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概述肾脏的结构和肾脏与尿液形成相关的结构特点;
(2)说明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说明了尿液形成过程的物质变化
(4)列举泌尿系统的卫生常识。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视频、课件,观察、归纳、发现问题。
(3)分析血浆、肾小球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数据,运用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
(4)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泌尿系统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习惯。
(3)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尿液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教法与学法]
1、教法:希沃白板5教学,探究解决法,讲授法等。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法
[课前准备] 课件制作、视频的收集、导学案的设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导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尿液的形成
1、形成尿液的器官——肾
尿的形成过程
(1)原尿的形成
(2)终尿的形成
(二)尿液的排出
泌尿系统的卫生
课堂小结
情感教育 观察泌尿系统思考:
泌尿系统主要由哪些器官组成?
学生展示、归纳
对照课件图片及视频,仔细辨认肾的内部结构。
学生展示、归纳。
学生仔细观察,结合视频内容叙述原尿的形成过程
学以致用,解读数据。
学生归纳出原尿的形成过程,并用语言文字表达。
学生仔细观察,结合视频内容叙述终尿的形成过程
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巩固自己的知识。
运用知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阅读老师展示的课件和教材,了解尿液的排出途径和排尿的重要意义。
学生做好笔记,理清思路。
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认真订正,做好笔记
学生倾听,认真感受 出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图,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并讨论:
重点强调指出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时注意引导
播放视频,了解肾的内部结构并讨论
教师强调: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尿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顺利学习,我设计了如下的方案:
第一步活动:出示肾小球结构图,掌握肾小球结构特点。
第二步活动: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目标,思考问题。(让学生观看视频-原尿的形成),从而了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第三步活动:解读数据, 通过设置趣味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讨论,掌握血浆与原尿的成分不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活动:让学生观看视频-终尿的形成,从而了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读表格数据,掌握血浆、原尿及尿液的成分比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活动:通过设置游戏,让学生巩固三种液体间成分的变化,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第六步活动:生活连接,展示生活中常见病,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老师评价,学生所学知识技能。
第七步活动:再次展示flash动画演示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滤过与重吸收”,由此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进一步让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从而突出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一,同时也达到对尿液形成这一知识的小结。
《尿液的排出》内容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引导学生总结,尿的排出途径?排尿的生理意义?
教师展示本课的主要内容,并板书
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通过对最后一题综合探究题的讲解,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达到巩固效果。
出示田世国捐肾救母事迹的片段,同时插入背景音乐《爱的奉献》,提升主题,结束新课。
五、板书 第2节 尿液的形成与排出(第2课时)
一、尿液的形成
1、原尿的形成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终尿的形成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二、 尿液的排出
三、泌尿系统的卫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