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辅导班八升九语文】(一)新课预习+导读讲练+ 主题阅读+写作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生版+教师版+ppt讲演

文档属性

名称 【暑假辅导班八升九语文】(一)新课预习+导读讲练+ 主题阅读+写作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生版+教师版+ppt讲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6 17:58: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辅导班八升九语文】
(一)新课预习+导读讲练+
主题阅读+写作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新课预习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十九世纪著名浪漫主义文学家。生于军官家庭。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其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了人民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教会和专制。
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的观点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了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等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生活之艰难。《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
创作背景
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制造借口,联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中外的洗劫和焚烧。洗劫、焚烧圆明园后,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给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雨果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于1861年11月25日大义凛然地写下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知识链接
圆明园
北京海淀区附近,清代名园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长约十余公里。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145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预习思考
学习字词
赞誉(yù)
恍若(huǎng)
绸缎(chóu
duàn)
惊骇(hài)
瞥见(piē)
剪影(jiǎn)
琉璃(liú
lí)
掠夺(lüè)
赃物(zāng)
制裁(cái)
理解词义
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思考问题

读课

思考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思考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感受文章语言的风格,思考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探究
通过范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如何理解这种立场?
点拨指导: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点拨指导:正直、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站在了全人类的角度上,体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洁、公正的品格。
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运用反语
为了有力地谴责英法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作者多次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例如:“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这一句中的“更彻底,更漂亮”就是反语。接着又称之为“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就更增强了讽刺的效果。文章的最后,作者又将所有的谴责说成是“全部赞誉”,再次对侵略者进行了尖锐而辛辣的讽刺。
(2)巧用对比
文章多次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与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相对比,突出了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将圆明园这一旷世之园的富丽堂皇与英法联军对它的劫掠、焚毁相对比,暴露出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作者还将欧洲人的“文明”和中国人的“野蛮”相对比,“野蛮”的中国人民“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创建了“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圆明园,而“文明”的法兰西、英吉利“闯进了圆明园。
课文主旨
这封书信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饱含深厚人道主义的精神,热情赞美了圆明园的美丽和艺术价值,强烈谴责了侵略者焚毁文明的罪行,表现出作者不畏强权,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
板书设计
(二)学霸笔记
文本概览
?结构图解
?
?主题解说
?
本文是雨果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雨果在信中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态度鲜明、立场明确。信中热情赞美了代表东方艺术和亚洲文明的圆明园,
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洗劫、焚烧圆明园的野蛮行径,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极大同情。
?写作特色
?
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反语,入木三分地揭露了侵略者虚伪、丑恶的嘴脸,使文章立意深刻,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考点聚焦
理解反语的作用
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指运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或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运用反语,能更好地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具体来说,反语的作用大体有如下几点:
(1)揭露、批判、讽刺或嘲弄对方,增加语言的战斗力。
(2)鲜明地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
(3)使语言富有变化、不死板、生动有趣,增强说话或文章的幽默感。
(4)表现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斗争,将憋在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有时还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答题模式:这里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强烈地批判了(讽刺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三)导读练习
积累运用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脂粉(zhī)
震撼(hàn) 
缭乱(liáo)
 给予(jǐ)
B.箱箧(jiá)
晨曦(xī)
缀满(zhuì)
塞满(sāi)
C.朱鹭(lù)
惊骇(hè)
瞥见(piē)
洗劫(jí)
D.谴责(qiǎn)
恍若(huǎnɡ)
琉璃(liú)
珐琅(fǎ)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内涵  
宛如 
 窃贼 
 荡然无存
B.赞誉  
结晶 
 脏物  
依稀可见
C.治裁  
典范 
 宫殿 
 恍若月宫
D.谴责  
耗费 
 挽手 
 不可明状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栋独一无二的别墅,里面更是美轮美奂。
