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高中地理课件
大气的热状况
(第一课时)
大气的热状况(第一课时)
一、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
1、物体辐射定律:
物体的温度愈高,它的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愈短;
物体的温度愈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愈长。
2、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最强部分主要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紫外区
可见光区
红外区
3、太阳常数
4、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愈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愈 ,地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愈 。
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的路程愈 ,被大气削弱的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愈 。
小
多
短
多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O3吸收
CO2、水汽吸收
大气的吸收作用有何特点?
特点:具有选择性
2、反射作用
云层、尘埃
特点:无选择性
3、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紫外线
红外线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大气分子散射。
知识扩展: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③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朝霞和晚霞为什么呈红橙色?
日出和日没的时候,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当太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时,波长较短的蓝光、青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散射掉了,到达近地面大气时主要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了。这些红、橙、黄色的光照射在云彩上,天空中就形成了鲜艳夺目的红霞了。
如果大气中水滴、尘埃物质越多,红光、橙光、黄光就被散射得越厉害,所形成的霞光会更加鲜艳夺目。
夏日的早晨,如果朝霞满天,说明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随着气温的升高,对流运动加强,将可能形成浓积云或积雨云,容易产生雷阵雨天气。如果晚霞出现,虽然空气中水汽含量多,但地面温度逐渐下降,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云雨的形成。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太阳高度角越小,波长较长的红色、黄色光占比例 ( ),而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越( )。
大
少
为什么?
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光线经过的大气的路程越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更多地被 掉,剩下较多波长较长的红色、黄色光照在近地面的云层上。
长
散射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可见光
紫外线
红外线
吸收
CO2
水汽
氧原子吸收
臭氧吸收
散射
云层
可见光能大部分到达地面
反射(实际上对其它光波也反射)
大气吸收19%
大气和地面反
射、散射34%
太阳
大气上界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47%
影响
太阳
辐射
强度
因素
太 阳
高度角
高度
角大
强
度
大
大气
状况
云量少
厚度小
随纬度变化
随季节变化
低纬
夏季
削弱少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地面辐射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长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层吸收)
2、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大部分射向地面)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
面
辐
射
大气
吸收
大气逆辐射
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将能量贮存于大气中,
不致使地面辐射的能量散失
大气辐射的大部分能量又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
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的部分损失
什么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上界
地 面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地面增温
地
面
辐
射
大气
吸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大
气
增
温
试从大气的作用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剧烈?
解释下列现象:①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强。
②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
天气晴朗
(无云或少云 )
白天太阳辐射强
气温较高
空气中水汽较多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气温降低快
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少
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
夜晚气温较低
如夜晚气温降至0 以下
出现霜冻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辐
射
玻璃温室
昼
夜
(1)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 ,
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 。
(2)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 地面长波辐射,
并使大气 作用增强,补偿了地面
辐射损失的热量,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 。
晴天与阴天比昼夜温差
晴天
阴天
>
反射
减弱
低
吸收
逆辐射
高(共53张PPT)
气候类型图判读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一、气候的形成因子:
1、气候的概念:一个地区内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2、形成因子:A、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
B、地面状况——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C、大气环流——双重性质。
D、人类活动——释放能量、改变地表特性。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气候
地面状况
人类活动
知识整理:世界气候的成因和特点
1.气压带、风带:
2. 海陆位置:
深居内陆、终年受
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大陆西岸、终
年受西风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炎热干燥
全年温暖湿润
干湿季交替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少
笔记
3. 季风影响:
4. 纬度位置:
纬度高,冬寒长
夏暖短——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两极地区,全年酷寒——极地气候
5.地形因素——高原、高山气候
