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
课标要求:
1、了解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
2、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一、马克思的一生中主要从事了哪些理论和实践(革命)活动?
A、革命理论
1)马恩合写《神圣家族》,是一部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著作;
2)《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3)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4)1871年马写了《法兰西内战》赞扬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这个被认为马克思所写的最辉煌的文件
5)晚年编写的《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
1)1846年马恩在比利时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
2)1847年参加并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同盟”并为其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
3)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马在物质援助法国革命,并回国参加德国的三月革命,在《新莱因报》上宣传无产阶级观点。
4)1864年创立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马始终是协会的领袖和灵魂
5)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马克思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和帮助。
B、实践(革命)活动
1)1844--1845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标志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
2)与马克思合写《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
3)1846年,马恩在比利时创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4)1847—1848年,马恩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5) 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 6) 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二卷和第三卷在恩格斯整理下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
7)马逝世后恩格斯独自担负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任务。1889年 在他的指导和推动下,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推动19C末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8)《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史前史
二、恩格斯的一生中主要从事了哪些理论和实践(革命)活动?
三、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做了哪些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工作?
1、加强与各国工人政党的联系,指导他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前提下独立地决定本国革命的方针和策略
2、在恩格斯的指导和推动下,第二国际成立,推动了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3、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四、通过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身上有哪些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的?
马克思为了实现人生目标要克服一切困难,不怕艰辛,始终不渝地坚持信仰,坚定信心,要勤奋刻苦,要善于思考,善于研究,善于与他人合作。
恩格斯有无私、大度、谦逊胸怀
学习到他高尚的人格和人品,不记名利、虚怀若谷
A、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B、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C、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
D、实践活动:马恩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广泛汲取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
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
1)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3)意义: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在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资本论》
C《共产党宣言》 D《莱茵报社论》
2、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
C《神圣家族》的发表 D《新莱茵报》的创办
3、下列有关第一国际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864年在巴黎成立 B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C 促成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D1876年宣告解散
4、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的国家是指
A英法美 B英美德 C法美德 D英法德
A
A
A
D
5、《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之所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是因为它
A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写的
B第一次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C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D指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
6、《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思格斯为无产阶级哪一组织起草的纲领
A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B正义者同盟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国际工人协会
7、第二国际成立的标志是
A1864伦敦会议
B1889年巴黎召开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
C洛桑会议 D柏林会议
B
C
B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复习课标:
1、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2、简述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电气化设想。
3、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一、列宁早期的革命活动
1、大学时代因参加反对沙皇专制政府的学生被开除和流放;
2、1893年秋参加圣彼得堡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还发动工人进行罢工斗争。
3、1895年在日内瓦会晤了俄国劳动解放社的领导人普列汉若夫
4、将圣彼得堡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一个统一组织即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
5、1900年创办《火星报》宣传革命理论,是俄国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报纸。
6、1903年参加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领导制定的实行无产阶级专制的革命纲领,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布尔什维克党,也标志列宁主义诞生
①一个政党:
②一个国家:
③一个主义:
④二大政策:
①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
②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国家,巩固苏维埃政权
③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
④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评价列宁
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是世界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缔造者。
1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列宁主义,创立布尔什维克党;2他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3大胆地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4并对民族问题、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等问题深入思考。
列宁把自己一生献给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他用自己的智慧、果敢和革命的灵活性为俄国、为世界人民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
一、选择题
1、标志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的会议是
A 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成立
B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
C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六大 D 人民委员会
2、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B、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出现两个对立的派别 C、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 D、布尔什维主义出现
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当前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是
A、推翻沙皇制度,完成民主革命
B、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粉碎白军进攻和外国武装干涉
D、同德国政府签订和约,退出世界大战
B
D
B
4、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成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表明他
A 正确分析到了当时俄国的国情
B 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 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的过度指明了方向
D 认识到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 采取余粮收集制 B 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 实施新经济政策 D 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B
C
6、下列各项,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的是:
A、没收一切私有企业
B、余粮收集制
C、租赁制
D、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8、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历史结论是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恢复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C
A
第4课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
复习要求:
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
1、中共成立前,毛泽东思想发生了怎样变化?
2、什么时间毛泽东转为共产主义者?
3、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标志是什么?
4、毛泽东树立的志向是什么?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马克思主义
1920年夏
参加中共一大
挽救国家、改造社会
5、毛泽东是怎样建立新中国?又怎样建设新中国?(历史功绩)
1、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2、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位中国网民:
说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却 在敌人 的枪林弹雨中迂回奔走;
说他是战略家,他却在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口若悬河;
说他是理论家,他的书法却遒劲有力, 气吞山河。
他是一位神奇人物。他就是影响20世纪中国 历史的一位伟人------毛泽东。
对他,你应该如何评价呢?