B.面对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商品广告,消费者要谨防上当受骗。
C.额尔金是臭名昭著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
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
D.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解析】A.“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这里指内部装饰,应用“富丽堂皇”。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感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
掠夺的中国。
D.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
得更彻底,更漂亮。
5.下面语段画线的三个句子中有两句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①法国作家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在英国发表声明斥责日本的侵华行为。②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赢得了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文学上、物理学上,更在人格精神上。君子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就是雨果这样,就是爱因斯坦这样,③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有判断力,更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却能公开地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1),①句中成分残缺,应在“圆明园”后加“的罪恶行径”或“的暴行”。
(2),③句中关联词语误用,应将“却”改为“并且”或者“而且”。
6.学习了本课后,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
哪些内容?(至少写两项)
示例:①展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②陈述帝国主义对圆明园的暴行。③呈现圆明园的残垣断柱。④对圆明园未来的寄托。
(2)请为以下新闻拟写一则标题。(1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也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今天,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并通过实时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让公众走进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
今后,圆明园还将继续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
示例:圆明园遗址考古首次进行网络直播
(3)“中国政府拟斥资4.6亿重修圆明园”这一消息见报后引起网友热议。有人
主张修复圆明园,有人反对修复。请说说你的主张及理由。
示例一:主张修复。让圆明园昔日的风采重现,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示例二:不主张修复。让圆明园保持断壁残垣,可以时刻警示后人牢记历史,催人奋进。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7.为什么说圆明园的物品是“富丽堂皇的破烂”?
圆明园的物品虽然是富丽堂皇的,但这是侵略者抢夺的赃物,而且还不知廉耻地展出,体现了作者对这种卑劣行径的痛恨之情。
8.试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以强盗的口吻来形容此次“胜利”,强烈谴责了侵略者贪婪、野蛮、无耻的强盗行径,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运用反语修辞,并且用“文明人”与“野蛮人”对比,更有力地讽刺了所谓的“文明人”,控诉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罪行。
9.这封信的写作目的是要表达对火烧圆明园的愤慨,可是作者却在前三段重复赞美圆明园。这是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这是采用了衬托的手法。用圆明园的美妙来衬托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成果这一行径的丑恶。
10.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充分表现了雨果正直、公正、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的品格,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四)主题阅读练习
课外品读
国宝回归热的反思
①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亘古以来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持续发展从未间断,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化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再现和见证。
②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自清朝末年,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国力衰微,民生凋敝,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荡然无存。大量珍贵文物被外国侵略者野蛮掠夺,祖宗基业遭受劫难,令国人痛心疾首。“落后就要挨打”,确是惨痛的历史教训。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与日俱增,许多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以不同方式和途径陆续回归。这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中国的国际威望明显提高。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促进流失海外珍贵文物的回归,作为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的国家文物局,做了大量积极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我国保留对历史上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文物追索的权利。
④我国政府通过法律和道义等多种渠道追索被掠夺及走私流失海外的文物,取得很大成功,然而追索海外文物的工作并非始终艳阳高照,一帆风顺。在国宝回归热逐渐兴起之时,困难和挫折也随之出现。2000年4月,香港索斯比拍卖行和佳士德拍卖行宣布即将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夺出境的
四件圆明园文物,其中三件为西洋楼前大水法的遗物——乾隆御制錾花铜虎首、猴首和牛首,另一件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原是
圆明园的陈设品。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致函香港索斯比拍卖行
和香港佳士德拍卖行,要求他们停止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
掠夺出境的圆明园文物。国家文物局认为,这些文物在法律上
的性质是“战争期间被掠夺的文物”。关于这一类文物的归还,国际法上的先例在20世纪就已出现。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该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然而两家拍卖行置国家文物局的严正立场和海内外舆论界的反对之声于不顾,坚持如期拍卖。保利集团和北京市文物公司等企业遂参与竞
拍,并最终购回上述四件圆明园遗物。
⑤被劫掠的圆明园国宝回归,就事情本身而言,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但是若明眼人稍加分析,就会感到这种回归的方式或途径,无异于在丰盛的筵席上吃进苍蝇一样的令人尴尬万分。当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使中华民族蒙受巨大的屈辱与痛苦。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又在自己的领土香港,以4
893万元的天价购回被劫掠的四件圆明园文物。这难道不是自己向尚未愈合的心灵的创口上再撒一把盐吗?此种不光彩的回归,绝不是“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所能解释得了的。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洗雪民族的耻辱。当凝目注视陈列在展柜中的这四件圆明园国宝时,我们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不知当作何感想?
