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珠海市质检)“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有教无类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内容。四个选项都属于孔子的思想内容,选项A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选项B体现了孔子的重民思想,选项D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均是孔子思想中的精华部分。选项C属于孔子思想中的糟粕部分,故选C项。
答案: C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具有警示作用的是( )
A.“春秋大一统” B.“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C.“仁政” D.“三纲五常 ”
解析: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认为天子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答案: B
3.电视剧《大国医》在央视八套黄金剧场播出后,获得观众好评,这是一部表现中医的正剧。大国医被称为“医圣”,他编著的被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的是( )
A.《本草纲目》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九章算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答案: B
4.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解析: 活字印刷术宋代才发明,指南针、火药与火器是在宋元时期由阿拉伯人促成技术转移,只有造纸术是在唐朝时期转移的。
答案: A
5.(2012·福建泉州文综卷)《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关 ③注重理论研究 ④以科学实验见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九章算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主,讲的都是实例,并没有进行理论概括,也就是说,并不注重理论研究,也没有进行科学实验,排除③④。
答案: A
6.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两种基本形式。下列著名的文学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流派的是( )
①《诗经》 ②《离骚》 ③《蜀道难》 ④“三吏”与“三别”
A.①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解析: 《诗经》属于现实主义;《离骚》和《蜀道难》的作者分别是屈原和李白,属于浪漫主义;“三吏”与“三别”是杜甫的作品,属于现实主义。
答案: B
7.最近,影视界重新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引起了人们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再度关注。《红楼梦》的原著曹雪芹在这部书以林黛玉等的悲剧为主线,鞭挞的是( )
A.君主专制 B.科举制度
C.封建礼教 D.民族压迫
解析: 《红楼梦》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史以及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悲剧,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抨击。
答案: C
8.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扩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随之成就非凡。下列文化成就中能反映“这些经济现象”的是( )
①《离骚》 ②《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清明上河图》 ④《红楼梦》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对经济与文化关系的结合能力。本题可用排除法:《离骚》产生的原因是楚国国势日衰,统治阶级腐朽无能,屈原在极度失望下所作,与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无关。
答案: C
9.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它与中国哪一书体形式更为相似( )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篆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汉字文化。根据上海世博会会徽中“世”字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古代主要书体的不同艺术特色,可以判断出它与篆书的形式更为相似。
答案: D
10.(2012·淄博一模)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文”以及“一横”“一竖”可知应是书法艺术,答案为D。
答案: D
11.中国古代绘画种类中,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是( )
A.人物画 B.山水画
C.风俗画 D.文人画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能力。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的是文人画。
答案: D
12.(2012·德州市统考)下列诗歌反映了流落南方的士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的是( )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京洛”在北方,“浙江”在南方,表达了流落异乡的人对故乡的思念。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时,一个以拥有土地为特征的地主阶级——特别是中小地主阶层发展壮大起来,这些人经济地位高,物质生活优裕,对文化的要求高。……由于土地制度的变化,宋元时期的文化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提高了。
宋元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从《东京梦华录》中可以看到这时期城市繁荣的梗概。它使宋元社会的许多方面增加了新因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宋元科技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6分)
(2)材料二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宋代什么绘画风格?(4分)
(3)据《清明上河图》和材料三,概述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6分)
(4)据材料三分析宋元文化繁荣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认识?(6分)
解析: 第(1)问结合图片信息分别得出三大发明的地位;第(2)问观察绘画内容得出其风格;第(3)问根据《清明上河图》反映的经济繁荣等信息回答;第(4)问依据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文学艺术的作用辩证地加以理解。
答案: (1)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中国古代三大发明最终完成于宋元时期。(6分)
(2)风俗画;文人画。(4分)
(3)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6分)
(4)土地制度的变化,中小地主发展壮大起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6分)
14.(2012·江门市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
材料二 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追求抒情与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黄宗羲提出学校应该成为什么场所?用意何在?(6分)
(2)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观察材料三,说明文人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4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时代背景,并说明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8分)
解析: 第(1)问要依据材料一归纳黄宗羲主张学校应成为公众评价是非的地方,第(2)问应结合“大众形式”的文学艺术的主流分析明清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第(3)问要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明清时期出现的变化。
答案: (1)学校应该成为公众评价是非的思想舆论阵地,而不是培养奴仆的场所。用意在于探求限制君主权力的措施。(6分)
(2)新特点:通俗化,平民化(或大众化)。特征: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强调个体表现。(答“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也可)(4分)
(3)时代背景: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壮大。关系:经济是思想文化的基础,决定思想文化的性质与发展方向;思想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引擎。(言之成理即可)(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