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2张PPT)
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
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朱自清
1898-1948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浙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
1923年发表了长诗《毁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
1931年留学美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
1946年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
朱自清
1898-1948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主席曾高度赞扬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江泽民同志为纪念
朱自清诞辰一百周年题诗
晨
鸣
共
北
门
,
谈
笑
少
时
情
。
背
影
秦
淮
绿
,
荷
塘
月
色
明
。
高
风
凝
铁
骨
,
正
气
养
德
行
。
清
淡
传
香
远
,
文
章
百
代
名
。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吾心不宁,数日矣。今夕乘凉,忽思荷塘。东月渐高,其景或异。
墙外稚子笑喧渐不闻,儿欲眠,妻抚以歌。吾披衣,掩扉出。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循塘行,有曲径,布煤屑。昼罕人行,夜则寂寂。周匝皆木,一行杨柳,一行莫名。
月黑之夜,森森惧人。今宵则可,月光淡淡。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若今宵,独立苍月,思亦可,不思亦可,我身无羁。
白昼所必行,所必言,皆弃置。独处亦妙,吾且乐荷香月色。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荷塘曲折,荷叶弥望。叶高于水,亭亭舞裙。白花零星,缀于叶中。
袅娜怒绽,羞怯含苞,明珠粒粒,星在碧空。皆为美人,出浴可比。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风微香渺,若歌远楼。花叶颤闪,达于彼岸。
叶本密植,则裂碧痕。流水脉脉,掩于莲叶。
水虽不见,叶添风致。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照花叶,如水静泻。青雾浅浮,乳濯莲叶。
轻纱绕梦,月有淡云。虽无酣照,小睡可拟。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在树外,高有杂木。黑影参差,峭楞如鬼。
柳影稀疏,如画叶上。光影合律,如奏琴曲。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远近高低,四围皆木。杨柳为多,绕此荷塘。
小径有阙,以邀月光。树昏如雾,杨柳可见。
树梢隐约,大意有山。树隙见灯,困顿睡眼。
有蝉有蛙,唯彼有声。彼则喧嚣,我则阙然。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睹斯景,思六朝女子采莲,彼风流旧事也,岂能消受。
有梁武帝《采莲赋》,亦有《西洲曲》曰: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是夜若得采莲人,此莲亦过人头矣。
然此水不能载舟,吾又思江南哉。
思未已,忽举目,至吾宅,推门入,无声,妻眠久矣。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自主合作探究
整理文章的思路
整理文章的思路
出了门
出了门
踱小路
出了门
踱小路
观赏荷塘月色
出了门
踱小路
观赏荷塘月色
忆采莲
出了门
进了门
踱小路
观赏荷塘月色
忆采莲
出了门
进了门
踱小路
观赏荷塘月色
忆采莲
不宁静
出了门
进了门
踱小路
观赏荷塘月色
忆采莲
不宁静
寻宁静
出了门
进了门
踱小路
观赏荷塘月色
忆采莲
不宁静
得而复失宁静
寻宁静
出了门
进了门
踱小路
观赏荷塘月色
忆采莲
不宁静
得而复失宁静
向往宁静
寻宁静
出了门
进了门
踱小路
观赏荷塘月色
忆采莲
不宁静
得而复失宁静
向往宁静
寻宁静
出了门
进了门
踱小路
观赏荷塘月色
忆采莲
不宁静
得而复失宁静
向往宁静
寻宁静
外结构—写景
内结构—抒情
本文写于1927年7月。蒋介石公然背叛了革命,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朱自清先生处于彷徨与苦闷之中。文中所说的“颇不安宁”,就是他既想“超然”又欲“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是他对时局的忧虑与个人处境的苦闷。
《采莲赋》
《西洲曲》
《采莲赋》
《西洲曲》
俊男靓女
脉脉传情
小船艳歌
热闹风流
《采莲赋》
《西洲曲》
俊男靓女
脉脉传情
小船艳歌
热闹风流
青年女子
思念情人
眷念不能
情如水清
《采莲赋》
《西洲曲》
俊男靓女
脉脉传情
小船艳歌
热闹风流
青年女子
思念情人
眷念不能
情如水清
热、动
《采莲赋》
《西洲曲》
俊男靓女
脉脉传情
小船艳歌
热闹风流
青年女子
思念情人
眷念不能
情如水清
热、动
冷、静
《采莲赋》
《西洲曲》
俊男靓女
脉脉传情
小船艳歌
热闹风流
青年女子
思念情人
眷念不能
情如水清
热、动
冷、静
强
烈
对
比
内
心
矛
盾
《采莲赋》
《西洲曲》
俊男靓女
脉脉传情
小船艳歌
热闹风流
青年女子
思念情人
眷念不能
情如水清
月光下荷塘幽雅宁静
热、动
冷、静
强
烈
对
比
内
心
矛
盾
《采莲赋》
《西洲曲》
俊男靓女
脉脉传情
小船艳歌
热闹风流
青年女子
思念情人
眷念不能
情如水清
月光下荷塘幽雅宁静
热、动
冷、静
衬
而
托
之
强
烈
对
比
内
心
矛
盾
1.从内容分析,游月下荷塘未能摆脱“不宁静”,却描写了一幅欢快热闹的景象,不仅反衬了此时之静,而且表现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向往!
