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统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
教学目标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也是小学第一篇文言文,要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三年级学生阅读量有限,尤其是对文言文的阅读。学生要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正确断句、读流利、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方法
借助插图、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通过抓住人物(谁)、做什么这两个要素,帮助学生读懂每一句话。并在对比中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的品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请同学看一看这幅图上的孩子们,你们发现他们和现在的小孩子有哪些不一样?
(发型、衣服不一样)
这是古时候的小朋友们,古人在发型服饰等方面和现在不同,写字的习惯也不同。古人是这样写字的。(出示竖式“司马光”)古人写的文章,我们叫做文言文。
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一个小朋友——司马光。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读课题,课题后面有个①,这与注释①对应,我们一起看看注释①,就知道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听同学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借助注释学习第一句话。
“群儿戏于庭。”“庭”半包围结构,书写时注意广字头的横笔不宜过长。借助注释知道“庭”是庭院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戏”,可以用组词释义的方法,理解为:游戏。用这样的方法理解“群儿”,把这些意思连贯在一起,就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读文找人物。
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找,这个故事里都写了哪些人?(群儿、一儿、众、光、儿)学写“众”这个字。
他们做了什么?
将人物与所做的事情一一对应。逐句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写“登”、“跌”。从“一儿”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的性命危在旦夕。时间紧迫,必须马上想出办法。
“众皆弃去”学写“弃”。知道在这里是离开的意思,众,是小孩子们,他们纷纷离开,可能去干什么吗?(可能去找大人,可能吓得跑开了。)
司马光呢?“光持石击瓮”学写“持”,品味动词“持、击”,感受司马光的冷静机智。
“光持石击瓮破之”从“破”中感受司马光击瓮的力量,救人心切。
理解事情的结果。
“儿得活”小孩得救了。
师生古今对译读,整体回顾。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讲自己的话和课文做个比较,你能发现文言文有怎样的特点?
(语言简洁,篇幅短小。)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借助人物提示,试着背诵这篇课文。
出示《司马光传》片段。读一读,探究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的原因。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总结一下文言文学习的方法:1.反复诵读原文,读准句子。2.可以通过结合注释、组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文言词语,弄懂文章大意。3.可以借助插图,猜想文章的内容。有了这些方法,我们就可以阅读更多的小古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