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秋季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03(全国卷)
历
史
试
题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21教育网
1.商周之际,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还须防止被征
(?http:?/??/?www.21cnjy.com?)服者的反抗,因而周在推翻殷商之后,不可能建立领土国家,以直接统治所有被征服地区。这说明西周(
)2·1·c·n·j·y
A.实行分封制旨在防范叛乱
B.采取地方分权是形势使然
C.确立宗法制度有其社会基础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
2.《诗经》中的某些诗篇将对亲人的思念落实在由父母、妻子、兄弟组成的家庭中,家庭作为情感的归宿受到反复吟咏。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21
cnjy
com
A.纲常伦理社会秩序已经确立
B.传统土地制度发生变化
C.小国寡民社会心理基本形成
D.士庶宗族观念得到强化
3.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
(?http:?/??/?www.21cnjy.com?)朝的战争巾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由此可知(
)
A.秦王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合
B.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
C.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
D.郡县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4.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的“
(?http:?/??/?www.21cnjy.com?)春夏毋敢伐材木山林……燔草为灰”的规定,是《礼记》孟春“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的内容。《唐律》“非时烧田野”条规定,是《礼记·月令》的“时禁”之属。材料反映了(
)【来源:21cnj
y.co
m】
A.古代已制定专门的环境保护法
B.古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C.儒家生态意识影响了古代立法
D.古代法律严禁焚烧山林和草木
5.唐朝规定,蕃商可以通商口
(?http:?/??/?www.21cnjy.com?)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营业,为了便于管理和适应他们的需要,在城内划出特殊的居留区——蕃坊。蕃坊内可以“列肆而市”,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商业区,其管理很大程度上由蕃长依其本国法律和习俗施行。由此可知,唐朝时期(
)
A.设置蕃坊可有效减少社会矛盾
B.蕃商已严重侵犯我国领土主权
C.外贸发展瓦解国内坊市制度
D.朝廷大力推行外贸优惠政策
6.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秦
(?http:?/??/?www.21cnjy.com?)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羁縻政策的实施(
)21·世纪
教育网
A.反映了“华夷之辩”观念的强化
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辖
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D.激化了边远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
7.下表所示为南宋前期绍兴府部分地区每年征购盐额情况(
)
由此可推知,当时
A.商业税率比较低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商品经济占主导
D.特色手工业市镇的兴起
8.方志是记述地方某一行政区情况的史志,
(?http:?/??/?www.21cnjy.com?)主要用途是作为地方官员的参考手册,而编辑和出版这类手册可提高一个地区的声望。明代保存下来的近1000部方志中以北直隶、南直隶、浙江最多,广西、云南、贵州最少。这反映出(
)【版权所有:21教育】
A.明代对偏远地区的控制逐渐削弱
B.地方政治经济状况影响方志修撰
C.政治中心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D.明代的文化专制不利于史学发展
9.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
(?http:?/??/?www.21cnjy.com?)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C.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10.晚清光绪年间,中国开始了机器铸造银元
(?http:?/??/?www.21cnjy.com?),名义上由政府掌握货币铸造权,实质上由各省直接管辖,如粤、川等,因而也就出现了私铸银元现象。这表明(
)www.21-cn-jy.com
A.银元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铜钱消失于市场流通领域
D.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加强
11.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
(?http:?/??/?www.21cnjy.com?)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12.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二大”上
(?http:?/??/?www.21cnjy.com?)指出:中国共产党当前革命的对象,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为这两种势力的存在,中国共产党必须先进行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二大”(
)21·cn·jy·com
A.坚持一大纲领所规定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B.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探索达到新高度
C.延续共产党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任务
D.明确解决与国民党合作的具体形式问题
13.“蹈厉”一词,原指周初《
(?http:?/??/?www.21cnjy.com?)武》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为奋发有为、意气昂扬。郭沫若在1937年用“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诗句来形容抗日战争。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练而纯一。”材料体现出(
)
A.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B.抗日战争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的局限性
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
D.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并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14.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