11.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落后就要挨打”,必须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B.我国政府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卓有成效。
C.国人应积极主动购买海外流失文物,促其回归祖国。
D.被掠夺的国家文物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
D
1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举圆明园四件国宝回归过程的例子,证明了追索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流失海外的文物的工作有不少困难与挫折,突出说明了我国为追回文物所做的努力。
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海外文物回归有什么重大意义。
①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海外文物回归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②一部分海外文物是被非法掠夺的,这些文物的回归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1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仔细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国宝回归引发了你
怎样的感悟。
链接材料:2018年春晚的一大亮点,是特设了《国宝回归》环节,讲述了巨幅画作明代宫廷皇家地图《丝路山水地图》流落国外,如今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动人故事。20世纪30年代,《丝路山水地图》在战乱中流失日本,现由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出资2
000万美元(1.33亿元人民币)从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回,并将之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示例一:国宝因战乱流失海外,令人痛心,也让我们警醒:只有国力强大了,我们才能保护自己的国家文物不被掠夺流失,因此我们要发奋读书,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示例二:新春佳节,又逢国宝回归,再添喜悦。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肯定会有更多流失的国宝回归的。(言之有理即可)
(五)写作驿站
仿照下面句式,以“热爱”开头,写一段话。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热,兴趣是爱。因为兴趣,我们抛弃了兴趣之外的享乐;也因为兴趣,我们探索奥秘去,收获成果还。
示例: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暑假辅导班八升九语文】
(一)新课预习+导读讲练+
主题阅读+写作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新课预习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十九世纪著名浪漫主义文学家。生于军官家庭。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其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了人民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教会和专制。
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的观点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了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等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生活之艰难。《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
创作背景
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制造借口,联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中外的洗劫和焚烧。洗劫、焚烧圆明园后,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给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雨果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于1861年11月25日大义凛然地写下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知识链接
圆明园
北京海淀区附近,清代名园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长约十余公里。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145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预习思考
学习字词
赞誉(yù)
恍若(huǎng)
绸缎(chóu
duàn)
惊骇(hài)
瞥见(piē)
剪影(jiǎn)
琉璃(liú
lí)
掠夺(lüè)
赃物(zāng)
制裁(cái)
理解词义
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思考问题

读课

思考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思考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感受文章语言的风格,思考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探究
通过范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如何理解这种立场?
点拨指导: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点拨指导:正直、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站在了全人类的角度上,体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洁、公正的品格。
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运用反语
为了有力地谴责英法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作者多次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例如:“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这一句中的“更彻底,更漂亮”就是反语。接着又称之为“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就更增强了讽刺的效果。文章的最后,作者又将所有的谴责说成是“全部赞誉”,再次对侵略者进行了尖锐而辛辣的讽刺。
(2)巧用对比
文章多次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与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相对比,突出了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将圆明园这一旷世之园的富丽堂皇与英法联军对它的劫掠、焚毁相对比,暴露出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作者还将欧洲人的“文明”和中国人的“野蛮”相对比,“野蛮”的中国人民“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创建了“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圆明园,而“文明”的法兰西、英吉利“闯进了圆明园。
课文主旨
这封书信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饱含深厚人道主义的精神,热情赞美了圆明园的美丽和艺术价值,强烈谴责了侵略者焚毁文明的罪行,表现出作者不畏强权,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
板书设计
(二)学霸笔记
文本概览
?结构图解
?
?主题解说
?
