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运动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并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 )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山地
2.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
A.海陆间循环 B.内陆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以上都不是
【解析】 从该图的水系形状可以看出,这儿为向心状水系,因此它多分布在盆地地区。这种水系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因此从水循环角度看,它多属于内陆循环。
【答案】 1.C 2.B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读图并完成3~4题。
3.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
①减缓城市涝灾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
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解析】 题中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能够缓解城市的缺水状况。这种模式一般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涝灾不多见。缺水地区谈不上水生态。
【答案】 B
4.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
A.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下渗
B.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径流
C.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发
D.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腾
【解析】 右图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下渗。
【答案】 A
读下图,完成5~6题。
5.若上图表示某一尺度的水循环示意图,则该尺度的水循环类型是( )
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间大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海—气间的水循环
6.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海域在( )
A.低纬 B.中纬
C.高纬 D.全球海域没有差别
【解析】 图中显示的是海洋表面与海洋上空的水循环;低纬海域蒸发量大,为大气提供水汽多。
【答案】 5.C 6.A
近年来大西洋上生成的飓风频繁袭击美国。下图为某科研机构为研究大西洋上的飓风而绘制的大西洋部分海区年平均逐日由海洋输往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W/m2)。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A海区的值可能是( )
A.230 B.180
C.110 D.90
8.导致上题所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地热 B.洋流
C.太阳辐射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 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判断A处的数值大于100而小于125。世界上最大的暖流——墨西哥湾暖流流经A海区,暖流具有增温作用,故A海区输出的热量相对较多。
【答案】 7.C 8.B
(2009年济宁质检)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
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加
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10.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地下水补给湖水 B.跨流域调水
C.水库 D.海陆间大循环
【解析】 受库区的调节作用,冬季库区处气温比周围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加;夏季库区处气温比周围低,气流下沉,降水比周围要减少。故C说法错误。海水淡化工厂补充了陆地上淡水资源的不足,其作用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
【答案】 9.C 10.D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11~13题。
11.
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 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1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1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解析】 地球表面任何一地,低空气压总比对应的高空气压高。相对G处F处为高空,所以B选项正确。低空气温一般情况下比对应的高空气温高,A选项错误;图示大气环流模式没特指三圈环流(低、中、高纬环流模式)中的哪一个环流圈,所以不能确定气流②的运动方向,C选项有误;E处应在对流层范围之内,其最大高度不应超过赤道地区对流层的厚度(17~18 km),D选项错误。
环节①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陆地上空的大气降水,它是地表淡水资源重要的补给水源之一;环节②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③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海洋水蒸发,它可使海洋水浓缩而造成盐度升高;环节④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由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它的运动距离受下垫面因素中的地形、地势的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热量和水分。
图示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则①为暖流,它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②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③为寒流,它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④为南赤道暖流。
【答案】 11.B 12.A 13.B
二、综合题
14.读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代表的是下列渔场中的( )
A.北海道渔场 B.秘鲁渔场
C.北海渔场 D.纽芬兰渔场
(2)图中A海区等温线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说明A海区海水的温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方向凸出,原因是甲处受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在乙处海域向________(南、北)方向凸出,原因是乙处受____________(洋流名称)的影响。
(4)试分析洋流对甲、乙两海区沿岸气候的影响。
(5)若A海区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不利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温线的判断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答案】 (1)D (2)南北温差大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3)南 加那利寒流 北 北大西洋暖流
(4)①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5)加快污染海区海水的净化 扩大污染的范围
15.实验原理分析。
步骤一 如下图所示,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骤二 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步骤三 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
观测结果 首先是塑料纸上有水珠凝结,然后水珠沿着小石块下压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装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变湿。
(1)这个实验模拟了什么现象?具体环节是什么?