雨热同期
寒冷
高寒
笔记
B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C
D
E
F
G
A
B
H
I
J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A热带雨林
赤道两侧南北纬100
B热带草原
南北纬100—200
C热带沙漠
南北纬200—300之间
大陆内部和西岸
D热带季风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A
A
B
C
B
C
D
问题:热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B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干湿两季
全年高温少雨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
问题:亚热带内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地中海气候
300—400大陆西岸
亚热带季风
250—350大陆东岸
开普敦(南非)
地中海气候
罗马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高温少雨
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
30°
60°
0°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问题:温带内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E
F
G
E:温带海洋性气候
400—600大陆西岸
F: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内部
G:温带季风气候
350—550大陆东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温差大,降水少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一、以“温”定“带”
t冷0℃-15℃
t冷>15℃
平 均
气 温
根据提供的气温资料,确定气候带。
终 年
高 温
冬 暖
夏 热
雨 林
草 原
沙 漠
季 风
亚热带季风和地中海气候及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气候
亚 寒
带 针
叶 林
气 候
极 地
气 候
气 候
类 型
气 温
特 点
寒 带
亚寒带
温 带
亚热带
热 带
冬 冷
夏 热
冬 寒
夏 凉
t热> 20 ℃
t热10℃
左右
t热5
℃左右
苔原
冰原
t冷<0℃
t热<
0℃
终年严 寒
二、以“水”定“型”
降水类型 降水季节性变化特点 气候类型及年降水量(mm)
年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
地中海气候
300-1000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
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250
热带雨林气候>2000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
季节分配均匀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或干旱
冬季多雨, 夏季干旱
终年降水稀少
八 字 方 针 判 气 候
以“温”
定“带”
以“水”
定“型”
最冷月
(北1南7)
最热月
(北7南1)
全年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15℃
0℃-15℃
<0℃
10℃
<5℃
缩小范围
锁定目标
小 结:
以水定型是区分两种气候类型的关键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降水特点
降水总量偏多>1500mm左右.最高月份降水可达600 mm左右,雨季偏短(6-9月份),降水过程具有突变的特点.
降水总量偏少<1000mm.最高月份降水一般不超过400 mm,雨季偏长(5-10月份)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
易混淆的两种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最高月降水<100mm
温差大,降水少
最高月降水200mm左右,
降水较多,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3. 判断下图的气候类型。
1)此地位于哪个半球:
2)最此地的气候类型:
北半球
温带季风气候
4. 读下表,判断A、B两地气候类型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A 气温℃ 5.8 6.7 24 18 15.7
降水mm 57 67 121 79 1129
B 气温℃ 25 25.5 25.9 25.5 25.6
降水mm 314 268 156 197 2716
A为 B为 。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5. 若下图中纬度数是北纬,则C、F、G点地区各为什么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C .
F .
G .
地中海气候(北半球)
6.据图判断气候类型及半球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1月(▲)和7月(●)气温及降水情况示意图
地中海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气温℃ 降水㎜
1月 7月 1月 7月
A 26.5 9.5 25 176
B 10.2 25.8 168 30
请读表判断:
A是 气候;
B是 气候,其特征是 ,
在世界上的分布规律是 。
地中海
地中海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例1:
甲
乙
丙
丁
E
·
练习一:分析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并结合分布图回答
甲属于 气候,
对应图上的 地;
乙属于 气候,
对应图上的 地;
丙属于 气候,
对应图上的 地;
丁属于 气候,
对应图上的 地。
地中海
B
温带季风
D
热带雨林
E
温带海洋性
C
A
B
C
D
F
I
30°
30°
(1)、左图中A属于
( )气候。
(2)、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A 40--60NS大陆西岸
B、25--35NS大陆东岸
C、20--30NS大陆西岸
D、0--10NS之间
(3)、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 )
A 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生产
B、农作物生长期内降水不足
C、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D、适宜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亚热带季风
B
A
A
B
例1、下图中绘出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的月均温和月降水量的坐标、区间,判断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甲( )
乙( )
丙( )
丁( )
最冷月均温___
降水类型___
最冷月均温___
降水类型___
最冷月均温___
降水类型___
最冷月均温___
降水类型___
<0℃
>0℃
>15℃
>15℃
例1、下图中绘出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的月均温和月降水量的坐标、区间,判断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甲( )
乙( )
丙( )
丁( )
最冷月均温___
降水类型___
最冷月均温___
降水类型___
最冷月均温__
降水类型___
最冷月均温__
降水类型___
<0℃
>0℃
>15℃
>15℃
夏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年雨型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根据A、B地的气温降水资料 判断A、B的气候类型
例2.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萨瓦纳)
14
215
355
159
995
1月 3月 5月 7月 9月 11月
甲 均温/℃ 26.3 19 14.4 5.2 15.1 20.7
降水/mm 25 74 111 143 87 45
乙 均温/℃ 3.3 11.8 20.2 28 17.4 8.1
降水/mm
38 57 129 154 131 72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的成因是
.与该气候成因类似的还
有 气候.