历史功绩:
局限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也犯了“左”的错误。 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挫折。特别是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使“左”的错误发展到高峰,造成全国大动乱,给党、国家和社会带来建国后最严重的损失。
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新文化运动后期,曾经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知识
分子不包括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胡适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
理论成果是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民主义 D邓小平理论
3、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
4、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其中影响最大的举措是
A、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决定放弃长沙的计划
D、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5、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有
①《论持久战》 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论联合政府》④《论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论
C、1942年延安整风 D《双十协定》
7、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A、探索本国工业化道路的开始
B、独立自主处理国内外矛盾的开始
C、破除对国外经验迷信的开始
D、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第3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总设计师邓小平
复习标准:
1、了解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贡献
2、感受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创造精神。
一、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阶 段 民主革命主要活动
留 学 生 涯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建 国 初 期
1904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加入共产主义小组,走上革命道路。1926年赴苏联学习。
1929年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受“左倾”打击
1940年,指挥并参加百团大战
指挥部队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解放西南,主政西南,参加和平解放西藏;
社会主义建设前期:中共八大后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文革初期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被停止一切职务,后期再次复出,再次下放、复出
三、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A、回顾: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开始产生:1)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2)十一届三中全会:
2、发 展:1982年中共十二大:
3、进一步:1987年中共十三大:
4、成熟和形成:1992年南巡谈话:
5、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2中共十四大:
6、党的指导思想:1997中共十五大:
B回顾:怎样进行改革开放的?
1、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开放:1)主张()
2)发展对外关系:加强()关系;恢复()关系;与()关系正常化
3)措施:开放()()()()经济 特区,开放()个沿海港口城市,设立()省经济特区、上海()开放区,以及开放()、()、()中心城市等决定。从而形成()格局。
C回顾:南方谈话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 谈话有哪些主要内容 有何意义
1、背景:
2、内容:
3、意义:
国际:
国内: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1989年政治风波
1)社会主义本质:
2)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3)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
1)加快了()的步伐,
2)又一次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方向,
3)被视为改革开放的第()次宣言
D回顾:“一国两制”构想含义是什么?提出目的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1、含义: 2、目的:
3、意义:
1)成功收回香港、澳门,雪洗百年耻辱。
2) 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3)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思考: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1)有利于双方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共同发展
2)既体现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原则性,又充分了尊重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的高度灵活性。
2004年8月23日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说:邓小平同志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同我们祖国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给了中国人民,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爱戴,也赢得了各国人民的普遍尊敬。
请思考:我心目中的邓小平怎样?
邓小平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他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1929年他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40年,指挥并参加百团大战指挥部队;解放战争时期率军军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国初期解放西南,主政西南,为和平解放西藏做了大量工作;
他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并在其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一国两制”构想指导下成功地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逐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成功地探索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邓小平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C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2、抗日战争期间,邓小平的革命活动有
A开辟中原战场 B出任一二九师师长
C发动百色起义 D参加百团大战
3、解放战争爆发后,1947年6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与国民党军连续作战,取得了
A孟良崮大捷 B鲁西南大捷
C大别山大捷 D沙家店战役
4、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了战略决战,其中邓小平为战役总前委书记的一场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是在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八届一中全会 D中共九大
6、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7、四川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名额手寿巨擎;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8、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9、引发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直接原因是
A当时党中央一些主要领导人用“两个凡是”继续维护“左”的错误
B人们的思想长期受到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严重束缚
C陈云等同志要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并为一些历史冤案平反
D全党要求重新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0、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高二历史选修四第五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共45分,30题,每题1.5分)
(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实质和秘密的学说是
A.唯物主义史观 B.阶级斗争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学说
( )2、马、恩的合作被后人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合作”,下列革命理论和实践属两人共同完成的是:①改造正义者同盟 ②写作《共产党宣言》③完成《资本论》④参加1848年欧洲(德国)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3、马、恩合著,发展黑格尔的辩证法并第一次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著作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神圣家族》 C.《德法年鉴》 D.《共产党宣言》
( )4、列宁在评价恩格斯的无私精神时指出,“他为天才的朋友树立了一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无意间,他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了上面。”你认为这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
A.《共产党宣言》 B.《德意志意识形态》 C.《神圣家族》 D.《资本论》
( )5、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C、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D、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 )6、下面对第二国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和推动下建立 B.推动了十九世纪末期工人运动发展
C.会上决定每年的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 D.成立于法国巴黎
( )7、《共产党宣言》中说: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的欧洲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的同盟。这里的幽灵是指A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英灵B共产主义的思想C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运动D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工人运动
( )8.马克思直接参与或领导的国际工人组织是①共产主义者同盟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③国际工人协会④第二国际⑤第三国际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⑤
( )9、下列各项中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的是
A、没收一切私有企业 B、余粮收集制 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D、租赁制
( )10、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
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 )1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倒退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重要步骤