2.从文思分析,有月下荷花而“采莲”嬉戏、思人,顺理成章。
3.从对比分析,有冷有热、有静有动,强烈对比,写出了内心矛盾。
参
考
月下荷塘
月下荷塘
荷
叶荷
花荷
香荷
波
荷
韵
月下荷塘
荷
叶荷
花荷
香荷
波
荷
韵
静
态
月下荷塘
荷
叶荷
花荷
香荷
波
荷
韵
静
态
动
态
月下荷塘
荷
叶荷
花荷
香荷
波
荷
韵
静
态
动
态
描写角度
层次感
意境美
修辞美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月光
荷塘月色
月光
月影
荷塘月色
月光如水
薄雾似纱
花叶若梦
月光
月影
荷塘月色
月光如水
薄雾似纱
花叶若梦
黑影斑驳
杨柳如画
月光
月影
荷塘月色
月光如水
薄雾似纱
花叶若梦
黑影斑驳
杨柳如画
正面写月
月光
月影
荷塘月色
月光如水
薄雾似纱
花叶若梦
黑影斑驳
杨柳如画
正面写月
侧面烘托
月光
月影
荷塘月色
月光如水
薄雾似纱
花叶若梦
黑影斑驳
杨柳如画
正面写月
侧面烘托
月光
月影
光
影
似
曲
荷塘月色
月光如水
薄雾似纱
花叶若梦
黑影斑驳
杨柳如画
正面写月
侧面烘托
月光
月影
色彩美
幻觉美
语言美
形态美
光
影
似
曲
荷塘四周
的月色
树色、树姿
荷塘四周
的月色
树色、树姿
树梢、远山
荷塘四周
的月色
树色、树姿
树梢、远山
树缝、灯光
荷塘四周
的月色
树色、树姿
树梢、远山
树缝、灯光
蝉鸣、蛙声
荷塘四周
的月色
树色、树姿
树梢、远山
树缝、灯光
蝉鸣、蛙声
近
荷塘四周
的月色
树色、树姿
树梢、远山
树缝、灯光
蝉鸣、蛙声
近
远
荷塘四周
的月色
树色、树姿
树梢、远山
树缝、灯光
蝉鸣、蛙声
近
远
近
荷塘四周
的月色
树色、树姿
树梢、远山
树缝、灯光
蝉鸣、蛙声
近
远
近
静
荷塘四周
的月色
树色、树姿
树梢、远山
树缝、灯光
蝉鸣、蛙声
近
远
近
静
动
荷塘四周
的月色
画面是
—美丽的
气氛是
—宁静的
格调是
—雅致的
美
静
雅
荷塘
月色
研究学习
你能说出哪些有关荷与月的诗句或优美文段,动手查一查资料,在班上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并说出她们所表达的感情或运用的手法。
感悟高洁的荷
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呆莲曲》)
2.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元·刘秉忠《干荷叶》)
3.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4.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5.燎沉香,消溽署。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韧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北宋·周邦彦《苏幕遮》)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南宋·杨万里《小池》)
7.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夭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8.绿荷深不见湖光,万柄清风动晚凉。莫恨红葩犹未烂,叶香元自胜花香。(《湖上口号》)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岭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柳永《雨霖铃》)
体味纯静的月
3.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4.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宋·岳飞《小重山》)
5.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宋·苏轼《卜算子》)
6.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宋·晏殊《蝶恋花》)
8.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唐·高适《听张立本女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