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寓言四则
一、考点聚焦
1、学习目标
(1)掌握寓言类型。
(2)掌握讽刺的手法。
2、教材回顾
(1)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最后终于要求停战。蚊子战胜了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在空中飞来飞去,不料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2)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二、考点剖析
考点一:寓言
什么叫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1、知识讲解
二、考点剖析
2、典例分析
读下面的一则寓言,回答问题
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说一说读了寓言之后你有什么启示?
二、考点剖析
3、技巧点拨
寓言的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二、考点剖析
2、典例分析
说一说读了寓言之后你有什么启示?
解析:本文告诉我们,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后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应该注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不能目光短浅。
二、考点剖析
4、拓展延伸
读下面的寓言,回答问题。
千金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问题: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文中的现象。
只顾当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利益是不利于事情的发展的,本文启发我们应该关注长远利益。
二、考点剖析
考点二:讽刺手法
什么叫讽刺?
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笑之处,常采用夸张或反讽等方式,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低的效果。
1、知识讲解
二、考点剖析
2、典例分析
读古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江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读本诗,体会其中讽刺手法的运用效果。
二、考点剖析
3、技巧点拨
答题格式:其中运用了讽刺手法,通过写……暴露出……,揭示了……的主旨,……让文章更加吸引人,其中……能表达出作者……的感情。(结合内容)
二、考点剖析
典例分析
读本诗,体会其中讽刺手法的运用效果。
解析:这首诗运用了讽刺手法,从文字的面上看似乎批评的是歌女,而实际上是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二、考点剖析
4、拓展延伸
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皇帝的新装》一文,作者是如何运用讽刺手法的?
解析:本文讽刺了所有爱慕虚荣的人。本文借皇帝一人的爱慕虚荣,来讽刺了所有的爱慕虚荣的人,表现在当皇帝游行时,所有的人明明都知道皇帝没有穿衣服,却不敢说出真话,而通过一个天真的孩童口中的话,与其他人的口是心非形成对比,写出了孩子的诚实,更加讽刺了众人的虚伪。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进行了深深的谴责,表达了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
三、思维导图
知识点
寓言
讽刺
运用夸张
说明道理
故事性
揭示本质
警醒意义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