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 含解析(基础巩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 含解析(基础巩固)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07 10:4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第1节 物质的变化同步练习(基础巩固)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银白色的金属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以上现象中,能说明镁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银白色????????????????????B.?发出耀眼的白光????????????????????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白色固体
2.如图所示为银白色金属镓,放在掌心会迅速变为液态,密度略大于铝,在空气中表面易氧化形成氧化膜。其中属于镓的化学性质的是( ???)
A.?能被氧化 ?B.?银白色 ?C.?熔点低 ?D.?密度较小
3.下列温州传统民俗活动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做糖画 ?????????B.?捣年糕 C.?酿米酒 D.?捏米塑
4.下列科学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 ?????B.?高锰酸钾扩散 ??????C.?蜡烛燃烧 ???????D.?干冰升华
5.快过年了,在金华下列传统年味中,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捣年糕 B.?挂彩灯 C.?做糖人 D.?燃放烟花
6.如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织布 B.?耕田 C.?生火 D.?灌溉?
7.铁粉露置在空气中时间久了以后会变成铁锈,下列选项能作为此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最可靠证据的是(?? )
A.?“铁粉”的质量增加了 B.?“铁粉”的颜色变红了
C.?“铁粉”的体积膨胀了 D.?“铁粉”不能被磁铁吸引了
8.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粮酒????????????????????B.?纺纱织布????????????????????C.?在甲骨文上刻字????????????????????D.?用石块修筑长城
9.生活处处是科学,在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铜器锈蚀 C.?胆矾研碎 D.?葡萄酿酒
10.下列古代文明或者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在甲骨上刻文字?????????B.?指南针指引航海?????????????C.?用泥土烧制陶瓷?????????????D.?用石块修筑长城
1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晾干???????????????B.?植物的光合作用 C.?食盐水的蒸发???????D.?灯泡通电发光
12.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棉纱织布 C.?火药应用??????????D.?瓷器烧制
1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B.?汽油挥发???????????????????????????C.?湿衣晾干???????????????????????????D.?木柴燃烧
1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物质变化时( ???)。
A.?是否有发光和发热现象???????????????????????????????????????B.?是否有颜色和状态的变化
C.?物体的温度是否发生变化????????????????????????????????????D.?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
15.下列变化中,与其他3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食品腐烂?????????????????????????????B.?水结成冰?????????????????????????????C.?铁生锈?????????????????????????????D.?烟花燃放
16.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科技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面。纳米材料科技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D.?既不是物理变化又不是化学变化
1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工业制二氧化碳????????B.?石油分馏炼制汽油???????????????C.?煤隔绝空气加强热???????????????D.?酒精燃烧
18.为了保护空气,我国许多城市在市区公共汽车排气管上装催化转换器,目的是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变为氮气,从而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19.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制作叶脉书签 ????????????????????B.?紫花变红花
C.?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D.?木条遇浓硫酸变黑
20.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陶罐 ???B.?雕刻石像 C.?水车灌溉 ?????????D.?预报地震
二、填空题
21.我们把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有新的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________,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________。物质只能在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22.小雪在家用小刀削苹果后没有及时把小刀洗干净,过了几天她发现小刀上出现锈迹。以下是她和妈妈的部分对话。
小雪:“妈妈,小刀生锈了”。妈妈:“你削了苹果,小刀没有清洗,它当然会生锈。如果你当时用水洗一下,及时擦干,就没有那么容易生锈了”。
(1)上述对话中,描述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填“小雪”或“妈妈”)说的话。
(2)妈妈的回答主要描述了小刀的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3.物质具有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
①物质的状态 ②气味 ③硬度 ④导热性 ⑤延展性 ⑥导电性 ⑦酸碱性 ⑧可燃性 ⑨毒性
24.阅读下列短文,然后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①酸类中有一种酸叫醋酸,又叫乙酸,它是食醋的主要成分。②在16.6 ℃以上,纯净的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③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④醋酸和硫酸、盐酸一样,能跟活泼金属(铝、锌、铁等)发生反应产生氢气。
(1)属于醋酸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属于醋酸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5.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________生成。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①钢铁生锈 ②物质燃烧 ③火药爆炸 ④食物消化 ⑤冰雪消融 ⑥电灯发光
26.下列选项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A.牛奶变酸 B.干冰升华 C.铁易生锈 D.石蜡熔化 E.冰雪消融 F.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7.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配料 保质期 含碘量
氯化钠、碳酸钾 18个月 20~40毫克/千克
储存指南 食用方法
避热避光、密封 勿长时间炖炒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加碘盐通常的颜色和状态分别为白色、________,这是加碘盐的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由储存指南和食用方法可推测加碘盐在受热时________(填“易”或“不易”)分解,这是它的________性质。
28.用嘴通过玻璃管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的这个性质是________性质;再如科学家新研制出的一种农药最终可分解成没有毒性的物质,则该分解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
29.?84消毒液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高效液体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家庭等的卫生消毒.请阅读信息并回答:
(1)次氯酸钠的制取原理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
(2)消毒液中次氯酸钠自身没有消毒作用,有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次氯酸(HClO),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3)84消毒液是含氯消毒剂,氯气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毒气体,因此,84消毒液必须________保存.
30.?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日常生活中,可用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2)水能变成水蒸气,这属于水的________性质(选填“物理”或“化学”);
(3)电解水实验产生的两种气体中,能燃烧的是________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解析:根据判断化学变化是利用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判断化学变化是利用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能证明镁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白色固体生成。
故选D。
2. A
解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 ? ?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银白色、熔点低和密度较小都属于物理性质,而能够被氧化,只能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3. C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A、 做糖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捣年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酿米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 捏米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C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A、 胆矾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扩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 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D
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A.捣年糕时,只是年糕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挂彩灯时,只是彩灯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做糖人时,只是糖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C不合题意;?