(?http:?/??/?www.21cnjy.com?)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21
cnjy
com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15.下面为1952?1957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时间
1952—1955
1956—1957
科研项目数据(项)
100
400
A.社会主义建设激发了科研热情
B.冒进思想已经波及科研领域
C.国家逐步迈入了“科技的春天”
D.社会生活水平有显著的提高
16.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
(?http:?/??/?www.21cnjy.com?)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17.雅典陪审法庭判决苏格
(?http:?/??/?www.21cnjy.com?)拉底死刑后,有人劝他逃跑,遭到了拒绝。为此他打了个比喻,说法律是父亲或主人,自己是儿子或奴隶,儿子不能用父亲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父亲或者奴隶不能用主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主人一样。由此表明(
)
A.法律面前所有雅典人一律平等
B.苏格拉底不满法庭判决的结果
C.维护法律即维护了城邦公共利益
D.苏格拉底主张改革雅典民主政治
18.下表反映了1765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棉纺织工人的日平均工资,据此可知当时(
)
A.印度棉纺织业领先世界
B.意大利依然是商路和棉纺织中心
C.英国技术革新愿望迫切
D.工厂制提升了英国工人工资水平
19.有英国学者认为,近代欧洲矿业和金
(?http:?/??/?www.21cnjy.com?)属的各项技术发展,得益于科学者无几,但很有助于科学。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
)
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
B.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C.远航顺应了追求利益的共识
D.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
20.巴黎公社做出规定,一切工作人员都实行全面选举制并可以随时撤换,把国家公职人员的薪金减到“工人工资”水平。这些规定(
)
A.有助于打碎一切国家暴力机器
B.提高了民众的政治与经济地位
C.铲除了产生社会不公平的基础
D.意在调动工人参与革命的积极性
21.20世纪20年代末至
(?http:?/??/?www.21cnjy.com?)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
)【出处:21教育名师】
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
C.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2.1961年和1967年英国两
(?http:?/??/?www.21cnjy.com?)度申请加入欧共体,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拒绝,他认为英国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英国进入共同市场只是为了削弱共同市场。据此可知,法国拒绝英国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将会迅速发展超越法国
B.欧洲一体化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C.法国防范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D.欧洲大陆国家之间联系更紧密
23.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某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持续增长,货币持续贬值。下表是1961—1987年的美英法三国年平均通货膨胀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http:?/??/?www.21cnjy.com?)
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混合经济”的实施使得6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低
B.福利支出大幅减少造成7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高
C.“新经济”的出现带来80年代初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
D.减少政府干预导致80年代中期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
24.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的资料显示,199
(?http:?/??/?www.21cnjy.com?)0年后全球移民工人共有1.75亿,其中5600万在欧洲;又据联合国人口司推断,2005年初国际移民的数量已达1.85亿至1.92亿之间,其中欧洲是最主要移民接收地之一。国际移民多数前往欧洲的根源是(
)21cnjy.com
A.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速
D.欧盟各国人口政策的吸引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5分)
材料一
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大
(?http:?/??/?www.21cnjy.com?)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不仅没有新鲜的空气,还有大量的飞絮和尘埃,以至工人到40岁就丧失了劳动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童工进入工厂,干着成人的活拿着低廉的工资。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城市中没有一个完全安全的饮用水供应,最为典型的是泰晤士河,河流被污染后散发出的臭气,导致河边议会大厦的窗户都不敢打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英国议会改革派经过在全国范围内
(?http:?/??/?www.21cnjy.com?)对工人阶级的调查,向议会和政府作出了报告。经过多方努力,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工厂法》,规定不准使用九岁以下的童工。1847年通过的《河道法令》规定,禁止污染饮用水。1848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在19世纪8O年代还相继出台《工人阶级住房法》等进一步改善工人的住房问题。2-1-c-n-j-y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欧洲的社会革命与化解》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解决工业化问题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带来的作用。(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中可以得到的历史启示。(7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2分)
(?http:?/??/?www.21cnjy.com?)
