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四川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7生物多样性
一.选择题(共39小题)
1.(2021?资阳)下列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河蚌的贝壳一游泳 B.蝗虫的气管一呼吸
C.蜥蜴的鳞片一保护 D.蚯蚓体表的刚毛一运动
2.(2021?资阳)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鹭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鳜鱼用鳃呼吸,白鹭的胚胎发育方式是卵生
B.桃花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受精卵发育成种子
C.相对于白鹭和鳜鱼,桃树的细胞结构没有线粒体
D.白鹭、桃树、鳜鱼及西塞山前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3.(2021?乐山)取一滴酵母菌培养液制成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观察,能清楚地看到液体中悬浮着很多酵母菌。有的酵母菌长出了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 )
A.分裂生殖 B.孢子生殖 C.出芽生殖 D.芽孢形成
4.(2021?广安)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下对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属于原核生物
B.细菌形成的芽孢是生殖细胞
C.蘑菇主要靠分裂繁殖后代
D.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5.(2021?乐山)我们的肠道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细菌,其中大肠杆菌对人体不仅无害,还能制造维生素,有益人体健康。大肠杆菌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大肠杆菌的分类分别是( )
A.寄生 原核生物 B.寄生 真核生物
C.共生 原核生物 D.共生 真核生物
6.(2021?广安)鱼类家族要举行趣味运动会。一大早,鲸鱼、鲫鱼、鳄鱼、章鱼、娃娃鱼、小丑鱼、鲨鱼、鲤鱼。甲鱼、鲈鱼便纷纷赶来。运动会组委会在赛前对报名选手进行了严格的资格审查。都不具备参赛资格的是( )
A.鲸鱼、鳄鱼、章鱼、娃娃鱼、甲鱼
B.鲸鱼、鳄鱼、娃娃鱼、鲨鱼
C.鲸鱼、鳄鱼、章鱼、小丑鱼、甲鱼
D.鳄鱼、鲫鱼、章鱼、甲鱼
7.(2021?广安)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从1993年开始,每年的5月22日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8.(2021?南充)“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必须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 D.建立动物园或植物园
9.(2021?南充)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时,映入眼帘的生物大多是植物或动物,其实,在你周围还有数不清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关于这些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B.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人们常常谈“毒”色变,这说明病毒对人类有害无利
D.真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真菌分裂成两个真菌
10.(2021?南充)“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多姿多彩的动物让自然界充满勃勃生机。下列关于各种动物叙述错误的是( )
A.蚯蚓是环节动物,它的身体呈圆筒形
B.蝗虫是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C.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
D.家鸽是鸟类,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囊
11.(2021?凉山州)“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描写了蜜蜂能采集花粉酿成蜂蜜,这一过程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促进植物开花 B.帮助植物传粉
C.传播植物种子 D.促进物质循环
12.(2021?凉山州)在观察蚯蚓时,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 )
A.有利于观察蚯蚓的运动
B.有利于观察蚯蚓的环状体节
C.有利于蚯蚓进行呼吸
D.有利于观察清楚蚯蚓的刚毛
13.(2021?泸州)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到不同种类的地雀,部分雀喙的形状与它们的食性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雀喙形状
a喙短而粗
b喙长而细
c喙大小适中
食物来源
坚果和种子
昆虫
种子和昆虫
A.三种雀喙不同的地雀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B.b雀喙形状在以坚果和种子为食物的环境中属有利变异
C.以昆虫为食的地雀,喙长而细有利于啄开树皮捕食昆虫
D.三种雀喙形状的形成是生物与环境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14.(2021?资阳)多种多样的生物是我们在这颗美丽而孤独的星球上的伙伴。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藻类植物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专门的吸收和运输养料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B.苔藓植物植株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茎和叶中导管相互连通
C.腔肠动物生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D.哺乳动物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15.(2020?巴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哪项不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 )
A.身体呈流线型 B.前肢特化成翼
C.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D.卵外有卵壳保护
16.(2020?凉山州)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等不同的等级。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A.科 B.种 C.属 D.目
17.(2020?凉山州)下列研究工作中由我国科学家完成的是( )
A.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
B.用蜡烛和植物等为材料发现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在研究发现微生物的过程中提出了巴氏消毒法
D.以豌豆为杂交实验材料发现了性状的遗传规律
18.(2020?凉山州)青霉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但由于人们使用青霉素过多,有些致病细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下降而成为“耐药菌”。下列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青霉素是由细菌产生的杀菌物质
B.青霉素诱导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
C.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耐药性不利于“耐药菌”的生存
19.(2020?眉山)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角马,繁殖季节雄性角马往往用尖锐的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观点,现代角马的角发达的原因是( )
A.代代使用的结果 B.繁衍后代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20.(2020?眉山)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引起人类或动植物患病
B.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C.不能与动植互利共生
D.参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21.(2020?甘孜州)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
