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核心素养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的阅读习惯,能够保持1分钟500字的阅读速度,圈点勾画,通过抓住标题、开头和承上启下的句子完成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找出重点语句。
2.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重点段落、重点语句要重点品味。精读“百草园”部分传神的语言,抓住景物的特点;精读“三味书屋”部分,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
3.结合生活体验,通过比较看看鲁迅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哪些不同和共同之处,理解成长中自由与约束的关系,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
学习过程
活动一
默读全文,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关注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文本中的关键语句,找出文中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的句子。迅速了解文章大意。
如何默读:
三到:眼到、心到、手到。
四不:不出声,不动唇,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
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做笔记。能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做摘录。
有速度地默读: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整体性地默读课文,在不回读的基础上,能够通过默读从整体上感知、把握和理解全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题目,能看出文章由两部分构成:“百草园中的游戏玩乐”和“三味书屋中的读书学习”。两部分内容前后连接,表现了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开头写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百草园卖给他人,已经失去了,但鲁迅失去的不只是现实的百草园,而且是童年的百草园。结尾又写到“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这东西”指鲁迅小时候描摹的那些绣像。这些绣像从艺术角度看没有什么价值,却是三味书屋“读书之趣”的象征。所以对于作者是成年后的无价之宝,可惜的是,这些包含趣味的东西几乎“没有了”。作者对儿时的眷恋,对童趣不再的叹惋,甚至对眼前生活的感喟,都凝聚在一句看似平淡的“这东西早已没有了”收到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首尾两处的文字都混合了回忆的甜蜜和现实的苦涩,形成一个含蓄的呼应。通过第9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承上启下的过渡,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连接起来。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二部分(9段至文末):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活动二
默读课文,畅游百草园。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分析运用的手法,体会作者在此中的乐趣
生机勃勃,形、声、色、味俱全,表现孩子对大自然声、色美的感受、体验,表现对百草园生活的喜爱:百草园的美景(趣味无限)、美女蛇的故事(神秘)、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快乐)。
1.百草园的美景(趣味无限)
第2段的写景是全文精彩之笔,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不仅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而且层次井然,条理分明。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趣味无穷。
描写的范围
先写整体,后写局部。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
描写的顺序
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
描写的内容
既有植物,又有动物。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椹、菜花是春天的,蝉鸣在夏天,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
观察的角度
有好看的(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有好听的(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有好玩的(触觉):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拔起来的何首乌的臃肿的根;有好吃的(味觉):有桑椹,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难怪百草园是儿童的乐园
修辞手法的角度
有排比:“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特有的感受
遣词描写
用词十分准确、生动,形容黄蜂用“肥胖”,形容叫天子用“轻捷”,形容石井栏用“光滑”,都十分贴切
仿写:面对如此美景,怎能不写上一段!你也描写一处景物,用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并注意合理安排描写的顺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200字左右。
2.美女蛇的故事(神秘)
美女蛇的故事虽然与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没有关系,作者却由此开始生发出联想。“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先由百草园的草联想到草中的赤练蛇,再由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述的美女蛇故事。很明显,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而这故事让“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所以多年以后“我”还清楚地记得。这一段看似闲笔,却写出了儿童的心理,写出了童年的“我”的心目中世界奇特的色彩,是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3.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快乐)
赏析第7段捕鸟句子中的动作描写: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分析: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作者在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写出了百草园生活的丰富,传达出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喜爱。
活动三
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品尝三味书屋的“滋味”
默读“三味书屋”部分,理解“先生”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感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环境的变化给少年鲁迅带来的成长的快乐和烦恼。
了解大意,作者选取了行礼拜师、问“怪哉”虫、大声读书三个片段来写三味书屋。但中间又夹杂着各种情趣:跑到院子里去玩、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了解人物特点,品味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外貌描写
神态、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性格特点
寿镜吾老先生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表面严厉,实则和蔼。宽容、淳朴、亲切。方正、质朴、博学
群童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
“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敬慕先生的学问,愿意了解新知。淘气、可爱
“我”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来三味书屋之前)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
“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
刚到三味书屋时担心、害怕、不满;到最后在三味书屋获得了读书的乐趣
少年鲁迅离开百草园时,对去三味书屋充满担心、害怕、不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到最后在三味书屋获得了读书的乐趣,这是和寿镜吾老先生分不开的。表面严厉实则和蔼的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先生的宽容、淳朴跃然纸上。而且“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这里的“好起来”是一个孩子的真实感受,启蒙教师的关爱使他产生了学习兴趣。其次从学生的角度看,三味书屋的读书过程也充满了各种情趣:他们敬仰先生的学识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有机会就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之外的乐趣;趁先生读书入迷,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他们内心充满了乐趣。好一个既充满了学习氛围又充满了童趣的三味书屋!
