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三章 第五节 奇妙的透镜
课题 3.5奇妙的透镜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3.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体会猜想、假设、收集有效证据在探究中的必要与重要,进一步增强分类、比较、建模等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透镜对光的作用,体验透镜的奇妙,产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重点 难点 1、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会聚、发散。
教学方法 讨论合作式、 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学具 凸透镜、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 课
引
入
展示透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与透镜有关的内容,老师现在手里拿的是透镜,透镜一般是玻璃或树脂制成的、透明的镜子,我们学习的透镜至少有一面是球面,或者两面都是球面。球面透镜只是透镜中的一种,例如散光眼眼镜的镜片就是柱面镜。光透过透镜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有什么规律没有?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透镜。
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
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早在我国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展示透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与透镜有关的内容。
学生小组内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拓展 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透
镜
的
分
类
和
比
较 (一)透镜的种类
下面大家垫面巾纸用手摸一摸桌子上老师给的透镜,把透镜分成两类,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刚才的交流,得出透镜分两种:一种是中间厚,边缘薄,叫凸透镜;一种是中间薄,边缘厚,叫凹透镜。
结合凸透镜、凹透镜实物,指出哪是透镜的中间,哪是透镜的边缘,强调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关键就是比较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薄厚。
指导学生练习区分凸透镜、凹透镜:
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
(1)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
(2)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
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把透镜分成两类,再对它们的形状、共性进行探究,学生说出两个透镜的概念。
练习
此环节重点突出凸透镜、凹透镜在薄厚上的不同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巩固学习
二、 主
光
轴
和
光
心
(二)主光轴和光心
[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91页,完成导学案
1).透镜的两个表面至少一个是______的一部分。
(2).填写基本概念:
(3)通过透镜光心的光传播方向________.作图:请画出通过凸、凹透镜光心的光线。
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呢?请画出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
教师巡视指导。投影一位学生的导学案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分别找两位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回答。那我们如何判断谁说得对呢?
找戴眼镜的同学摸自己的眼镜并说出是哪种透镜。
许多器材上用的透镜是不能用手摸的,那有没有其它办法来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呢?
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
有的同学说近视眼镜是凸透镜,有的同学说是凹透镜?
找两位学生回答判断依据。
有学生回答:可以用手摸。
戴眼镜的学生用手摸后说出: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让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寻找信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把已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物理。
学生对近视眼镜并不陌生,但属于哪种透镜并不清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物理。
三、 透
镜
对
光
的
作
用
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是能透光的,光经透镜发生折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射光线有什么特点呢?
(三)透镜对光的作用
1.我们先来研究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1:利用激光笔演示三条平行光线,让学生观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怎样传播。
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我们把凸透镜对光线的这种作用就叫会聚。
2、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实验2 :利用激光笔演示三条平行光线,让学生观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怎样传播。
引导学生类比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结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解释发散:
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导学案: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凸透镜对光起______作用;
2、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起 ______作用
在框内画出相应的透镜。
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
学生认真观察、发言: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
在教师引导下理解会聚;
根据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学生很容易猜想回答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完成导学案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知道观察什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焦点上。
突出对会聚的理解,避免了学生片面的理解会聚
类比凸透镜对光的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能力。
巩固和提高学生刚才活动的结果。
四、 焦
点
和
焦
距 1、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
在学生在教材上找到焦点的基础上,提问凸透镜的焦点在哪?老师边指着演示实验中的焦点,边强调透镜的焦点在主光轴上。
由于这个焦点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用F来表示。
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2: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激光从凸透镜右边射向左边。
PPT演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谁能最快说出谁到谁的距离是焦距,用什么表示?
强调焦距是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请在导学案对应的图上标出焦距。
小结:(1)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结合导学案从教材中找到焦点和焦距。
学生在导学案相应位置上完成。
学生猜想、交流、讨论
学生说出:把实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在老师引导下小结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看教材的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 焦
点
和
焦
距
2.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
[活动4] 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
结合上述实验,阅读教材92页焦点和焦距。
提问:折射光线相交吗?那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哪。
PPT演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引导学生小结: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找到并圈画焦点和焦距。
学生观察并说出:折射光线不相交,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
学生说出: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
通过演示实验和PPT让学生直观的看见,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在另一侧并交不相交。
引导学生在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基础上,解释凹透镜的虚焦点和焦距。
课堂小结 利用板书,让学生小结,帮助学生总体把握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 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归纳小结。
板书设计
§3.5 奇妙的透镜 透镜的种类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凸透镜对光起 会聚 作用
2、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起 发散 作用
三、焦点和焦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