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2高考历史冲刺押题系列Ⅳ 专题18 英国和法国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12高考历史冲刺押题系列Ⅳ 专题18 英国和法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4 16:4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18 英国和法国
【2012考纲解读】
1.向近代社会转化进程中英法两国政治民主化的特征及其成因
2.不同历史时期英法两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其影响
3.渗透热点问题,考查法国大革命中对封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改造的特点及其影响
4.英国国际地位的兴衰及其原因和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
【易错点点睛】
易错点1向近代社会转化进程中英法两国政治民主化的特征及其成因
1. 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 )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权威,并形成两党制。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制宪议会成为最高行政和立法机关
D.盂德斯鸠主张议会和君主共同享有立法权
【错误解答】A
【错解分析】对各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及发展历程掌握不准,缺乏对同类史实的比较能力。英国“光荣革命”前就已出现两大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美国依据孟德斯鸠的观点确立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政体,三权之间,相互独立,相互监督。故可排除A、B、D三项,而C项符合史实。
【正确解答】C
2.英国大选结果揭晓,工党以绝对多数票第三次获胜,工党领袖布莱尔将组成新一届政府,布莱尔也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三连任的工党首相。在英国历史上最终解决议会与国王主权之争的是 ( )
A.工业革命 B.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 C.“光荣革命” D.1832年议会改革
【错误解答】B
【错解分析】 考生对“光荣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不透。“光荣革命”后通过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后来,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从而结束了议会与国王主权之争。
【正确解答】C
3.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 )
A.国王受法律约束,只能依法行事
B.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已成定势
D.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权力
【错误解答】A
【错解分析】 考生对近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不理解。本题中的“社会转型”就是指由封建社会进入近代社会,而近代社会的三个主要特征就是: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
【正确解答】D
4.英国《权利法案》和法国《人权宣言》的相似之处有 ( )
①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体现了否定封建专制的要求 ③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④确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错误解答】C
【错解分析】考生基本史实掌握不准、缺乏对同类史实的比较能力。《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分别是英国和法国在其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制定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本题最好用排除法,④只属于英国《权利法案》的内容,故可排除B、C、D三项,选A项。
【正确解答】A
【特别提醒】(1)结合各国的社会状况和特定的世界历史背景,分析英法等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方式、政治发展特征的差异。(2)把握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的阶段特征,即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确立一些基本原则,如《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等;到工业资本主义阶段政治制度日趋完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则发展成熟。同时,还应从阶段性和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中的诸多历史倒退现象(革命过程中的王朝复辟、个人独裁代替共和政治、民主进程中的法西斯主义等)。(3)要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现象与政治民主化和各国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以分析。(4)正确认识各国’小政治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大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
【变式训练】
1. 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路易十六被称为“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这表明( )
A.法国人民推翻王权成立共和国
B.该宪法体现了霍布斯的主张
C.国王权力受到三级议会的制约
D.法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1.D解析:路易十六由专制君主转变成“国家第一公务员”,正是资产阶级通过宪法改造了法国的封建专制政体,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2.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1688年“光荣革命”的重大意义在于 . ( )
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地位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D.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
2.C解析:题干中的限定条件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光荣革命”的意义,这样排除选项A、B两项,D选项的表述不准确,没有建立哪来的维护。“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君主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正解选项为C。
3. 法国“雾月政变”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
A.督政府软弱腐败
B.混乱中的法国需要独裁者稳定秩序
C.拿破仑有较高的威望
D.法国面临外国军事进攻的严重威胁
3.B解析:理解拿破仑的上台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经常以与封建势力妥协的方式维护统治秩序,主要表现有( )
①处死国王查理一世②成立共和国 ③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④发动“光荣革命”
A.①②③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D解析:①②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革命性,③④表现了妥协性。
5 拿破仑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 )
A.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B.制定《民法典》,确定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
C.建立法兰西大学和公立中学,鼓励科学研究
D.指挥数十次战役,军事上取得辉煌战绩
