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鲁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1.2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鲁科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4-25 15:2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2课时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一、分散系
1.分散系的定义
由________________分散到____________形成 的混合物。
2.组成
(1)分散质:分散系中____________的物质
(2)分散剂:分散系中_____________的物质
一种(或几种)物质
另一种物质里
分散成微粒
分散其他物质
3.分类
(1)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______
(2)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__________
(3)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________
1 nm
1~100 nm
100 nm
[开放探究] 1.能在数轴上同时表示出三种分散系吗?
二、胶体
1.概念
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___________之间的分散 系。
2.分类
依据分散剂的状态,胶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100 nm
气溶胶、液溶
胶和固溶胶
3.性质和应用
(1)丁达尔现象
①概念: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___________
②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____而形成的
③应用:可用于鉴别__________
明亮的光区
散射
溶液和胶体
(2)电泳
①概念: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发生_____ _____
②原因:胶体微粒有_______________,吸附能 力强,吸附了______________而带电荷
③应用:工业上用于电泳电镀、电泳除尘等
定向
移动
巨大的比表面积
电性相同的离子
(3)聚沉
①概念:在一定条件下胶体形成_____析出
③应用:盐卤豆腐、黄河三角洲的形成等
沉淀
4.胶体的精制——渗析
利用_______将胶体与溶液分离的方法。
[开放探究] 2.胶粒带电荷,那么胶体是否也带电荷?
提示: 胶粒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而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胶体)仍然是呈电中性的
半透膜
1.胶体分散系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差别是(  )
A.分散质直径大小 
B.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C.是否稳定
D.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
答案: A
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不能透过滤纸
C.胶粒做不停地、无秩序地运动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答案: C
3.鉴别胶体和溶液可以采取的最好方法是( )
A.电泳 B.观察
C.稀释 D.丁达尔现象
答案: D
一、几种分散系的比较
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路,前者则没有
逐项分析列表如下:
答案: D
选项 内容指向·联系分析 结论
A 溶液和胶体都是电中性的 错误
B 若溶液中的溶质是非电解质,如蔗糖,通电时溶质粒子不发生移动 错误
C 无论溶液还是胶体,分散质粒子都是无规则运动 错误
D 一束光线通过溶液时无明显现象,通过胶体时会有明显的光路 正确
规律方法: 理解胶体有关性质时,注意以下几 点:
(1)胶体、溶液、浊液都呈电中性,胶体中的分散质颗粒可能带正电或带负电,不能说胶体带电。
(2)胶体性质相对稳定,浊液不稳定。
(3)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可透过滤纸。溶液中的分解质、可透过滤纸和半透膜,浊液中的分散质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
(4)制备胶体时不能搅拌,否则可能会使胶体聚沉而产生沉淀。
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A.都不稳定,密封静置,会产生沉淀
B.都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分散质微粒都可以透过滤纸
D.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随后溶解
解析: 溶液和胶体都是比较稳定的分散系,密封静置也不会产生沉淀;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胶体粒子和溶质微粒都能透过滤纸;加入盐酸时FeCl3溶液中无沉淀产生。
答案: C
二、胶体的分离和提纯
1.胶体与浊液分离
胶体微粒可以透过滤纸而浊液不能透过滤纸,因此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胶体与溶液分离
胶体微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能够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的方法分离。
如Fe(OH)3胶体与FeCl3溶液的分离净化:
将所得溶胶盛于半透膜制作的渗析袋中,置于流动的(或频繁更换)的蒸馏水里一段时间即可。
把淀粉和NaCl溶液装入半透膜袋,浸入蒸馏水中进行渗析如右图。试完成下列问题:
(1)证明淀粉未透过半透膜而Cl-已透过半透膜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淀粉与NaCl溶液已分离完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应抓住以下两点:
(1)淀粉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2)胶体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
淀粉是高分子化合物,不能透过半透膜,只有小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碘遇淀粉变蓝是碘的特性。
答案: (1)取渗析后蒸馏水中的少许液体,滴加少量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Cl-已透过半透膜,再加入少量碘水,若不变蓝,证明淀粉未能透过半透膜
(2)将半透膜袋再浸入另一份蒸馏水中,片刻后取出半透膜袋,向蒸馏水中滴入AgNO3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淀粉与NaCl已分离完全
1.(2010·11宁波高一检测)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  )
A.稳定的液体 B.透明的液体
C.混合物 D.化合物
答案: C
2.(2010·11郑州高一检测)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粉笔灰 B.冰块
C.食盐 D.色拉油
解析:A项形成悬浊液;B项仍为纯净物(水);D项形成乳浊液。
答案:C
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①稀豆浆 ②盐酸 ③淀粉溶液 ④食盐水 ⑤鸡蛋白溶液
⑥葡萄糖溶液
A.①③⑤ B.①④
C.②④⑥ D.④⑥
解析: ①③⑤属于胶体,三种分散系中只有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答案: A
4.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
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解析: A项发生复分解反应;B项为加热使胶体聚沉;C项为气溶胶发生的丁达尔现象;D项是利用渗析提纯血液胶体。
答案: A
5.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A.蒸发 B.过滤 C.结晶 D.渗析
在下列横线上用上面方法的编号填出恰当的分离或提纯方法。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用______________。
(2)除去蛋白质胶体中混有的(NH4)2SO4,用____________。
(3)分离KN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用______________。
解析: (1)溶液和悬浊液的分离方法是过滤。(2)胶体和溶液的分离方法是渗析。(3)溶解度不同的固体溶质可用结晶和重结晶法分离。
答案: (1)B (2)D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