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2高考历史冲刺押题系列Ⅴ 名师预测02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12高考历史冲刺押题系列Ⅴ 名师预测0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4 16:4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师预测02
一、选择题: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影响是
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消亡 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行消灭
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庶人 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古代中国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古代雅典人也崇尚艺术,甚至为公民观看演出提供津贴。反映了两国
A.公民都喜爱艺术 B.都注重礼乐教化
C.都注重礼仪 D.都能自由欣赏音乐、歌舞
公元6—7世纪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成熟时期,而同时期的中华文明也取得了重大发展,这里的“成熟”和“重大发展”:分别指的是
A.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B.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C.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D.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
1854年,《诺思科特—特里威廉报告》指出:“公共服务应由一批经过认真挑选获准进入其较低等级的年轻人来执行”。从此英国政府设计了通过任职前严格考试制度来选拔合格的官员,这就是英国文官制度的开始。这一制度
A.源于中世纪英国到中国的考察 B.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公平性竞争
C.大大动摇了大英帝国的统治基础 D.把遴选精英与现代政治创新结合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是(1763— 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背离了革命的原则 B.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忽视了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D.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沧的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④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毛泽东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上指出:“…… 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敌,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A 贯彻工农武装割据的方针 B 统一部署百团大战
C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 组织实施战略反攻
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如图9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下列选项中与之相适应的是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美联合公报》 开展多边外交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美建交公报》
C.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朝核六方会谈
D. 不结盟运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法国总统萨科齐曾提出“相对大国时代’’的新观念:世界财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重新平衡”过程,多边政治和经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对“相对大国时代”的准确解读是
①质疑美国“一超独霸”的地位 ②倡导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③欧洲是多极世界中最有活力的一极 ④认可正在崛起的新兴经济发展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西汉时期发明的具有翻土、灭茬、开沟、起垄功能的工具是
A、铁耙 B、铁镰 C、铁锄 D、犁壁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东汉人王符在《潜夫论》中说:“(洛阳)资末业者什(十倍)于农夫,虚伪游手什于末业。天下百郡千里,市邑万数,类皆如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洛阳称为工商业者聚居的城市 ②当时商业城市已超过一万座
③市的发展已突破政府的管辖 ④王符的话中有夸张的成分
A.①④ B. 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右图是“世界经济中心地理转移趋势图”,该图显示,18世纪时有西欧(法、英、德)和亚洲(中、印)两个经济中心。下列各项是对此的分析,其中合适的是
A.当时欧洲和亚洲处于同等发展水平
B.工业革命是出现两大经济中心的根本原因
C.中国科技的传播推动了欧洲的发展
D.当时的两大经济中心的经济发展趋势不同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D.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所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下面是从“一五”(1953~1957年)到“二五”(1958~1962年)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变化示意图。对这种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不变
B.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农业生产
C.第二产业比重大幅增加主要是“左”倾路线下片面发展重工业所致
D.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不变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经济下忽视商品经济的结果
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 ……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道琼斯工业平均数是美国最重要股价指数,同时也是美国和世界经济的晴雨表。1991年4月17日,首破3000点,然后持续10年一路涨到2000年1月14日11723点。影响这一时期道琼斯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经济进入“黄金时期” B.证券市场失去管制,股票投机猖獗
C.“新经济”持续增长 D.“9·11”事件的刺激
苏联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期是指
A.十月革命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D.卫国战争时期
22.(2011·大连模拟)2010年2月,欧盟连续三次召开重要会议,讨论如何应对希腊债务危机给欧元区带来的影响。建立欧元区是欧洲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下列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欧元启动于两极格局解体后
②欧元区的形成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完成