(2)甲地气候分布规律是 ,该气候
条件下生长的植物一般有 的特点.
(3)乙地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高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
30-40°NS大陆西部
叶质较硬,有蜡质光泽
东部秦岭淮河以南
1、读下图(图中各点标号代表月份)。
判断该地属于:__________ 气候类型,
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亚热带季风
最冷月均温>0℃,降水为夏雨型
2、读右图,回答:
(1)该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
这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图反映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的气候特点( )
A、黄淮海平原 B、南方丘陵山区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D、西欧平原
(3)该区主要农作物 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种)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A
小麦、棉花或玉米
3、图1是图2中两个地区的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反映图2中甲地区气候状况的是图1中的__图,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图1中属于乙地区的气候资料,简述影响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以及该地最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其发生的月份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地中海气候;最高温出现在7月,少雨,冬季温凉多雨
降水少,水资源不足;
沙尘暴、干旱;发生时间约为5(6)-10(9)月
b
1、某地的气候要素中,各点的标点表示 月份,读图回答:
(1)该地气候类型是 _____.
(2)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该地是降水稀少的季节时,我国长江三峡水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
地中海气候
防洪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
热带沙漠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寒带苔原带
极地冰原气候
根据典型植被进行判断
根据典型动物进行判断
根据知名景观,结合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进行判断(共33张PPT)
中国地图出版社
SINOMAPS PRESS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1册
使用说明:
课件使用按钮切换,不支持单击切换;
单击菜单可展开,再单击则隐藏;
课件中使用了大量flash动画控件,在动画播放过程中,需切换幻灯片其他项目,要在动画区域外单击一下;
请使用office 2002以上版本播放。
反气旋天气
气旋天气
准静止锋
暖锋天气
冷锋天气
气团和锋面
课堂练习
气团移动中,与前方不同性质的空气相接触,这个不同空气接触的交锋地带叫锋面,按移动特点可做相应的分类。
气团和锋面.swf
气团是指广大范围内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或相似的大团空气,依据性质和源地可做相应的分类:
暖气团:其温度比经过地气温高,从低纬度地区向 较高纬度移动的气团常常是暖气团。
冷气团:其温度比经过地气温低,从高纬度地区向 较低纬度移动的气团常常是冷气团。
海洋气团:产生于海洋上空,湿度较大,温度冬夏 差异较小;
大陆气团:产生于内陆环境,空气干燥,温度冬夏 差异很大;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冷锋系统.swf
观看上面动画,思考回答问题:
主动移动的是什么气团?
锋面上为何容易成云致雨?
锋面过境时与过境后天气有何不同?
答案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锋面上暖气团被抬升,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所以容易成云致雨;
冷锋过境,常有刮风、降温、降水天气;过境后,温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请听解说
观看上面动画,思考回答问题:
主动移动的是什么气团?
锋面上为何容易成云致雨?
锋面过境时与过境后天气有何不同?
暖锋系统.swf
答案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锋面上暖气团被抬升,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所以容易成云致雨;
暖锋过境,常形成连续性降水天气;过境后,温度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请听解说
当冷暖气团的势力相当,锋面移动很慢或长时间在一地徘徊,这种锋面称准静止锋。在它的控制下,常造成该地长时间的阴雨天气。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2、冬季,吹到云贵高原的东北季风受到该地西高东低的地形阻挡,与西南暖流相遇于东经104度左右地区。形成昆明准静止锋,受它影响,贵州高原冬雨连绵。 请看动画
1、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南方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在江淮地区对峙,这就是江淮准静止锋。在它的影响下,造成江淮地区长达20日的梅雨天气。 请看动画
江淮准静止锋.swf
昆明准静止锋.swf
气旋天气系统.swf
观看左面动画,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气旋系统产生于什么样的气压场?
北半球气旋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是怎样流动的?
气旋形成什么样的天气?
答案
气旋产生于低压区;
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是沿逆时针方向辐聚,南半球则沿顺时针方向辐聚,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
因为气旋中心上升,水汽冷却易凝结,所以气旋控制区多阴雨天气。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请听解说
反气旋系统.swf
观看右侧动画,思考回答问题:
反气旋系统产生于什么样的气压场?
