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
单选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愠(yùn)
不亦说乎(yuè)
不学则殆(dài)
B.论语(lùn)不思则罔(wǎng)三省吾身(xǐng)
C.逾矩(yú)不堪其忧(shèn)一箪食(dān)
D.曲肱(gōng)不舍昼夜(zhòu)博学笃志(nǔ)
2.
选出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A.小文去看望小学班主任,一进门就客气地说:“光临寒舍,打扰您了。”
B.老师送小文一本书,小文高兴地说:“谢谢您!定当惠存,不敢怠慢。”
C.作文批改课,小文朗读自己的作文,最后对同学们说:“请大家对拙作批评指正。”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周易》《孟子》合称为“四书”。?
3.
下面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曾子的话中“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讲了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一句在强调“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为物质的享受而四处奔忙,粗茶淡饭就能让他们乐在其中。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敢于做统帅的想法。?
4.
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C.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懂得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D.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二、
填空题
5.
解释下列虚词的意思或用法。
而:学时习之(????????)人不知不愠(????????)温故知新(????????)
学不思则罔(????????)择其善者从之(????????)切问近思(????????)
三、
文言文翻译
6.翻译下列语句。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四、
文言文阅读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句子中,对画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人不堪其忧?
?
?
?
?
?堪:能忍受
B.饭疏食,饮水?
?
?
?
饭:吃
C.温故而知新?
?
?
?
?
?
故:学过的知识
D.三军可夺帅也?
?
?
?
夺:争夺,夺取
(2)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于我如浮云
C.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择善而从”都是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上的经验之谈。
B.《论语》属于语录体,体现了儒家在治学与修身方面的精辟见解。
C.“人不知而不愠”与“学而不思则罔”中“而”字的用法是一致的,都是表转折的连词。
D.“不亦乐乎”“一日三省”“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成语都出自《论语》。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朋/自远方来
B.学而/不思则罔
C.逝者/如斯夫
D.回也/不改其乐
(2)解释文中画线的词。
①说(????????)?
?
?
?
?
②夺(?
?
?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论语》中有不少语句已演化为成语,请你从选文里写出其中两个。
(5)本文所选章节,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三方面都有指导意义,请找出一则,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⑤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⑥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下列各组画线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不义而富且贵?
?
?
?
?富而可求也
B.吾日三省吾身?
?
?
?
?日中不至
C.不成人之恶?
?
?
?
?
?
是人之所恶也
D.为人谋而不忠乎?
?
?
吾亦为之
(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C.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D.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3)下列对选段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①句中“学而时习之”和②句中“传不习乎”,主要讲的是学习方法。
B.第⑥句中“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是从反面论述问题,主要讲的是学习态度。
C.选文第③句和第⑤句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告诫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富与贵”。
D.选文都是儒家的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问题、做人的道理,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二)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①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不难师于老马、老蚁
B.学而不思则罔/乃放老马而随之
C.择其善者而从之/蚁冬居山之阳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至其所不知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语段(一)的几则《论语》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其中最具辩证思维的是哪一句?
(4)语段(一)(二)都提到了虚心学习的话题,请结合语段,谈一谈语段(二)中管仲和隰朋分别向哪些“老师”学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
【答案】
A
2.
【答案】
C
3.
【答案】
D
4.
【答案】
二、
填空题
5.
【答案】
略
三、
文言文翻译
6.
【答案】
(1)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4)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像浮云一样。
(5)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四、
文言文阅读
7.
【答案】
D
C
(3)(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了。
(4)A
8.
【答案】
(1)B
(2)①同“悦”,愉快,②改变
(3)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4)示例:温故知新、三十而立、三省吾身、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亦乐乎等。
(5)示例: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中,我总认为只有上课听讲最重要,读了这一则,我发现复习也是重要的学习环节,通过复习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的感悟,这样才能有效、扎实地掌握知识。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读了这一则,我懂得了做人要谦虚的道理,只有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改正不足,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9.
【答案】
A
C
B
(4)①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②君子成全他人的好事,不成全他人的坏事;而小人的所作所为却恰恰相反。
10.
【答案】
(1)D
(2)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或: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共同点:都是有关治学(学习)的。
语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管仲从老马那里找到了回去的道路,隰朋根据蚁穴找到了水源。(或:管仲向老马学习,知道了回去的路,隰朋向蚂蚁学习找到了水。)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