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和知识的迁移认识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2.能结合对折线统计图的观察对资料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3.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资料和合理推测的能力,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学会观察折线统计图,并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统计图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了解一下,统计相关知识大家应该说不会陌生,你对统计都有啊些了解?
生:(统计包括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四个过程)
师:同学们对统计知识的了解还真不少,还想了解更多有关统计知识吗?
出示小明第一周一分钟跳绳统计表
时间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个数(个)
78
65
86
81
90
92
98
师:通过整理好的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师:你还能用其它方式表示这些数据吗?(统计图)
2.小组讨论,完成统计图。
3.互动交流。
(1)展示学生作品1(条形统计图)
师:这位同学用条形的长短表示数据多少,用条形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我们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师:有没有同学不是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的?
展示学生作业2(折线统计图)
师:这位同学画的和前面同学画的有什么不一样?
生1:他是用一个点来表示的
生2:他上面还有线段。
师:是啊,他用简单的线段表示出了小明一周跳绳的变化情况。那这样的统计图你们见过吗?谁知道这样的统计图叫什么统计图?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师板书)
有效引领,自主建构
任务驱动,自主领会读图方法。
师:谁来告诉大家,小明周三一分钟跳了多少个?你是怎么看的?
生:
师:看来折线统计图上的点能表示数量的多少,在折线统计图中,除了点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折线统计图中还有线段。
师:这些线段有什么不一样?这些线段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生比划)
师:(手势比划下降的情况),周一至周二这条线段,说明小明跳绳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减少)
师:周二到周三的跳绳变化情况呢?怎样变化的?(增加)
师:哪两天跳绳数量变化幅度最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你们真不简单,能从观察比较中找到统计图隐藏的小秘密——点、线。老师为你们的认真观察点赞。
师:你能预测一下第二周跳绳变化情况吗?会一直这样增加下去吗?
师:是的,正是通过折线的变化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也正是这种增减变化,能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预测一些信息。
4.对比沟通,小组交流。体验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
师:折线统计图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反馈。
生1:相同点是它们都有标题,都有横轴和纵轴。
生2:表示的意思也差不多。
生3:不同点是条形统计图是一条一条的,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表示的。
师:是的,这两种统计图都有标题、横轴、纵轴,它们的结构是一样的,但它们表示数据的方式不一样,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同时还用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师:哪一幅图更容易看出小明跳绳的变化情况呢?
生:折线统计图 ,因为线越陡,变化就越大,而条形统计图没有这样的功能。
联系生活,丰富认识。
感知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师:我们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
(身高变化,体重变化,天气天化,心电图……)
(2)画折线统计图。
师:想不想尝试着自己整理一幅折线统计图。
我们在画折线统计图时,你觉得要做些什么?(描点,标数,连线)
生画。
展示交流。
(3)辩析应用。
师:这里有两张统计表,一张是2019年某5位同学检查身体时的身高数据,另一张是2015~2019年某位同学检查身体时的身高数据。你能将它们和以下哪一个统计图配对一下吗?
2019年某5位同学检查体验时的身高统计表
学生姓名
同学A
同学B
同学C
同学D
同学E
身高(cm)
131
135
141
149
160
2014~2019年某同学体验身体的身高统计表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身高(cm)
131
135
141
149
160
282892580010
龟兔赛跑中,请你选择幅统计图反应了兔子的运动情况( )
巩固拓展,加深理解。
课件没有标题、横轴、纵轴的折线统计图,猜猜这幅统计图可能表示什么?
(图1上升)
(图2在图1基础上下降)
课堂小结,内化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或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