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臧克家
说和做
“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邹韬奋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说: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别了,司徒雷登》
毛泽东赞扬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
认识闻一多
臧克家,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成名作《老马》。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随着新诗《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精炼含蓄的语言,并积累理解运用。
3、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治学态度、爱国热情和高尚人格。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兀兀穷年
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
仰之弥高
警报迭起
气冲斗牛
慷慨淋漓
一反既往
目不窥园
潜心贯注
检查预习1、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重点关注红字的音形义
2、思考:
文中大量使用这些四字短语有什么好处?
(此处可暂停想一下,然后看答案整理)
使文章语言凝练,生动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1、文章
围绕“说”和“做”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两者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
此处暂停思考,然后再看答案整理
速读
了解闻一多
1、文章
围绕“说”和“做”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两者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
(课后作业一)
整理
1、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革命家: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前后形成对比,判若两人】
【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不变”的是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
2、找出并标划你认为能高度评价闻一多先生的语句。
明确:文章的结尾
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强调:
整理
1、文章的7、8、9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脉络清晰
,
结构紧密。
2、第19、20段是对闻一多先生总的评价,属于全文的总结段。这段文字属于表达方式中的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尤其是放在结尾的议论,往往具有点明中心,画龙点睛的作用。
文章围绕“学者”和
“革命家”两方面,分别写了哪几件事?
(以拟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此处暂停思考,然后再看答案整理)
浏览
走近闻一多
作为学者:
写了三部著作《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作为革命家:
1、起稿政治传单
2、在群众大会上演说
3、参加示威游行
追问:
1、如何概括事例
?(要具体,要有动词)
2、闻一多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为什么只选取了这三部?
(
要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材料,以突出人物形象,同时注意材料的详略,以更有力地突出文章中心。)
找出文中对闻一多先生的描写,具体说说闻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标划相关句子作批注)【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品读
感受闻一多
人物形象(整理)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有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的学者和民主战士。
细节例句(课后第二题)
1、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2、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只整理作用)
细节描写的好处:生动具体地再现了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历历在目,触手可及,都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
有人说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还有必要追随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吗?!
拓展延伸
积累提升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
《有的人》
闻一多先生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民族。”
先生虽已逝,但他深沉而炙热的爱国情感却化作红烛依然滚烫热烈。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成果,
创造光明你的原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红
烛
课后作业第三题(整理)
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
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的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这句话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
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
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
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
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
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
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
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
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
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
研究。“漂白了四壁”
引自闻一多的诗
《静夜》,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
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
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
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
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
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
研究。“漂白了四壁”
引自闻一多的诗
《静夜》,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
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
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
一下楼的”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
都是说明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
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
一下楼的”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
都是说明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
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