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7-06 21:4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份让人惊叹的伟业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修建长城
修建灵渠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统一车轨、驰道
统一文字
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子胡亥立,是为二世皇帝。三年(公元前207年),诸侯并起叛秦,赵高杀二世,立子婴。子婴立月余,诸侯诛之,遂灭秦。
——《史记·秦本纪》
为什么?
来自一位秦朝农民的信
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标要求: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秦帝国的四大工程
万里长城
阿房宫
秦始皇陵
秦直道
一、秦的暴政
徭役兵役繁重
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徭役40万
徭役70万
徭役100万
北征匈奴兵役30万
降服百越兵役50万
秦兵马俑
我们还要为皇帝南征北伐。
庞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将军俑
跪射俑
立射俑
文吏俑
车士俑
秦直道,是秦始皇为攻防匈奴,令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一条重要军事要道。南起陕西咸阳,北至内蒙古包头,穿越14个县,全长736多公里。直道全用黄土夯实,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有20米,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孟姜女哭长城
秦始皇为完成“四大工程” ,每年征调服徭役的不下二三百万。
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修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人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秦民谣
秦朝税收20倍于古代,三分之二的收成交给国家。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现象。
——《汉书 食货志上》
赋税沉重
束颈的铁钳
铁桎脚镣
 奸邪并生,赭[zhě]衣塞路,囹圄[líng yǔ]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刑法严苛
秦始皇统治特点:
急于求成和暴虐
具五刑: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止,笞杀之,枭其首,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其舌。
陕西渭南的“焚书”灰堆遗迹
  在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之后,秦始皇着手于思想和文化领域。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焚书”,主要是焚毁民间收藏的《诗》《书》、记述六国历史的书籍和诸子百家著作。
陕西临潼的坑儒谷遗址
  秦始皇后期追求长生不老、成仙,方士们为其寻求丹药,齐人徐福出海寻求长生不老药,花费巨大没有结果。后来有方士寻药不成,辱骂秦始皇后逃跑。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于咸阳郊外渭水边上活埋了方士和儒生共460多人。有认为坑杀的主要是方士,而非儒生。
徐福(神武天皇)
指鹿为马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东北)。小儿子胡亥与赵高、李斯勾结,阴谋夺得皇帝位置,称为秦二世。秦二世昏庸残暴,使秦朝加速走向灭亡。
赵高(?~前207)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秦始皇为禁锢思想言论,制造了“ ”
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秦二世胡亥
(前230—前207年)
将秦始皇无子嫔妃全部陪葬
把修骊山陵墓的工匠全部活埋
诛杀兄弟、姊妹22人
杀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
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宦官赵高
斩木为兵,
揭竿而起
二世更为暴虐
焚书坑儒
二、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字涉)
反抗暴秦的先驱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原因:
因大雨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2.起义时间地点:
前209年 大泽乡
3.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泽乡起义
4.政权:
张楚
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大泽乡
攻陈县建立张楚政权
直逼咸阳
秦二世反击
陈胜吴广被害
起义失败
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军
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② 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①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相竞亡秦,由涉首也。
——司马迁
观察地图,除陈胜吴广的队伍之外还有哪些起义军?
大泽乡
攻陈县建立张楚政权
直逼咸阳
秦二世反击
陈胜吴广被害
起义失败
刘邦
项羽
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军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
公元前207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灭亡
推翻秦朝
第二阶段:
刘邦项羽起义军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想象画)
项羽率领的起义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歼灭了秦军主力
  (项羽)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楚战士(项羽)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史记·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
思考探究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秦末农民起义
楚汉之争
反抗暴秦
农民阶级
农民战争
争夺帝位
封建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为争夺皇位的战争
在灭亡秦朝以后,战争却没有结束,刘邦与项羽掀起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那么秦末其所领导的农民起义与后期的楚汉战争相比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秦朝灭亡后,拥兵自重的项羽自封为
“西楚霸王”,封刘邦“汉王”,后来
双方为争夺帝位而战,史称“楚汉战争”。
(注意:这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不
是反秦的农民战争)
三、楚汉之争
三、楚汉之争
前206年—前202年,项羽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进行的战争。
暗度陈仓
鸿门宴
四面楚歌
乌江自刎
结果:
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为什么刘邦能够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项羽
(前232—前202年)
刘邦
(前247—前195年)
项籍,字羽,下相人,楚国贵族出身,自称“西楚霸王”,拥有军队40万。
字季,沛县人。出身农民,早年任亭长小官,自称“沛公”,拥有军队不足10万。
项羽进入咸阳,自恃功高,杀死秦王,纵兵烧杀,掠取财宝。
刘邦率军到达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刘邦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善用人才
军纪严明
得民心者得天下
课堂小结
一、秦的暴政
1、沉重的赋税
2.繁重的徭役、兵役
3.严酷的刑罚
4.“焚书坑儒”
5.秦二世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
直接原因:戍边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
2、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3、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政权:张楚
5、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6、秦的灭亡:(1)项羽、刘邦起义
(2)巨鹿之战 (3)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
三、楚汉之争
1、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2、人物:“西楚霸王”项羽 、“汉王”刘邦
3、刘邦取胜原因:军纪严明;善用人才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灭)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思考探究
1. 这段话表达了杜牧的什么观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2. 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说出根据。
3. 秦朝的灭亡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
说一说:我们如何评价秦始皇?
人物评价:秦始皇
功绩:
过错:
1、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后的各代所效仿。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4、筑长城,修灵渠。加强了对边疆的开发
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实行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宣判: 秦始皇是一个暴君,但是功大于过,无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