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2高考历史冲刺押题系列Ⅲ 专题0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12高考历史冲刺押题系列Ⅲ 专题0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4 16:4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07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希腊音乐大师范吉利斯在电影《1492:征服天堂》插曲中写道:“征服了天堂的你,却征服不了黄金的欲望;执着的水手,却没有看到东方的黄金和香料。”这指的是下列哪一位航海家(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
解析: “征服了天堂”意为航行取得了成功,“没有看到东方”就是指航行没有到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东方;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但是没有到达最初的目的地——东方的中国和印度。
答案: B
2.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为了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欧洲的殖民扩张 B.土著居民的减少
C.种族之间通婚 D.大量战争移民
解析: 白种人活动范围的扩大是伴随着西欧国家殖民扩张进行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3.右图是14世纪欧洲画家根据《马可·波罗行纪》而创作的中国杭州市景图。对此画的评论较为合理的是(  )
A.是反映14世纪杭州市景的一手史料
B.是反映当时欧洲人中国观的一手史料
C.是反映当时欧洲城市景观的一手史料
D.就史料意义而言,无任何可利用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难度中等。通过分析材料得出题中的图片是欧洲的画家根据《马可·波罗行纪》所画,不能真实地反映14世纪杭州市景,而是欧洲人对中国印象的体现,故排除A项,确定B项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D项没有体现出对画的内容评价,故排除C、D。
答案:B
4.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世界开始联系起来 ②欧洲列强开始早期的殖民扩张 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规模扩张 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规模扩张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均与题干时间不符。
答案:A
5.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通过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市场需求的扩大促使工业革命的发生,这样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对材料的理解。
答案: C
6.有文献记述“17~18世纪,西欧银行业迎来大发展,大量银行在各大城市建立起来”。你认为这种现象(  )
A.有可能,因为这时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探险
B.完全可能,因为这时远洋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
C.完全可能,因为这时机械制造业在生产中已经确立统治地位
D.完全不可能,因为这时西欧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解析: 17~18世纪,西欧工商业外贸发达。
答案: B
7.1845年,恩格斯写成《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在当时,恩格斯不可能看到英国工人(  )
A.跟随机器的转动有节奏地劳动
B.按固定时间上下班、纪律性强
C.在议会竞选中踊跃投票
D.和工厂主同坐一列火车出行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欧洲的工人运动,属于容易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事件发生的时间。根据课本知识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因此,在1845年的英国,机器、严格的工厂制、火车(发明于1814年)均可看到,故可排除选项A、B、D。根据英国宪章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在1845年英国工人并没有取得在议会中的席位,故选C项。
答案: C
8.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
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推行大陆均势政策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殖民主义扩张
解析: 根据示意图中的时间为1760~1825年,当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且专利的申请与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有关。
答案: C
9.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主要是由于(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封建势力的衰退
C.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D.工人运动的兴起
解析: 由于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能够生产大量商品,资产阶级为抢占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而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把广大亚非拉落后国家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A、B不是最主要原因,D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无关。
答案: C
10.1931年10月18日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
A.熄灭电灯一分钟 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堂敲钟84下 D.齐奏《英雄交响曲》
解析: 电灯是爱迪生的发明,轮船是富尔顿发明的,《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作品。
答案: A
11. 1880年,招贴画在英国街头几乎随处可见。当时的伦敦就有150名张贴工,他们每周要贴大约九万张海报。1881年,巴黎市政府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海报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张贴,而且上面必须有政府公章表明已交纳“张贴费”。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就业和广告业的规范
B.英国和法国是世界上广告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C.出现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社会现象
D.19世纪末,欧洲艺术流派发展全面平民化
解析: 由“1880年”、“张贴工”“招贴画”看出,工业革命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由市政府颁布海报张贴法令看出,政府规范广告业,A项是对材料最完整地说明。B项结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政府规范广告业不能说明“政府全面干预经济”,且当时的经济思想以自由主义为主流,C项错误;D项中“全面”的绝对性表述显然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框架的整体世界基本形成,世界联系密不可分,这对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A.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
B.引发了列强重新分割世界的激烈斗争
C.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
D.东西方交流引起程度不同的文化碰撞
解析: 解题要求是“积极作用”,而B项属于消极作用,故答案为B。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马可·波罗行纪》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拢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材料四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4分)
(3)“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是怎样开辟的?依据材料四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10分)
解析: 本题围绕新航路开辟选取材料,解答时应注意分析15、16世纪欧洲人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答案: (1)①为了获取亚洲的黄金,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②《马可·波罗行纪》吸引着西欧商人到亚洲经商进行香料贸易。(6分)
(2)①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②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4分)
(3)①美洲: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②东印度: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影响:①欧洲的商人、殖民者在欧、亚、非、美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形成了世界市场的雏形。②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10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等技术型产品。
材料二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材料三 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在博览会会址美国建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这突出了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材料四 1851年,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中国村里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中,世博会展品的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2)材料二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分析出现材料二这一现象的原因。(8分)
(3)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进行归纳比较的能力。解答本题需注意基本要求——答案从材料中分析提取。第(1)问意在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第(2)问意在体现东西方差异及后果,实质上是工业文明同农业文明之间的差异;第(3)问要从市场的角度进行宏观归纳,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答案: (1)说明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自然科学的新发明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进口以原材料为主,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的落后。
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在世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8分)
(3)趋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市场,科技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