(2)大自然中这种现象的重要意义是:让地球表面各纬度之间发生了 和 的交换。
(3)对于沙子而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 。
(4)假如该实验模拟发生在黄土高原上地表水土流失景观的形成过程,填入字母完成下表:
A:表土流失,肥力下降B:植被退化C:蒸发加剧,趋于干旱D:植被消失E:土壤侵蚀F:气候变化
水土流失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环节及意义。从实验的现象看,该实验主要描述了水分从水盆到大气最后又通过冷却回到地面的过程,类似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石块起到了冷却的作用;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功能。
【答案】 (1)水循环现象;蒸发、水汽输送、水汽凝结、降水。
(2)物质 能量(热量 水分)
(3)外力作用
(4)左栏自上而下依次是:BCF 右栏自上而下依次是:EAD第二节 水的运动
注意事项:1.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流量变化与地形变化相一致 ②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蓄作用
③气温变化会影响陆地水的补给 ④内陆循环是陆地水的重要来源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吕氏春秋.圜道》)这段文字主要涉及
A.静态水资源的更新过程 B.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环节
C.水循环的降水和蒸发环节 D.全球水量不均衡原理
3.1989年3月,装载近19万m3 原油的油轮,在阿拉斯加州沿海触礁,导致大面积的油膜污染,在洋流的作用下,油膜将首先向下列哪个海域扩散
A. 美国加利福尼亚沿海 B. 北冰洋海域
C. 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 D. 白令海峡
4.“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B.向所经过区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海流与气流模式,使气候反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异常增多
5.秘鲁是世界上比较干旱的国家之一,为了获得更多的水资源,该国利用多雾的自然特点致力于发展“雾中取水”的新技术。据此回答该国沿岸海域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渔场,其成因是
A.寒暖流交汇 B.密度流的作用
C.盛行上升流 D.潮汐的作用
6.读下图,回答
若图中森林被破坏,下列叙述较为符合河流特征变化的是
①河水含水增加 ②河道淤浅 ③水患加剧 ④结冰期延长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具有巨大影响的洋流是
A.北大西洋暖流 B.北太平洋暖流
C.日本暖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
8.读图“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示季节为冬季,甲为承压水 B.图示季节为春季,甲为冰雪融水
C.图示季节为夏季,甲为雨水 D.图示季节为夏季,甲为潜水
9.读北京—天津地形及地下水位剖面图,回答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地下水为潜水 B.图示地下水为承压水
C.具有一个承压水面 D.图示滨海地区海水入侵严重
10.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河流堆积物,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正确表示南半球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是
11.读“松花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
松花江水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陆间循环 B.海洋循环 C.陆地循环 D.内流区循环
12.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海陆间循环的是
A.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汇入黄河上游 B.新疆罗布泊的湖水蒸发
C.天山汇入南疆的冰雪融水 D.新疆的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农田
13.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于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活和生产之用。对雨水的积存,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产生影响
A.径流 B.蒸发 C.降水 D.水汽输送
14.读下图,回答
有关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寒流②为暖流 B.①为暖流②为寒流
C.①②均为暖流 D.①②均为寒流
15.下图的局部洋流模式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是
二、综合题
16.读下列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
(1)图中主要受信风影响而形成的洋流有(填代表字母) 、 。
(2)图中主要受西风影响而形成的洋流有(填代表字母) 、 。
(3)在B、E洋流汇合处形成的渔场名称是 ,在I处形成 渔场。
(4)写出以下字母代表的洋流名称:
A ;D ;E ;H ,
17.读 “水循环示意图”回答
(1)图中代表蒸发环节的有 、 ,代表植物蒸腾的是 ,代表路上降水的是 ,代表径流的是 、 。
(2)A、C、F、D、E组成的水循环是 ,该循环中有
等几个环节比较容易受到人类的改变或影响。
(3) 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而划分的三类水循环类型中,水循环过程中水汽量最大的是
循环;能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的是 循环。
(4) 水循环的存在十分重要,对于陆地有哪些意义呢?
