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统一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统一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7-07 07:11:59

文档简介

机密☆肩用前
2021年7月湖北省高一统一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谜顺☆
注意事项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
卡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墙区
《史记》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空洞的,是无数个实实在在
的个体身上所体现的精神而形成的。《史记》中大量的优秀人物,在支撑民族大厦过程中起了中坚作用
对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司马迁第一次把中华民族三千年历史纳入巨大而又有系统性的载体之中。《史记》是纪传体著作,以人

为核心反映历吏的变化,所以,民族精神的展现主要通过各阶层人物来实现。本纪、世家、列传三体各有侧
重,从不同的层面展现帝王、贵族、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三体的开篇—本纪开篇《五帝本纪》、世家第一篇
《吴太伯世家》、列传第一篇《伯夷列传》顾有深意,它们具有共同的思想特征,即以“德”“义”立意,已经体现
出我们民族“崇尚德义”等价值追求。一些高官厚禄之人没有进入史书,一些下层人物反而入选,目的就是
要突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物。《史记》选择人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物精神的选择过程。
《史记》对于民族精神塑造的又一贡献在于,它真实全面地记载了各民族逐渐融合的过程,这个融合
过程,体现了我们民族兼容并包的精神。《史记》设立专门的民族列传,真实反映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史记》其他篇章中也往往注意民族融合问题。《昊太伯世家》:“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变
句昊兄弟也。”《晋世家》记戴晋悼公时重用魏絳,“使和戎。或火亲附”。这些都体现出不同民族之间和乎
共处的特点。
《史记》为了展现人物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采用了一些独特手法。因为精神不是空洞的,而是通
过具体的行为体现出来,所以司马迁往往在人物传记中放大某些事件。虞舜至孝、勾践卧薪尝胆、商鞅变
法强国、蔺相如渑池相会、项羽破签沉舟、晁蜡削藩、李广治军、张骞通西城等重大寥件,最能表现人物的
精神,《史记》也就用浓墨重彩去描写。有时则邐过一个小小的網节体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如通过廉颇
负荆请罪”亵现知错就改。通过公仪休“拒鱼”衰现臁政。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2021年7月湖北省高一统一调研测试
文参考答案
解析】“这种独特的手法就是浓墨重彩
最能表现人物精神的重大事件”错误,由材料一第
能表现人物精

体现人物的精神品格

解析
珍惜肉体生命”错误,原文材料二第一段是
迁对生命价值的关注远远超
对肉体生命的珍

解析】材料二的观点是《史记》弘扬了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精神,A项
现了舍生取义
的精神,可用作材料二的论据。B项,体现了管仲对齐桓公的忠诚;C项,体现了樊哙对刘邦的忠
韧不拔的精
4.【答案】①举
材料

用魏绛、廉颇“负荆请罪”等事例,材料二举了蔺相
晁错等事例
材料
吴太伯世家》中的内容,材料二引用
迁对蔺
如的评价。(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源于文本且合理的

答案】①塑造了大量的优秀人物
民族精神的内涵
德义等。②真实全面地
载了各民族逐渐融合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精神。③采用
独特手法,展
现人物的精神追求和价
马迁独特
观和历史观,为民族精神提供了载
体。(每点2分,答出任意
可。其他答案源于文
理的也可给分。)
6.【答案
解析】“体现了贾宝玉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错误,原文是说

半首,“反
动了兴开了机”,意即内心有了触动
答案
析】“语言越陌生,作品就越成功”错误,从原文推导不出这个结论。文学作品成功与否,受许
多因素影响,文学语
因素
答案】①才华出众
的《如梦令》,黛玉评价为”新鲜有趣
称赏
②2
快(或纯真坦率)。看了宝钗写的《临江仙》,第一个称赞,认为第一句就

凄苦。《如梦令》
景,这是她凄苦命运的象征。(每点2分,写到其中两点即可。其
答案源于文本
的也可给分
9.【答案】①语
风凭借力”颠倒语序造成
形式陌生化。②语意上重炼意
翻新。用简
体现了薛宝钗从容不迫、春风得意的内
3折射

能给人们以哲理启示。脱离具体的创作情境,可以给人们向上精神、竞争意识等多方面的启
分,意思相
其他答案源于文本且合理的
分。)
析】“常”是“称疾不

请召常/称疾不应”断句有误,排
项;"敞”是
待以殊礼敞
断句有误,排除C项;D项兼有B、C两项的错误。故

解析】《春秋》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
解析】"他认为是皇帝驾崩的不祥之兆”错误,何敞不
事者的观点,并没有直接说明是
驾崩的不祥之兆,只是后来肃宗驾崩验证了何敞的预
案】(1)张汤执法严厉而何比干主张仁爱宽恕,多次和张汤争辩,虽然不能每次都成功,但挽
救活下来的人可以用千来计算。(“深”“务”“数”各

义辅佐刘康,多次引用法律劝谏、纠
康敬重并且礼遇他。(“辅
谏正”"敬礼”各
意1分
答案】①何敞多次上奏论说窦氏罪过,遭到窦宪等人怨恨;②济南王刘康尊贵骄橫,窦宪想

敞宇文高
风平陵人。他的祖先曾经居住在汝
世孔

多次和张汤争辩
每次都
挽救活下来的人
来计算。后来迁居到平陵。何敞的父亲何
武年
千乘
是隐居而不出来做官
常常称病不出仕。元
被征召到太尉宋由府中任职
常常

异的乌兽草木,谈及此事的人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非常厌
种说法,于是他对宋由说:“吉祥
随美德而
异因为政事
在奇异的鸟在殿



长,不
明幂

不久,肃宗就去
时窦氏专

賜超过规定。何敞
宋由说
赏赐
等级规
赏,也应有限度。现
丶地位高贵,责任重大,对上应当匡正纲纪
救济安抚
够只是无所
有行动呢!应
自己来给群臣做表率
赏赐,再趁
得失,奏请王侯
的开支,救
之人
姓就
宋由没有采纳
为政绩优异被任命为
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大
攻击
使者为窦宪
百姓
书劝谏说

德的行为
敞后来担任尚书。何敞
极谏
窦氏诸人的罪过,窦宪等人深深怨

康地位尊贵,非常骄横

何敞离



佐刘康,多次引用法律劝谏
康敬重并且礼遇他。
后,升
守。何敞痛
刻之政谋求一时的名声赞誉,所以在大守任上以宽容和顺执政
日,常召督邮
回府,分别派遣有儒学才能的大吏巡视所属各县,表彰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有仁义品行的
冤狱案件,就用《春秋
都回来赡养
母,相
财产
人。又整理巯適銅
姓靠它获得好
万多顷。官吏百姓一走
卑,歌颌何敞
德。元兴元年,在家中去世
5.【答案
析】“春末
错误,从“晓寒”“春暖”"蛰雷”等景物来看
不是春末夏
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分
第一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奋
发有为、积极进取的豪迈之情。作者登临狼山,见到壮观景象
为之开阔
腾起志在
下、进取向上的豪迈之情。(2分)②第二首诗歌中“细数落花”“缓寻芳草”表达了诗人淡寂
(2分)(意思相近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