本文是雨果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雨果在信中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态度鲜明、立场明确。信中热情赞美了代表东方艺术和亚洲文明的圆明园,
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洗劫、焚烧圆明园的野蛮行径,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极大同情。
?写作特色
?
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反语,入木三分地揭露了侵略者虚伪、丑恶的嘴脸,使文章立意深刻,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考点聚焦
理解反语的作用
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指运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或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运用反语,能更好地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具体来说,反语的作用大体有如下几点:
(1)揭露、批判、讽刺或嘲弄对方,增加语言的战斗力。
(2)鲜明地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
(3)使语言富有变化、不死板、生动有趣,增强说话或文章的幽默感。
(4)表现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斗争,将憋在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有时还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答题模式:这里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强烈地批判了(讽刺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三)导读练习
积累运用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脂粉(zhī)
震撼(hàn) 
缭乱(liáo)
 给予(jǐ)
B.箱箧(jiá)
晨曦(xī)
缀满(zhuì)
塞满(sāi)
C.朱鹭(lù)
惊骇(hè)
瞥见(piē)
洗劫(jí)
D.谴责(qiǎn)
恍若(huǎnɡ)
琉璃(liú)
珐琅(fǎ)
A
【解析】B.箧(qiè);C.骇(hài),劫(jié);D.珐(fà)。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内涵  
宛如 
 窃贼 
 荡然无存
B.赞誉  
结晶 
 脏物  
依稀可见
C.治裁  
典范 
 宫殿 
 恍若月宫
D.谴责  
耗费 
 挽手 
 不可明状
A
【解析】B.脏(赃);C.治(制);D.明(名)。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栋独一无二的别墅,里面更是美轮美奂。
B.面对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商品广告,消费者要谨防上当受骗。
C.额尔金是臭名昭著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
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
D.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A
【解析】A.“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这里指内部装饰,应用“富丽堂皇”。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感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
掠夺的中国。
D.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
得更彻底,更漂亮。
B
【解析】A、C、D都是褒词贬用。
5.下面语段画线的三个句子中有两句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①法国作家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在英国发表声明斥责日本的侵华行为。②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赢得了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文学上、物理学上,更在人格精神上。君子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就是雨果这样,就是爱因斯坦这样,③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有判断力,更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却能公开地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1),①句中成分残缺,应在“圆明园”后加“的罪恶行径”或“的暴行”。
(2),③句中关联词语误用,应将“却”改为“并且”或者“而且”。
6.学习了本课后,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
哪些内容?(至少写两项)
示例:①展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②陈述帝国主义对圆明园的暴行。③呈现圆明园的残垣断柱。④对圆明园未来的寄托。
(2)请为以下新闻拟写一则标题。(1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也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今天,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并通过实时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让公众走进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
今后,圆明园还将继续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
示例:圆明园遗址考古首次进行网络直播
(3)“中国政府拟斥资4.6亿重修圆明园”这一消息见报后引起网友热议。有人
主张修复圆明园,有人反对修复。请说说你的主张及理由。
示例一:主张修复。让圆明园昔日的风采重现,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示例二:不主张修复。让圆明园保持断壁残垣,可以时刻警示后人牢记历史,催人奋进。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7.为什么说圆明园的物品是“富丽堂皇的破烂”?