。
18.读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比较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
(3)从c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简述其理由。
(4)简要说明①、②两地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答案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C 6.C 7.A 8.D 9.A 10.B 11.A 12.A 13.A 14.C 15.D
二、综合题
16.(1)(填代表字母) A 、 F
(2)(填代表字母) C 、 H
(3) 北海道渔场 秘鲁渔场
(4) 北赤道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千岛寒流 西风漂流
17.(1) A 、 G , H , F , D 、 E
(2) 海陆间循环 蒸发、降水、径流等(两个即可)
(3) 海上内循环 海陆间循环
(4) 促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塑造地表形态;促进物质转移和能量转换;维持生态平衡等
18.(1)B地降水量多于A地。A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冬季风影响的时间长;且沿岸有寒流经过。B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且受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沿岸还有暖流经过。
(2)C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于夏秋季节;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较多。
(3)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基本沿大圆的劣弧,航程较短。
(4)①地为寒、暖流交汇区,给鱼类带来了丰富的饵料。②地为上升流海区,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第二节 水的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
A.塔里木河 B .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
3.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
A.大气环流 B.水循环 C.地壳物质循环 D. 洋流的运动
4.关于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
C.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D.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很大
5.右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源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永久积雪冰川补给 ②是雨水补给
③是地下水补给 ④此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地球上储水量最多的淡水是( )
A.地下水 B.冰川 C.河水 D.湖泊淡水
7.下列关于洋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大西洋暖流是密度流 B.赤道逆流是风海流
C.秘鲁海流是密度流 D.加那利寒流是补偿流
8.右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
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
B.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C.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
D.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9.下列渔场中,不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是( )
A.舟山渔场 B.秘鲁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北海道渔场
10.2月份,下列纬度大致相当的亚热带海区中,海水表面温度较高的是( )
A.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B.亚洲东部沿岸海区
C.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D.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海区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____循环,B地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2)a、b两条河流中,水量较稳定的是___河,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3)甲、乙两城市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城市,原因是__________。
(4)水循环得以顺利完成的内因是___________;外因__________。
12.读大洋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海区属于___半球,此大洋环流是以______为中心。
(2)如果此大洋为太平洋,则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3)如果此大洋为印度洋,此时为___季,在次季节里,下列那些
地理现象可信?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地中海沿岸河流进入汛期 B.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出现台风 C.舟山渔场正直带鱼汛
13.右图是某海区海水表层等温线示意图。图中纵横直线表示经纬线,
曲线表示海水等温线(单位:℃),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
问题。
(1)判断图中洋流的性质是寒流还是暖流?_________。
(2)图中相临两条纬线的纬度间隔为5℃,中间一条纬线的度数为
20℃,判断A点的纬度位置为__________。
(3)假如该图所示洋流在太平洋某海区,说出这支世界著名洋流的名称;简述它对周围地理环境及人类
生产生活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D 5.D 6.B 7.D 8.D 9.B 10.D
二、综合题
11.(1)陆上内 海陆间 陆上内
(2)a a河位于断层处,地下水补给量大而稳定,b河主要靠雨水补给,季节变化大
(3)乙 该城市离海洋近,水循环活跃,降水丰沛
(4)水的固、液、气三种相态的变化 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作用
12.(1)北 副热带高压
(2)日本暖流 加利福尼亚寒流
(3)夏
A不可信,地中海此时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为枯水期
B可信,夏季是我国东南季风盛行的时期,多台风活动
C不可信,舟山渔场冬季是带鱼汛,夏季是墨鱼汛
13.(1)寒流
(2)南纬25°(25°S)
(3)秘鲁寒流 减温减湿,对秘鲁太平洋沿岸成为荒漠环境起一定的影响;上升流把海底有机盐类带到上层,形成著名的渔场;海轮向北航行的速度,比向南航行的速度快的多;加快污染的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的范围扩大
23o26′
a
b
A
18
16
20
22水的运动 习题
一、选择题
水循环在促进水资源更新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据此完成1~3题。
1.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间循环
C.地壳物质循环 D.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解析:海陆间循环能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
答案:B
2.下列水体中,水循环速度最快、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 )
A.河流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水
解析:河流水属地表水,和海洋水直接相连,更新周期最短。
答案:A
3.下列地区循环最活跃的是 ( )
A.南极大陆 B.长江流域 C.亚马孙河流域 D.撒哈拉沙漠
答案:C
(2010·平顶山模拟)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
回答4~6题。
4.甲代表的水体是 (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海洋水 D.地下水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可以和河流水及湖泊水相互补给,由此可判断其为地下水。
答案:D
