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4-25 18:52:43

文档简介

答案1B 2 B 3 A 4 D 5c 6天才就是勤奋——德国·歌德(言之有理就可以)
7.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⑤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⑥断肠人在天涯。
⑦海日生明月,江春入旧年。⑧天街小雨润如酥。
8结果:第一个人很快就把瓜卖完了,第二个人的瓜却无人问津。(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第一个让人理解为瓜都是甜的,第二个让人理解为卖的都是不甜的
9 略10略 11、多 沾染 少 洗涤、牵连、更加
12、(1)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当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洗涤之后却不显得妖媚。(2)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14莲,花之君子者也
15 BCA
16品德高尚的人(不贪慕富贵,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言之有理即可)
17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18深秋晚景图
19
20 A心情郁闷 B 借酒浇愁 C 心有余悸 D 忐忑不安、、
21第一件:一个是作者因一场噩梦而对父亲惦念不已,非得通过电话“听到父亲的声音”才安心。、第二件:另一个事例是父亲因为没人接电话竟疑心儿子全家是否煤气中毒了,特地赶来察看。
22答案略“劈头就问”表现了父亲焦急万分,担心儿子全家煤气中毒;“缓缓地说”是因为父亲得知没接电话的原因,儿子全家平安以后,内心感到轻松释然。表情描写要抓住眼神和脸色。
23.这就是牵挂。它是:示例:牵挂是风雨中的一把雨伞,黑暗里的一束亮光,保护、照亮着我们的生命。(3分)
24.做事;事情 
25.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
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对会想到健康的幸福。
 26.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27.因为失去听力的人,再不能“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他们能够享受的只有“光明”。换成“盲”或“瞎”都不好。因为盲人对光明是没有切实感受的。  
28.只能看东西 辨方向指看清眼前一闪而过的东西。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枯瘠(jí) 丰腴(yú) 对峙(zì) 忍俊不禁(jìn)
B.憩息(qì) 蹇劣(jiǎn) 猥鄙(wěi) 不胜其烦(shèng)
C.引吭(káng) 窥伺(kuī) 岑寂(cén) 蹑手蹑脚(nié)
D.分娩(wǎn) 翌日(yì) 恫吓(hè) 洛绎不绝(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蹑手蹑脚 争妍斗燕 无济于是 络绎不绝 凝眸
B 庞然大物 翩翩起舞 豁然开朗 水泄不通 潺潺
C.束手无策 引经据典 怒不可遏 相题并论 慷慨
D.养遵处优 孤苦伶仃 黔驴技穷 饴然自得 涟漪
3、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学校开展的感恩活动,掀起了同学间互帮、互助、互学,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扬州获得2006年“联合国人居奖”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4、下面文句的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______大鹤,旋即降到看来已______、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引吭鸣,盘旋周围,好像为伙伴________打气。
A、矫健 精疲力竭 使劲 B、健美 疲惫不堪 鼓劲
C、健壮 筋疲力尽 加油 D、健壮 精疲力竭 加油
5、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
A. 《口技》——清代——林嗣环
B.《海燕》——现代——郑振铎
C.《巨人和孩子》——德国——王尔德
D.《黔之驴》——唐代——柳宗元
6、你在课内外积累了多少名言警句 请你写出一条有关勤奋的名言或警名及作者。(2分)
名言或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填空。(每小题1分,共8分)
①《陋室铭》中揭示全文主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③《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陶渊明的《饮酒》中表现作者悟出人生真正的意义,悟出返朴归真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达作者的积极向上精神的写景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8、两个卖瓜人分别在各自的瓜摊前竖了一块牌子,夸耀自己的瓜好,第一个卖瓜人在牌子上写道:“甜得舍不得卖。”第二个卖瓜人写道:“甜的舍不得卖。”仅仅一字之差,产生怎样的结果呢?你能帮他们找找原因吗?(4分)
结果:
原因:
10.根据新课标要求,三年初中要读300万字的课外作品,相信你一定读过许多文学名著,有许多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写出最令你感动的一部名著,并说说你感动你的地方。
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 (2分)
感动你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1.请写一条关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学校、和谐家庭的宣传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可爱者甚蕃( ) 出淤泥而不染( ) 陶后鲜有闻(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13.翻译句子。(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在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2分)
(1)最喜爱的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找出本文作者对“莲”高度评价的一句,写在下面横线上。(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1分)