5.B解析:拿破仑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其最大功绩在于在法国大革命的高潮过去后,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6. 在欧洲启蒙运动中,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学说。该学说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发展,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一块基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洛克“三权分立”学说的基本内容。
(2)发展了洛克“三权分立”学说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谁 指出他的学说和洛克学说的差异。
(3)说明“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和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4)说明“三权分立”学说原则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
6.(1)认为国家权力有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外交事务权属于君主。(2)孟德斯鸠。他的学说和洛克学说的不同之处是:洛克对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区分,并把两者均归于君主。孟德斯鸠则把行政权和外交权加以合并,统称为行政权,同时增加了司法权,并主张人民集体享有立法权,司法权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从而使三权之间真正形成三足鼎立并相互监督制约的关系。(3)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是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是通过以权力制约权力来预防专制与政治腐败。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在于推动了当时西方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4)美国政府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三部门组成,分别执掌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
【错误解答】 B
【错解分析】考生缺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强行让农民与土地分离。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改变了英国农村的生产关系,是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正确解答】D
2.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下列措施中,哪一项保证了当时革命的法国战胜反法同盟,但后来又制约法国经济发展 ( )
A.取消农奴制度,废除教会和贵族特权
B.颁布《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
C.雅各宾派执政时期的土地政策
D.严禁囤积居奇,对日用生活品实行最高限价政策
【错误解答】 B
【错解分析】 考生对一些重要事件或措施的影响认识不深刻、不透彻。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法国革命过程中颁布的措施及影响。A项中的取消农奴制度,不符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B项针对的主要是人权等问题,与题意没有直接联系;D项目的是为了平抑物价,在挽救共和国和拯救革命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成为雅各宾派被赶下台的原因之一;C项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农民对雅各宾派政权的支持,保证了当时革命的法国战胜反法同盟,但又由于小农经济不利于大机器生产,从而制约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正确解答】 C
3.1870年到1913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从32%下降到14%,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德国的重工业发展迅速
B.美国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
C.英国占有世界上最广阔的殖民地
D.法国抢占欧洲商品市场
【正确解答】C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法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共同原因有 ( )
①没有大量殖民地 ②采用工业新技术受到限制③大量资本输往国外④农业经营落后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错误解答】C
【错解分析】 考生缺乏对同类历史问题的对比分析。英法两国经济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对落后的共同原因是:英法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拥有众多殖民地,都不注重更新生产设备和采用最新科技;都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投资于国内的生产领域。①项不符合英法,④项不符合英国,②③是共同点。
【正确解答】D
【特别提醒】(1)按照工场手工业时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二战后等几个重要阶段,把英法两国的发展线索整理出来,从而抓住两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2)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归纳英法两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和特征的相同点,然后从微观角度比较概括两国在各时期发展的不同特点,并把具体史实置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国情之下,分析其产生这些不同的历史必然性,客观地加以认识和评价。(3)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理论分析、理解英法两国不同阶段的经济特征、成因及影响。
【变式训练】
1 雅各宾派专政时期的措施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又有违背经济规律不利于资产阶级的一面。这种矛盾性在当时哪一措施中反映最明显最直接 ( )
A.惩治嫌疑犯 B.限价法令 C.全国紧急征兵 D.给农民土地
1.B解析:限价法令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贸易原则,但却是发动市民维护资产阶级成果所必须采取的手段。
2 下列各项真正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是 ( )
A.废除一切封建义务 B.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 C.对日用品实行限价 D.把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
2.A解析:首先要明确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即废除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据此只有A项符合,其他选项都不是革命的目的,而是维护革命成果的手段。
3 19世纪以来,英国经历了从贸易保护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 ( )
A.抢劫、掠夺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
B.政治力量消长态势处于不平衡状态
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要求扩大市场、贸易自由
D.英帝国内各成员要求实行关税互惠政策
3.C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自由贸易更有利于英国扩展海外市场。
4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由此可见,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根本原因在于 ( )
A.黑人奴隶的起义和斗争