5.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0~11月
解析:a箭头表示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此时一般应为河流的丰水期,即长江流域的6~7月份。
答案:C
6.若在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将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
A.a变大 B.a变小
C.b变稳定 D.b在枯水期变大
解析: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将会使湖泊面积缩小,其调蓄洪水能力
下降,即a、b都变小。
答案:B
读图,回答7~8题。
7.有关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为寒流,②为暖流 B.①为暖流,②为寒流
C.①②均为暖流 D.①②均为寒流
解析:由流向可知,①②均为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答案:C
8.形成当地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
①纬度位置 ②地形因素 ③盛行风 ④洋流因素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图中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对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D
(2010·南京调研)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反映“中低纬度海区顺时针方向流动”规律的洋流有 ( )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⑥⑤
解析:依题意,中低纬度为以南北回归线为中心的洋流,其在北半球为顺时针,在南半球为逆时针。此题可以直接根据图中洋流方向得出答案。
答案:A
10.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 ( )
A.在高低纬度海区之间进行热量的传递与交换
B.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如①、③交汇区形成重要渔场
C.厄尔尼诺现象是⑥势力增强的结果
D.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气温低于②
解析:大洋环流在不同纬度之间的流动,实现了热量的交换与传递,其中洋流①为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②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洋流①③不是交汇,而是背向流动;C项中,厄尔尼诺现象应该是赤道逆流势力增强,使得东南太平洋海区水温异常升高,图中⑥洋流可以类似于巴西暖流或东澳大利亚暖流,与厄尔尼诺现象不一定能建立关联性。
答案:A
读“某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11~13题。
11.对图中④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 ( )
A.北半球信风带 B.南半球信风带
C.北半球西风带 D.南半球西风带
12.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
B.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D.洋流④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13.下列关于图示海域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海域西侧形成著名文化景观——大堡礁
B.该海域东侧有世界著名渔场,盛产暖水鱼
C.该海域南侧受漂浮冰山影响,水温较低
D.该海域分布有世界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解析:该环流方向为逆时针,环流中心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可判定为南半球,其中④是在西风驱动下形成的西风漂流,①为寒流,它使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发展。②③两支暖流使得大陆沿岸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而大堡礁为自然景观。该海域南侧由于距南极大陆近,会受到漂浮冰山影响,水温比同纬度北半球海区低。
答案:11.D 12.C 13.C
读下列四幅图,回答14~15题。
14.四幅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渔场名称与图序一致的是 ( )
A.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
B.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
C.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北海渔场
D.北海渔场、秘鲁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
15.渔场多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的主要原因是 ( )
A.寒暖流交汇处水温比较适宜鱼类的生长
B.寒暖流交汇处鱼的种类比较丰富多样
C.寒暖流交汇使海水的盐度比较适中,有利于鱼类产卵
D.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多样的饵料
解析:渔场①是北海道渔场,②是纽芬兰渔场,③是秘鲁渔场,④是北海渔场;洋流a代表日本暖流,b代表墨西哥湾暖流,c代表秘鲁寒流,d代表北大西洋暖流;寒暖流交汇处,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丰富。
答案:14.C 15.D
二、综合题
16.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 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什么?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 和 资源。丙图中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填字母) 环节。人类可以通过 、 等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解析:本题利用水循环环节并结合景观图,考查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考查河流对城市布局、发展的影响。命题角度新颖,各知识点配合得当,既有知识点的考查,又体现了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第(1)题,判断为海陆间循环后,依据教材知识回答水循环的意义即可。第(2)题,图乙所示为山区,水循环为该地区提供水及水能资源,而图丙则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第(3)题,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c环节体现的是地表径流,是淡水的主要来源环节。人们通过修建水库来改善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通过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答案:(1)海陆间 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
(2)水 水能 流水沉积作用
(3)c 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17.(2010·徐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0年1月23日,针对海盗活动特点,中国国防部提出在亚丁湾海域由各国海军在统一组织下“分区护航”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并有望在近期实施。
材料2: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航线示意图
(1)舰艇经过马六甲海峡时,风浪较 (大或小),其主要原因是 。
(2)经过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航线,运输的主要资源是 ,世界上该物资的最大输出地是 。
(3)三亚至亚丁湾航线附近陆地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双选) ( )
(4)图中正确表示该季节洋流流向的是 (A、B),其成因是 。
解析:马六甲海峡纬度低,处于赤道无风带上;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可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峡运往大西洋沿岸国家;图中三亚到亚丁湾航线,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北印度洋洋流流向为逆时针。
答案:(1)小 位于赤道无风带
(2)石油 中东(波斯湾沿岸或西亚)
(3)AD
(4)B 该季节盛行西南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