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景范中学11-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一历史期中考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州市景范中学11-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一历史期中考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4-25 10:43:49

文档简介

苏州市景范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初(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二、判断题: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
28.
29.
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30、(1)
(2)
(3)
31、(1)
(2)
(3)
32、(1)
(2)
(3)
考场号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装订线————————————————————————————苏州市景范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初(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 ②灭亡陈朝 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 ②建立隋朝 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 ②开通运河 ③灭亡陈朝
2.武则天的“无字碑”是遵其遗言所立,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重视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
B.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C.统治残暴,荒淫无道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3.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A.唐玄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太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4.“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与下列哪一制度直接相关?
A.行省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科举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5.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与科举考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有密切关系。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内容与下列哪位皇帝有关?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6.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境内的文物古迹不同程度地受损,其中文成公主庙在地震中受损程度较低。此庙是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远嫁逻些时途经此地,给当地群众传授纺织、开垦、耕种等技艺,当地群众为怀念文成公主的功德而修建的。玉树文成公主庙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A.唐与吐蕃的关系 B.唐与回纥的关系 C.唐与渤海的关系 D.唐与南诏的关系
7.据报道,今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一位扬州唐代高僧的坐像将再次回乡省亲,他就是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
A.鉴真 B.玄奘 C.空海 D.圆仁
8.如果你想要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9. 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某摄制组正在拍摄一部以盛唐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下列场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外国客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皇帝乘船经大运河到扬州体察民情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民族政权并立是宋元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个民族建立的
A.党项族 B.契丹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
1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3.岳飞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中的“胡虏”、“匈奴”在这里借指
A.女真的统治者 B.辽的统治者 C.契丹的统治者 D.党项的统治者
14.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下面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 )
A.春秋     B.战国     C.三国两晋南北朝 D.隋唐
15.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于
A.东晋 B.隋朝 C.南宋 D.明朝
16.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反映我国古代商业繁荣和社会生活题材的动漫作品,广受参观者热捧。其原作如右图所示,它产生的朝代是
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7.在内蒙古地区有以马可 波罗名字命名的店铺。请问马可 波罗最早在何时来到我国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8.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9. 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于北宋时期的:(  )
A.安徽 B.山西 C.河南 D.四川
20.周杰伦的《青花瓷》中唱到:“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你知道唐朝时期陶瓷业的典型代表有哪些吗?
①唐三彩 ②青瓷 ③白瓷 ④冰裂纹瓷 ⑤青花瓷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二、判断题: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秦朝和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都是统治者施行暴政。
22.唐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局面,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23.唐太宗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魏征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24.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5.北宋南方丝织业发展,江浙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26.宋代春节称元旦,最受重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隋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而甘肃敦煌的______________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28.图一、图二分别是唐朝时期重要的农业工具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9.唐都______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宋都城_______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材料解析题、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阅读下列有关隋朝大运河的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指当时的皇帝为下扬州游乐开凿运河),共禹(指大禹治水)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此运河是由谁下令开凿的?(1分)开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
(2)根据地图判断运河南北两端的城市名称各是什么?(写古代地名,2分)
  (3)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作者的观点?(1分)请说说在历史上大运河所起的积极作用。(1分)
31.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请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材料二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溅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 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摘自七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四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唐太宗的执政思想。(1分)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开创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什么?(1分)
(2)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试举一例说明。(1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唐朝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1分)对我们当今社会发展有何启示?(1分)
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大批北方人民为避战乱向南方迁移。此后,由于藩镇割据、唐末农民战争和军阀混战造成的战乱,以及逃避沉重赋役等原因,北方人民的南迁断断续续都在进行着,一直持续到五代十国结束,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北方人民的南迁浪潮,移民遍布南方各地。
——摘自《陆游集》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到北宋怎样的人口变化趋势?(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直接导致“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北方人民的南迁浪潮”的事件是什么?(1分)概括材料中提到的形成这一“南迁浪潮”的两大原因。(2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1分)
参考答案
1-10 AAACD AACDB
11-20 ADACC ACCDA
21-26 ABBABA
27.赵州桥 莫高窟
28.曲辕犁 筒车
29.长安 临安
30.隋炀帝 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涿郡 余杭
同意,促进了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
31.以民为本 贞观之治
开明 文成公主入藏
开放
32.人口逐渐增加
安史之乱 北方战乱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考场号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装订线————————————————————————————
考场号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装订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