B.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C.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D.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必然
4.C解析:要读懂题干材料的意思,当初进行黑奴贸易是为了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现在废除黑奴贸易也是为了满足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5 法国大革命中的哪一项措施使19世纪晚期的法国经济相对落后 ( )
A.把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
B.无条件废除一切封建义务
C.地主霸占的公用土地一律归还农民
D.烧毁一切地契和文书
5.A解析:把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从而形成小地产制,使分散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造成了农业经营的落后,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6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据此请回答:
(1)“工业中的革命”的含义是什么
(2)这场革命对英国的经济、政治、思想及其国际地位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1)31业生产中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经济: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英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政治: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推动了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人阶级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思想:自由资本主义思想逐渐盛行。国际地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着世界霸权。
【难点突破】1渗透热点问题,考查法国大革命中对封建经济基础和I-层建筑改造的特点及其影响
1.法国制宪会议颁布的《人权宣言》,其核心是 ( )
A.重视人和人性 B.强调人权和法治 C.否定教权、神权 D.宣扬平等自由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准确掌握历史概念的能力。《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其全称为《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结合其具体内容分析,可知其核心内容为强调人权和法治,其他选项的表述都是片面的。
【答案】 B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89年法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91.3%;占有全国耕地的30%~40%。1870年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70%,占有土地在1公顷以下的农户所有者仅占农业总经营者的3%。“小农们把自己关闭在土地中,拒绝改变土地的结构,他们很难摆脱祖传的习惯方式,很少对突如其来的革新感兴趣。”
——(法)马克·布洛赫《法国农村史》
材料二:二战后,法国政府为解决农业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逐步将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由40%减至2.2%;严格要求专职农业生产者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和农业技术员文凭;农民购买农机具给予价格补贴和低息贷款,购买农用内燃机和燃料实行全部免税。1952年法国人均GDP达到982美元后,进入“以工补农”阶段,以财政反哺农民,让城乡分割走向协调发展,逐步完成了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化肥化和良种化,甩掉了农业落后国家的帽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法国农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它对法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上述材料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特点:小农经济。形成原因:大革命前的法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造成法国自耕农的大量存在;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使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上的保障。影响:造成了农业经营和农业技术的落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
(2)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农业人口;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农民素质);大力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行信贷支持和减免税收的惠农政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胜利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法典》用简明有力的法律语言,对刚诞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了有利于资产阶级所有制的规定。革命以来资产阶级所取得的主要革命成果,启蒙思想家的基本观点以及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社会立法及其理论原理都鲜明地体现在法典上了
——李元明《拿破仑评传》
材料二:法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
年代 城市人口(百万) 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1851年 9.1 25.5
1872年 11.2 31.1
1891年 14.3 37.4
1901年 15.9 40.9
1911年 17.j 44.2
——许评《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19世纪~20世纪初)
材料三:法国铁路里程(千米)
——许评《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19世纪~20世纪初)请回答:
(1)拿破仑是如何评价他自己的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对其评价进行分析说明。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历史现象
(3)从法兰西第一帝国到一战前,阻碍法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解析】 本题具有学科内综合的特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了对拿破仑加强法制建设的评价,要明确它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第(2)问,可从材料中提取法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信息,其根本原因在于两次工业革命。回答第(3)问要进行归纳、概括,注意完整、准确。
【答案】(1)他认为他最大的功绩是制定了《民法典》。《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保护了资产阶级所有制;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基本观点和大革命的社会立法主张。
(2)城市人口和铁路里程迅速增长。因为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法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
(3)长期的对外战争:如拿破仑对外战争、普法战争的战败;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中小企业过多;高利贷发展。
