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猜成语
这是一个理想中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这一个理想的家园,它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___________。
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它也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___________ 。
世外桃源
返璞归真
3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凄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其三)》
初读课文
大声自由诵读诗歌两遍:
注意把握好读音和节奏
朗读课文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读课文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题眼:“归”
眉目传情:
“归园田居”这个题目的题眼是哪个字?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活
作者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2、为何而归?
明确:“性本爱丘山”
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原文诗句回答)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本性使然,而是一次失误。
“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园田”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它是不是根本原因呢?请在诗中继续寻找答案。
明确:“守拙归园田”
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守拙”,言外之意是什么?
明确:守拙,即守住“正直善良”的本性。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官员皆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没有这种本领就无法得意于仕途。所以,正直良善之辈就会感到压抑束缚,为了守住自己的本心,归园田是他最好的归宿。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3、归向何处?
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赏析景物描写的妙处。
13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用修饰,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请从诗中找出描述他归隐之后生活的诗句及蕴含作者情感的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返自然
由此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凸显出一种睽违已久的喜悦、闲适和自由,表达自己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的独立与自由。
拓展延伸
“深味思想之光辉”
陶渊明的诗作和人生经历带给你什么启示?
著名学者看陶渊明
可是陶渊明的“简净”不是有心要去要求的,陶渊明是“任真”,就是任凭我自己最真诚的自然流露,如果我的情思是复杂的,我在诗里边就把我的复杂表现出来,我如果是简单就是简单,至于你们懂不懂,陶渊明没有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所以他不是“为人”的,他是“为己”的,陶渊明被后代很多人赞美称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陶渊明的“任真”。
———叶嘉莹
著名学者看陶渊明
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
———林语堂
著名学者看陶渊明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的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
作业
听羽泉的《归园田居》,认真查看歌词,体会羽泉对陶渊明精神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