A.化石证据 B.遗传证据 C.胚胎学证据 D.解剖证据
22.(2020?甘孜州)下列几种微小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的是( )
A.草履虫 B.酵母菌 C.乳酸菌 D.变形虫
23.(2020?甘孜州)同学在河边清澈的小溪里发现一个蠕动的小动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这个小动物身体呈现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这个小动物可能是( )
A.蚯蚓 B.蛔虫 C.涡虫 D.水蛭
24.(2020?资阳)如图为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结论是( )
A.细菌繁殖需要漫长的时间
B.细菌由肉汤原有的细菌产生
C.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空气
D.细菌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
25.(2020?泸州)今年初,国家卫健委多次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方案中多次出现中药材藿香(一种草本植物)。研究表明,藿香能有效缓解新冠肺炎患者的肠胃不适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藿香有细胞结构,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新冠病毒需要寄生在藿香细胞内才能生存
C.新冠病毒是导致人患上新冠肺炎的病原体
D.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26.(2020?泸州)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B.细菌和真菌都有细胞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污水处理厂常利用细菌净化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
D.用酒曲制作米酒是利用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27.(2020?达州)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对昆虫来说是不利变异
B.无翅或残翅昆虫其繁殖能力比有翅的昆虫强
C.无翅或残翅昆虫容易存活,并将该变异遗传给后代
D.昆虫为了适应大风环境,产生了无翅或者残翅的变异
28.(2020?乐山)我国地大物博,不仅植物资源丰富,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前些年由于环境的改变,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对濒危动物的保护,不能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管理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9.(2020?乐山)细菌、真菌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环境中,下列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氧气
B.细菌有叶绿体,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
C.细菌有细胞核,分裂时细胞核先一分为二
D.青霉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30.(2020?成都)下列关于细菌结构和生殖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细胞中没有遗传物质
C.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D.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
31.(2020?自贡)下面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集合体
B.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临床上常用抗生素治疗
C.冬虫夏草在形成过程中,离不开真菌感染
D.青霉细胞结构中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32.(2020?巴中)下列有关分类单位的特征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种类越少
B.分类单位越小,物种的共同特征越多
C.同一分类单位中,物种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D.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种类越多
33.(2020?巴中)“腐肉生蛆”“腐草化萤”这一自然现象反映的有关生命起源的观点是( )
A.生生论 B.自然发生论 C.化学进化论 D.神创论
34.(2020?内江)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小于直接使用价值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35.(2020?内江)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的生命形式最可能类似于现在的真菌
B.农民长期使用杀虫剂会对害虫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
C.生物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
D.米勒实验的结果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小分子
36.(2020?巴中)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有的特征是( )
A.有真正的花 B.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C.由胚珠发育成种子 D.由子房发育成果实
37.(2020?巴中)藜麦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健康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全营养食品。藜麦在植物分类上属于藜科,是一种双子叶植物,其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
A.胚 B.胚乳 C.子叶 D.胚芽
38.(2020?巴中)鱼翅是用鲨鱼的鳍制成的。鱼翅的价格很高,很多人以吃鱼翅来显示自己的身份。最近许多餐饮业共同倡议“拒绝鱼翅”。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哪项是“拒绝鱼翅”的主要原因?( )
A.价格太高、节约成本
B.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稳定
C.最近发现鱼翅有毒
D.响应国家勤俭节约的号召
39.(2020?巴中)人们常把苔藓植物当作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因为它( )
A.植株矮小,没有输导组织
B.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
C.适合生活在空气污染大的地方
D.叶只有单层细胞,易受有毒气体侵入
二.解答题(共4小题)
40.(2021?资阳)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1)小强家的村东有一条小河,他很小的时候经常看到清澈的河水里有小鱼、小虾,可是近几年河水逐渐变得浑浊有异味,再也看不到鱼和虾了。他认为污染的河水可能对小鱼的生活有影响,并对此进行了探究。
①准备两只相同的鱼缸,编成甲、乙两组,甲缸中放入清水,乙缸中放入等量的 。两只鱼缸中各放入10 条形态大小生理状态 (选填“相似”“完全不同”或“随机”)的同种小鱼,把两只鱼缸放在同一环境中,用同一方法饲养,观察小鱼的生长情况。
②经过10多天后,甲组小鱼抢食、长大、游动正常;乙组小鱼不食、变小、翻白肚。由此小强得出结论:
(2)小强家所在的村是棉花种植专业村,村民为防治棉铃虫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最终导致棉铃虫的抗药性明显增强。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分析,这是长期 的结果。
(3)近年来,村里引进了新品种转基因抗虫棉。科技工作者将外源基因“杀虫毒素基因”.导入普通棉花中,使得普通棉花产生杀虫毒素,因此不需要喷施杀虫剂就能有效抗虫。这说明生物的性状由 控制。
41.(2020?资阳)资阳又叫雁城,曾经每到大雁归回的日子,就会看到一排排的大雁从北方飞来,栖息沱江沙洲,而今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很难再觅大雁的踪迹。随着资阳的生态发展随处可见绿荫葱葱,近几年我们又在沱江边上进行大雁放飞活动。请联系大雁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大雁属鸟类,身体呈 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2)大雁的呼吸器官是 ,但是鸟类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原因是它还具有发达 ,可以辅助呼吸。
(3)在大雁的肌肉中最发达的是 ,这与飞行时牵动两翼运动有密切关系。