圆明园的物品虽然是富丽堂皇的,但这是侵略者抢夺的赃物,而且还不知廉耻地展出,体现了作者对这种卑劣行径的痛恨之情。
8.试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以强盗的口吻来形容此次“胜利”,强烈谴责了侵略者贪婪、野蛮、无耻的强盗行径,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运用反语修辞,并且用“文明人”与“野蛮人”对比,更有力地讽刺了所谓的“文明人”,控诉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罪行。
9.这封信的写作目的是要表达对火烧圆明园的愤慨,可是作者却在前三段重复赞美圆明园。这是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这是采用了衬托的手法。用圆明园的美妙来衬托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成果这一行径的丑恶。
10.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充分表现了雨果正直、公正、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的品格,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四)主题阅读练习
课外品读
国宝回归热的反思
①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亘古以来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持续发展从未间断,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化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再现和见证。
②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自清朝末年,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国力衰微,民生凋敝,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荡然无存。大量珍贵文物被外国侵略者野蛮掠夺,祖宗基业遭受劫难,令国人痛心疾首。“落后就要挨打”,确是惨痛的历史教训。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与日俱增,许多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以不同方式和途径陆续回归。这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中国的国际威望明显提高。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促进流失海外珍贵文物的回归,作为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的国家文物局,做了大量积极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我国保留对历史上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文物追索的权利。
④我国政府通过法律和道义等多种渠道追索被掠夺及走私流失海外的文物,取得很大成功,然而追索海外文物的工作并非始终艳阳高照,一帆风顺。在国宝回归热逐渐兴起之时,困难和挫折也随之出现。2000年4月,香港索斯比拍卖行和佳士德拍卖行宣布即将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夺出境的
四件圆明园文物,其中三件为西洋楼前大水法的遗物——乾隆御制錾花铜虎首、猴首和牛首,另一件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原是
圆明园的陈设品。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致函香港索斯比拍卖行
和香港佳士德拍卖行,要求他们停止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
掠夺出境的圆明园文物。国家文物局认为,这些文物在法律上
的性质是“战争期间被掠夺的文物”。关于这一类文物的归还,国际法上的先例在20世纪就已出现。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该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然而两家拍卖行置国家文物局的严正立场和海内外舆论界的反对之声于不顾,坚持如期拍卖。保利集团和北京市文物公司等企业遂参与竞
拍,并最终购回上述四件圆明园遗物。
⑤被劫掠的圆明园国宝回归,就事情本身而言,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但是若明眼人稍加分析,就会感到这种回归的方式或途径,无异于在丰盛的筵席上吃进苍蝇一样的令人尴尬万分。当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使中华民族蒙受巨大的屈辱与痛苦。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又在自己的领土香港,以4
893万元的天价购回被劫掠的四件圆明园文物。这难道不是自己向尚未愈合的心灵的创口上再撒一把盐吗?此种不光彩的回归,绝不是“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所能解释得了的。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洗雪民族的耻辱。当凝目注视陈列在展柜中的这四件圆明园国宝时,我们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不知当作何感想?
11.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落后就要挨打”,必须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B.我国政府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卓有成效。
C.国人应积极主动购买海外流失文物,促其回归祖国。
D.被掠夺的国家文物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
D
1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举圆明园四件国宝回归过程的例子,证明了追索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流失海外的文物的工作有不少困难与挫折,突出说明了我国为追回文物所做的努力。
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海外文物回归有什么重大意义。
①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海外文物回归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②一部分海外文物是被非法掠夺的,这些文物的回归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1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仔细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国宝回归引发了你
怎样的感悟。
链接材料:2018年春晚的一大亮点,是特设了《国宝回归》环节,讲述了巨幅画作明代宫廷皇家地图《丝路山水地图》流落国外,如今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动人故事。20世纪30年代,《丝路山水地图》在战乱中流失日本,现由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出资2
000万美元(1.33亿元人民币)从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回,并将之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示例一:国宝因战乱流失海外,令人痛心,也让我们警醒:只有国力强大了,我们才能保护自己的国家文物不被掠夺流失,因此我们要发奋读书,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示例二:新春佳节,又逢国宝回归,再添喜悦。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肯定会有更多流失的国宝回归的。(言之有理即可)
(五)写作驿站
仿照下面句式,以“热爱”开头,写一段话。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热,兴趣是爱。因为兴趣,我们抛弃了兴趣之外的享乐;也因为兴趣,我们探索奥秘去,收获成果还。
示例: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2张PPT)
暑假辅导班机构专用教学课件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新课预习
(二)学霸笔记
(三)导读练习
(四)主题阅读练习
(五)写作驿站
(一)新课预习
法国作家雨果先生就《悲惨世界》能否发表的问题,给编辑去了一封信,信的内容简洁至极,只有一个问号,编辑认为可以发表,也回了一封信,大家猜猜,他回的是什么?