从上述重大事件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5分)
材料一
明朝前期,消费呈现尚俭
(?http:?/??/?www.21cnjy.com?)、务实特征,万历《通州志》卷2风俗载,南直隶通州“弘德之间,犹有淳本务实之风。”成化《山西通志》卷2载,太原“工商务实勤俭”。然而中期以降,消费发生嬗变,凸显奢靡之风尚,乾隆《震泽县志》卷25风俗序载,苏州府“万历以后迄于天崇,民多世富,其奢侈乃日甚一日焉。”上至皇室下至民间竞相奢靡,顾炎武认为:“自神宗以来,默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教十年如此矣。”消费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www-2-1-cnjy-com
张邦建《明朝中后期奢廊之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与16世纪相比,这一时期
(?http:?/??/?www.21cnjy.com?)欧洲消费竞争的特征发生了变化,首先,消费竞争的主体是家庭,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荣耀:到了18世纪,消费竞争的主体则成为个人,消费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地位和荣耀。其次,16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政治,但18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而时尚的制造者不仅仅是贵族,市场也参与到时尚的制造中来……时尚的大众参与导致西方进入了“大批量需求”时期。
李琴《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嬗变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与16-18世纪欧洲消费观念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秋季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03(全国卷)
历
史
试
题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商周之际,地广人稀交通不便,
(?http:?/??/?www.21cnjy.com?)还须防止被征服者的反抗,因而周在推翻殷商之后,不可能建立领土国家,以直接统治所有被征服地区。这说明西周(
)
A.实行分封制旨在防范叛乱
B.采取地方分权是形势使然
C.确立宗法制度有其社会基础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
【答案】B
【解析】
材料表明周在推翻商朝以后,由于交通不
(?http:?/??/?www.21cnjy.com?)便等因素,只能实施分封制间接控制被征服地区。故选B。材料说的是实施分封制的背景,不是影响,排除A;材料说的是分封制,不是说明宗法制,排除C;分封制体现的是地方分权原则,排除D。
2.《诗经》中的某些诗篇将对亲人的思念落实在由父母、妻子、兄弟组成的家庭中,家庭作为情感的归宿受到反复吟咏。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纲常伦理社会秩序已经确立
B.传统土地制度发生变化
C.小国寡民社会心理基本形成
D.士庶宗族观念得到强化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可知,《诗经》中有
(?http:?/??/?www.21cnjy.com?)不少诗篇是抒发对个体家庭成员的情感的,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个体家庭在生产生活中地位上升,经济生活影响了文化艺术,结合所学得出B项正确,而A项中“纲常伦理”,C项中的“小国寡民”,D项中“士庶宗族”,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所以其他选项不正确。
3.秦末,“天下苦秦久矣”
(?http:?/??/?www.21cnjy.com?),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巾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由此可知(
)
A.秦王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合
B.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
C.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
D.郡县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答案】A
【解析】
各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的国家民族
(?http:?/??/?www.21cnjy.com?)认同,使其对秦的统治不满并演变为反秦势力。南方楚地与秦地文化和社会心理差异最大,故其反秦活动最为激烈,故A正确;东方六国受暴政摧残更严重不能解释楚地的反秦斗争最激烈,排除B;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不能解释各地反秦斗争,排除C;郡县制的推行并未激化社会矛盾,郡县制为秦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政策,不能解释各地反秦斗争有差异,排除D。故选A,
4.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的“春夏毋敢伐
(?http:?/??/?www.21cnjy.com?)材木山林……燔草为灰”的规定,是《礼记》孟春“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的内容。《唐律》“非时烧田野”条规定,是《礼记·月令》的“时禁”之属。材料反映了(
)www-2-1-cnjy-com
A.古代已制定专门的环境保护法
B.古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C.儒家生态意识影响了古代立法
D.古代法律严禁焚烧山林和草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列出的汉墓竹简《二年律
(?http:?/??/?www.21cnjy.com?)令》、《唐律》有关生态保护的规定都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可见儒家生态意识影响了古代立法,故选C。ABD项或者是涉及题干的部分意思,或者是没有涉及题干的主旨,故排除。
5.唐朝规定,蕃商可以通商口
(?http:?/??/?www.21cnjy.com?)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营业,为了便于管理和适应他们的需要,在城内划出特殊的居留区——蕃坊。蕃坊内可以“列肆而市”,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商业区,其管理很大程度上由蕃长依其本国法律和习俗施行。由此可知,唐朝时期(
)
A.设置蕃坊可有效减少社会矛盾
B.蕃商已严重侵犯我国领土主权
C.外贸发展瓦解国内坊市制度
D.朝廷大力推行外贸优惠政策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唐朝规定蕃商可以在通商
(?http:?/??/?www.21cnjy.com?)口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营业”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大力推行外贸优惠政策,故D正确;AB选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市坊制度的瓦解是商品经济冲击的结果,C错误。
6.羁縻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秦灭巴之后,“秦
(?http:?/??/?www.21cnjy.com?)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对“其有力者,还更赐以疆土”。羁縻政策的实施(
)
A.反映了“华夷之辩”观念的强化