活动四
片段写作
从班上选择一位你熟悉的同学,用200字左右,描写他的肖像或者一些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写好后,念给同学听,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出你写的谁。
活动五
阅读训练
阅读《失去的书桌》,回答问题。
失去的书桌
冯骥才
我有张小小的书桌。它又窄又矮,破旧极了,桌面又满是划痕、硬伤,还有热水杯烫成的一个个套起来的深深浅浅的白圈儿。别看它这副模样,三十年来,却一直放在我的窗前透光的地方。我搬过几次家,换过几件家具,但从来没有想到处理掉它……
记忆里,幼时的事,都是穿不成串儿的珠子。这珠子却在记忆的深井的底儿滴溜溜、闪闪发光地打转,很难抓住它们——
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我一排排地晾干弹弓子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这些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早已融进往昔岁月中的童年生活。为此,我很少用湿布去拭抹它。
只有一次例外。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前排坐着一个女同学,十分瘦弱。她年龄与我一般,个子却比我矮一头。两条短短的黄辫儿,简直是两根麻绳头。一天,上语文课,我没听讲,却悄悄把眼前的两条黄辫子拴在这女同学的椅子背儿上。正巧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起身,拴住的辫子扯得她头痛得大叫。我的语文老师姓李,瘦削的脸满是黑胡楂,连脸颊上都是。一副黑边的近视镜混淆了他的眼神,使我头次见到他时以为他挺凶,其实他温和极了。他对我们调皮的忍耐限度比别的老师都大。但不知为什么,那天他好厉害,把我一把拉到课堂前,叫我伸出双手,狠狠打了十多板子。他真生气呢!气呼呼地直喘,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指着门瞪圆眼对我吼道:“走!快走!”我离开了课堂,一路跑回家。我手疼倒没什么,但当众挨打受罚,我的自尊心受不了。于是,我眼泪汪汪地在桌上写了“李老师是狗”几个字。我写得那么痛快和解气,好像这几个字给我报了什么仇似的。这几个字就相当威风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长时间。
在上下课的铃声中,在雨和雪轮番交替地敲打窗子声中,我长大起来。事也懂得多了。桌上那几个字却不那么神气了。反而怕被人瞧见,似乎成了一种不光彩甚至是耻辱的污迹,我带着一种说不清是对李老师,还是对长大后再也遇不到的那个瘦弱的女同学的愧疚心情,用手巾尖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
真奇怪!字儿抹掉了,好像心里干净了一些。
有一天我画画。画幅大,桌面小。不得不把一半画纸垂到桌下,先画铺在桌面上的一半;待画得差不多时,再拉上纸来画另一半。这样就很难照顾到画面的整体感,我画得那么别扭,真急了,止不住愤愤地骂道:“真该死,这破桌子!”它听着,不吭一声。等我画好了画儿,张挂起来,画面却意外地好。我十分快活,早把桌子忘在一旁。它呢?依然默默旁立。它就是这样与我为伴,好像我不拋掉它,它就一心而从无二意地跟随着我。
它就摆在我窗前。从窗子透进的光笼罩着它。我窗外是一棵大槐树的树冠。这树冠摇曳婆娑的影子总是和阳光一起投照在我这小小的桌面上。每当这树冠的枝影间满是小小的黑点点时,那是春天,黑点点则是大槐树初发的芽豆豆。这期间,偶尔还有一种俗名叫作“绿叶儿”的候鸟,在枝间伶俐地蹦跳的影子出现在桌面上。夏天来了,树影日浓,渐渐变成一块荫凉,密密实实地遮盖住我的小桌。等到这块厚厚的荫凉破碎了,透现出一些晃动着的阳光的斑点时,秋风还会把一两片变黄的叶子吹进窗;像几只金色的小船,落在我这如同无风的水面一般平光光的桌面上。随后该关窗子了,玻璃蒙上了薄薄的水蒸气。那片叶无存、光秃秃、只剩下枝丫的树影,便像一张朦胧模糊的大网,把我的小桌罩住……