北半球反气旋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是怎样流动的?
反气旋形成什么样的天气?
反气旋产生于高压区;
北半球反气旋水平方向气流沿顺时针方向辐散,南半球则相反,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
因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区天气晴朗。
答案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请听解说
-10
-8
-6
-4
-2
0
2
4
1、下图是华北平原1999年1月某日的气温分布,由此推断冷气团、暖气团、锋的位置以及未来天气的变化情况;
注:点击题号看题,点击笑脸看答案!
6
5
4
3
2
1
题号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10
-8
-6
-4
-2
0
2
4
1、下图是华北平原1999年1月某日的气温分布,由此推断冷气团、暖气团、锋的位置以及未来天气的变化情况;
冷气团
暖气团
注:点击题号看题,点击笑脸看答案!
6
5
4
3
2
1
题号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2、填表比较冷 锋和暖锋的天 气过程:
过境后
过境时
过境前
暖锋
冷锋
注:点击题号看题,点击笑脸看答案!
6
5
4
3
2
1
题号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2、填表比较冷 锋和暖锋的天 气过程:
过境后
过境时
过境前
暖锋
冷锋
温度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温、湿度下降、气压升,高转晴。
常有连续性降水天气
刮风、降温、雨雪天气;
气温较低、晴;
晴暖;
注:点击题号看题,点击笑脸看答案!
6
5
4
3
2
1
题号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3、读下面天气图,回答问题: B、C各吹什么风? B ;C ;
甲乙分别是 锋和 锋;
甲、乙两锋分别向 和 移动;
ABCD四点中可能有降水的是 ;
990
1000
1010
A
B
C
D
甲
乙
注:点击题号看题,点击笑脸看答案!
6
5
4
3
2
1
题号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3、读下面天气图,回答问题: B、C各吹什么风? B ;C ;
甲乙分别是 锋和 锋;
甲、乙两锋分别向 和 移动;
ABCD四点中可能有降水的是 ;
990
1000
1010
A
B
C
D
甲
乙
东南风
西北风
冷
暖
东南
西北
BD
注:点击题号看题,点击笑脸看答案!
6
5
4
3
2
1
题号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4、请在下图中的线条上添加箭头正确表示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
低
高
注:点击题号看题,点击笑脸看答案!
6
5
4
3
2
1
题号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4、请在下图中的线条上添加箭头正确表示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
低
高
注:点击题号看题,点击笑脸看答案!
6
5
4
3
2
1
题号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举例
天气特点
气流状况
气压场
反气旋
气旋
天气系统
5、请填表:
注:点击题号看题,点击笑脸看答案!
6
5
4
3
2
1
题号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举例
天气特点
气流状况
气压场
反气旋
气旋
天气系统
长江中下游伏旱
温带气旋、台风
天气晴朗
多阴雨天气
辐散下沉
辐合上升
高压区
低压区
5、请填表:
注:点击题号看题,点击笑脸看答案!
6
5
4
3
2
1
题号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6、下图四条曲线表示不同的天气系统 过境的气压变化情况,试判断它们各是 什么天气系统?
P
A
B
C
t
A ;B ; C ;
注:点击题号看题,点击笑脸看答案!
6
5
4
3
2
1
题号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
6、下图四条曲线表示不同的天气系统 过境的气压变化情况,试判断它们各是 什么天气系统?
P
A
B
C
t
A ;B ; C ;
冷锋
气旋
暖锋
注:点击题号看题,点击笑脸看答案!