【特别提醒】经济上: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颁布法令,对法国进行初步改造,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把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从而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赢得了农民的支持,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但也使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占优势,造成法国农业的落后和农民的贫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严重影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政治上:1789年,法国通过《人权宣言>,公开宣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1792年废除君主制,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确立了共和制。
通过以上改造,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建设,有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难点突破】2英国国际地位的兴衰及其原因和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
1.19世纪初英国曾多次组织反法同盟,20世纪却又同法国结成同盟,这一变化突出说明了 ( )
A.英国对欧洲大陆奉行“势力均衡”政策
B.法国放弃了与英国争霸的政策
C.英法两国有共同的利益要求
D.英国对法国实行双重标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现象即英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所反映出的本质特征的把握、理解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英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无常.主要是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根据题意,B、C、D三项或是与史实不符,或是不符合题目的要求,应排除。
【答案】 A
2.一战后到二战后,美英关系发展的趋势是 ( )
A.由相互争夺世界霸权到英国追随美国
B.由互不干涉到积极争夺世界霸权
C.由相互争夺世界霸权到美英共同反苏
D.由互不干涉到共同掌握世界霸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世界近现代史上美英两国国际地位消长的掌握,并以此分析、归纳其发生变化的特征。一战后到二战后,美英两国由于受战争影响的不同,其力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战后,英国的力量虽有所削弱,但实力尚在,足以维护其霸权地位;美国虽然在战争中壮大,但仍然不足以取代英国。二战后,英国的力量严重削弱,美国实力空前增强,成为世界霸主,欧、日等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由此分析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3.劳合·乔治、张伯伦、丘吉尔是一战结束后至二战期间英国的三位首相。结合史实分析三位首相推行的对德政策与影响。
【解析】本题以一战后至二战期间英国的三位首相为切入点,考查这一期间英国对德政策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解答时应抓住三位首相的对德政策去分析其政策实施的原因(或动机)、影响;原因的分析应注意从英国这一角度去考虑。
【答案】 (1)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根据英国对欧洲大陆“势力均衡”的传统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借以牵制法国。结果,德国乘机利用《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恢复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加快了德国军国主义复活的步伐。
(2)德国法西斯上台以后,英国首相张伯伦为推动德国进攻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扩张采取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并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嚣张气焰,结果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突袭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使英国也遭到了德国法西斯的进攻,自食其果。
(3)1940年5月丘吉尔担任英国首相后,对德国态度强硬,表示不惜一切代价争取对德战争胜利。“不列颠之战”中,领导英国军队坚持抗战,粉碎了希特勒的图谋,使英国成为苏德战争爆发前、欧洲反法西斯德国的堡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参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参加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特别提醒】20世纪初期以前,英国因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实力最强大,无须与他国结盟,就足以维护自己的世界地位,故推行”光荣孤立”政策。进入20世纪后,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英国因不愿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并把大量资本投入国外,实力迅速下降,被美、德超过,丧失了其工业垄断地位,不得不通过与他国结盟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与地位:一战前,因英德矛盾不断激化,英与法俄结为三国协约在一战中打败了德国。一战后,又与法国联合与美国争霸。二战后,英国力量严重削弱,美国实力空前增强,成为世界霸主,英国只得唯美马首是瞻。
【2012名师预测】
一、选择题
英法两国在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斗争。据此回答1~5题。
1.“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说明 ( )
A.革命前后国王地位没变,议会发生了变化
B.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同掌权
C.革命前后议会和国王互换位置且发生质变
D.革命只改形式未改变内容
1.C解析:题干的表述揭示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谁占主导,革命后议会主权的确立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
2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曾建立了共和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在这一变化中得到加强的是( )
A.君主的权利 B.贵族的权利 C.资产阶级的权利 D.教会的权利
2.C解析: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都是革命中资产阶级改造英国政体的实验。
3 1794年初,法国大革命面临的危机基本解除。这时埃贝尔派主张继续加强恐怖政策,丹东派主张实行宽容政策,罗伯斯庇尔派镇压了这两派人。在当时的情况下 ( )
A.埃贝尔派的主张有利于革命的深入
B.丹东派的主张有利于维护革命成果
C.罗伯斯庇尔派的做法有利于巩固革命政权
D.三派的主张或措施都是有害的
3.B解析:恐怖政策是为了应付危机的,其使命完成得越好,其寿命则越短,因此,危机过去后埃贝尔派和罗伯斯庇尔派的主张或做法不合潮流,丹东派的主张符合实际。
4 1814年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后,接受了君主立宪原则,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 )
A.资本主义发展潮流不可逆转
B.波旁王朝开始转变为资产阶级
C.波旁王朝向资产阶级妥协
D.波旁王朝的政权性质是半封建性
4.A解析:君主立宪制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政体,这表明王朝的复辟并非封建制度的复辟。
5 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封建斗争开始时的相同形式是 ( )
A.请愿斗争 B.武装斗争 C.议会斗争 D.对外扩张
5.C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的新议会召开,法国资产阶级开展反封建斗争始于1789年的三级会议,因此二者都采取了议会斗争的形式。
对农业的改造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条件,但英法两国农业发展的道路明显不同。据此回答6~10题。