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辖
C.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
D.激化了边远少数民族与中央的矛盾
【答案】C
【解析】
羁縻政策指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封王
(?http:?/??/?www.21cnjy.com?)、赐爵,经济扶助、联亲等手段使其归附的政治手段,根据“唐高祖时正式确立‘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宋朝进一步笼络少数民族首领”可知,羁縻政策有利于团结少数民族,有利于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稳定,故选C,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华夷之辩”观念,排除A;羁縻政策指对境内少数民族采用的民族政策,并非中央对地方的关系,排除B。
7.下表所示为南宋前期绍兴府部分地区每年征购盐额情况(
)
由此可推知,当时
A.商业税率比较低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商品经济占主导
D.特色手工业市镇的兴起
【答案】D
【解析】
材料所说绍兴府部分地区的盐额
(?http:?/??/?www.21cnjy.com?)只是纳入官府专卖范围的定额,如果考虑到当时普遍存在的私盐现象,则其实际产量和流通量还要大,由此可推断具有特色的盐业市镇兴起,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盐的征购量,无法判断税收情况,故A项错误;盐不属于农产品,故B项错误;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自然经济,故C项错误。21教育网
8.方志是记述地方某一行政区情况
(?http:?/??/?www.21cnjy.com?)的史志,主要用途是作为地方官员的参考手册,而编辑和出版这类手册可提高一个地区的声望。明代保存下来的近1000部方志中以北直隶、南直隶、浙江最多,广西、云南、贵州最少。这反映出(
)21·cn·jy·com
A.明代对偏远地区的控制逐渐削弱
B.地方政治经济状况影响方志修撰
C.政治中心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提高
D.明代的文化专制不利于史学发展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明代方志以北直隶、南直隶
(?http:?/??/?www.21cnjy.com?)和浙江这些财富、教育和政权中心为最多,最少的是广西、云南和贵州,这些地方在明代仍是发展不充分的边远地区。这反映出地方政治经济状况影响方志修撰,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方志的数量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程度无关;C选项错误,南直隶、浙江等保存下来方志最多的地区不是政治中心;D选项错误,方志编辑和出版的数量与文化专制无关,材料并未体现文化专制对史学发展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9.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
(?http:?/??/?www.21cnjy.com?)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C.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答案】D
【解析】
根据“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
(?http:?/??/?www.21cnjy.com?)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可知志刚认为君主应该“尽君道”,否则容易引发危机,故选D项;志刚是对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评述,不能说明他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和推动西方的代议制民主,排除AB项;志刚只是对西方政治制度进行评述,不能证明他超越了当时的主流思想,排除C项。
10.晚清光绪年间,中国开始了
(?http:?/??/?www.21cnjy.com?)机器铸造银元,名义上由政府掌握货币铸造权,实质上由各省直接管辖,如粤、川等,因而也就出现了私铸银元现象。这表明(
)
A.银元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铜钱消失于市场流通领域
D.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加强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名义上由政府掌握货币铸造权,实质上由
(?http:?/??/?www.21cnjy.com?)各省直接管辖”以及“私铸银元现象”等说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一定危机。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只是呈现出光绪年间中国开始了机器制造银元,而并未表明银元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实际上,铜钱一直使用到民国时期,排除;CD项,铜钱消失于市场流通领域、列强控制中国经济的加强的说法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均排除。2·1·c·n·j·y
11.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
(?http:?/??/?www.21cnjy.com?)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众多女子团体的出现
(?http:?/??/?www.21cnjy.com?)是因为辛亥革命的推动,这说明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正确;国民政府出现于1927年,材料也未涉及女性的所有权利,排除A;民主共和观念指的是反对帝制的观念,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D项错在“确立”,近代社会中,男女地位并未实现平等,排除。
12.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二大”上指出:
(?http:?/??/?www.21cnjy.com?)中国共产党当前革命的对象,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为这两种势力的存在,中国共产党必须先进行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二大”(
)
A.坚持一大纲领所规定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B.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探索达到新高度
C.延续共产党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任务
D.明确解决与国民党合作的具体形式问题
【答案】B
【解析】
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
(?http:?/??/?www.21cnjy.com?)对象,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表明中共“二大”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探索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故选择B;材料没有涉及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强调的是“当前”,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党的中心工作,只是强调了“当前革命的对象”及革命步骤,排除C;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排除D。