对,是感叹号!
看来雨果先生写信是很讲究简洁的,那么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封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看看这封信又写了什么?
新知导入
雨果(1802~1885),法国十九世纪著名浪漫主义文学家。生于军官家庭。1827年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其序言反对古典主义,成为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欧那尼》《国王寻乐》等剧本表达了人民的不满。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反对教会和专制。
作者简介
助学资料
1861~1869年完成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从人道主义的观点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海上劳工》歌颂了浪漫主义爱情在与大自然斗争和克服人类弱点等方面的巨大精神力量。《笑面人》通过流浪艺人的悲惨遭遇,描写人民生活之艰难。《九三年》描写法国革命高潮一年的动人场景。
作者简介
助学资料
鸦片战争后,英法两国不满足在华的既得利益,制造借口,联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对圆明园进行了震惊中外的洗劫和焚烧。洗劫、焚烧圆明园后,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给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雨果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于1861年11月25日大义凛然地写下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创作背景
助学资料
北京海淀区附近,清代名园之一。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周长约十余公里。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仿照国内外名胜四十景,有建筑145处。其中除具有独创形式的庭园建筑外,长春园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
知识链接
助学资料
圆明园
赞誉(yù)
恍若(huǎng)
绸缎(chóu
duàn)
惊骇(hài)
瞥见(piē)
剪影(jiǎn)
琉璃(liú
lí)
掠夺(lüè)
赃物(zāng)
制裁(cái)
学习字词
预习思考
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理解词义
预习思考

读课

思考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思考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思考问题
预习思考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感受文章语言的风格,思考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通过范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如何理解这种立场?
点拨指导: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点拨指导:正直、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站在了全人类的角度上,体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洁、公正的品格。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为了有力地谴责英法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作者多次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例如:“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这一句中的“更彻底,更漂亮”就是反语。接着又称之为“丰功伟绩”“收获巨大”,这就更增强了讽刺的效果。文章的最后,作者又将所有的谴责说成是“全部赞誉”,再次对侵略者进行了尖锐而辛辣的讽刺。
(1)运用反语
文章多次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与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相对比,突出了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将圆明园这一旷世之园的富丽堂皇与英法联军对它的劫掠、焚毁相对比,暴露出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作者还将欧洲人的“文明”和中国人的“野蛮”相对比,“野蛮”的中国人民“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创建了“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圆明园,而“文明”的法兰西、英吉利“闯进了圆明园。
(2)巧用对比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这封书信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饱含深厚人道主义的精神,热情赞美了圆明园的美丽和艺术价值,强烈谴责了侵略者焚毁文明的罪行,表现出作者不畏强权,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引用谬论: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
想象圆明园的神奇壮丽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规模巨大的典范
提出观点:远征中国是两名窃贼的偷窃行径
不畏强权
仗义执言
恍若月宫的建筑
亚洲文明的剪影
深情赞美
严厉批驳
痛斥侵略者的焚烧劫掠
强盗的罪行
强烈的抗议
愤怒谴责
对比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二)学霸笔记
文本概览
?结构图解
?
就英法联军
远征中国致
巴特勒上尉
的信
开头:交代写信缘由
主体
结尾:呼应开头,揭露和控诉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
世界奇迹
赞美圆明园
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亚洲文明的剪影
?主题解说
?
本文是雨果写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雨果在信中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之举态度鲜明、立场明确。信中热情赞美了代表东方艺术和亚洲文明的圆明园,
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洗劫、焚烧圆明园的野蛮行径,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极大同情。
?写作特色
?