42.(2020?成都)2020年,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威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在较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抗疫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图1为冠状病毒的外形示意图,图2为病毒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细菌和真菌相比较,病毒是一类没有 结构的微生物。病毒由外壳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外壳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内核中含有的主要物质是 。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病毒的宿主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类,即动物病毒、 和 ,引起新冠肺炎的病毒COVID﹣19属于这三类病毒中的 病毒。
(3)有人预言,新冠病毒(COVID﹣19)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减少每个人感染病毒的机会,防止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例如: (请至少列举出两项)。
43.(2020?巴中)观察如图的图片,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并解释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①古代鹿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脖子比较长,有的脖子比较短,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且一般是可遗传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
②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保留下来,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原因是 。
③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或淘汰的过程中,起到了 作用。
④现在的长颈鹿的形态是通过长期的 和 不断积累形成。
2020、2021年四川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专题7生物多样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9小题)
1.【解答】解:A、河蚌的贝壳主要其保护作用。错误;
B、蝗虫生活在陆地上,是通过气门用气管呼吸的。正确;
C、蜥蜴的鳞片,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起保护作用。正确;
D、蚯蚓的体表有刚毛,辅助运动。正确。
故选:A。
2.【解答】解:A、白鹭是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鳜鱼是鱼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正确。
B、一朵花中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继续发育,子房的发育情况为: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极核+精子→受精极核﹣﹣胚乳,可见,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错误。
C、动植物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桃树也有线粒体,错误。
D、由分析可知,生态系统即包括生物成分,.也包括非生物成分,白鹭、桃树、鳜鱼和西塞山前所有生物都是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菌,在良好的营养环境条件下生长时,可以进行出芽生殖,快速繁殖,在营养条件不好时,可以进行孢子生殖,繁殖速度减慢;当观察到酵母菌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时,这就是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故选:C。
4.【解答】解:A、病毒营寄生生活,没有细胞核,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B、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能够形成芽孢,它是细菌的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当条件适宜时,又会萌发成一个新个体。芽孢不是生殖细胞,只是细菌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B错误;
C、真菌都能通过孢子进行繁殖,细菌通过分裂生殖后代。蘑菇属于真菌,通过孢子进行繁殖。C错误;
D、细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而真菌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在人的肠内的大肠杆菌可以与人“和平相处”,细胞能够制造维生素B和维生素K,对人体有益,同时,人体为这些细菌提供了生活场所和营养物质,两者之间彼此有利,是共生关系;大肠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故选:C。
6.【解答】解: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因此属于哺乳动物;鲫鱼、小丑鱼、鲨鱼、鲤鱼、鲈鱼都生活在水中,体表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都属于鱼类;鳄鱼、甲鱼属于爬行动物;章鱼属于软体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7.【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故选:D。
8.【解答】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故选:A。
9.【解答】解:A、病毒属于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区域,属于原核生物,B正确;
C、病毒对人类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如流行性感冒病毒对人类是有害的,绿脓杆菌噬菌体(细菌病毒)对人类是有益的,C错误;
D、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绝大多数真菌靠孢子繁殖后代,D错误。
故选:B。
10.【解答】解:A、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靠疣足或刚毛辅助运动,正确。
B、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正确。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正确。
D、鸟类的呼吸器官是肺,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错误。
故选:D。
11.【解答】解:“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描写了蜜蜂能采集花粉酿成蜂蜜。蜜蜂采集花粉的同时液帮助植物传粉。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2.【解答】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所以,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是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
故选:C。
13.【解答】解:A、据表中信息可见:三种雀喙的形态或大小不同,它们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A正确;
B、据表中信息可见:b雀喙形状在以坚果和种子为食物的环境中属不利变异,b雀喙形状在以昆虫为食物的环境中属有利变异,B错误;
C、b雀喙长而细有利于啄开树皮捕食昆虫,C正确;
D、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各类地雀,产生了变异,是位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14.【解答】解:A、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有的单细胞,有的多细胞,但都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
B、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B错误;
C、腔肠动物生物生活在水中,体壁的外胚层有刺细胞。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C正确;
D、哺乳动物其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D正确。
故选:B。
