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什么是凹面镜和凸面镜以及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器材准备
平面镜、直尺、玻璃板、三角尺、蜡烛、火柴、铁夹、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构建
(一)什么是平面镜
观察课本图3—26,思考:
①a图说明镜子有什么作用?
②b图说明镜子有什么作用?
③想一想:除了穿衣镜,还有哪些物体也可当作平面镜使用?请写在
下面:
。
我们把反射面呈
的镜子叫做平面镜。面对平面镜我们
能够看到自己的
。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仔细照镜子,将镜中的像与你自己相比有什么特点?
猜想:①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③像的左右与物体的左右一致还是相反?
④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能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3)进行实验,收集实验证据:
实验器材:直尺、玻璃板、三角尺、蜡烛、火柴、铁夹、纸
实验步骤:
A、按图组装,注意保持镜面与直尺垂直;
B、用另一只蜡烛从镜后向像靠拢,使二者
重合,测量物的大小和像的大小。
C、测像距,物距。
D、观察物和像的左右有什么关系?
E、将一张纸(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上,在纸上能呈现出像吗?试一试。
实验记录:
蜡烛A
长度/cm
蜡烛B
长度/cm
蜡烛A到镜面
距离/cm
蜡烛B到镜面
距离/cm
(4)分析与论证,得出结论:
请将你依据实验的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写在下面的空中。
像与物的大小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的左
右
,平面镜所成的像
(填“能”或“不能”)呈
现在光屏上。
(5)实验思考:
①在实验中我们测量像的大小是采用了什么方法?
②实验中我们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为什么?
③什么是虚像?什么是实像?
相同点:
不同点:
④现在你能准确无误地找出图3-27(a)的像吗?请说明理由。
练一练:
1.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
2.你听说过“小猴捞月亮”的故事吗?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
掉进井水中了,请你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出发,说说小猴犯了什么错误?
3.下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台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此时的实际时
刻是 (
)
A、10:45
B、1:45
C、10:45
D、1:15
4.小丽同学身高1.60米,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
高度是
,她离镜面3米,则她的像离她
米。她走
近镜子,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会不会变大?
(三)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
(1)阅读课本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生活中:
;
体育中:
;
军事中:
;
玩具中:
;
(2)联系生活实际,相互交流。
(3)你能再列举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实例吗?
(四)各种面镜
(1)除了平面镜能成像,表面是凸面或凹面的镜子能成像吗?请举例。
(2)做一做
:分别将一把不锈钢勺子的凸面或凹面对着自己,观察自
己的像,说出两次看到的像的差别?
(3)阅读课本,找出球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区别和联系。
练一练:
哈哈镜是用什么镜子做的?
汽车的观后镜是用什么镜子?为什么不用平面镜?
小结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利用作图
练习设计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你是怎
样确定像的位置的?你是如何比较像与物大小的?
2.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湖面映现出小鸟的
(选填“实”
或“虚”)像,当小鸟距水面3m时,该像距小鸟
m。
3.视力检查时要求被测人与视力表间隔5m。小明借助一块平面镜检查视力
(如图所示),则他应坐在镜前
m处。图中小明正在用手示意他
所看到的“E”字朝向,其示意方向应与视力表中“E”字的实际朝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
4.张颖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
上面,如图所示,再取两段等大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刻度尺上……
⑴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
;
⑵取两段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
⑶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呈现出蜡烛A
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表明
。
5.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是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根据平面镜成
像的特点画出平面镜。
6.如图所示,医生检查病人的耳道时,所戴的面镜是凹面镜、还是凸面镜?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