③欧元的使用有利于欧盟经济的稳定发展④欧元的使用引发了希腊等国的债务危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23.“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24.《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 ”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C.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25.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人最为契合的是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彼特拉克
26.李大钊说:“19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血潮之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19世纪全世界政治文明之源头是法兰西民族创造的文明
B.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为19世纪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奠定基础
C.19世纪世界资本主义文明发展与法国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D.19世纪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因法国频繁的革命而受阻
27.培根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和传入欧洲这样评价“它们都曾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状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宋时期,指南针已经应用于航海
B.这些发明推动欧洲由农业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
C.火药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在《梦溪笔谈》中有详细记载
D.印刷术的传人改变了欧洲的教育与知识生活
28.下列中国画受外来文化影响的是
 
A.《夫妇夜饮图》  B.《洛神赋图》  C.《墨梅图》  D.《送子天王图》
29.(2011·盐城模拟)下列是《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对该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 总人口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万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万 75% 25%
美国(1850年) 约2300万 87% 13%
A.19世纪中期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
B.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C.垄断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D.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
30. 1792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出使中国,他在日记中写道:“当我们(欧洲)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以下不能作为“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证据的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C.德拉克洛瓦创作《自由引导人民》 D.胡克提出“细胞”概念
二、非选择题:
31.(2011·淮北月考)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 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4分)
材料二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 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一一《拿破仑法典》
材料二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 该法典有何影响 (4分)
材料三 民国(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 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 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 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一一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 指出其历史作用。(4分)
(4)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分)
32.(3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故明人圻圻谓“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领之,许带他的,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其许市非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的,特以此为怀柔远人之政策。许市乃为对外之一种恩惠。……永乐元年十月,西洋琐里国遣使来贡,附戴胡椒与民互市,有司请征税,命勿征。
材料二 《明史》卷三二二《外国传·日本传》云“而倭人贪利,贡物外所携私物增十倍,例当给直。札官言:……今若仍旧制,当给钱二十一万七千,银价如之。宜大减其直,给银三万四千七百有奇。从之。使臣不悦,请如旧制。”……此种朝贡贸易制度,在财政收入上,不惟无利,且属一种负累;因此入贡必限定期。……宋元时曾禁止人们私往海外贸易,然其目的在于防止漏舶,为其有碍于政府之权利也。明则根本禁止人民私往海外市易,其动因在于防止海寇,亦即始于洪武时。
——《宋元明清经济》
材料三 16、17世纪,欧洲各国商业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参加了商业革命和贸易战争。所谓商业革命,就是指从16世纪起,欧洲各国商业突然扩大,世界市场崛起的一种现象。……16、17世纪,英国拥有武装的商人,都参与了海盗掠夺活动,故英国被称为“海盗之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也参与了海盗罪恶活动。英国政府对人事海盗掠夺的商人竟给予荣誉,授予爵士头衔,封官加赏,受英王接见。……英国对进口同类商品征收高额进口税。……17世纪中叶,英国为了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发展航海业,颁布了《航海条例》。它规定进出口英国的商品,一律由英国船只运送,……西方国家为了垄断贸易,在国外和殖民地建立了特许商业公司,从事垄断贸易,不等价交换,贩卖奴隶,进行殖民掠夺等活动。
材料四 ……这些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世纪中叶,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农民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也不断尖锐化,于是1642——1648年在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政权推行的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6、17世纪的海外贸易与中国明朝的海外贸易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12分)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不同的外贸政策对两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10分)
33. (25分)哈佛大学图书馆内有副对联“文明新旧能相宜,心理东西本自同”,赞叹了人类文明在时空上的传承与交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的精神核心。孔子提出了哪些“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活动有何相通的地方 (8分)
材料二 民国成立这十年来,政治现象诚然令人呕气,但我以为不必失望。从甲午、戊戌到辛亥,多少仁人志士,实在是闹得疲筋力倦,中间自然会发生一时的惰力。但我想这时代也过去了,………从新觉悟,从新奋斗,后方的战斗力,更是一天比一天加厚。在这种形势之下,当然有一番新气象出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2)“后方战斗力一天比一天加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的思想政治领域中“一番新气象”的具体表现。(7分)
