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2人口迁移 导学案(鲁教版必修2)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举例说明不同形式的人口迁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其重要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2、通过实例说明地域文化与人口迁移的关系。
【学习重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A级(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课上展示)
一、人口的迁移与人口流动
二、人口迁移的原因
三、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能力提升】B级(课前独立思考并组织答案,课上分组讨论,互补完善,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归纳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8年春节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是一部宏观展现山东人闯关东历史的民族史诗。从清朝初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高频考点讲练
材料2: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1)下列选项不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原因的是( )
A.东北地区土地辽阔,有利于农民开荒种地
B.政府开放封禁政策,加大了山林、草原的开发
C.山东当时战局混乱
D.东北地区当时人均收入水平高
(2)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3)“闯关东”和“雁南飞”时期对东北地区产生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知识构建】C级(学生根据自主预习构建本节知识点的知识结构,教师根据作业批改情况在课堂上进行点拨完善。)
【迁移应用】D级( 把在B级学到的答题规律和方法,应用到新情境和新问题中,让学生学会迁移。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点拨。 )
根据表1数据和图 “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图14)”,回答下列问题。(20分)
表1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 ;说明其人口数量变化主要由于 引起的。
(2)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为 。
(3)举例说明人口迁移对北京地理环境的影响。
(5)简述河南省人口迁往北京的主要原因。
【随堂检测】(学生定时独立完成——当堂反馈——纠错、点拨)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分析回答1~3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
C.从非洲迁往东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山东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
A.甲地工资待遇较高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读下图,完成4~5题。
4.上图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号表示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号表示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0”表示无关的因素。下面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土壤盐渍化
C.文化教育发达 D.老龄化
5.2001年阿富汗难民迁入巴基斯坦的中间阻力最有可能的是( )
A.交通不便 B.国家政策 C.气候干旱 D.地形崎岖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能促进种族、民族的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一般不会产生种族、民族、宗教上的矛盾
B.人口迁移对迁出国来说,减轻了人口压力,增加了许多侨汇收入,不会给迁出国的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C.人口迁移对迁入国来说,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有时也会产生新的矛盾和社会不安定因素
D.一般来说,由于战争、灾荒、贫穷、逃难所形成的国际难民不属于移民活动
7、读“1984~1985年我国人口流动数量统计图”,回答问题。
(1)1984年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___ ___ __。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目的是_____ __ _ 。
(3)影响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 __ __,造成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的原因是__ 。
第一单元第二节 人口迁移导学案参考答案
【能力提升】B级
(1)C
(2)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即大批山东人返乡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加,由人口迁出省编委人口迁入省。二是移民受到亲情、乡情的吸引。
(3)“闯关东”的影响:利于东北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发展。
“雁南飞”的影响:人口迁出缓解了严重的人地矛盾,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因劳动力减少,影响了地区产业开发和经济发展。
【迁移应用】D级
(1)高;人口迁入(机械增长)
(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有利:提供劳动力;引进人才;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等
不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4)与北京相比,河南省经济水平较低;就业机会较少,收入较低。
【随堂检测】
1、B 2、A 3、C 4、B 5、B 6、C
7、答案:(1)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2)外出务工和经商
(3)社会经济因素 城乡收入差距
图14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