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2高考历史冲刺押题系列Ⅲ 专题0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12高考历史冲刺押题系列Ⅲ 专题0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4 16:4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基本方针,表明新中国要(  )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团结 D.断绝与欧美列强的外交关系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理解。“另起炉灶”就是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答案: B
2.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解析: 中国外交的建交高峰出现在1972年,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是中国迎来建交高潮的主要原因,C项发生在1979年,可以排除。
答案: B
3.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来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这表明中美关系改善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
A.官方交流 B.高层互访
C.以民促官 D.经贸引路
解析: 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乒乓球队访华属于民间交往,所以正确选项是C项。
答案: C
4.右图是“同一个世界”方队行走在天安门前的图片,当方队走到天安门时,解说员发出了“中国人民愿与各国人民携手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诚挚话语。下列外交行动属于新时期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创造和谐世界的有(  )
①2001年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③参加中东地区、海地等地的维和行动
④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旨在以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四项措施中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建国初期的外交行动,不属于新时期的外交行动。
答案: A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我国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它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即在国际交往中不受大国的制约而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外交方针,体现了A项。
答案: A
6.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美苏(  )
A.都成为超级大国 B.进行冷战对峙
C.共同对付法西斯 D.军事实力接近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二战后”时间可排除C;“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即不会发生“热战”;A项与题干意思无关,D项只看到表面现象,未理解凯南评述的实质。
答案: B
7.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他强调欧洲要(  )
①放弃资本主义制度 ②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③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欧洲不可能放弃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可能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所以①③错误。
答案: D
8.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安理会687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合作的所有成员国,在1991年1月15日之后,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从中可以看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  )
A.以“求同存异”的方针解决国际争端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反对侵略
C.维持东西方国际力量的均势
D.确保世界石油能源的供应
解析:“安理会687号决议授权”体现了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反对侵略上的重要作用。
答案:B
9.1993年欧盟成立以后,欧洲的联合经历了欧洲煤钢联营、欧共体、欧盟三个发展阶段。这一发展历程表明(  )
①欧洲一体化向更深方向发展 ②欧洲国家由经济一体化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 ③欧洲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消失 ④欧洲国家之间协调解决矛盾的机制日益成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在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并没有消失,③错误,排除。
答案:C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该材料反映(  )
A.世界多极化趋势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
C.美苏冷战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立
解析:材料提到了东欧和西欧各国,中国的发展对美苏形成了挑战,形成了“多元化社会”,由此判断答案为A。
答案:A
11.亚历山大·温特在其著作中这样写道:“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是对美苏关系‘实质’深刻的、概念上的重新评估……在这种重新评估的基础上,苏联能够单方面地迅速结束冷战这个似乎已经固化的冲突。”从中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
A.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B.使社会主义阵营分裂
C.直接导致了“冷战”的结束 D.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该题考查了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导致的后果,体现了2010年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中准确把握历史现象能力的考查要求。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变了苏联的内外政策,直接导致了“冷战”局面的结束。“冷战”结束的标志是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阵营分裂的标志是中苏关系的破裂;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思维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C
12.某文章在分析当今国际格局时采用了一个示意图(如右图),该图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的趋势,天平的一边如果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  )
A.日中俄印
B.法德英日
C.欧日俄中
D.亚非拉美
解析: 当今世界出现了“一超多强”趋势,其中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欧日俄中是几个力量中心,法国、德国、英国还不能单独成为世界的一极,故B错误。印度或非洲及拉美虽然正在崛起,但未能形成“一极”,故A、D两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笑容是一种既悦己又悦人的发挥正面作用的表情。它是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际关系的一种轻松剂和润滑剂。
图一 开怀大笑:乔冠华(中国代表团团长)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1)乔冠华“开怀大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它说明了什么?(6分)
图二 会意而笑: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会意而笑”的主要原因。请简述这一构想的重大实践意义。(6分)
图三 眉开眼笑:胡锦涛与国际残奥会主席克雷文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闭幕式上亲切交谈
(3)胡锦涛为何“眉开眼笑”?(5分)
(4)综合上述图片,谈谈你对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认识。(5分)
解析:第(1)问“直接原因”应结合图片的提示语“第26届联大”回答;第(2)问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实践意义”,结合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回答;第(3)问联系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来回答;第(4)问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思考。
答案:(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6分)
(2)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方针的灵活性。实践意义:促成了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6分)
(3)中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向世界成功展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形象,进一步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5分)
(4)中国的国际地位稳步提高,中国已成为有重大影响力的负责任的大国;开放的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综合国力决定和影响着国家的国际地位。(5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世界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当代大国角力下的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结合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变化的史实分析美国是否能够实现其战略意图?(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说明中国是怎样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8分)
解析: 本题以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和《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部分材料创设情境,考查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第(1)问,由材料可以概括出战后美国的战略意图,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初期和70年代是否实现了战略意图;第(2)问,结合改革开放后重大史实回答,注意一定要高度概括。
答案: (1)战略意图: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
战后初期,其战略意图基本(部分)实现。体现为: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答对两点即可)
20世纪70年代其战略意图不能实现。体现为西欧一体化、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的出现;第三世界崛起,中国国力增强,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自身实力相对削弱。(10分)
(2)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③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等。(答对两点即可)(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