A、①③ B、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④
( )12、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本质上说明新经济政策 A.适应了经济发展规律 B.克服了社会混乱局面
C.恢复了国民经济 D.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 )13、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探索出来的适合中国革命的革命道路是
A、以城市为中心,武装夺取全国政权 B、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C、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D、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1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它初步形成于 A、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延安整风运动时期 D、中共七大召开前夕
( )15、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一“伟大传奇”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1935.10,陕北会师 B.1935.10,会宁会师 C.1936.10,陕北会师 D.1936.10,会宁会师
( )16、“文化大革命”为后人提供的主要教训有:①要防止个人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②要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③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必须健全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 )17、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②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 )18、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遵义会议、中共十四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D.中共七大、中共十六大
( )19、四川广安邓小平一故居有一幅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挽狂澜于既倒……兴卫扶农,……”此联创作应该晚于A.1966年B.1975年C.1978年D.1992年
( )20、毛泽东领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一项创举是
A.改造与工业化建设并举 B.和平赎买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没收官僚资本 D.农业合作化
( )21.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 )22.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 )2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 B.英法俄 C.美法德 D.英法德
( )24、马克思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标志是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资本论》的发表 D、第一国际的成立
( )25、全面分析俄国革命的特点、前途,指出在当前形势下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革命的文章是
A、《告彼得格勒和俄国人民书》 B、《告俄国公民书》
C、《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四月提纲》
( )26、结合十月革命的背景分析,在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下列哪个文件中体现出来A、《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B、《告俄国公民书》
C、《土地法令》 D、《和平法令》
( )27、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针对解决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经济特区体制问题
( )28、下图是一张著名的照片,是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节那天的游行队伍里的一个场景。人群中打出的横幅,实质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A、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B、希望“文革”早日结束 C、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拥护 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和信心
29、1978年邓小平访日期间,曾经乘坐日本新干线的高速列车。在车上,一名日本记者采访他乘坐此车的感受,邓小平回答说: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更适合坐这个车了。“下列论断中最符合这句话含义的是 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B、“如果现在不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C、“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致富不一样,社会主义国家的致富要达到共同富裕。” D、“实现四化,永不称霸。”
30、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二、非选择题(共55分,其中第1题12分;第2题16分,第3题18分,第4题9分)
1.香港《明报》10月2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胜出。 请回答:
⑴马克思最后跃居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为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请你概括指出其贡献。(2分)
⑵请你列举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3分)
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请回答:(3)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它的实质是什么?(2分)它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政策相似?(2分)
2、材料一 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 针对当时俄国的形势,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材料二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材料三 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材料四 图1---列宁宣告苏维埃
政权的成立 (1) (2)
材料五 图2---国内战争时期的
红军战士
请回答:
(1)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俄国的政治形势有何突出特点?材料一中“革命的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2分)
(3)根据材料四,我们能够得到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2分)
(4)分析材料五中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结果。(6分)
3、20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三次巨变依次发生于20世纪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时间上具有连续性。
请回答:
⑴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3分)三次巨变产生的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分别是谁? (3分)
⑵为寻找适合本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三位伟人分别形成了怎样的理论?(3分)分别领导中国走过怎样的发展道路。(3分)
⑶概括指出三位伟大人物对中国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进程的突出贡献?(3分)
4、材料一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 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后,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 邓小评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表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都是采用贷款的方式搞起来的。”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1)根据材料归纳邓小平的基本思想主张。(4分)
(2)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践这些思想的。(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 C A D C 6-10 A C C D C
11-15 B A C B D 16-20 A A C C B
21-25 A A D A D 26-30 D A D B D
二、非选择题
1.(1)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起国际社会主义运动(2分)。
(2)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3分)
(3)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3分)实质: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来稳定社会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2分)相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引进外资。(2分)
2、(1)形势:“二月革命”后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分)
性质、任务: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第二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4分)
(2)对和平和土地的要求(2分)
(3)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列宁是苏维埃政府的领袖等(2分)
(4)原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发动叛乱;协约国帝国主义敌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不满俄国单独与德国媾和,对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结果:经过三年多的战斗,红军把白军全部击退,并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6分)
3、⑴三次巨变:第一次是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第二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结束左倾错误实行改革开放。(3分)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3分)
⑵理论与道路: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走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毛泽东形成毛泽东思想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邓小平形成邓小平理论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6分)
⑶突出贡献:孙中山为中国制定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毛泽东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邓小平领导中国富强起来。(6分)
4、(1)材料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 材料二体现了社会主义要改革;不能搞僵化模式的思想。 材料三主张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重视国际市场竞争。 材料四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计划和市场是手段。(4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城市开展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实行对外开放,由设立特区到实现全方位的开放。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