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的应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三节《密度知识的应用》,这节内容我是按如下几个方面理解的。
说教材
1、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探究性实验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前面两节所学的天平的使用,和对量筒的正确运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2、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待测物质的密度,加上本节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这也就需要和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将所要测的各个量具体实验得出。
结合学生实际,为了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借助已有的实验设备,在实验室完成教学。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法与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密度表可以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量出它的密度,把测量的密度跟密度表中的密度值一比较,就知道该物质是什么物质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我选择了学生每天喝得蒙牛牛奶作为实验材料。
要测出物质的密度,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设计实验
①首先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步骤
②学生自己设计完实验步骤后,引导学生交流该组提出的实验步骤的方案,指出其他小组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后,确定本次实验的合理步骤。
合理的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一盒奶的总质量M总;
(2)把盒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量出这部分牛奶的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盒和牛奶的质量M剩;
(4)利用公式计算ρ=(M总-M剩)/V。
M总 M剩 V ρ
让学生按照合理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所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并通过计算得出牛奶的密度。
再让学生分别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两次实验,认真准确的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实验结果,并作总结:
通过学生的三次测量,学生会发现,每次测量值都不一样,让学生再次讨论不一样的原因,以及哪一次比真实值大,哪一次比真实值小,找出原因。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我在设计时预想到学生在设计实验步骤可能只有一种,但实际上课时,学生的实验方案有很多种,这是我上课之前没有想到的。
2、学生在讨论方案时,各抒己见十分活跃,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讨论之中,对学生这种探索精神,我十分感动,我也给了他们展示的机会。
3、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构建知识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4、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借助教师和他人的帮助主动获得的,只有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而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意上属于学生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测量牛奶的密度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一盒奶的总质量M总;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量出这部分牛奶的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盒和牛奶的质量M剩;
(4)利用公式计算ρ=(M总-M剩)/V。
M总 M剩 V ρ
七、布置作业
从测牛奶密度得到的启发,自行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来完成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测量的实验。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内容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各位领导和教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