13.“蹈厉”一词,原指周初《武
(?http:?/??/?www.21cnjy.com?)》乐的舞蹈动作,后比喻为奋发有为、意气昂扬。郭沫若在1937年用“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的诗句来形容抗日战争。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说“民族精神,随抗战的发展而蹈厉。民族意识,受抗战的洗练而纯一。”材料体现出(
)
A.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最终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B.抗日战争对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的局限性
C.抗战时期各党派的矛盾因服从抗战大局日渐消除
D.抗战的胜利促进了国家团结并引领了政局的走向
【答案】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抗战对抗
(?http:?/??/?www.21cnjy.com?)战胜利的影响,而不是强调国共合作是决定因素,A错误;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激发超越了党派的局限,振奋了民族精神,B正确;党派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除,C选项表述太绝对,C错误;材料是强调对民众的国家认同的影响,没有说影响到政局的走向,D错误。
14.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
(?http:?/??/?www.21cnjy.com?)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
(?http:?/??/?www.21cnjy.com?)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A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D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B项错误。21
cnjy
com
15.下面为1952?1957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时间
1952—1955
1956—1957
科研项目数据(项)
100
400
A.社会主义建设激发了科研热情
B.冒进思想已经波及科研领域
C.国家逐步迈入了“科技的春天”
D.社会生活水平有显著的提高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中“1952—1957年”等
(?http:?/??/?www.21cnjy.com?)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期我国科学成果发展迅速,此时期我国处于“一五”计划实行时期,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所以科研领域成果发展迅速,因此A选项正确。冒进思想主要出现1958年之后,B选项错误;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我国逐步迈入了“科技的春天”,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科学研究成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选项错误。
16.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
(?http:?/??/?www.21cnjy.com?)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中“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
(?http:?/??/?www.21cnjy.com?)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分析数据可得出:市场在价格中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看不出计划经济,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与材料中的时间“1993年底”不符,排除;C项,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增加只是材料表面现象,不是本质特征,排除。
17.雅典陪审法庭判决苏
(?http:?/??/?www.21cnjy.com?)格拉底死刑后,有人劝他逃跑,遭到了拒绝。为此他打了个比喻,说法律是父亲或主人,自己是儿子或奴隶,儿子不能用父亲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父亲或者奴隶不能用主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主人一样。由此表明(
)
A.法律面前所有雅典人一律平等
B.苏格拉底不满法庭判决的结果
C.维护法律即维护了城邦公共利益
D.苏格拉底主张改革雅典民主政治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看,苏格拉底遵守雅
(?http:?/??/?www.21cnjy.com?)典法庭判决,维护法律的神圣,同时城邦利益至上已成雅典公民的共识,因此,遵守法律即是维护城邦利益。故答案为C项。A项,雅典法律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对于奴隶、妇女、外邦人而言,是不可能享受法律所规定的各种政治权利,即使是自由人,也是严格按照财产多寡分享不同的权利,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苏格拉底不满法庭判决的结果,相反他认真执行法庭判决,拒绝逃跑,排除;D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苏格拉底主张改革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排除。www.21-cn-jy.com
18.下表反映了1765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棉纺织工人的日平均工资,据此可知当时(
)
A.印度棉纺织业领先世界
B.意大利依然是商路和棉纺织中心
C.英国技术革新愿望迫切
D.工厂制提升了英国工人工资水平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可知,1765年英国棉纺织工人的日平
(?http:?/??/?www.21cnjy.com?)均工资远远超过了当时世界上其他地区工人的工资水平,这增加了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成本,进而激发了英国提高生产效率、进行技术革新的愿望,C项正确;工人的平均工资与棉纺织业的先进程度无关,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不再是欧洲商路中心,排除B项;工厂制出现的标志是1771年阿克莱特水力纺纱厂的建立,排除D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9.有英国学者认为,近代欧洲
(?http:?/??/?www.21cnjy.com?)矿业和金属的各项技术发展,得益于科学者无几,但很有助于科学。但是开辟全世界的历次重要远洋航行,情形就不然了,这些是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欧洲(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
B.技术发展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C.远航顺应了追求利益的共识
D.科学发展助力远洋航行成功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远洋航行为了光荣和利益服务而