6
5
4
3
2
1
题号
主页
练习
反气旋
气旋
准静止锋
暖锋
冷锋
气团
主菜单(共7张PPT)
1、地球的同心圈层
大气圈
水 圈
生物圈
地 壳
地 幔
地 核
内部圈层
外部圈层
2、大气的作用
(1)对地面的影响
改变地表形态
保护地球的体温
形成水循环
(2)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保温被”
----“永动机”
----“雕塑师”
----“生命之本”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1、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的上界
2000--30000千米
2、大气的垂直分层
氮78%
氧21%
其他气体1%
氩、CO2、O3
干洁空气组成图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主要
成分
次要
成分
水 汽
固体杂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大气组成
主 要 作 用
干
洁
空
气
O3
N2
O2
CO2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对流旺盛近地面,
纬度不同厚度变;
高度增来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
电
离
层
传播无线电短波通信
高层大气
臭氧层
降低
对流
复杂多变
增加
水平
电离层(共13张PPT)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
A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B
地转
偏向力
C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D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0
30 N
60 N
90 N
(1)考虑A: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赤 道 低 压 带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2
4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7
6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1
3
5
8
9
10
(2)考虑A、B----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赤 道 低 压 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地东北
东
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23°26 N
23°26 S
66°34 S
66°34 N
0°
(3)考虑A、B、C----高低纬间质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一月
七月
(4)考虑A、B、C、D----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60 N
30°N
亚 欧 大 陆
洋
大
西
洋
太
平
冬
夏
冬
夏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冰岛
低压
阿留申
低压
蒙古--西伯
利亚高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亚速尔
高压
夏威夷
高压
亚洲(印
度)低压
3、大气环流的作用
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
和水汽得到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热量平衡和水
平衡;同时对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是指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分 布
风 带
成 因
属性
00--300
300--600
600--900
信 风
中纬西风
极地东风
副热带高压指向赤道低压
干燥
副热带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
温湿
极地高压指向副极地低压
冷干
00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
热力原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属性
气流
成因 特征
气压带
分布
300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600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900附近
极地高气压带
热力原因 冷高压
下沉
冷干(共25张PPT)
授课人: 温州实验中学 何倩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大气污染。
2、了解几种主要的污染物及污染类型。
3、了解什么是酸雨及酸雨的形成、危害。
4、能认识到大气污染会影响人体健康。
5、通过今天的课,能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
重性,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
任感。
这幅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
第三节 大气与健康
一.大气污染
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存留在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影响了人体健康的现象。
1、概念:
2、污染来源
自然灾害
近日,厄瓜多尔的瓜瓜皮钦查火山再次爆发,图为11月26日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上空火山灰弥漫的景象。
第三节 大气与健康
一.大气污染
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存留在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影响了人体健康的现象。
1、概念:
3、主要污染物
烟尘
二氧化硫
光化学烟雾
2、污染来源
人类生活
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
自然灾害
人类活动
材料1:
材料1: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清晨,在本来就有“雾都”之称的伦敦,积聚在离地面40 - 150米低空的浓雾不散。该市数以万计的居民燃煤取暖所排放的二氧化硫、尘粒,在空气中的含量逐渐增加,竟超过平时的6至10倍,导致几千名市民胸口闷痛、咳嗽、喉痛、呕吐。在短短的4天中,死亡4000多人。在该事件后的两个月内,有陆续有8000人病死。
形成:大量燃煤
表现:大量颗粒物,天空变灰,浓雾不散
危害:可见度降低,影响人体健康
烟尘污染
材料2:
材料2:
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
从1955年以来,日本四日市石油及冶炼工业飞速发展,工业废气污染毒化了城市空气,引起居民发生支气管炎、哮喘以及肺气肿、肺癌等疾病,被称作“四日哮喘病”,一些哮喘病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这种病不仅在日本有,在欧美以石油为主要燃料的国家也有。
第三节 大气与健康
一.大气污染
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存留在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影响了人体健康的现象。
1、概念:
3、主要污染物
烟尘
二氧化硫
光化学烟雾
酸雨
定义:
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
(雨、雪、冰雹、雾)
危害:
形成:
2、污染来源
人类生活
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
自然灾害
人类活动
第三节 大气与健康
一.大气污染
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存留在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影响了人体健康的现象。
1、概念:
3、主要污染物
烟尘
二氧化硫
光化学烟雾
酸雨
定义:
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
(雨、雪、冰雹、雾)
形成:
危害:
大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污染物增多,与水、氧气生成硫酸。
2、污染来源
人类生活
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
自然灾害
人类活动
1、毁坏森林
2、使土地酸化、农作物减产