A.爱慕富贵的人多。 B.爱牡丹的人多,说明牡丹十分珍稀。 C.爱牡丹的人多而爱莲者少,说明作者的知己少。D.这句话讥讽了追名逐利的世态。
17.下列诗句咏菊的有【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1分)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18、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____________”,这一结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2分)
20.《爱莲说》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2分)
答: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1、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牵 挂(16分)
① 一天清晨,从梦中醒来惊出了一身冷汗。梦境历历,如在眼前——天空飘着细雨,我回老家去,父亲说头痛得厉害。我吓坏了,忙用摩托车带他去医院,并且一路上默默祈祷……但愿这只是一个梦,父亲肯定不会有事!
② 之所以会做这个梦,是因为父亲当时刚下岗在家,A_________。那几日,小弟要结婚,家中正在装修房子。父亲平日就爱喝两口,加上心中不舒畅和麻烦事,B_________也是在所难免。而父亲的高血压,又每每让我放心不下。
③ 醒来后,仍然C_________。把梦中的事告诉妻子,妻笑我心也太小了,会有什么事?话虽这么说,还是D_________。早饭后,马上往家中打了个电话,正是父亲接的,听到父亲的声音,我的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支吾了几句,放下电话,心里格外轻松。
④ 事后想是否如妻所说,自己的心未免太小太细了呢?整日牵挂这,牵挂那的,是否太女人气了呢?转念一想,不觉哑然失笑,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心小又有何妨?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让你牵挂,或者知道有人在牵挂着自己,不同样是一种幸福吗?
⑤ 我想起去年春节前的一件事。那天,天格外冷。因为放了寒假,睡了个懒觉,快到9点了,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父亲。父亲搓着手,劈头就问,怎么没人接电话。我说电话在客厅里,卧室门又关得严实,睡得死没听到。父亲缓缓地说,电话半天没人接,担心你们怕是煤气中毒,就赶过来看看,没事就好。说完就走了。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的眼睛一片朦胧。
⑥ 这就是牵挂。它是干渴中的一汪清泉,冬日里的一轮暖阳,滋润、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它是世间美好的情感,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爱。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人世间因为有了这份牵挂才美丽,生命也因了这份牵挂而精彩呢。
15. 请选择正确的词语,把序号填入文中A、B、C、D处。(2分)
备选词语: ① 忐忑不安 ② 心情郁闷 ③ 心有余悸 ④ 借酒浇愁
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
16.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主要的两件事。(4分)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作者选择的两件事情非常琐屑,请分析它们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第⑤段中划线的“劈头就问”和“缓缓地说”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理?请发挥想象,对其表情加以描写。(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模仿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话。(3分)
这就是牵挂。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海伦·凯勒
⑴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⑵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⑶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对会想到健康的幸福。
⑷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⑸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⑹我多么希望看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看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⑺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⑻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这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19.第⑴段中“无所事事”,前一个“事”的意思是_______,后一个“事”的意思是_______。 20.第⑵⑶中的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这”指
“这样”指
21.作者在第⑵段中说“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每一天”应该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
22.在第⑶段中,作者说:“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的“聋”改为“盲”或“瞎”好不好?为什么?
23.第⑸段中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回答我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么?
24.第⑹段中画线的句子中的“方便”的含义是 ;“更多的意义”的深层含义是 。
25.在第⑺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三、作文。(50分)
题目:我们年少,我们需要_______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