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
考点聚焦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字词积累
知识梳理
污涩wū sè:指肮脏不光滑。
红绫hónɡ línɡ:一种红色丝织品。
怂恿sǒng yǒng:从旁劝说鼓动。
怅然chànɡ rán: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蜷伏quán fú:弯曲身体卧着。
悲楚bēi chǔ:悲哀痛苦。
惩戒chénɡ jiè:惩罚以示警戒。
文章框架
知识梳理
来 历
外 貌
性 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对我的
影响
第一次:
花白猫
(第1—2段)
第二次:
小黄猫
(第3—14段)
从隔壁
要来的
从舅舅家要来的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的
很活泼
更加
活泼
宠 物
宠 物
病死
一缕
酸辛
怅然愤恨诅咒路人
被一个过路人捉去了(丢失)
第三次:
丑猫
(15—34段)
遭人遗弃拾来的。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
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不活泼
忧郁
懒惰
若有若无,大家不喜欢,不大注意它。
被我打伤
致死
更难过得多。
永不养猫。
“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技巧点睛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凝望”是什么意思? 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技巧点睛
目不转睛地看。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技巧点睛
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
技巧点睛
这是我的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么好处?
拓展提升
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思维导图
猫
花白猫
小黄猫
丑猫
对我的影响
一缕酸辛
怅然愤恨
诅咒路人
更难过得多。
永不养猫。
三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