材料三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盛会。蒸汽机、电灯、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这些重大发明正是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曾以抚摸方式参观了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她在书中写道,如果给她三天光明,她要把最宝贵的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对整个世界做匆匆一瞥,看人类进步的艰难曲折,看历代兴衰和沧桑之变。
——温家宝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上的演讲
据材料指出,世博会给世界带来了哪些重大影响 海伦·凯勒的理想对你有何启示 (6分)
34.(2011·合肥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经济成长历程》有关数据绘制
材料二在美国的策动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同盟国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有利于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协定”,美元的地位大大加强,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英国极为不满,拒绝批准这个协定,但美国突然宣布“租借法案”停止执行,英国立即发生财政金融危机。1945年l2月,英国被迫批准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
材料三 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数据
材料四 2008年11月15日,20集团金融峰会在华盛顿召开。会前在与布什通电话时,萨科齐希望与美国“并肩前进”。……这是“萨科齐代表欧洲对美国提出的要求”,即欧盟不想再当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了。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媒体曾表示了担忧,担心他带领欧洲挑战美国金融霸权地位。不过金融峰会结束后,美国媒体显然松了口气,称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
——引自2008年ll月17日《环球日报(美国媒体称欧盟峰会上挑战美国无功而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英国和美国的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呈现的特 点及其原因。(6分)
(3)材料四中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反映了什么问题 (4分)
(4)综合卜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趋势。(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影响。西周通过宗法制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等方面的矛盾,从而稳定了西周的统治秩序。但随着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故D项符合题意。
2.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应该理解为宋真宗时宰相的权力仍然很大,所以错误的是A,故此题应该
选择A。
3.B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大意:“礼”用以诱导人的意志,“乐”用以调和人的声音,“政”用以统一人的行动,“刑”用以防止奸乱。礼乐刑政,其最终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齐同民心而使出现天下大治的世道。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都很注重用“礼”“乐”来为政治统治服务。
4.【解析】 A 。本题需要注意时间。罗马开始颁布行成文法是在公元前449年《十二铜表法》;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隋唐时期(581年始---)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以秦王朝公元前221年建立为标志。
5.【解析】D。注意材料中的“1854年、认真挑选、任职前严格考试制度来选拔合格的官员”说明英国的
文官制度是把把遴选精英与现代政治创新结合。
6.【解析】B。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7.A【解析】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所以排除③。五四运动则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包括商人在内的其他各社会阶层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①、②符合爱国主义的精神,④体现团结战斗的精神。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8.解析:C 从材料中“敌人密集……”可知此时敌人集中力量进攻山东地区,由此可判断此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重点进攻。其余三项在地域范围上与此不符。
9.根据材料“实际上,他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A、B、C三项都有社会变革命方案,科学社会主义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但也有付诸实践考虑,科学社会主义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而空想社会义则没有。
10.答案:A解析:从图片中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70年代和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引起三次外交高潮的时间分别是中苏建交、中美关系的缓和、新时期的多边外交。
11.答案:D。解析:③从材料没有体现。
12.D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图文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属容易题。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期的生产工具,A项具有整土功能;B项具有收割功能;C项具有翻土功能;D项具备以上的四项翻土、灭茬、开沟、起垄功能,所以选D。
13.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分析历史特征的能力,属中等难度题。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家庭手工业的特点。从材料内容看,“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反映出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结合的特点,但也造成了其水平和效率低下、竞争力弱的缺陷,排除A、B;同时,“不算工本”也反映了其不以营利为目的、自给自足的特点,排除C。正确答案是D。
14.A 解析 此题考查东汉时期的商业。根据史实,选项①正确,而万数明显为虚指,故而选项②③错误。
15.D 解答本题首先注意所给时间:18世纪。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8世纪的亚洲仍以农业经济为主,而西欧国家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朝工业社会迈进。不然判断正确答案为D项。
16.【解析】D材料主要是从西方的殖民扩张建立世界霸权的角度论述1500年至1763年的历史,工业革命不在这一历史范围内。
17.A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长沙最初经营各地土产,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外国商品大量涌入,洋货占据了长沙市场,店铺也改称洋货铺。这说明中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列强的猛烈冲击。