我终于失去了它。
在地震中,塌落下来的屋顶把它压垮。我的孩子正好躲在桌下,保住了生命。
它才是真正地为我献出了一切呀!等我从废墟中把它找出来,只是一堆碎木板、木条和木块了。我请来一位能干的木匠,想把它复原。木匠师傅瞅着它,抽着烟,最后摇了摇头。并且莫名其妙地瞧了我一眼,显然他不明白我何以有此意图——又不是复原一件碎损的稀世古物。它就这样在我的生活中没了。
我因此感到隐隐的忧伤。不由得想起几句话,却想不起是谁说的了:
“啊,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过去的,也叫人割舍不得;哪怕是不幸的,也渐渐能化为深沉的诗。”
1.本文以书桌为线索贯穿全文,选材详略得当,质朴情深。从文章内容上看,作者详写了与书桌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文章写到“我”与书桌的关系时,多处用语饱含深情,富有表现力,请对下列句子加以赏析。
(1)我把“人”字总误写成“入”字,就在这桌上吧!我一排排地晾干弹弓子用的小泥球儿,就在这桌上吧!我在小木板上钉钉子,就在这桌上吧!
(2)它听着,不吭一声。等我画好了画儿,张挂起来,画面却意外地好。我十分快活,早把桌子忘在一旁。它呢?依然默默旁立。它就是这样与我为伴,好像我不抛掉它,它就一心而从无二意地跟随着我。
3.古人说:“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表现了人物置身于环境中的感受。文章第8段对四季景色的描写似与书桌关系不大,但仔细想来却很有韵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文章结尾一段含蓄深沉,耐人寻味,浸透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请联系与书桌有关的内容谈一谈结尾一段的含义。
参考答案:
1.提示:本题考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情节的能力。结合文章中对书桌的描写来概括情节即可。借书桌发泄自己对李老师的怨恨(在书桌上写下辱骂李老师的话);借画画的事例来写书桌(在书桌上画画);书桌保住了孩子的性命。
2.提示: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精彩语句的能力。赏析词语时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详细的描写。
(1)句:围绕“此句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小桌陪伴‘我’度过了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之意回答即可。
(2)句:围绕“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桌以人的情感,亲切生动,就像老朋友一样宽容大度,忠诚可靠,表达了‘我’对小桌的喜爱”之意回答即可。
3.提示: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情节安排的用意。结合文章的主题思想来理解该情节的用意即可。(围绕“陪伴、温馨、美好、静谧、和谐”等词语中任何一点谈气氛;围绕“喜欢、喜爱”等词语谈情感)这段文字写出了小桌陪“我”度过了美好的四季生活,渲染了有小桌相伴的温馨气氛,烘托了“我”对小桌的喜爱之情。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围绕“作者以满怀深情的笔触,叙述了自己和小桌之间的快乐、幸福以及忧愁、愧悔的往事,虽然时光流转,小桌也在地震中毁于一旦,但是小桌以及有小桌陪伴的那些美好岁月,成为永远的回忆,叫人难以忘怀”之意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