D.燃放烟花时,火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灯气体,为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 C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为: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A.织布时,只是棉线的存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耕田时,只是土壤的存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生火时,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灌溉土地时,只是水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7. D
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铁粉”的质量增加、颜色变红、体积膨胀,都不能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故A、B、C不合题意;
能够被磁铁吸引是铁粉的性质,一旦“铁粉”失去这个性质就说明生成了其它物质,即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 A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A、粮食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在甲骨文上刻字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用石块修筑长城 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C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A、天然气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铜器锈蚀有新物质铜绿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胆矾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葡萄酿酒有新物质酒精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C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A.在甲骨上刻文字,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故A不合题意;?
B.指南针指引航海,利用的磁铁指南北的性质,没有生成新物质,故B不合题意;?
C.用泥土烧制陶瓷,泥土在高温下生成了新物质陶瓷,发生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用石块修筑长城,没有新物质生成,没发生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1. B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A、湿衣服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植物光合作用有新物质葡萄糖和氧气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 食盐水的蒸发是状态改变,没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灯泡通电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B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
A.粮食酿酒,其实就是粮食发酵生成酒精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棉纱织布,只是改变了棉纱的存在状态,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火药应用,火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烧瓷器的过程是瓷土中矿物从无规混合到形成化学键成为部分结晶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3. D
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A.石蜡熔化,只是石蜡的存在状态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汽油挥发,只是汽油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湿衣晾干,只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4. D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分析判断。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物质变化时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5. B
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即可。
食品腐烂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生缓慢氧化,生成一种不同于原来物质的新物质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 ? ?水结成冰的过程,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铁生锈的过程,其实就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氧化铁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 ? ? 烟花燃放的过程,其实就是里面的火药与氧气反应,生成大量的气体,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 ? ?因此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B。
故选B。
16. B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把固体物质加工成纳米材料,只是物质的尺寸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7. B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A.工业上,通常采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
B.石油分馏炼制汽油,利用的是汽油、柴油等物质的沸点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煤隔绝空气加热生成焦炭、煤焦油、粗氨水、粗笨,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8. B
解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分析。
碳氢化合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变为氮气都生成了新物质,都发生的化学变化;
故选B。
19. C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A、氢氧化钠溶液使得叶片褪色,生成了新物质,还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紫花变红生成了新物质,还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没有生成新物质,故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木条遇浓硫酸变黑变化中生成了新的物碳,? 还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 A
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无新的物质生成。
A、烧制陶罐生成硅酸盐,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A符合题意。?
? B、雕刻石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不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 C、水车灌溉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不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 D、预报地震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不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21.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根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解答。
我们把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有新的物质产生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只能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22. (1)小雪
(2)化学
解析:化学变化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性质是物质伴随化学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1)小雪:“妈妈,小刀生锈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这句话描述的是化学变化.
(2)妈妈:“你削了苹果,小刀没有清洗,它当然会生锈.如果你当时用水洗一下,及时擦干,就没有那么容易生锈了“。小刀易生锈是伴随化学变化所表现的,为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 (1) 小雪 ; (2) 化学
23. ⑦⑧⑨;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应用这个差别可以来判别某一性质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有:⑦酸碱性 ⑧可燃性 ⑨毒性;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①物质的状态 ②气味 ③硬度 ④导热性 ⑤延展性 ⑥导电性。
故答案为:⑦⑧⑨;①②③④⑤⑥。
24. (1)②
(2)④
解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1)在16.6℃以上纯净的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这些描述属于醋酸的物理性质,故答案为:②;
(2)醋酸和硫酸、盐酸一样,能跟活泼金属(铝、锌、铁等)发生反应产生氢气,这些描述的是醋酸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④。
25. 有无新物质;⑤⑥;①②③④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钢铁生锈 ②物质燃烧 ③火药爆炸 ④食物消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⑤冰雪消融 ⑥电灯发光。
26. BDE;A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是: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A.牛奶变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铁易生锈,此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D.石蜡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E.冰雪消融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F.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气味,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答案为:BDE;A。
27. 固态;物理;易;化学
解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是它们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
加碘盐通常的颜色和状态分别为白色、固态,这是加碘盐的物理性质。由储存指南和食用方法可推测加碘盐在受热时易分解,这是它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固态;物理;易;化学。
28. 化学;化学
解析:(1)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2)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是化学变化,所以是化学性质;农药可以分解成没有毒性的物质,这个过程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29. 2NaOH+Cl2═NaCl+H2O+NaClO;2NaClO+CO2+H2O═Na2CO3+2HClO;密封
解析:(1)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H2O+NaClO;
(2)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ClO+CO2+H2O═Na2CO3+2HClO;
(3)氯气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毒气体,所以84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
故答案为:(1)2NaOH+Cl2═NaCl+H2O+NaClO;(2)2NaClO+CO2+H2O═Na2CO3+2HClO;(3)密封.
(1)根据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碳酸钠进行分析;
(3)根据84消毒液是含氯消毒剂,氯气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毒气体进行分析.
30. 肥皂水;物理;氢气
解析:解:(1)加肥皂水后生成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生成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所以肥皂水能够区分软水和硬水;
(2)水能变成水蒸气,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电解水实验产生的两种气体中,正极是氧气,具有助燃性,负极是氢气,能够燃烧.
答案:(1)肥皂水;(2)物理;(3)氢气.
(1)根据肥皂水能够区分软水和硬水解答;
(2)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解答;
(3)根据电解水实验的显现和结论解答.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