交车人满为患,B正确;小城市人口数量少,公交车数量也是较少的,大城市人口多,公交车数量也是较多的,所以这个原因不是根本原因,C错误;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是这种困境的表面原因,但是究其根本,还是不同等级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D错误。
(2)在21世纪初,小城市公交车也曾经出现过人满为患的场景,可能是因为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少,人们出行只有公交车和自行车两种方式,较远的路途便只能选择公交车,A正确;城市公交的线路完善,应该增加公交车乘坐的人数,这与问题是矛盾的,B错误;目前乘坐公交车成本依然较低,但是却很少有人乘坐,说明成本不是人们放弃公交车的主要原因,C错误;交通拥堵状况在加剧,人们理应更多的选择乘坐公交车出行,这与现实是不一致的,D错误。
7.答案:(1)D;?(2)B
解析:(1)农民自身已有住房,且“握手楼”属于楼房,所以农民在自家的宅基地建“握手楼”目的不会是增加住房面积,应为出租房屋增加收入,C错误、D正确;读图可知,“握手楼”的主要特点就是楼与楼的间距较小,这种建筑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利于采光、绿化,还具有消防隐患,不会吸引外来人口定居,也不会吸引市民周末度假,A、B均错误。
(2)“握手楼”修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这说明中心城市人口较多,住房紧张,房价昂贵。但仅凭郊区的“握手楼”不能说明中心城市环境恶化,也与城区不断扩大无关,B正确。
8.答案:(1)D;?(2)C
解析:(1)从图中可知,由于城市柏油路面增加,雨水“渗不下去了”,地下水补充减少,导致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D正确。
(2)城市由于道路硬化,在雨季时,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大,易引发城市内涝。为减轻城市内涝,就需要增加下渗量,扩大城市绿地面积、铺设透水砖有利于增加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C正确。
9.答案:(1)C;
(2)D
解析:(1)叠图分析需要把多种平面图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这正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内容。C正确。
(2)由远离交通线、植被保护好等要求并结合四个备选项可判断,该选址是水源保护区的适宜地。大型仓储式超市和汽车加油站都需要接近主要道路,大型垃圾处理场一般不会建在植被条件好的区域。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