15.【解答】解: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飞行时减少空气的阻力。A正确;
B、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B正确;
C、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C正确;
D、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外有卵壳保护,但与飞行无关。D错误。
故选:D。
16.【解答】解: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
故选:B。
17.【解答】解:A、首例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我国科学家完成的。符合题意;
B、英国生物学家﹣﹣普利斯特莱用蜡烛和植物等为材料进行实验发现植物能够更新空气。不合题意;
C、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研究发现微生物的过程中提出了巴氏消毒法,不合题意;
D、奥地利的生物学家孟德尔以豌豆为杂交实验材料发现了性状的遗传规律。不合题意;
故选:A。
18.【解答】解:在青霉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青霉素的特性,不能被青霉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青霉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可见,耐药菌的形成是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C。
19.【解答】解:A、自然选择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故现代角马的角发达不是代代使用的结果,A错误;
B、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不是繁衍后代的结果,B错误;
C、古代的雄鹿的鹿角存在着发达和不发达的变异,雄鹿之间为争夺配偶要进行生存斗争,由于生存斗争,有发达鹿角的个体能够得到配偶并把这种变异遗传下去,不是定向变异的结果,C错误;
D、达尔文认为,没有发达鹿角的个体因争夺不到配偶,其变异就不会遗传下去;经过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的有发达鹿角的雄鹿,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20.【解答】解:A、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A正确;
B、腐生微生物能分解枯枝败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和能量,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正确;
C、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例如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C错误;
D、细菌、真菌可参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如利用细菌净化污水,D正确。
故选:C。
21.【解答】解: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数千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故选:A。
22.【解答】解:乳酸菌属于细菌,细菌细胞最大的特点就是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草履虫和变形虫都是单细胞的动物物,其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23.【解答】解: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体呈圆筒形,有口有肛门,错误。
B、蛔虫属于线性动物,身体呈线形,有口有肛门,错误。
C、涡虫属于扁形动物,具有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背腹扁平的特征,正确。
D、水蛭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错误。
故选:C。
24.【解答】解:如图是巴斯德设计的鹅颈瓶实验的装置图,巴斯德将瓶中肉汤煮沸,使肉汤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肉汤未腐败,说明没有微生物进入。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肉汤中,不久肉汤由于微生物大量繁殖而腐败,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肉汤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
故选:C。
25.【解答】解:A、藿香(一种草本植物)有细胞结构,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正确。
B、新冠病毒需要寄生在动物细胞内才能生存,B错误。
C、侵入人体细胞的新冠病毒在传染病中属于病原体,C正确。
D、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D正确。
故选:B。
26.【解答】解:A、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A正确;
B、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和真菌都有细胞结构,A错误;
C、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在有氧的环境中细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从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C正确;
D、酒曲中曲霉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酵母菌在制作米酒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D正确。
故选:B。
27.【解答】解:A.无翅或残翅的变异都是适应环境的,有利于昆虫的生存,因此与正常翅相比,无翅或残翅都是有利变异,不是不利的变异,A错误。
B.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淹死,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无翅或残翅昆虫比有翅的昆虫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说无翅或残翅昆虫其繁殖能力比有翅的昆虫强,B错误。
C.无翅或残翅这种性状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可以遗传给后代,C正确。
D.变异是指同种生物后代与前代、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别,是生物繁衍后代的自然现象,是遗传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昆虫的这种无翅或者残翅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昆虫为了适应大风的环境,产生了无翅或者残翅的变异,D错误。
故选:C。
28.【解答】解:AB、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B错误;
C、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属于迁地保护,C错误;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正确。
故选:D。
29.【解答】解:A、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水、需要适宜的温度、需要有机物;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A错误;
B、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B错误;
C、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繁殖时,先是遗传物质先分成两份,C错误;
D、青霉的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扫帚状的结构,生有成串的孢子,青霉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D正确。
故选:D。
30.【解答】解:ABD、细菌是一类结构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具有遗传物质,AD正确,B错误。
C、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C正确。
故选:B。
31.【解答】解:A、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A正确。
B、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B错误;