作者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反语,入木三分地揭露了侵略者虚伪、丑恶的嘴脸,使文章立意深刻,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文本概览
理解反语的作用
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指运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或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运用反语,能更好地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具体来说,反语的作用大体有如下几点:
(1)揭露、批判、讽刺或嘲弄对方,增加语言的战斗力。
(2)鲜明地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立场。
考点聚焦
(3)使语言富有变化、不死板、生动有趣,增强说话或文章的幽默感。
(4)表现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斗争,将憋在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有时还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答题模式:这里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强烈地批判了(讽刺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考点聚焦
(三)导读练习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脂粉(zhī)
震撼(hàn) 
缭乱(liáo)
 给予(jǐ)
B.箱箧(jiá)
晨曦(xī)
缀满(zhuì)
塞满(sāi)
C.朱鹭(lù)
惊骇(hè)
瞥见(piē)
洗劫(jí)
D.谴责(qiǎn)
恍若(huǎnɡ)
琉璃(liú)
珐琅(fǎ)
积累运用
A
【解析】B.箧(qiè);C.骇(hài),劫(jié);D.珐(fà)。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内涵  
宛如 
 窃贼 
 荡然无存
B.赞誉  
结晶 
 脏物  
依稀可见
C.治裁  
典范 
 宫殿 
 恍若月宫
D.谴责  
耗费 
 挽手 
 不可明状
积累运用
A
【解析】B.脏(赃);C.治(制);D.明(名)。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栋独一无二的别墅,里面更是美轮美奂。
B.面对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商品广告,消费者要谨防上当受骗。
C.额尔金是臭名昭著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曾参与毁坏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
并掠走这个神庙的精美大理石雕。
D.额尔金的儿子小额尔金,是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
积累运用
A
【解析】A.“美轮美奂”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这里指内部装饰,应用“富丽堂皇”。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感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
掠夺的中国。
D.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
得更彻底,更漂亮。
积累运用
B
【解析】A、C、D都是褒词贬用。
5.下面语段画线的三个句子中有两句有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①法国作家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在英国发表声明斥责日本的侵华行为。②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赢得了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文学上、物理学上,更在人格精神上。君子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就是雨果这样,就是爱因斯坦这样,③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有判断力,更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却能公开地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积累运用
(1)
(2)
积累运用
①句中成分残缺,应在“圆明园”后加“的罪恶行径”或“的暴行”。
③句中关联词语误用,应将“却”改为“并且”或者“而且”。
6.学习了本课后,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
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
哪些内容?(至少写两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运用
示例:①展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②陈述帝国主义对圆明园的暴行。③呈现圆明园的残垣断柱。④对圆明园未来的寄托。
(2)请为以下新闻拟写一则标题。(1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也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的遗址考古和保护工作,今天,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瀛观遗址考古现场,并通过实时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让公众走进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
今后,圆明园还将继续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
积累运用
示例:圆明园遗址考古首次进行网络直播
(3)“中国政府拟斥资4.6亿重修圆明园”这一消息见报后引起网友热议。有人
主张修复圆明园,有人反对修复。请说说你的主张及理由。
积累运用
示例一:主张修复。让圆明园昔日的风采重现,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示例二:不主张修复。让圆明园保持断壁残垣,可以时刻警示后人牢记历史,催人奋进。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7.为什么说圆明园的物品是“富丽堂皇的破烂”?
