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
单选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回想此前和此后揭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概万分。
B.但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它芳草凄凄,十分优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C.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顷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唯妙唯肖。
2.
下列对《再塑生命的人》写法特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从自己的进步、成长过程体现老师的辛勤培育,从侧面烘托老师的形象。
B.直接描写老师的外貌、动作,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思念之情。
C.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事物的本质。
D.凭借触觉去感受大自然,感受老师的关爱,接受老师的教导。
3.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他看上去才十七、八岁,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D.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
4.
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B.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C.美不胜收:美得很特殊,让人难以承受
D.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5.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zhuó
luò),有了依靠。
B.我的手指搓捻(cuō
niǎn)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
C.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tān
tā)。
D.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nuè),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二、
填空题
6.
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_______________(照射?
反射?
散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_______________(玩弄?
戏弄?
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_______________(疲倦不堪?
麻木不仁?
无比松懈)了。
综合读写
7.
初中毕业前,班级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内容相应,句式相同。
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
(2)为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题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明代文学家宋廉,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材料二】北京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申,一直工作在第一线,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进行示范教学。
【材料三】甘肃会宁县汉家岔乡教师王建林,坚持在贫困山村任教22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山上的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
(3)班委会倡议每位同学以“老师,我要对您说”为题,给老师写一封信。下面是三位同学信中正文的开头,你认为哪种开头更好些?为什么?
①初中三年很快过去了,我有太多的话要向您说。老师,您要我说什么呢?
②三年来,我与您有过多次交流,但今天我仍有些心里话要对您说。
③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老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kān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架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
(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搓(?
?
?
)捻?
?
绽(?
?
?
)开?
??疲倦不kān(?
?
?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
?
?
?
?
?
?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
?
?
?
?
?
?”。
(3)“小心翼翼”在文中的意思是:?
?
?
?
?
?
?
?
?
?
?
?。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
?
?
?
?
?
?和?
?
?
?
?
?
?
?的修辞手法。
四、
现代文阅读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的长笛
赵文静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都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儿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呀,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笛子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孩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里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子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有删改)
(1)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对下面语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A.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
B.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
C.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
D.通过描写大人和孩子们的动作、神态,正面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
(3)请品读下面的语句,对“她”和父亲的心理揣摩有误的一项是(??????)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A.女儿得知父亲断腿的真相后伤心自责,为父亲对自己的隐忍和宽容而感动。
B.女儿不想让父母看到自己流泪,想活跃气氛,让父母开心。
C.父亲为女儿舍得给自己买这样上好的长笛而高兴。
D.父亲为女儿的理解、体贴而欣慰。
(4)下列关于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所起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母亲的话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疑问。
B.母亲的话交代父亲断腿的原因,使情节有波澜,更完整合理。
C.母亲对“她”的训斥对父亲的形象起到正面陪衬的作用,突出父亲的隐忍和对女儿的爱。
D.从主题看,母亲在听父亲吹长笛和“她”哼唱时流露出的幸福,突出了家庭的和谐、温馨,丰富了文章的主题。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再塑生命的人(节选)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作“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词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布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利文小姐把可怜的布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利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____①____,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____②_____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布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①A.跳动
?
B.激荡
?
C.回旋?
?D.徘徊
?
②A.启示?
?B.启事?
?C.启蒙?
?D.启发
(2)“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
(3)“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句中提到的“眼光”是指什么眼光?
(4)“这是生平第一次”这句话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
(5)在这一天里,“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了彻底的转变,请你具体说说有什么变化?
转变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转变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写作
11.
课文讲述了莎莉文老师对海伦一生的影响。在你身边一定也存在这样的人,请写写对你影响较深的人,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
【答案】
C
2.
【答案】
A
3.
【答案】
A
4.
【答案】
C
5.
【答案】
D
二、
填空题
6.
【答案】
照射,抚弄,疲倦不堪
三、
综合读写
7.
【答案】
(1)您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我们健全的人格
(2)【材料一】不符合要求,因为演讲活动的主题是“辛勤的园丁”,而材料一的主题是“勤学尊师”。
(3)示例:我觉得②比较好。①前半部分还说“我有太多的话要向您说”,后半部分又突然说“老师,您要我说什么呢”,前后自相矛盾;③后半部分所说的“一个老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带有教育人的口吻,语气生硬,不得体;只有②做到了简明、连贯、得体,所以我觉得②比较好。
8.
【答案】
(1)cuō,?zhàn,堪
(2)架驶,驾驶
(3)形容非常谨慎地在雾中行驶
(4)比喻,反复
四、
现代文阅读
9.
【答案】
(1)①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
②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
③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
④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
(2)D
(3)C
(4)C
10.
【答案】
(1)①B,②D
(2)因为“我”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
(3)指“我”懂得了每样东西都有名称,而且似乎都有了生命。
(4)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悔恨莫及。
(5)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五、
写作
11.
【答案】
略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