18答案:B。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提出了几种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五计划完成后为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打下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图中的表现是一五计划期间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二五计划实行时我国处于“大跃进”时期全国掀起大炼钢铁的浪潮,人民公社运动、农业“浮夸风”的出现使得农业遭受一定程度上的打击,比重下降。
19.答案:B
20.C 道琼斯指数的增长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产物。
21.解析:B 从题干分期来看,这五个时期应该对应的是十月革命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斯大林模式时期、二战时期、二战后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因为部分恢复了资本主义经济,故被看作是退却年代。
22.D
23答案:A。解析:引文出自《二程遗书》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连脸色都变了。“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他们把“知识、道德、天理联系起来。
24.解析:C 材料体现了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强调个人思想独立。
25.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属中等难度题。从材料中“求知,智慧,向善”可以看出要选择的人物的基本思想必然包含知识、道德的内容。普罗泰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但忽视道德,排除A;梭伦主张实行民主政治,排除C;彼特拉克倡导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排除D。苏格拉底强调人应该具有美德,而美德来自于知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26.【解析】 B 。启蒙运动传播到世界各地,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着封建统治。传播到中国激励着中国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此后的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具有世界意义。A项说法太过绝对;C项D项两种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31. 解析:本题以古今中外的法律制度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1):考查考生材料处理的能力。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对材料进行概括;从法律制定者的意图分析其本质特征(阶级分析法)。
问题(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的影响。
问题(3):从立法内容、意图、参考资源等角度归纳材料;从立法适用的范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问题(4):注意法制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答案要点:
(1)对危害统治的行为给予严惩。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契约具有法律效力。(2分。打出2点即可) 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经典;对世界产生广泛影响。(2分。打出2点即可)
(3)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1分。打出1点即可)
32.(1)特点:政治色彩大于经济色彩;政府垄断对外贸易且不计较经济效益;与各国贸易有固定的时间(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原因:明朝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封建自然经济继续发展,且占据主导地位;朝贡贸易带来巨大财政负担,必限定期;让步海寇,维护封建统治。
(2)英国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政府制定各种政策及法律法规,甚至发动战争以保护及推动海外的发展;英国海岛贸易的以民间商人为主体。原因: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西欧各国海外贸易的发展;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维护本国统治与增强争霸实力。
(3)影响: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落后于世界,近代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而英国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了近代殖民帝国的地位;转变为近代工业国家。
33. (1)解析:注意“正在思考灵魂与神的关系”,与古希腊的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孔子的民本思想相联系。
希腊:人文精神(反对迷信,强调入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孔子提出了“仁”、“礼”。相通: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2)解析:把握“民国成立这十年来”的时间信息,联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共的成立相关史实。
原因: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民主科学等先进思想的传播,中国民众的进一步觉醒。新气象: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人;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3)解析:世博会是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影响:展示科技与工业发展的成就,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世博会推动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阔人们的视野。 启示:世博会开启了人类重新认识世界的窗口,引领人民从历史兴衰中感受生活
(4)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请说明当今社会有哪些有利于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4分)
解析: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阐述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4)交通、通讯手段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人类交流越来越便利;两极格局解体,意识形态冲突程度减弱;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国际社会普遍重视对话与交流。
34.(1)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原因:它不顾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实际差别,企图一律平等,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不符合历史潮流。
(2)特征:由教会负责实施到政府组织实施;通对立法保障民众的福利待遇;重视儿童、低收入者和老人的保护;涉及范围广泛,涉及教育、生产条件、失业、养老、生活等领域;受益人口大量增加等。
(3)问题:美国社会矛盾尖锐,经济危机导致数千万人处于贫困当中。措施:实行社会救济,采取社会保障措施;以工代赈,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等。
(4)相似之处: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或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等。共同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5)认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应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等
教学资源网
www.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