课内精读
圆明园的物品虽然是富丽堂皇的,但这是侵略者抢夺的赃物,而且还不知廉耻地展出,体现了作者对这种卑劣行径的痛恨之情。
8.试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
一个装满了箱箧。
课内精读
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以强盗的口吻来形容此次“胜利”,强烈谴责了侵略者贪婪、野蛮、无耻的强盗行径,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2)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
干的事情。
课内精读
运用反语修辞,并且用“文明人”与“野蛮人”对比,更有力地讽刺了所谓的“文明人”,控诉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罪行。
9.这封信的写作目的是要表达对火烧圆明园的愤慨,可是作者却在前三段重复
赞美圆明园。这是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课内精读
这是采用了衬托的手法。用圆明园的美妙来衬托侵略者毁灭人类文明成果这一行径的丑恶。
10.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一个法国人
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课内精读
充分表现了雨果正直、公正、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的品格,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四)主题阅读练习
国宝回归热的反思
①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亘古以来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持续发展从未间断,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化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再现和见证。
②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自清朝末年,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国力衰微,民生凋敝,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荡然无存。大量珍贵文物被外国侵略者野蛮掠夺,祖宗基业遭受劫难,令国人痛心疾首。“落后就要挨打”,确是惨痛的历史教训。
课外品读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与日俱增,许多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以不同方式和途径陆续回归。这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中国的国际威望明显提高。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促进流失海外珍贵文物的回归,作为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的国家文物局,做了大量积极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我国保留对历史上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文物追索的权利。
④我国政府通过法律和道义等多种渠道追索被掠夺及走私流失海外的文物,取得很大成功,然而追索海外文物的工作并非始终艳阳高照,一帆风顺。在国宝回归热逐渐兴起之时,困难和挫折也随之出现。2000年4月,香港索斯比拍卖行和佳士德拍卖行宣布即将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夺出境的
课外品读
四件圆明园文物,其中三件为西洋楼前大水法的遗物——乾隆御制錾花铜虎首、猴首和牛首,另一件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原是
圆明园的陈设品。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致函香港索斯比拍卖行
和香港佳士德拍卖行,要求他们停止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
掠夺出境的圆明园文物。国家文物局认为,这些文物在法律上
的性质是“战争期间被掠夺的文物”。关于这一类文物的归还,国际法上的先例在20世纪就已出现。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该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然而两家拍卖行置国家文物局的严正立场和海内外舆论界的反对之声于不顾,坚持如期拍卖。保利集团和北京市文物公司等企业遂参与竞
课外品读
拍,并最终购回上述四件圆明园遗物。
⑤被劫掠的圆明园国宝回归,就事情本身而言,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但是若明眼人稍加分析,就会感到这种回归的方式或途径,无异于在丰盛的筵席上吃进苍蝇一样的令人尴尬万分。当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使中华民族蒙受巨大的屈辱与痛苦。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又在自己的领土香港,以4
893万元的天价购回被劫掠的四件圆明园文物。这难道不是自己向尚未愈合的心灵的创口上再撒一把盐吗?此种不光彩的回归,绝不是“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所能解释得了的。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洗雪民族的耻辱。当凝目注视陈列在展柜中的这四件圆明园国宝时,我们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不知当作何感想?
课外品读
11.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落后就要挨打”,必须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B.我国政府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卓有成效。
C.国人应积极主动购买海外流失文物,促其回归祖国。
D.被掠夺的国家文物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
D
课外品读
12.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举圆明园四件国宝回归过程的例子,证明了追索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流失海外的文物的工作有不少困难与挫折,突出说明了我国为追回文物所做的努力。
课外品读
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海外文物回归有什么重大意义。
①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海外文物回归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②一部分海外文物是被非法掠夺的,这些文物的回归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课外品读
1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仔细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国宝回归引发了你
怎样的感悟。
链接材料:2018年春晚的一大亮点,是特设了《国宝回归》环节,讲述了巨幅画作明代宫廷皇家地图《丝路山水地图》流落国外,如今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动人故事。20世纪30年代,《丝路山水地图》在战乱中流失日本,现由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出资2
000万美元(1.33亿元人民币)从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回,并将之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课外品读
课外品读
示例一:国宝因战乱流失海外,令人痛心,也让我们警醒:只有国力强大了,我们才能保护自己的国家文物不被掠夺流失,因此我们要发奋读书,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示例二:新春佳节,又逢国宝回归,再添喜悦。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肯定会有更多流失的国宝回归的。(言之有理即可)
(五)写作驿站
仿照下面句式,以“热爱”开头,写一段话。
兴趣是什么?兴趣是热,兴趣是爱。因为兴趣,我们抛弃了兴趣之外的享乐;也因为兴趣,我们探索奥秘去,收获成果还。
示例: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