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人教版物理高三单元测试108:《研究方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物理学中引入“质点”、“点电荷”等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是属于
A.控制变量的方法 B.观察实验的方法
C.建立物理理想模型的方法 D.等效替代的方法
2.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
A.逻辑推理和实验验证相结合 B.猜想和假设相结合
C.理想模型 D.实验验证
3.学习物理除了知识的学习外,还要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过的几个实验,其中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相同的是
A.⑴⑵ B.⑵⑶ C.⑶⑷ D.⑴⑷
4.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后来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哪个是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
A.猜想—问题—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B.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C.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D.猜想—问题—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5.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
A.等效替代 B.实验归纳 C.理想实验 D.控制变量
6.伽俐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俐略的斜面实验程序如下:
(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2)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
(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方向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的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数字表示上述程序的号码)
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 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
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 D.事实2→推论1→推论4→推论3
7.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方法。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8.下列两个实验中体现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A.极限法 B.放大法 C.控制变量法 D.等效替代法
9.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极限法等。在下列研究中,可以用极限法的是
A.研究瞬时速度
B.研究胡克定律
C.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D.利用速度——时间图象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0.牛顿从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经历了如下的认识过程:①“月—地检验”;②科学猜想;③演绎推广。以上认识阶段的合理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 ②①③ D.②③①
1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A.控制变量的方法 B.放大的思想方法
C.比较的思想方法 D.猜想的思想方法
12.物理学中有多种研究方法,有关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伽利略之前的学者们总是通过思辩性的论战决定谁是谁非,是他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
B.如果电场线与等势面不垂直,那么电场强度就有一个沿着等势面的分量,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就要做功,这里用的逻辑方法是归纳法
C.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时可以用传感器连在计算机上直接显示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图像法
D.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可以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在物体受力一定的情况下,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13.(07年北京卷)为研究影响家用保温效果的因素,某位同学在保温瓶中灌入热水,先测量初始水温,经过一定时间后再测量末态水温。改变实验条件,先后共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瓶内水量(mL) 初始水温() 时间(h) 末态水温()
1 1000 91 4 78
2 1000 98 8 74
3 1500 91 4 80
4 1500 98 10 75
5 2000 91 4 82
6 2000 98 12 77
下列研究方案中符合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A.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3、5次实验数据
B.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2、4、6次实验数据
C.若研究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3、5次实验数据
D.若研究保温时间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4、5、6次实验数据
14.从图象中获取信息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对下列各图蕴含的信息正确解读是
A.图甲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B.图乙表示物体正以5m/s的速度作变速运动
C.图丙告诉我们小灯泡的电阻值是固定不变的
D.图丁警示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能源消耗急剧增长
15.物理学中研究问题有多种方法,有关研究问题的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A.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真正的质点,将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B.探究加速度a与力F、质量m之间的关系时,保持m恒定的情况下,探究a与F的关系, 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C.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采用的是比值法
D.伽利略比萨斜塔上的落体实验,采用的是理想实验法
第II卷(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 共40分)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共40分)
16.伽俐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定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述,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或者说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以下几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点即可)
17.伽利略构想的理想实验以_____________的事实为基础,忽略次要因素,把实验与_____________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其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18.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伽利略对落体的运动规律探究过程如下:
A.伽利略依靠逻辑的力量推翻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
B.伽利略提出了“落体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成正比”的观点
C.为“冲淡”重力,伽利略设计用斜面来研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情况
D.伽利略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从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并记录相应数据
E.伽利略改变斜面的倾角,重复实验,记录相应数据
F.伽利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G.伽利略将斜面实验得到的结论推广到斜面的倾角增大到900时
(1)与上述过程中B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 ;
(2)与上述过程中F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 。
19. 爱因斯坦曾高度评价伽利略的工作:“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将相应的选项序号填写入空格完成伽利略研究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 →数学推理→ → 。
①提出假设、②结论推广、③发现问题、④实验验证
20.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即“电生磁”。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受到“电生磁”的启发后,把“磁生电”作为自己研究的方向。法拉第从“电生磁”想到“磁生电”的思维方法是 (填“分析推理”或“联想类比”)。
21.伽利略在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把_____________的方法引入了物理学。
22.物理实验中,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通常用_____________方法来减小偶然误差。
试卷答案
1.C
2.A
3.D
4.A
5.C
6.C
7.B
8.B
9.AD
10.C
11.AD
12.B
13.答案:A
解析:控制变量法是在探究某物理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只研究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而保证其它量不变。只有A满足条件。
14.答案:AD
15.答案:D
16.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到结论或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
17.可靠;逻辑推理
18.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
19. 答案:③、①、④、②
20.联想类比
21.理想实验
22. 答案: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分)