6 从15世纪到16世纪,英国农业人口骤降的直接因素是 ( )
A.城市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
B.贵族地主为兴办农场强行占地
C.新兴资本家大量租地开设_工场
D.政府支持海盗行为和殖民掠夺
6.B解析:由时间上判断,应为圈地运动的影响。
7 法国大革命中,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法令颁布于 ( )
A.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 B.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C.雅各宾派统治时期 D.拿破仑统治时期
7.C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再现能力,从君主立宪派统治时期到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对土地问题的改造可以形成一个知识链。
8 英国为打造“世界工厂”,先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 )
①创立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方法 ②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③建立起最大的殖民帝国 ④利用工厂制管理生产和剥削工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8.C解析:①属于美国的成就,②③④属于英国。
9 据统计,1906年法国十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3%,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法国 ( )
A.尚未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B.工业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 C.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D.小农经济仍占据绝对优势
9.B解析:材料表明法国中小企业大量存在,工业化基础薄弱。
10 18世纪末19世纪初影响法国工业革命进程的特殊因素是 ( )
A.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
B.法国政局动荡、对外战争不断
C.法国中小企业占主导地位
D.法国高利贷资本发达
10.B解析:注意题干的“特殊因素”,是指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造成的社会动荡。
拿破仑称帝时曾说:“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据此回答11~14题。
11 拿破仑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所作的贡献包括( )
①多次挫败反法联军 ②发喂科教事业 ③建立法兰西银行④鼓励发展工商业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D解析:①属于战争,实则不利于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③④符合。
12拿破仑《民法典》公布的最重大意义是 ( )
A.废除了封建君主制度和等级制度
B.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D.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义务
12.C解析:《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下来,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13 拿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的最重要影响在于( )
A.重创了俄国的势力,使它的向西扩张受到遏制
B.刺激英国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发展提供条件
C.颁布法典,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
D.以帝制取代共和,欧洲各国长期保留君主制
13.C解析: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成果的继承者和巩固者,其对外战争客观上传播了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
14拿破仑对外战争的目的不包括 ( )
A.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B.夺取世界市场和霸权 C.结束欧洲大陆的民族压迫状况 D.防止封建王朝在法国复辟
14.C解析: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为了满足本国资产阶级对外争夺世界和欧洲霸权、占领世界市场的需要,同时也有为了打击欧洲封建势力、维护法国大革命成果的一面。而其后期战争实际上是对欧洲国家、民族的侵略压迫。化年,该活动总结的法国文化主题是“浪漫、创新而又以人为本”。据此回答15~18题。
15 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宣扬( )
A.“人民主权”说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科学和理性 D.君主立宪制度
15.C解析:百科全书派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宣扬科学和理性。
16 “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之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盂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主张的这种“政府”应该是 ( )
A.君主专制政府 B.开明君主制政府 C.君主立宪制政府 D.共和制政府
16.C解析:注意研读教材,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君主掌握行政权,据此判断为C项。
17 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了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这违背了《人权宣言》的精神,主要反映在 ( )
A.政治民主 B.个人自由 C.权利平等 D.保护私有财产
17.C解析: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违背了人权中的权利平等。
18 1964年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这是西方大国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 ( )
①对中国加强同西欧的关系是重大突破 ②对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是一次沉重打击 ③推动了恢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的签订 ④是实现7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转机的关键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A解析:日内瓦协议签订于1954年,中国外交突破的关键在于中美关系的改善。
英法关系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关系变化的一个缩影。据此回答19~20题。
19 19世纪前期英国曾多次组织反法同盟,20世纪初却又同法国结成同盟,这一变化说明了 ( )
A.英国外交政策不断变化
B.英国对欧洲大陆奉行“势力均衡”政策
C.英法有共同利益
D.英国对法国实行双重标准政策
19.B解析:英国由“反法”到“友法"iE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
20 20世纪30年代,丘吉尔在英国议会中主张:“建立武装的国际联盟,争取尽可能多的国家参加,以英法两国为核心,反对潜在的侵略者。”这里的“侵略 者”是指 ( )
A.共产国际 B.苏联 C.法西斯 D.殖民地国家
20.C解析: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注意丘吉尔是坚决反法西斯的。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的主要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开始就悄悄地进行着……