3、使河流、湖泊酸化
4、腐蚀建筑物、雕塑
5、危害人体健康
第三节 大气与健康
一.大气污染
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存留在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影响了人体健康的现象。
1、概念:
3、主要污染物
烟尘
二氧化硫
光化学烟雾
酸雨
定义:
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
(雨、雪、冰雹、雾)
形成:
危害:
大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污染物增多,与水、氧气生成硫酸。
2、污染来源
人类生活
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
自然灾害
人类活动
材料3:
材料3: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洛杉矶是美国著名的电影城好莱坞的所在地,同时又是美国西部的一座重要海港和飞机制造、军事工业密集的城市。40年代初,该市已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都向大气排放出大量含有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的汽车尾气。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高浓度的汽车尾气发生光化学变化,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这种浅蓝色(有时带紫色或黄褐色)的烟雾出现在洛杉矶的上空,有时候持续几天不散,烟雾迷蒙,许多人喉头发炎,鼻眼受到刺激,而且伴有头痛。
来源:汽车尾气的排放
表现:烟雾弥漫,呈浅蓝色
危害:刺激眼睛和呼吸道粘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喉炎
汽车等排出的废气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的产物与废气一起造成的污染。
第三节 大气与健康
一.大气污染
进入大气的有害物质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存留在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影响了人体健康的现象。
1、概念:
3、主要污染物
烟尘
二氧化硫
光化学烟雾
酸雨
定义:
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
(雨、雪、冰雹、雾)
形成:
危害:
大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污染物增多,与氧气、水生成硫酸。
4、生物性污染
二、大气与健康
2、污染来源
人类生活
工业生产
交通运输
自然灾害
人类活动
巩固练习:
1、大气中烟尘的产生,主要是工业上大量地使用__________
而产生的;二氧化硫的产生,主要是工业上大量地燃烧
____和______,因为这两种燃料中都含有较多的_________。
2、酸雨的PH值一般低于_______。
3、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的水被酸污染 B.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增多
C.大气层臭氧的减少 D.大气中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增多
煤作燃料
煤 石油
硫元素
5.6
D
巩固练习:
4、据报道,1995年6月2日,上海市出现较大面 积的光化学烟
雾污染。造成这次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居民区用煤 B.工业烧煤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城市中的建筑灰尘
C
5、下列物质燃烧后不会污染大气的是( )
A.煤 B.氢气 C.石油产品 D.垃圾
B
作业:
1、作业本
2、调查你周围的大气质量,完成书
本135 页的“实习9:空气尘埃粒
子的测算”。(共13张PPT)
第三节 大气的运动
一、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等压面
地面
A
B
C
图1
高
低
气压: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质量
随海拔越高,气压
降低
气压高低指的是同一水平面上各点对比
G
G
地面
A
B
C
受热
冷却
冷却
D
D
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气压差异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注意: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但不同高度上的
高压数值不一定比低压数值大
D
低
G
高
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卫星城
郊区
城区
郊区
严重污染的工业企业
城市热力环流
热
冷
海 陆 风
冷
冷
热
热
山 谷 风
(1)气压梯度
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
又叫水平气压梯度
(2)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压区
流向低压区的力
(3)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小
方向
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垂直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百帕)
水平气压梯度力
结论
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
空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特点:等压线越密集,水平
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2、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风向垂直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1010
1008
1006
1004
1002
(百帕)
2、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
(高)
(低)
气
压
梯
度
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北半球)
背风而立,低压在左,
高压在右
风向与气压分布的关系
风压定律
地转偏向力
N:向右
S:向左
方向:垂直于风向
大小:赤道为0,纬度越高
地转偏向力越大
特点:只改变方向,不改变
速度大小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高空风)
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二力作用
3、摩擦力对近地面风的影响
气压梯度力
(高)
(低)
(北半球)
风向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1)气压梯度力:
风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3)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斜穿等压线
小结
风压定律:背风而立,低压在左前,高压在右后
风向:斜穿等压线 (低空风)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地 转 偏 向 力
摩 擦 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垂直等压线且
由高压指向低压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高空风)
风向斜穿等压线(近地面风)
小结:大气运动原因
太阳辐射
能量源泉
大气运动
各纬度加热不均
高低纬度间
热量差异
根本 原因
引 起
空气垂直运动
产生
水平气
压差异
直接原因
空气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
原动力
反气旋
1000
1010
1005
高
(三).实际海平面的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低
1010
1000
1005
气旋
总结:在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在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低压中的空气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高压中的空气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南半球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