C、冬虫夏草是一种昆虫与真菌的结合体,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菌是虫草真菌。每当盛夏,在海拔38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上,虫草蝙蝠蛾卵变成小虫,钻进潮湿疏松的土壤里,以植物根茎为食物,当虫草蝙蝠蛾的幼虫吃到带有虫草真菌的根茎后,受真菌感染的幼虫会死亡形成“冬虫”。第二年,真菌在其体内生长、钻出地面,形成“夏草”。C正确;
D、青霉属于真菌,细胞结构中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D正确。
故选:B。
32.【解答】解:A、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A错误;
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B正确;
C、同一分类单位中,生物的共同特征较多,但不是完全相同的,C错误;
D、越小的分类单位,所包含的种类越少,D错误。
故选:B。
33.【解答】解:A、生生论: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错误。
B、自然发生论与神创论差不多同样的古老,人们根据自己双眼对许多表面现象的观察,如腐肉会产生蛆,久不洗澡会生虱子等,得出了低等生物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这叫做自然发生论或自生论,正确。
C、化学进化论即生生论:生物只能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错误。
D、神创论也称特创论。神创论认为生物界的所有物种(包括人类),以及天体和大地,都是由上帝创造出来的。世界上的万物一经造成,就不再发生任何变化,即使有变化,也只能在该物种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是绝对不可能形成新的物种的。而且神创论还认为,各种生物之间都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错误。
故选:B。
34.【解答】解:A、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正确;
B、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等,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使用价值,B错误;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C正确;
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其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正确。
故选:B。
35.【解答】解:A、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在澳大利亚西部发现的一种形态类似细菌的化石。这是目前所知的最古老的化石,距今约35亿年。有的科学家据此推测,原始的生命形式可能就像现在的细菌,A错误;
B、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环境选择生物而不是生物选择环境,所以农民长期使用杀虫剂会对害虫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B正确;
C、生物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诞生的摇篮,C正确;
D、米勒实验的结果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小分子,D正确。
故选:A。
36.【解答】解:ABD、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发达的根、茎、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没有花、果实这两个器官;故ABD错误。
C、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都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都是由胚珠发育成的。故C正确;
故选:C。
37.【解答】解: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种子只由种皮和胚组成,无胚乳,养料储存在肥厚的子叶中;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种子除了种皮和胚以外,还含有胚乳,养料储存在胚乳中;它们的胚都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的。
故选:C。
38.【解答】解: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题干中的“拒绝鱼翅”是要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稳定。
故选:B。
39.【解答】解: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解答题(共4小题)
40.【解答】解:(1)针对问题作出的假设是河水对鱼虾的生活有影响。因为对照实验是指除了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两个鱼缸放入等量的河水和10条种、大小相近、生长状况良好的小鱼,放在相同环境中。
②因为用村东小河的水养的小鱼不如用清水养的小鱼生长好,甲组小鱼抢食、长大、游动正
常;乙组小鱼不食、变小、翻白肚,所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河水对鱼虾的生活有影响。
(2)小强家所在的村是棉花种植专业村,村民为防治棉铃虫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最终导致棉铃虫的抗药性明显增强。棉铃虫与环境之间通过长期生存斗争形成的,是自然选的结果。
(3)科技工作者将外源基因“杀虫毒素基”转入普通棉花中,使得普通棉花产生杀虫毒素,生物的基因改变,生物的性状就发生改变。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故答案为:(1)①河水;相似;②被污染的河水对鱼虾的生活有影响;
(2)自然选择;
(3)基因。
41.【解答】解:(1)大雁属于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利于飞行。
(2)大雁的呼吸器官是肺,在飞行时,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大雁体内有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协助肺进行呼吸,使大雁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
(3)大雁胸骨发达,有龙骨突,附着肌肉,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故答案为:(1)流线;(2)肺;气囊;(3)胸肌
42.【解答】解:(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两部分组成。因此病毒外壳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根据病毒寄生生物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大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COVID﹣19;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3)新冠病毒主要依靠飞沫传播,为了防止病毒在人群中传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如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等。
故答案为:(1)细胞;蛋白质;遗传物质;
(2)植物病毒;噬菌体;动物;
(3)出门戴口罩、勤洗手。
43.【解答】解: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因此出现以上个体差异的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产了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②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甚至死亡,这是不适者被淘汰。经过许多代后颈短些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
③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选择作用。
④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一些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能够吃到树上高处的叶子,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和前肢长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这样,环境对长颈鹿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现在长颈鹿的形态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有利变异累积形成的。
故答案为:①变异;
②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③选择;
④自然选择;有利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