(?http:?/??/?www.21cnjy.com?)有意识地最初应用天文和地理科学而获得的成果”表明科学的发展促进远洋航行的成功,故选择D选项;科技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远洋航行无关,故排除A选项;材料中确有提到技术进步推动科学发展,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选项;远洋航行确实顺应追求利益的共识,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选项。
20.巴黎公社做出规定,一切工作人员都实行全面选举制并可以随时撤换,把国家公职人员的薪金减到“工人工资”水平。这些规定(
)【出处:21教育名师】
A.有助于打碎一切国家暴力机器
B.提高了民众的政治与经济地位
C.铲除了产生社会不公平的基础
D.意在调动工人参与革命的积极性
【答案】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对公职人员政
(?http:?/??/?www.21cnjy.com?)治、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很显然这符合工人阶级的要求,因而有利于调动工人阶级参加巴黎公社的积极性,但并未涉及到提高民众的政治、经济地位。故答案为D项,B项排除。A项,“一切”的说法过于绝对化,巴黎公社作为一个政权,必须拥有一定的国家机器,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铲除经济上的私有制,排除。
21.20世纪20年代末至
(?http:?/??/?www.21cnjy.com?)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
)
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
C.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的“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
(?http:?/??/?www.21cnjy.com?)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是为了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因此苏联的上述举措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答案为A项。“国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变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项;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在1925年已基本完成经济恢复的任务,排除D项。
22.1961年和1967年英国
(?http:?/??/?www.21cnjy.com?)两度申请加入欧共体,但均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拒绝,他认为英国是美国的特洛伊木马,英国进入共同市场只是为了削弱共同市场。据此可知,法国拒绝英国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将会迅速发展超越法国
B.欧洲一体化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C.法国防范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D.欧洲大陆国家之间联系更紧密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被法国拒绝是因为戴高乐
(?http:?/??/?www.21cnjy.com?)认为英国是美国在欧共体的内应,美国企图通过英国实现削弱欧共体、控制西欧的目的,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判断加入欧共体对英国有多少的促进作用,故A项错误;欧洲一体化作为区域性集团具有排他性,但这不是法国拒绝英国的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大陆国家间联系更紧密,故D项错误。2-1-c-n-j-y
23.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某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持续增长,货币持续贬值。下表是1961—1987年的美英法三国年平均通货膨胀率。
(?http:?/??/?www.21cnjy.com?)
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混合经济”的实施使得6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低
B.福利支出大幅减少造成7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高
C.“新经济”的出现带来80年代初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
D.减少政府干预导致80年代中期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战后的调
(?http:?/??/?www.21cnjy.com?)整,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战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由于政府的过度干预,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发展的滞涨时期,为了解决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又进行了新的调整,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A项说法,并不是“混合经济”实施,使得6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低,而是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排除。福利支出大幅减少造成7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降低,排除B。“新经济”的出现带来90年代初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
,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21cnjy.com
24.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的资
(?http:?/??/?www.21cnjy.com?)料显示,1990年后全球移民工人共有1.75亿,其中5600万在欧洲;又据联合国人口司推断,2005年初国际移民的数量已达1.85亿至1.92亿之间,其中欧洲是最主要移民接收地之一。国际移民多数前往欧洲的根源是(
)
A.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速
D.欧盟各国人口政策的吸引
【答案】A
【解析】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移民趋势总是
(?http:?/??/?www.21cnjy.com?)由发展中国家流入发达国家,其中欧洲是主要接收地之一,这其中既有欧洲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较好的福利制度等因素,也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东和巴尔干地区的动荡等有关,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事实上加剧了国际政治经济的严重失衡。故答案为A项。B项,虽然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移民现象发展,但不是根源,排除;C项,世界范围内的移民现象与多极化发展趋势没有多大关联,排除;D项,人口政策只是主观因素,也是不断变化的政策,排除。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5分)
