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八单元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学案(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八单元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学案(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4 17:3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条件 学案(新课标人教版选修1)
【学习目标】
1.知识: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2.能力:通过材料归纳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必要性、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培养学生与时俱进,敢于变革的精神。
【学习重点】
1.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2.“尊王攘夷”为什么会转变为“武装倒幕”?倒幕武装为何能迅速击败幕府?
【学习难点】
1.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2.西南强藩为什么成为倒幕运动的根据地?
【新课导入】在近现代世界大舞台上,最早实现近代化的西方国家是不列颠群岛上的英国;而在东方,最先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恰恰正是地处欧亚大陆东北端的日本。两个同为孤悬海外的列岛国家,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惊人巧合。
【自主学习】A级(学生根据思路点拨完成)
一、思考:幕府统治开始出现危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教材p106—107页完成)
思路引领:从内政、外交、经济、政治几个方面分析
内政
外交
经济
政治
二、请结合课本内容从原因、内容、影响三方面比较一下日本的闭关锁国与清政府的闭关国政策的异同?
【学生展示】B级
19世纪中期,日本已经具备了进行全面改革的哪些条件?
【合作探究】C级(师生共同探究合作完成,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世的诸侯,不论大小,……都是对富商卑躬屈膝,以期能向他们借钱,并仰赖江户、京都等地的商人以维生计。
材料二 日本“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贫困,尤其那些俸禄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之极。穷武士中,甚至于出卖祖上传下来的武器……”,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材料三 日本的酿酒工场非常发达,导致商业异常活跃。
——以上材料节选自《日本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2)当时日本武士的地位怎样?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三则材料显示日本共同的经济现象是什么?
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吉田松阴在《草莽崛起论》中说:“三千年来独立下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
材料二 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血性之人”主要指哪些人?材料表达了“血性之人”怎样的决心?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幕府和法国在倒幕运动中是如何勾结的?
(3)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面临着怎样的时代任务?
【知识构建】C级(学生根据预习及讲授知识梳理构建,教师点拨完善)
【能力提升】D级(通过具体问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考真题.(22分)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九、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方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2分)
【课堂检测】
【1】19世纪前期,从根本上动摇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因素不包括( )
A.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D.西方列强的侵略
【2】19世纪中期,日本闭关锁国政策破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B.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
C.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       D.幕府统治政策的改变
【3】尊攘派之所以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主要是因为( )
A.当时日本社会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 B.尊攘派寄希望于幕府进行改革
C.幕府统治者支持“尊王攘夷”运动 D.幕府对尊攘派进行了严厉的镇压
【4】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推行的措施主要有①实行封建等级制度②实行闭关锁国
③鼓励派遣留学生④支持尊攘运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倒幕运动与“尊王攘夷”运动相比( )
①背景相同 ②领导者相同 ③结果相同 ④直接斗争目标相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第八单元 (一)日本明治维新历史条件导学案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一、封建等级制度激发阶级矛盾;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日本落后;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二、
相同点 背景 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
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
手段 抬出天皇,争取天皇的支持
领导力量 基本一致,中下级武士为主
根据地 基本一致,西南诸藩
不同点 侧重点 重在“攘夷” 重在“倒幕”
结果 失败 彻底打跨幕府,胜利
【合作探究】探究一:【分析】商人的地位。武士地位的变化。思路引领:幕府统治阶层的构成和等级制度。
【答案】(1)诸侯对富商卑躬屈膝,对商人有一定的依赖性。
(2)生活贫困,地位较低。他们被迫从事工商业以糊口,而且对封建统治阶级不满。
(3)日本的工商业得到发展,商人地位提高,社会关系有很大变化。
探究二:【分析】关键是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教材所学概括归纳。
【答案】(1)中下级武士。武装倒幕。
(2)幕府准备向法国贷款购买武器,聘请法国教官改编训练幕府军队,还同法国组织合资公司,垄断日本的蚕丝贸易。(3)反对外来侵略,推翻幕府统治。
【能力提升】【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历史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该题比较难的是材料是文言文材料,所以对材料的解读至关重要。
【参考答案】
(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
(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课堂检测】
【1】【分析】唯物辨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而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A.B.C三项都属于动摇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内在因素,故D项正确。
【2】【分析】考查分析能力。19世纪中期,日本锁国政策的被打破主要是由于西方势力的入侵。解题的关键在于对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的全面状况有正确的认识。
【3】【分析】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日本社会各阶层不满幕府的改革,掀起“尊王攘夷”运动,但其中心在攘夷,还寄希望于幕府实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的主张,这一举动,成为中下级武士组成倒幕派的重要原因。B
【4】A
【5】【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比较能力。其中③结果应为不同,倒幕运动胜利,而“尊王攘夷”运动失败。④直接斗争目标也不同,倒幕运动直接指向封建幕府统治,而“尊王攘夷”运动中,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A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