——摘自《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 :美国南北战争,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单纯地为了奴隶制这个道德问题,或是像税制那样狭隘的经济问题。它的原因要深刻得多。富饶的新大陆,究竟是由农业还是由工业来支配 是由第一次浪潮势力还是由第二次浪潮势力来统治 美国的未来基本上是个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 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的大局已定。
——摘自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材料三:(1 793年)六月三日(雅各宾派政府)下令将逃亡贵族的地产分为小块出售,地价以十年偿清。六月十一日规定农村公社的公有土地可按人口分配给农民,至于是否分配,由各公社自行决定。七月十七日的土地法令最为重要,……下令无条件废除全部封建权利,从而使一切永佃田成为农民的私产。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就悄悄地进行着”,这指的是什么 它对工业革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说“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大局已定”是否正确 并说明其理由。
(3)材料三中采取的措施对法国工业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什么
(4)根据你对上述问题的认识,指出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应具备哪些主要条件
21.(1)“圈地运动”。给英国工业革命带来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和资本。
(2)正确。因为内战中北军的胜利,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国内市场广阔、原材料增多;奴隶制的废除,有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大量自由劳动力。
(3)阻碍作用。形成了小农经济,土地分散,市场狭窄,劳动力不足,货币不转化为资本,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4)主要条件:劳动力、资本和市场等。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水力和蒸汽机的出现——这两者使机器化发挥生产所需要的全部潜力——和采用充足的、廉价的和完全赤手空拳的劳动力,生产力水平显著增长。英国的优势在整个上半世纪(19世纪的上半世纪)期间处于压倒地位;1850年以后,这种优势虽然在有些部门中有所减少,却仍然是重大的。
材料二:(英国)开始了相对的衰退,1873—1896年的危机就是最初的震颤。实际上这些危机并非同样侵害各民族的资本主义;在美国和德国,伴随危机的是铁路、煤炭、钢材和舰艇建造生气勃勃的发展,而在英国则是处于势力顶峰的熟透了的资本主义转向衰退的标志。……
材料三:必须重申,这种衰退只是相对的;总的看来,生产和贸易都保持着增长的势头,对外投资不断增加,英国也是如此,积极主动地影响着世界。不过,面对德国、美国以及随后的日本资本主义的“跃进”,英国无法走在这些国家的前头。
——以上材料均摘自于M·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80》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工业在19世纪上半期处于世界压倒地位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危机”对英国和美、德的影响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英国工业发展相对缓慢的因素。并指出这种相对缓慢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22.(1)大量使用水力和机器动力;殖民掠夺、圈地运动和贩卖黑奴等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2)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日益暴露;而美、德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处在工业革命的强劲发展势头上,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危机的打击。
(3)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愿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而美、德、日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影响: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日益激化,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3 16世纪到19世纪,英国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哪三次重大变革 这三次变革是怎样发生的 简述这三次变革对英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23.(1)第一次: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圈地运动兴起,推动了手工工场和资本主义农场、牧场的建立,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2)第二次: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扩张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而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18世纪60年代El,业革命开始,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工场手工业,工厂开始出现。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而且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进一步推动了英国的对外扩张。
(3)第三次: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竞争加剧,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垄断组织产生。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4 1996年6月12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的《美国指责欧日利用中美争端渔利》一文中载:美国国务院负责人温斯顿·洛德在美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中说:“我们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当我们同中国较量时,我们在欧洲和日本的朋友替我们拿着大衣,但是却抢走了我们的合同。……如果我们能在知识产权、不扩散核武器和人权问题上得到欧洲和日本更多的支持,效果就会大得多。”
上述言论说明了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日本是怎样由美国的随从发展到能“抢走美国的合同”的 美国与欧洲、日本关系的这种演变对世界和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4.(1)说明美国与欧洲、日本在中国问题上的经济矛盾加剧,欧洲和日本开始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2)欧洲和日本的发展:①欧洲:二战后初期,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复兴经济来控制欧洲;接着美国在欧洲推行“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欧洲国家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愈演愈烈;欧共体的形成与扩大,使欧洲成为能与美国抗衡的力量。②日本: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并按照美国的意志进行政治、经济民主化改革,采取扶植日本经济发展的战略;20世纪5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美经济竞争和反美控制加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美经济竞争更加激烈。(3)影响:使得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在经济上,日本和欧共体同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并占据了有利的地位;在政治上,日本和欧共体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有力地冲击了世界格局,影响着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