材料一
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大批
(?http:?/??/?www.21cnjy.com?)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不仅没有新鲜的空气,还有大量的飞絮和尘埃,以至工人到40岁就丧失了劳动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童工进入工厂,干着成人的活拿着低廉的工资。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城市中没有一个完全安全的饮用水供应,最为典型的是泰晤士河,河流被污染后散发出的臭气,导致河边议会大厦的窗户都不敢打开。21
cnjy
com
材料二
英国议会改革派经过在全国范围内
(?http:?/??/?www.21cnjy.com?)对工人阶级的调查,向议会和政府作出了报告。经过多方努力,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工厂法》,规定不准使用九岁以下的童工。1847年通过的《河道法令》规定,禁止污染饮用水。1848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法》要求把污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在19世纪8O年代还相继出台《工人阶级住房法》等进一步改善工人的住房问题。【来源:21cnj
y.co
m】
…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宏图《19世纪欧洲的社会革命与化解》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解决工业化问题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举措带来的作用。(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中可以得到的历史启示。(7分)
【答案】(1)问题:工人健康受损;大量使用童工;工作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8分)
(2)举措:加强政府监管;通过立法治理。作用:调节了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促进环境的良性发展。(10分)
(3)启示:工业化带来社会进步的同
(?http:?/??/?www.21cnjy.com?)时,也伴随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改革来推动,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努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每点2分,答满7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2分)
(?http:?/??/?www.21cnjy.com?)
从上述重大事件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论题: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阐述:鸦片战争前,中国奉行“朝贡外交”理念
(?http:?/??/?www.21cnjy.com?),未建立正式的外交机构;鸦片战争以后,迫于列强压力,清政府在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列六部之上,客观上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总而言之,中国在近代列强侵略的逼迫下打破“朝贡外交”体制,开始被动接受近代外交观念,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外交体制,中国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
【解析】
【详解】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本题涉及的主题
(?http:?/??/?www.21cnjy.com?)是近代中国外交的变化。从时间线索和重大事件线索来看,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因此可以得出观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论证过程可以选取鸦片战争前中国奉行的朝贡外交、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总理衙门以及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等历史事件,并予以简要评价,最后得对论证过程进行升华,得出结论,即中国在近代列强侵略的逼迫下打破“朝贡外交”体制,开始被动接受近代外交观念,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外交体制,中国外交逐渐走向近代化。【版权所有:21教育】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15分)
材料一
明朝前期,消费呈
(?http:?/??/?www.21cnjy.com?)现尚俭、务实特征,万历《通州志》卷2风俗载,南直隶通州“弘德之间,犹有淳本务实之风。”成化《山西通志》卷2载,太原“工商务实勤俭”。然而中期以降,消费发生嬗变,凸显奢靡之风尚,乾隆《震泽县志》卷25风俗序载,苏州府“万历以后迄于天崇,民多世富,其奢侈乃日甚一日焉。”上至皇室下至民间竞相奢靡,顾炎武认为:“自神宗以来,默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教十年如此矣。”消费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邦建《明朝中后期奢廊之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与16世纪相比,这
(?http:?/??/?www.21cnjy.com?)一时期欧洲消费竞争的特征发生了变化,首先,消费竞争的主体是家庭,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荣耀:到了18世纪,消费竞争的主体则成为个人,消费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地位和荣耀。其次,16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政治,但18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而时尚的制造者不仅仅是贵族,市场也参与到时尚的制造中来……时尚的大众参与导致西方进入了“大批量需求”时期。21·世纪
教育网
李琴《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社会风尚嬗变的原因,并作简要评价。(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与16-18世纪欧洲消费观念变化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6分)
【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
(?http:?/??/?www.21cnjy.com?)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大量工商业城镇的兴起发展及其人口的增长:社会上工商皆本、趋利经商风气的滋长等。(6分)
评价: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http:?/??/?www.21cnjy.com?)的发展:冲击了封建礼制和传统观念习俗:推动了批判封建专制的新思想的出现。但也导致了社会经济畸形发展形成重利轻义的社会氛围,加深了统治集团的腐败。
(3分)
(2)相同之处:由尚俭到奢靡。(2分)
主要不同影响:明朝中后期的消费变化没有促进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而欧洲则加速了封建制度衰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