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商业贸易的起源
(1)含义:指专门从事商品收购、调运、储存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部门,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
(2)时间:原始社会后期。
(3)条件: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
2.古代中国的国内贸易
城:用作防卫而围起来的墙垣,多为政治中心,是人类文明时代的标注之一。
市:城市中特定的交易场所,多为经济中心,在物物交换中诞生。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期
概况
商朝
①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②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③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春秋战国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
秦汉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隋唐到两宋
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元、明、清
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③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3古代世界商业贸易的发展
3古代世界商业贸易的发展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国家或(地区)
概况
古埃及
商业历史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
古希腊
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古罗马
商贸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拜占庭帝国
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
阿拉伯商人在亚、欧、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探究一 古代中国商业和古代希腊商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 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势力成长,很多大中都会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唐朝后期开始,生活必需品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大宗。北宋以后,所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明清两朝,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专业化程度提高。
希腊人经商范围东及中亚,北抵今南俄草原,南达北非,西到大西洋。希腊参与商业活动的人,包括上至贵族、下至平民乃至奴隶等各种人。一些城邦为了便于贸易的发展,在市场上,有专门的官员检查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价格是否合理等。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和古代希腊商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古代中国:私商成为主体,商业都会众多,生活必需品占据主导,交易数量大、品种多,商品结构变化大,农产品商业化、专业化程度加深,专门化的商业市镇形成。
古代希腊:经商范围广、规模大;参与商业活动的阶层众多;商业交易有固定的场所;城邦重视对商业贸易的管理
4.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海上丝绸之路
兴盛时期
唐宋以后
路线
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阳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
商品
中国出口商品
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
运往中国的商品
欧洲、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
形式
朝贡贸易
管理机构
唐宋时期
设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清朝时期
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1757年在广州设“广州十三行”兴商代理
影响
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探究二 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比较
材料 陆上丝绸之路以张骞通西域为开端,是西汉王朝官方开辟的一条“政治之路”,文化交流和商贸活动是它的“副产品”。同时期大规模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人们通过海洋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进行“大型”与“官民”兼具的外交与商贸活动的交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同为国家行动,是以“和合文化”为特色的外交活动。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异同点。
提示:不同:陆上丝绸之路以政治交往为主,文化与经济交流为辅;海上丝绸之路政治交往与商贸活动并重,规模更大,民间参与度更高。
相同点:都是国家主导的;都充满政治性;都以和平交往为主要方式。
探究三 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丝绸之路的区别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项目
古代丝绸之路
现代丝绸之路
时代背景
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
工业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
范围
亚欧大陆和非洲
全球
经济交流方式
商品输出
商品和资本输出
贸易方式
中转贸易
直接贸易
交通通信方式
人力、畜力、帆船
现代交通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
(2)朝贡贸易
①内涵: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交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
②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③表现: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1757 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
思考:商业贸易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1)社会生产方面:商业贸易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它的兴盛有利于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推动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从而激活社会经济的发展。
(2)社会生活方面:商业贸易使社会上的产品种类增多,人们的生活也更加丰富,经济收入得到提高,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货币
(1)含义:货币是购买货物、保存财富的媒介,是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契约。
(2)产生与发展
①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②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③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
(3)作用
①货币的诞生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
②货币成为财富的象征。
③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2.古代世界信贷和契约的发展
(1)含义: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
(2)发展
①两河流域:公元前22-前21世纪,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
公元前2600年左右,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②古埃及:公元前16-前11世纪,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受到法律保护。
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
③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专门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3)特点:偿还性;增殖性;流通性。
(4)原则:
①以流动性为基础;②以安全性为条件;③以收益性为目标。
3.古代中国信贷的发展
①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
②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
③唐朝: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
④宋朝: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⑤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⑥清朝:传统借贷关系,本票性质的庄票。
4.古代中国商业契约的发展
(1)含义:在经济活动中交易当事人双方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借贷、租赁等事项的文书或条款,有口头商业契约和文书商业契约,契约实际上就是合同。
(2)发展
①商周时期:出现了契约。
②汉朝以后:凡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③唐宋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
(3)特点:①契约关系的双方是平等的;②契约关系的主体是自由的主体;③契约主体要诚实守信,善意履行契约内容;④契约要保障主体双方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