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5.1《阿Q正传》(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5.1《阿Q正传》(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6 18:5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单元导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学习本单元,要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其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百年来人们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变动的轨迹。要多角度、多层面探究作品的意蕴;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获得鲜活的审美体验。
鲁迅对小说人物有过这样一段评论:“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观看视频回答:
视频中的是现实吗?
阿Q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把握人物形象
课文中写阿Q动手打人或被人打共有五次。请把这五次找出来,填写下面的表格。
?
事件
心理、语言、动作
胜利方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1、与人口角时:“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

2、藐视“文童”:“我的儿子会阔得多
啦!”看不起城里人:“这是错的”、“可笑”。(

3、瘌疮疤的故事:“你还不配…
…”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就是
‘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



4、赌博,被抢:自打嘴巴,却心满意足的得胜了。


妄自尊大,自欺欺人
狭隘保守,盲目趋时
争强好胜,忍辱屈从
自轻自贱,心满意足
5、败在王胡手下(生平第一件屈辱):“他肯坐下去,简直还是抬举他”,“这毛虫!”“君子动口不动手!”(

6、挨了假洋鬼子“哭丧棒”(生平第二件屈辱):
“秃儿。驴…
…”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
(挨打);“反而觉得轻松些…
…早已有些高兴了”


7、调戏小尼姑(为自己的屈辱报仇)“咳,呸!”“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地笑。(

蛮横霸道,懦弱卑怯
欺软怕硬,流氓恶习
懦弱卑怯
奴性十足
一、简要分析课文中的阿Q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①妄自尊大。他的出身本来十分低微,无法查考,与别人口角的时候,却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
你算是什么东西!”
他以“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为由,盲目瞧不起有钱有势的赵太爷、钱太爷;因为去过城里,他看不起未庄人。但也鄙薄城里人。
②自欺欺人。他忌讳头上的癞疮疤,且十分苦恼,可人们偏偏要拿他的癞疮疤寻开心时,他会说“你还不配”,于是就觉得自己头上的癩疮疤非同寻常起来,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疮疤"了;当他被人揪住小辫子在壁上碰了响头之后,他以“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自我宽慰。
③自轻自贱。比如,在被人揪住辫子往墙上碰头时,阿Q将自己贬低为“虫豸”以讨饶。他赌博赢来得洋钱被抢,无法解脱而闷闷不乐时,就自打嘴巴,假想打的是别人。
④麻木健忘。他自认为遭遇的平生两件“屈辱”,一件是被王胡打,一件是被假洋鬼子用“哭丧棒"打,可是他转头就去欺负小尼姑,于是又心理平衡了,“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
⑤欺软怕硬。阿Q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先估量对手的力量,口讷的便骂,气力小的便打。闲人们打他,他自轻自贱以讨饶;“假洋鬼子”打他,他“等候着”而不敢还手。调戏小尼姑是他欺弱的典型表现。
规范答题:
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①、总述阿Q是一个无名无姓、无家无业的(具有……性格特点的)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村贫民(贫苦雇农)。
性格特点+身份地位
②、分述性格特点+分析
二、小说塑造了阿Q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阿Q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就是精神胜利法,即对于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用一种自嘲自解的方式,在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胜利。也被称为“阿Q精神”。结合时代背景和课文内容分析“精神胜利法”的实质内涵是什么?
相关背景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由于其领导阶级是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革命者并未唤醒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力量——广大农民群众,也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和封建阶级的根本利益,而是把革命政权拱手让给了原来的封建统治势力。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些投机分子摇身一变成了“革命者”,他们利用掌握的革命政权去迫害革命势力,杀害革命党人、革命群众。
阿Q这个想要革命的流浪雇农,却被假革命、反革命分子和假革命政权杀害了。他无辜,假革命者有罪,而无辜者死,假革命者生。《阿Q正传》就是在这样的被颠倒了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阿Q精神“的实质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麻醉的手段,是一种奴性的典型表现。
阿Q的“优胜记略”和“续优胜记略”不过是充满了血泪和耻辱的奴隶生活的记录。
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也揭示了普通人性的弱点。
②从心理学上看,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替代、压抑、合理化。
阿Q及未庄人的思想中等级观念已深人骨髓,他们有一种凌驾于别人之
上的强烈权力欲。在现实中,阿Q的这种欲望不但得不到满足反而牺牲自已满足了别人。为了平衡内心的冲突,阿Q只好通过这种心理调节使自已的痛苦被替代、压抑或合理化。替代是指把个人冲动转向一个替代物,所Q受了“假洋鬼子”的气,发泄在小尼姑身上就是例子。如生气发怒时,摔东西。再外面受委屈,回家后踢小狗。压抑是指把不能接受的屈辱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以达到心理平衡。具体在阿Q身上的表现就是“忘却”对押牌宝赢了钱却几乎失败的痛苦的忘却,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合理化,主要指选择一些合乎内心需要的理由来减轻心理上的痛苦,宣扬一些可以接受的信息,在阿Q身上表现为“接受”。比如,被打,是不能接受的,但转变为“儿子打老子”,似乎就可以接受了。如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知足常乐等。
新阿Q主义
我没钱,说明我不是守财奴!
我没车,说明我不需要考虑买车库!?
我不是老板,说明我不怕职工倒炒我的鱿鱼!
我不是领导,说明我不用忙着开会!
我不是明星,说明我不用担心讨厌的狗仔跟我!
我没去国外旅游,是因为我怕被恐怖组织抓去做人质!
我没去炒股,是因为我怕一夜暴富别人说我暴发户!
我没去开神七,是因为领导不准我假去考飞船驾照!
阿Q具有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和价值。联系实际,谈谈当今人们的哪些思想和观念体现了“阿Q精神”?
任何事情就像硬币一样,都有两面性。生活中,要辩证对待。阿Q精神”并非坏事,它内含科学性;对于心理失控的人来说,它是一剂良药,使我们能放松自己的心情,从中获得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但阿Q精神不是时时都能用的,如果我们时时都用“阿Q精神,那么就会丧失进取意识,缺乏敏锐的发展观,我们的人生将会失去意义。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阿Q精神?
《阿Q正传》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用喜剧的外衣,包裹着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另外,杂文笔法的灵活运用,也为这篇小说增添了艺术魅力。文中语言幽默、诙谐,运用白描、反语、夸张、大词小用、庄词谐用等手法,对人物进行调侃、讽刺、挖苦,其最终目的都是撕下假面、揭露真相。
三、艺术特色
语言有什么特色?
1、口语化
2、准确、鲜明、生动
3、人物语言的高度个性化
4、幽默而含讥、委婉而多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